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_第1页
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_第2页
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_第3页
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_第4页
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说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说明文教学设计石卉芸一、关于说明文的分类说到说明文阅读教学,首先需要大概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情况。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是它的主要目的。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它的主要目的。不过,在具体的说明文过程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有时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依据说明语言的不同

2、,表达方式使用情况的不同,我们还可以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两类。科学小品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把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生动地、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是科学小品的主要特征。与平实说明文相比较,科学小品短小精悍,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它常采用拟人的手法或漫话的方式娓娓而谈吸引读者,或用引人入胜的故事、优美的诗句引入正文,然后解说事理。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常被综合运用在行文中。二、关于课标教材中的说明文课标教材中的说明文(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大体可以作如下分类:事物说明文:说明建筑物的中国石拱桥桥梁远景图苏州园林桥之美故宫博物院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黄鹤楼人民英雄

3、永垂不朽;说明动物的马绿色蝈蝈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说明物品的说屏洲际导弹自述等;事理说明文:侧重说明事物现象和发展生成规律的化石吟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阿西莫多短文两篇;侧重说明科学知识的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你一定会听见的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侧重说明生态问题的雨林的毁灭生物入侵者等。其中,绿色蝈蝈松树金龟子桥之美说屏你一定会听见的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科学诗化石吟等,一般都把它们列为科学小品。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教材不同的是,新课标的绝大多数教材,依据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特别注重丰富

4、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课程理念,淡化文体要求,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打破了单一地按文体组织单元的格局,侧重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外在线索,以阅读能力的发展为内在线索,按主题板块组织单元。如人教版的说明文,就分别被整合在人与自然的主题板块中。三、课标背景下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大多数课标教材淡化文体,按主题组织单元,却并不等于忽略文体。“文无体不立”,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精要、好懂、有用”的文体知识,都是形成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要求。这些要求比大纲的“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和

5、体裁的特点阅读课文”更具体更明确更有针对性也更具操作性。落实在教材中,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教材都分别在八年级提出了文体教学的要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重点要求学生了解记叙文和说明文两种文体,相应地了解记叙与说明两种表达方式。教材还安排了说明文阅读的两条补白,“学习阅读说明文”、“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文版教材则从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角度,分别就事物和事理说明文的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传统教材相比较,课标教材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要求,不是仅仅停留在运用知识形成能力这个孤立的层面上,而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整合的角度提出要求。“

6、三维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要求中的具现,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育实践性的载体,是变革语文学习方式的途径,是培养学生扎实基本功和开发学生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抓手,当然也就是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准绳。明确了说明文阅读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准绳,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充分研读教材,整体把握说明文阅读在教材构建体系中的特点,理解读文所在的单元提示、课前导言,课后“研讨与练习”的设计思路,明白隐性的三维目标,在文本中的呈现方式,科学的使用教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这套教材的整体构建体系中,阅读部分有内外两条线索。外在线索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

7、是阅读能力的发展。两条外在线索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简单到繁难,呈现在按年级区分的第四学段的三个阶段。说明文主要出现在四个单元:散见在七年级上册的科学世界(第四单元),下册的动物世界(第六单元),这是第一教学阶段。相对集中在第二教学阶段,八年级上册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第三单元),科学世界(第四单元)。就知识与能力目标而言,第一阶段侧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结合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的文体、语体特点,培养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的能力。依据外在线索,我们可以根据选文内容,科学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依据内在线索,我们可以有序地循序渐进地引领

8、学生养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从三维目标的价值取向出发,教材的单元提示对单元学习目标进行了描述。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学习提示,大致可以作以下分解:1.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第一阶段教材的外在线索);2.丰富科学知识(知识和能力);3.学会快速阅读,概括文章要点(过程和方法);4.激发求知欲望,培养科学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据单元提示,我们可以明确构成单元的各篇课文的共性,如主题的共同性,教学目标的相同点,课文学习实践过程的相通处等。课前“导言”与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相互关联,紧紧围绕课文,与单元提示相辅相成。以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科学世界)的苏州园林为例,研读课前“导言”,

