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研_第1页
北京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研_第2页
北京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研_第3页
北京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研_第4页
北京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市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研摘要我国有着四千多年的文化发展史,是我国全体公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但是当前对中小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使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面临不利的境地。为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维护我国的民族个性与传统文化,必须针对当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展开调研和分析,本文也以市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探索相关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关键词 中小学 传统文化 教育 市引 言 我国正处于信息化与全球化加速深化的时代,这一时代的特征正在于文化的冲突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外界事物,中小学生如何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吸收

2、和基本判断,如何解决心的困惑,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能够给予中小学生有效的指引或借鉴,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与中小学生当前的价值诉求相契合,能够培育中小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与个性的社会主体。如果一个学生从小越遵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其竞争与合作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因此对中小学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基于笔者的个人教学经验,中小学生对华夏民族优越传统文化充满着好奇,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着渴望,但是又较为陌生,只是经常提及一些耳熟能详的人名或事件,对优秀文化的真正核并未领略。这与当前我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不足有关,因此有必要就当前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3、现状展开调研,从局部地区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教育完善建议。一、市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一)国学课的开设市作为全国的文化、政治中心,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教育起着示作用。2013年市新的中高考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意味着地区的国学教育将大幅回归。而早在2008年,市的部分中小学就已经开始试点开设“国学课”。在大兴区与通州区部分中小学采用教育部国学专项研究课题组编写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主要涉及到三字经、弟子规等多本标准教材,涉及我国的传统艺术、国学经典以及民俗文化,这也是当前我国唯一一套体系完善的传统文化教材。而这两个区从2008年开始就使用这一套教材,通州区共有三十

4、三所中小学成为课程实验校,每周给学生安排一个课时左右的传统文化教育,而初三年级一般不会开设国学课程。(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成果除了开设国学课程,市中小学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载体主要集中于语文课程教育、节假日教育以及政府的推广宣传等方面。近年来对中小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市各区教委负责人对传统文化教育表示支持和乐观。大兴区教委副主任周爱彬表示,当前整个大兴区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良好,对于中小学生的德育、文化素养培育有着积极作用。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更多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越的文化底蕴,也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在认识到近年来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的成果之后,我们也必

5、须对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否则难以持续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由于当前市并没有在所有区域推行国学课程教育,而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和应试课程教学之间的认识也对传统文化教育产生较大的影响,必须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才能进一步促进市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二、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为了深入分析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选择所就职的第二实验小学以及其他区域的向阳小学、三中、首师大附中三个学校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随机抽选四所学校的四百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其中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对象,学生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对象。此次调查共发放四百份学生问卷,其中两百名小学生,两

6、百名中学生。回收问卷396份,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达到98%。问卷详情见附录一。(二)问卷统计结果1、学生问卷统计结果关于学生的调查问卷,笔者共设计了9道题目,对于学生的问卷回答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如下:问卷中第1题“你是否喜欢学校开设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在392名学生中,有279名学生表示喜欢学校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只有少数学生表示不喜欢。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课程持认同态度,这种调查结果与笔者的授课实践、观察是相一致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课堂积极性较高。表1你是否喜欢学校开设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问题1人数比重A、喜欢27971.1%B、

7、不喜欢11328.9%问题2“你喜欢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379名表示喜欢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生中,他们出于不同的原因而喜爱传统文化。其中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有趣,不枯燥的学生有105名,而认为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增长知识的学生有121名,而认为教师的授课有意思的只有73人,还有剩余的学生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对考试有所帮助。可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于容丰富、知识有趣、而部分教师授课生动,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注重容的选择和课堂教学的创新。表2 喜欢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问题2人数比重A、有趣、不枯燥 10526.9%B、能够增长知识12130.8%C、教师授课有意思73

8、18.6%D、对考试有帮助9323.7%问题3“你不喜欢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在113名表示不喜欢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生中,有34名学生认为课程容较难,45名认为学习时间有限,这些是他们对此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表3你不喜欢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问题3人数比重A、课程容较难 3430%B、学习时间有限4539.8%C、占用学习时间 2219.4%D、其他原因1210.6%问题4“你觉得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氛围如何?”有105名学生表示课堂氛围较为沉闷,115人表示一般,而剩余同学则表示课堂氛围活跃。表4你觉得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氛围如何问题4人数比重A、课堂氛围活跃 10526.7%B、较为沉闷17243.8%

9、C、一般 11529.5%问题5“传统文化教育课堂的主要形式?”有168名学生表示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而95名学生表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55名学生表示自己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表5传统文化教育课堂的主要形式问题5人数比重A、教师讲授为主16842.8%B、小组合作学习9524.2%C、不清楚5514%D、其他形式7418/8%问题6“你所在的学校会经常开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吗?”有90名学生表示经常开展,但是剩余的学生表示所在学校偶尔开展这类活动。表6你所在的学校会经常开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吗问题6人数比重A、经常9023%B、偶尔30277%C、从不00

10、%问题7“你对于学校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看法?”有120名学生表示活动容有趣,能够引起自己的关注;而239名学生表示活动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不愿意参加,还有其他学生表示课堂作业较多,没办法抽时间来参加。表7你对于学校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看法问题7人数比重A、活动容有趣12030.6%B、千篇一律23960.9%C、课堂作业较多,难以参加338.4%问题8“你对当前学校对传统文化教学的考核方式的看法?”250名学生表示不认同单一的闭卷考试的方式,他们希望能够引入更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表8你对当前学校对传统文化教学的考核方式的看法问题7人数比重A、单一的闭卷方式不合理25063.7%B、较为

