浅谈隐性知识的教学_第1页
浅谈隐性知识的教学_第2页
浅谈隐性知识的教学_第3页
浅谈隐性知识的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隐性知识的教学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知识总量的急剧增加,更新速度的加快;另一方面从结构上又分化为可言传、可编码的显性知识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即默会知识。显性知识又称为“明确知识”、“明言知识”或“言名知识”等,指的是:“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表示的知识”。隐性知识又称为“缄默知识”、“默会知识”、“默然知识”等,指的是:“尚未被言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譬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拥有的知识”。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期达到对它的理智的控制的能力。心灵的默会能力在人类认识的各个层次上都起着主导性的

2、,决定的作用。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经典地比喻道:“我们能在成千上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他认为这类知识的绝大部分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这就是他的著名命题:“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够说出的多”。默会知识是自足的,而明确知识则必须依赖于被默会地理解和运用。因此,所有的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植根于默会知识。人类任何通过语言和其他表述形式呈现的显性知识,都依赖于隐性知识的存在,都必须有默会知识的支撑,人类的认知过程在本质上也是“一个默会的认识过程”。可以说,在许多情境中,隐性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内核和内容,而显性知识只是在内核上赋予了可以表达的外型

3、。这一点对于教学和教学设计有足够深刻的启示,完全漠视隐性知识的存在和优先性,仅仅关注脱离学生经验和理解的符号、公式、文字的传输的教学方式是缺乏意义的。我们不是要摒弃显性知识的传授和以明确的方式传授显性知识的教学设计。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辨证关系提示的是,恰当地运用明确的语言及其他符号表征方式来引导和支持学习者的理解,使显性知识的学习根植在默会的理解中,使隐性的知识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得以表征,从而可能在交流和共享中拓展理解。 在教学中,隐性知识又是指隐蔽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联系。在注重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今天,隐性知识教学变得尤其重要,那么在初三思想政治课

4、中如何挖掘教材中隐性知识呢? 一是注意教材中没有直接表示出来的观点。如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教材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前言课的“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第一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第三课的“在综合国力中,精神文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隐含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定义和内涵,教师就应补充相关内容,同时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收集、交流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又如有关“国民素质”,前言课提到“提高国民素质,最重要的是始终不渝地学习邓小平理论。”隐含了提高国民素质的其他途径、方法,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点挖掘出来,并结合上海的实际

5、、学生的实际分析、讨论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及近年来党和国家为提高国民素质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作这样的挖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是对教材的一种完善。 二是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整体结构(即隐性知识),教材不可能直接写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找出知识点在某一角度的共性,将整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即理解、感悟(默会),而一个人能力的提高就是他自己默会的结果。 在总复习阶段,通过设立专题,对全书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力求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全面地、联系地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把第三课“科学技术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与作用”、第

6、七课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联系起来思考。又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前言课“国民素质”、第三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第六课“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第八课“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复习。三是创造交流环境使大家共享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一般有两类,一是存在于人脑中的知识,如经验、意识等;另一类是隐藏于大量信息中,需要经过智能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才能挖掘出来的知识。存在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的开发一般是在交流活动过程中完成的。隐性知识具有很强的活跃性、创造性。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不要仅仅从书本上学习,还要从交流中与信息资源中学习

7、。通过互动的教与学的过程,将隐性知识转化为能够表达的显性知识,即显性化,使隐性知识共享、互动,实现知识的创新。在共享中相互碰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进行集体创造的意识和能力。真正的学习一定是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与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生活实践密切关联。理解学习者,理解学习者的学习,理解学习者学习的成败,必须从他的真实生活,他所在的家庭文化、课堂文化、社区文化,乃至于社会文化中寻找默会知识的来源。因此学习的组织设计,应考虑到与学习者已经拥有的前概念多以隐性知识的形式隐含在头脑中建立联系,新的学习活动应与学习者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注重运用社会热点、时事重点问题为背景材料和载体,引导学生运

8、用相关知识点进行多角度、发散性思维。围绕时事热点、重点问题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串起来,探寻出新的隐藏的联系,以达到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例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我们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背景资料,讨论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创建所需要的条件,并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归纳创建的意义;同时结合学生自己家庭的实际调查家庭文化建设的内容、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你准备为创建学习型家庭做些什么? 又如上海提出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打造“头脑城市”,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通过搜集相关材料,自主学习,学生加深了对教材“科教兴国战略重要性”和“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到“科教兴市”、 打造“头脑城市”绝不单单指科技和教育本身,而是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其核心是创新,关键是人才。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