9、课后“研习与练习”,可以分解出以下信息: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看,1.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导言”的第一句话和“研讨与练习”第一题);2.体会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明周密(“研讨与练习”第二题)。3.说明事物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3.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研讨和练习”第四题1小题)。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看:1.要从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结构入手,进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体味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妙处,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的。2.要作为阅读主体主动地去揣摩文章的语言,才能品味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看,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励探索中国园林美的奥秘的情趣;开阔眼界

10、,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导言”“研讨和练习”第四题)。依据课文前的“导言”和文后的“研讨与练习”,我们可以了解共同单元中各篇课文的个性,了解它们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支撑单元整体目标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具体单元中具体课文的教学设计。应该强调的是,不管是单元提示,还是课前“导言”或课后“研讨和练习”,即使是分解表述,也不难看出,三个纬度的目标虽然各有侧重,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整合。教学设计中,虽然可能有所侧重,但要把它们截然分开,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充分研读教材,科学地用好用足教材,是说明文阅读设计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同时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该注意以

11、下问题:1以说明文为主体组织的单元,要依据单元提示和“研讨与练习”,根据不同类型说明文的特点,把说明文独有的、不可忽略的知识,如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的语言等,有序地科学地分解落实到同一单元不同的篇目中。不可同一单元每一篇课文,都不分轻重缓急面面俱到。2要让学生从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说明文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不难理解,应在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多花一点时间,千万不能离开阅读实践就知识讲知识。说明文有利于与其他学科渗透交融,要有意识地开发跨学科的教学资源,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扩展和延伸学习内容,开阔眼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3不可片面理解说明文的

12、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渗透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渐染。4依据教材设计的弹性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要用好用足教材,又要用出自己的教学个性。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设计简说】该文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作为典型的科学说明文,它是第一次被组合在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里。文章说明事理条分缕析,准确清楚;说明语言规范形象,生动有趣。依据单元学习目标、课文“研讨与练习”和学生在第三学段已掌握的说明文知识,学习重点可为训练快速默读,学习概括要点,品味精美语言,帮助学生养成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的兴趣和习惯。课堂教学通过充分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

13、认识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事理说明文的阅读规律,提高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一、识题激趣,导入文本。(1)师: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了解文章内容的窗户。从看云识天气这个标题,你能不能想到文章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科学知识?(2)请注意构成标题的五个字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我想,也许会告诉我们”的句式,说出自己的猜想,看谁说得又简洁又清楚。(3)老师组织课堂交流活动,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我想,也许会告诉我们云的特点。我想,也许会告诉我们认识天气的知识。我想,也许会告诉我们怎么通过观察云来认识天气。我想,也许会告诉我们云的变化和天气的关系,说明天气变化的

14、某些规律。(4)老师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要注意突出“云”和“天气”、“看”和“识”的联系;明确标题揭示了说明的中心。二、学习快速默读,初步感知课文。(1)快速默读要求不“指读”、不“出声”,不回看,努力扩大视觉广度。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2)为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共7个自然段。(3)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一个与看云识天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看谁找得既快又准确。(培养学生根据要求,有目的的选读、跳读的习惯和迅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个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是第一段

15、的总结句,是全文说明的中心,它突出了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关系。(也许有学生找出不同的句子,要引导学生根据读文,对其进行评价,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是此句而不是彼句。)三、快速选读,概括段落要点,理清说明思路。(一)1师:阅读要理清作者的思路,理清了思路,看文章才不盲目。请大家用选读、跳读的方法,默读全文,看看围绕看云识天气这个中心,文章先说了什么,再说了什么,大致可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有哪几个自然段?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2全班交流、师生互动。(以上过程,要有具体的时间要求,强调快速默读。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和学生平等对话,帮助学生疏理段落内容要点,分清主要内容和

16、次要内容,在抓住文本的关键句或中心句的基础上,概括要点,要求语言要简洁、准确)。明确:大致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2.3.4.5自然段是一个层次,6、7自然段各是一个层次。文章先说了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再说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看出说明角度的变化。(二)1师:认真默读圈注第三自然段,就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说说作者是怎样把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云,写得有条不紊,清清楚楚的。2教师组织课堂交流,学生发表见解。如:用分类别的方法,把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进行说明。按照薄云的不同特点,分四个层次,依次说明它们和天气的关系。根据薄云的特点分类,既写了不同薄云的

