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章末复习课件_第1页
《透镜及其应用》章末复习课件_第2页
《透镜及其应用》章末复习课件_第3页
《透镜及其应用》章末复习课件_第4页
《透镜及其应用》章末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思维感悟成体系凸透镜 凹透镜 会聚 发散 一、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1.透镜有两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钱有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焦距 焦点 3.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做凸透镜的,它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做. 物距(u) 像距(v)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应用u2fu=2f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倒立 等大 实像 2fvf v=2f 二倍焦距 一倍焦距 远 大 小 大 分大小, 分虚实.物近像像变.(对于

2、实像而言)物距大,成像,物距小,成像. fu2f u=f不能成像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 视网膜 光屏 倒立缩小的实像 2.眼睛和眼镜(1)眼睛的成像原理:原理: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相当于. 成像特点:. 项目项目类别类别 内容内容成因成因矫正矫正晶状体折光能力眼球前后径近视眼近视眼太长远视眼远视眼太短(2)近视眼、远视眼的比较太厚 太强 凹透镜 太薄 太弱 凸透镜大 正立放大 拉近三、显微镜和望远镜1.视角:物体越大,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视角越(选填“大”或“小”). 2.显微镜:看到的虚像.

3、3.望远镜:使像被. 例1请在图51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答案 如图52所示 甲乙 图52图51 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2)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知识归纳考点1: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例1】请在图中的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会聚在一起,说明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 答案:如图所示乙

4、透镜近视 【触类旁通】1.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途径,由图可知:(填“甲透镜”或“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填“近视”或“远视”)眼的矫正. 典例2: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成像原理及特点例2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_(选填“凸”或“凹”)透镜,不同的是照相机与投影仪成的是_像,放大镜成的是_(均选填“虚”或“实”)像。如图53A、B所示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摄像头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图53凸实虚靠近 解析 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的镜头都是凸透镜,利用

5、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但是照相机与投影仪都是通过凸透镜成的实像,而放大镜是通过凸透镜成的虚像。因为摄像头就是一个照相机,物体离照相机越近,像就越大,所以此时汽车是靠近摄像头的。 知识拓展 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当凸透镜成虚像时,遵循“物近像近像变小”的规律,例如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欲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将凸透镜远离物体(在凸透镜焦距以内)。D【触类旁通】2.如图所示,蜡烛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成清晰的像.下列光学器件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是()A.照相

6、机 B.放大镜C.平面镜 D.投影仪典例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通过透镜的太阳光能聚集于一点,测得该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是10 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如图54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桌面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同一直线上。图5410高度(3)某实验小组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分析得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_的实像。该实像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光屏承接。实验次数物体到凸透镜距离/cm像的情况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125倒立缩小实像220倒

7、立等大实像315倒立放大实像45正立放大虚像缩小能 解析 (1)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通过移动凸透镜的方法找到最小、最亮的会聚点,用刻度尺测量出该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2)为了使物体的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心处,需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物体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能够在光屏上显示,虚像不能显示。 知识拓展 对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可以采用题中借助太阳光的方法测量,还可以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来测量,当物体在二倍焦距处,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为焦距的二倍,测出物距,即可算出焦距。考点3 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跟

8、踪训练】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选填“A区”或“B区”)看远处同学,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解析】由于张老师能够看清远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物体,说明他患有远视眼,需佩戴凸透镜矫正,而A区是厚薄均匀的镜片,故看远处时应通过A区观看。答案:远视眼 A区 典例4: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判断与矫正 例4(多选)如图55所示的四幅图,有

9、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B图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C图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图55AD 解析 AD近视眼是指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远视眼是指像成在视网膜后面,故为远视眼成像原理,为近视眼成像原理;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需要戴凸透镜矫正,故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知识总结 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远处物体的

10、像成在视网膜前,因为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利用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因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利用凸透镜进行矫正。9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如果与课堂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对比,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_,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_。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用_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

11、力。照相机凸透镜光屏近视凹【例3】如图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选填序号) 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潜望镜答案:后变小解析: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远离凸透镜,则像成在视网膜后方;要使像仍成在视网膜上,则需要将光线会聚一点,使像距变小.所以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焦距会变小,这类似于照相机,只是照相机是改变像距,而眼睛是改变焦距. 【触类旁通】3.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乙 甲 乙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模拟近视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