11、合理225.6%C、希望更加多元化12030.6%问题9“你觉得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的水平如何?”189名学生表示教师的能力较强;90名学生表示一般,无法提起兴趣。还有其他学生表示教师的准备并不充分,并且存在挤占传统文化课程的情形。表9你觉得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的水平如何问题9人数比重A、教师水平较强18948.2%B、一般9022.9%C、教师准备不够充分11328.8%问题10“家长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态度如何?”有225名学生表示认为家长并不认同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他们认为会占用时间学习其他重点课程。表10家长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态度如何问题10人数比重A、不认同22557.3%B

12、、认同167442.6%问题11“学校有专职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吗?”几乎所有学生都表示学校不存在专职充实传统文化教学的老师,一般是由语文老师或其他课任老师兼任。表11学校有专职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吗问题11人数比重A、有39099.4%B、没有20.6%(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上述学生问卷调查可知,当前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归结如下:1、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存在不足当前调研对象的四所学校中,并没有存在专职的传统文化教师,一般是由其他科任老师兼职,师资力量存在匮乏。而大部分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延续传统的满堂灌形式,使得部分学生缺乏兴趣,课堂氛围并不活跃。由于大

13、部分教师重视应试教育课程,对传统文化教学缺乏热情,创新精神不足,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2、学生基础存在差异在此次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当前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如何引导他们进行学习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不可能一一展开辅导,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兼顾所有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调整教学容和进度。但是又存在不少学生对传统文化课程不感兴趣的情况,认为传统文化教学挤占了自己的学习时间,增添了负担,如果强制要求他们学习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定位,成为当前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3、学校及家长认可度不高尽管市部分中小学已经试点推行国学课程多年,但是仍然未得到普

14、及推广。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部分家长不重视、不支持传统文化教学课程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学校教师与领导也缺乏传统文化教育观,大部分家长存在应试教育的认识误区,对传统文化教学不够重视。而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容千篇一律。4、教育评价体系缺乏当前对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如何进行评价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调研中发现仍然以传统闭卷考试作为主要的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化的考核手段无法充分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以及他们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三、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对于上述调研所发现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因:(一)宏观原因虽然市近年来不断加大宣传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15、,并且采取一定的创新教育措施,倡导中小学增加更多传统文化的教学容。但是从宏观角度分析,与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学科相比,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缺乏足够的教育政策引导、在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等方面较为混乱,也缺乏完善的师资配套和教育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对传统文化教学的资金投入有限,使得各个学校的传统文化活动开展缺乏足够的弹性,创新性不强。(二)学校层面原因作为传统文化教学的主要阵地,中小学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肩负着教育学生掌握传统文化基础知识、培养他们传统文化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学校层面还是存在不少因素导致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的缺陷。1、师资力量短缺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四所学校

16、的传统文化教学主要由语文等科任老师兼任,而大部分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并且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也缺乏埋头钻研的风气,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通过丰富的史实容来引导学生,以此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2、课程安排问题当前大部分中小学采用每周一个课时的排课方式,这样使得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在每一周的学习中可能会造成知识的断裂,学生也对这门课程难以产生足够的重视,影响他们学习的主动性。3、教材选择问题由于当前缺乏统一的传统文化教学教材,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授课书本,教学缺乏体系性。(三)家庭层面原因家庭是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果家长对传统文

17、化教学不重视,自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前文已述,当前不少家长存在应试教育认识的误区,他们对学校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的态度模糊,大部分表示不认同、不支持。这种氛围下,使得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四、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的建议针对上述成因,笔者从宏观层面提出:市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对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市政府的资金支持,鼓励传统文化教育在所有中小学普及,教育部门逐渐引导市中小学形成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的形式,这种途径能够获得社会亟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前用于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资金不足、教材使用混乱,这些都需要

18、政府的大力支持来加以改善。(二)学校层面的建议1、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传统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学质量,市各区教育部门应当重视教师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与素养。各中小学应当重视自身的校本培训,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师培训,侧重青年语文老师的传统文化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2、合理安排教材,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对于市诸多中小学已经开展国学课程的现状,在具体教材的编纂方面,应当在此基础上,以中小学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到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来制定。根据容难易适中、与生活紧密联系、培育传统文化素养等基础目标,结合已经出版和使用的国学课程教材,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传

19、统文化教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3、注重过程性评价唯分数论的教学理念不能再适用于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机制。市的中小学不能再将眼光局限于学习成绩上,而应当采用更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包括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更加有趣和轻松,也能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三)社会层面的建议对于当前家长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中小学教师与领导应当与家长形成沟通、合作机制,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只有让家长配合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才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参考文献1小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高青少年素质综合性少儿期刊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初探,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8期。2巧锋:普及传统文化基础教育应从中小学生抓起,联苑论丛对联,2014年第4期。3立: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推进民族精神教育,教育探索,2006年第8期。 4王建军,黄显华:校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华东师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2期。5夏法金,唐林仁,晓青;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学院学报,2010第10期。附录 问卷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