17、共同点,又写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不同云的形态特征,。3教师与学生交流,重点是从具体的段落出发,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全文正是恰当地运用了分类别、比喻摹写的说明方法,才把“千姿百态、变化无常”的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说明得生动形象、清晰具体、系统全面,使人对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一目了然。四、品味积累优美语言。1朗读体味。师:云和天气变化之间奥秘,被作者写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语言美,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之一。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选择一个你认为写云写得最美的段落,大声地自由朗读,尽情想象蓝天白云的奇妙变化,细细地体味语言的美妙。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赞许鼓励。2欣赏

18、交流。师:请同学们用“我认为写得美,美在”的句式,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你对它的评价,推荐给大家。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具有个性体验特征的见解。3揣摩仿写。师:请同学们选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仿写。仿写要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从形状入手,摹写景物。写出的句子,不但要句式像,还要语言美。学生活动,师生交流欣赏。4语言积累。要求:把自己认为美的句子,按照使用修辞手法的不同,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认真阅读、准确记忆“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五、扩展引申,收束全课。这节课,我们不但知道了一些云的变化和天气的变化的知识和规律,而且对怎样阅读这一类文章也有了大概的认识。看云识天气不但告诉了我们关于

19、自然现象的一些科学知识,而且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认真思考,认真积累,我们也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科学道理的。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关于天气的谚语,分类整理,互相交流。【点评】该教学设计立足三维目标的整合,从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兼顾第三学段与第四学段相关知识的衔接。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研讨与练习”又不拘泥于“研讨和练习”,遵循说明文阅读的规律又淡化文体知识教学,体现了单元主题的整体性又不失说明文阅读教学的个性。整个设计以学生实践为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着眼点,设计线索简洁而精细,思路清晰而内涵丰富。(铜仁地区教育局教研

20、室  石卉芸)松鼠教学设计【设计简说】松鼠在苏版教材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是一篇有很强可读性的科学小品。它寓动物知识于趣味描述之中,学生在获取有关松鼠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艺术上的享受。本设计的重点是: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方法,培养学生对动物的感情,增强环保意识。【教学过程】一、1导入:同学们,松鼠是法国作家写的一篇十分生动的说明文,老师拿到这篇课文,一口气将它读了三遍。读后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其中最突出的有三个方面。但老师现在不能马上告诉你们,因为我想先知道你们读了课文会有什么感受。2学生读课文,教师走到学生中去,帮助他们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和困难。二、师生互动

21、,交流感受1同桌交流,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帮助的意识。2全班交流。教师要关注未发言学生在的收获,及时予以肯定,并据此调整自己下一步的教学计划。3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作者布丰太了解松鼠了!本文的语言和别的说明文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文中还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下一环节将围绕以上三个问题展开。教师在这里没有把话说得太白,是要给学生留下探究的余地。)三、阅读课文,探究问题。1松鼠有什么特征?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松鼠作了细致入微的介绍?外形漂亮,性格驯良,行动乖巧。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写出了松鼠的小、灵、美;从住处、活动、食物、警觉、敏捷、搭窝、生息等方面写

22、出了松鼠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理解: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2课文结尾两句“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是保留好,还是去掉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还可以进行简单的辩论,关键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增强热爱动物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和从多角度认识问题的思维品质。)提示:保留结尾两句好。因为它说出了松鼠的经济价值。去掉结尾两句好。理由有二:从环保的角度看,松鼠是十分可爱而又珍贵的动物,有些品种已经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单,宣传松鼠的经济价值可能诱使一些人去捕杀它们;从感情来来看,文章一开始就总体点明:“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3、。”全文充满着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对大家喜爱的松鼠,却要吃它的肉,拔它的毛,剥它的皮。这几句话与前文有些不协调。四、欣赏图片,轻松感悟教师课前准备一组松鼠的图片或短片,在课堂上展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观赏过程中,复习巩固,尽情放松。(可提供一些网址,教给方法,指导他们去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以了解更多松鼠的知识。)作业:认真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写一段话,介绍这种小动物。【说设计】这篇课文,有很多值得探究的亮点。教学中不能一应俱全的把这些东西都抛给学生。本设计抓住几个重点问题,化繁为简,让学生能轻松地学。并且,不把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坚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安排对课文内容

24、质疑,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贵州省印江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  田景辉)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设计简说】本文在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文章在准确抓住特征、合理安排顺序、科学运用语言等方面都独具匠心。苏州园林作为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承载了上千年祖国传统文化。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在互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接受生动的审美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江山秀丽,建筑奇特,社会上流传着许多赞美家乡、歌颂祖国的谚语。如“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25、”。如果同学们还能再说出一些,请说出来,大家分享。(学生发言后教师作适当补充:“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秦淮灯火甲天下,花灯精彩数华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听了这些赞语,同学们对这些地方一定会更加向往。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索苏州园林的奥秘。相信大家在学习中会有更多的发现。二、阅读实践活动(一)课文诵读1快速浏览课文前的阅读导言和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尽快抓住阅读要领,带着问题读课文。(这一步通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朗读。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划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

26、字音和词义。重点词语:轩榭标本图案丘壑嶙峋镂空重峦叠嶂(二)课文理解1请说说作者是用哪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话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如果学生意见不一致,可组织讨论以达成共识。)2抓关键词,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至段介绍的内容及其特点。(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苏州园林:完美的图画。亭台轩榭:不对称,美术画。假山池沼:身在山间,如在画中。花草树木:不寂寞,繁华和欢悦。近景远景:有层次,增加了深度。每个角落:注意图画美。门和窗:工艺美术的上品。建筑物的颜色:有安静闲适之感。3第段中的四个“讲究”分别与哪几个

27、自然段对应?第二段与至段是什么关系?(回答这个问题,理清结构层次,体会这样构思的好处。)四个“讲究”分别与段对应,第二段与至段是总分关系。(三)课文经典品读1自主选择内容,精读课文中的一段,然后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全班同学)介绍苏州园林的某一特点。(学生要能解说好,一定会认真去品读。解说时,教师要为学生的展示创设情境,还应及时对学生活动中易出现的礼仪、姿态、语气等问题进行指导。类似的活动,可以使较枯燥的说明文教学变得有生气。)2语言品析下面几句话中的“标本”、“技术”与“艺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等词句,对理解课文至关重要,请大家细心琢磨,先弄清词语的本义,再看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苏州园

28、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苏州园林的建筑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苏州园林建筑中一种巧妙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能给人视觉上特殊的感受。)文中有的句子采用猜测、估计的语言,如:“据说”等;有的则十分肯定,如:“决不雷同”等,从文中再找出一些来进行比较,体会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感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篇课文介绍对象是享誉海内外的建筑艺术品园林。从语言风格上讲,本文朴实之中也使用了不少文学词汇,如“重峦叠嶂”、“玲珑”、“盘曲嶙峋”、“珠光宝气”、“明艳照眼”等。请同学们议一议,说明文采用

29、什么风格的语言与说明对象有没有联系?再去看看其他说明文,探索一下影响说明文语言风格的因素还有哪些?(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去关注学习中一些有规律性的知识,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四)课文内容拓展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是不是了解了一些园林建筑的知识,是不是意犹未尽,想继续探究苏州园林更多的奥秘?请课后从下列三道题中选做一个,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1如果你的家里或校园有一块空地要修造一个小花园,请你当回设计师,画出一张花园的草图来。2上网、进图书室、阅览室、书店查找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音像或文字资料,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感受园林文化。在班上交流。3选择一处公园、古迹、建筑群或风景区,认真观察,然后用一句

30、话将它的主要特征写下来,张贴在学习园地里,让大家评评。【说设计】这篇课文的设计,首先注意它是一篇介绍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说明文,其次是这篇课文所介绍的对象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祖国传统文化;第三是课文的写法很规范。设计重在组织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去探究学习。努力从组织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强调语文实践,留足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并根据学情有可能出现的变化,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动态的实践活动过程。(贵州省印江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  田景辉)桥之美教学设计【设计简说】1.桥之美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八(上)第三单元的一篇精美科学小品。阅读本文,要扣住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抓住桥的特征,用

31、文艺性的语言,写出了桥因环境不同、形式不同、作用不同,其美学效果也不同这一基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整个语文实践活动主要围绕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展开。【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的家乡,是一座山环水绕、风景秀丽的小城,十几座形态各异的大桥如长虹卧波横跨在玉带般的锦江河上,既便利交通,又给城市添彩。桥,不仅具有它的实用价值,还能够点缀、美化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中国石拱桥题材相同,而风格迥异的文艺性说明文桥之美。2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生长在石桥众多的江南水乡,在他的眼里和心里,桥是灵动的、有生命力的、有感情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共同体验作者笔下的“桥之美”。二、整体感知,提取信息。1师:读

32、一篇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从整体上去把握、提取信息。下面,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从“桥之美”的特征、作者写作的角度、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2学生读课文。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谈对课文的理解,如:这是一篇写桥之“美”的文章。这篇文章先总体写“桥之美”,然后举四个例子说明桥具有形式美,最后结合具体实例写桥与周围景物如何互相衬托。这篇文章抓住了不同的桥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这一特征。文章的作者是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从审美的角度来写桥的。这是一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的文章。这是一篇以文学性的描写和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的表达方式来写的文章。4教师与学生

33、共同交流,重点突出不同环境、不同形式、不同作用的桥,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这一特征及文学性描写和说明性文字相间杂的表达方式。5师: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合作探讨:作者是怎样写出桥“美”的特征的呢?重点:为了写出桥的特征,举了四个例子: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长桥之美。风雨桥的独特形式美。四个例子,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画龙点睛,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师:这篇文章读起来很美,很亲切,有入画中之美感,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大家再读课文,仔细揣摩,互相讨论。然后我们一起交流。(要求同时从文中划出自认为好的句子,并

34、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进行)2.生活动:读课文,圈注,揣摩,讨论。3.师组织课堂交流,要求,交流发言时要尽量引用课文原句。如:因为作者爱桥,所以说起桥来,如数家珍,娓娓动听。因为作者的桥,不是孤立的,而是和美丽的山水相映衬的。因为作者写桥,有时简笔勾勒,线条明快,有时浓墨重彩,描写细腻。因为作者的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原句略)4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平等交流自己的见解。四、拓展延伸,表情达意。1师:生活的中,我们也见过许许多多的桥,如木桥、石桥、吊桥、钢架桥、水泥桥等等,你能就你所熟悉的一座桥,展开联想和想象,说出它的特征,说说它的美吗?2学生自主思考、自由交流,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并适

35、当插入一些话题,如“绿树荫中石板桥”、“溪水潺潺小桥乐”、“家乡有座小木桥”等。)五、综合小结,收束全课。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以文学性的描写和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这种极具个性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美学小品桥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理解。使我们受到了美的熏陶。其实,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欣赏,仔细品味,就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都充满诗情画意,桥美,我们的生活更美。六、课后练习,巩固提高。课外练笔:就你熟悉的某座桥,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语言优美的短文。注意要抓住你的桥的特征,语言要准确、生动。【点评】这个教学设计,体现了自读课文学习的个性。设计侧重

36、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语文。六个教学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充分的活动时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贵州省铜仁市教育局教研室  杨光福)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设计简说】本文在人教版第八册(上)第四单元,这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学小品。依据单元教学重点与课文的“研讨与练习”,重点在理清逻辑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和说明对象的关系,学习搜集筛选事理说明文的信息,感受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录音磁带。)提起茉莉花,人们都喜爱于它那淡淡的幽香。在十月份,茉莉花

37、能够插枝即活,这里有没有什么科学原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相信同学们能找到自己的答案。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1说说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分四个章节,每个章节分别有小标题。)2说说每个小标题与章节说明内容的关系。(分别是该章节说明的中心。)3总标题和四个小标题以及四个小标题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组织交流,师生平等对话。明确:(1)从结构上看,总标题是全文说明的中心。四个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支撑总标题。其逻辑顺序是:全文是“总分式”结构;先说明“克隆”是怎么回事,再分两个层面对克隆实验过程进行说明,然后说明克隆技术的价值和意义。(2)从逻辑顺序上看,第先说先天克隆现象,诠释什么是克隆,然后说明克隆实验,是从现象到本质的因果逻辑顺序。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的逻辑关系是递进关系: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