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这个是自我总结,不全。1、 名词解释节理:指岩石中的裂隙,且裂隙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没动但裂透了),分为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背斜:岩层发生褶曲时,形状向上凸起者。一般背斜地层中间老两翼新。易成山地。建隧道向斜:岩层发生褶曲时,形状中央向下弯曲者。中间新、两翼老。易形成谷地,良好的储水构造。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雅丹: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有的俗称魔鬼城)。雾凇:雾淞是一种自色固体凝结物,由过冷的雾滴附着于地面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 多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他地物的迎风面上,它经常出现在有雾、风小的严寒天气里。季候泥

2、: 季候泥是由冰水湖泊所形成的沉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天为淡色沉积物,冬天为暗色堆积物。天文单位:1 天文单位(A.U. ) =1.496 亿公里(日地平均距离)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绝对湿度(a) 。通常以g m3表示。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方向向下的辐射,因为刚好和地面辐射相反,称其为大气逆辐射。2、 简 答题1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了两极和赤道、形成了昼夜更替、形成了地方时、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偏向、产生了潮汐摩擦阻力、造成地球整体自转同其局部运动的差异2变质岩的主要结构 、变晶结构:由岩石在固体状态下原来的物质发生重结晶(变晶结构)而形成的结构。(由变晶作用

3、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是变质岩中最常见的结构。、变余结构:原岩由于重结晶作用不完全,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可部分残留下来,称为变余结构。是变质岩的最大特征之一。、碎裂结构:形成于动力变质作用的特有结构。、交代结构:发生变质作用时,原岩中的矿物被取代、消失,与此同时所形成的新的矿物。2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点层理构造:层理构造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层面构造:指沉积岩层面上经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 生物遗迹:沉积岩中存在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4 .矿物的基本特点I、天然矿物绝大多数是化合物,仅极少数为单质n矿物的绝大多数呈固态,少数呈液态和气态,如石

4、油和天然气田、固态矿物多数为品质,仅少数为非品质IV、化学成分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结晶构造及相应的性质和外形,但也存在“同质异构”和“异质同构”现象。V、矿物与环境是相对应的,一定的矿物代表着一定的环境。5 .古构造运动的表现(1)、岩石和岩层的变形:褶皱和断裂(2)、岩相变化:岩相是岩层形成环境的物质表现, 是沉积物的特征及其生成环 境的总和。岩相分为海相、陆相、海陆过渡相。(3)、沉积厚度的变化:正常沉积厚度有上限,如超过此限度,则可以认定发生 了升降运动。(4)、地层接触关系:地壳运动在岩层中保留了各种不同的接触关系。 分为整合 接触与不整合接触。6 .断层的识别(1)、地貌上:三角面、

5、峡谷、河谷、悬崖(2)、岩层面:阶步、擦痕(3)、岩石:变质岩(角砾岩等)(碎了但硬了)7 .全球火山及地震的分布特点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印度尼西亚地震带 洋中脊地震活动带大陆裂谷地震带火山分布:环太平洋带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带洋中脊与东非裂谷8 .风化壳的发育阶段(1)、富钙阶段:硅酸盐中的K、Na Ca Mg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与溶液中的Cl-、SO2-离子结合成氯化物与硫酸盐,如 NaCl、KCl、NaSO等。这些 物质都极易被溶解,大部分随水淋溶。最先淋溶的是氯化物,硫酸盐次之。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常在地表的低处富集, 形成硅铝一硫酸盐风化壳;碳酸 盐比上述两种物质难

6、溶解.常在原地富集,称为富钙阶段(2)、富硅铝阶段:随着风化壳的进一步发育,不仅氯化物、硫酸盐被淋溶,碳 酸盐也被大量淋溶流失,有一部分溶为胶体状的SiO2也开始迁移。只有硅 铝酸盐被分解为高岭土、蒙脱石等粘土矿物而残留在原地。3) 、富铝铁阶段:硅酸盐矿物已全部被分解,可迁移的元素基本上都己析出,几乎全部盐类和胶体状的SiO2 都已淋溶,残留下来的是难以迁移的铁铝化合物,如AI2Q、FeQ以及石英。这种风化壳富含 FeQ,色泽呈红色, 所以称为铁铝型风化壳或砖红壤风化壳。9羊背石与鼓丘的区别( 1) 、羊背石:它由岩性坚硬的小丘被冰川磨削而成。纵剖面前后不对称:迎冰坡一般较平缓和光滑;背冰坡

7、较陡峻和粗糙。( 2) 、鼓丘: 鼓丘是一个由基岩核心和冰砾泥组成的小丘,迎冰面陡,背冰面10冻土地貌类型石海: 岩石经剧烈的冻融风化作用产生大片巨石角砾,就地堆积在平坦地面上形成石海。石河: 当山坡冻融崩解产生大量碎屑充塞凹槽或沟谷时,由于质量加大,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运动形成石河。构造土:构造土有泥质构造土和石质构造土之分。前者形成多边形土,后者上部往往形成小砾石,形如石环。11. 岩溶作用的形成条件1)水的溶蚀力2)岩石的可溶性3)岩石的透水性4)水动力条件 12中国黄土是风成的原因组成物质风积物特征显著分布在沙漠和古大陆冰盖外围矿物成分高度一致性,与下伏地层不一致,无联系随地形起伏而

8、起伏,类似沙城暴之后的堆积具有陆生草原动植物化石13大气的垂直结构( 1)从地面到3 公里(主要是从500-1000 米的摩擦层)为低层气流流入层,气流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经向分量。( 2) 3-8 公里左右是中层过渡层,气流的经向分量已经很小,主要沿切线方向环绕台风眼壁螺旋上升,上升速度在700-300 毫巴之间达到最大( 3)从8 公里左右到对流层顶(约12 一 16 公里)为高层气流流出层,这层上升气流带有很大的切向风速,同时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潜热14. 云的形成条件有充足的水汽;有足够多的凝结核;有使空气中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15逆温的成因1)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

9、形成的,多在晴朗无风的夜晚。2)平流逆温:暖空气流到冷的下垫面上形成的3)下沉逆温:气团顶部比底部下沉的距离更长而形成逆温4)洼地逆温:冷空气由于比重大而沉降在低洼处形成逆温5)湍流逆温: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而形成在空中某处的逆温6)锋面逆温:冷暖气团相遇在锋面附近形成的。16云滴的增长方式一是以凝结方式增长;二是以碰并方式增长;三是冰晶效应方式增长实际上,云滴的增长是这几种过程同时作用的结果。17水陆表面的热力差异水体与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水体与陆地导热方式不同水体和陆地透射太阳辐射的性能不同水体和陆地表面水汽含量不同水体和陆地对热量的储存和支出方式不同18 台风的水平及垂直结构( 1) 、水平结

10、构台风在水平方向上一般可分为台风外围、台风本体和台风中心三部分。( 2) 、垂直结构( 1)从地面到3 公里(主要是从500-1000 米的摩擦层)为低层气流流入层,气流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经向分量。( 2) 3-8 公里左右是中层过渡层,气流的经向分量已经很小,主要沿切线方向环绕台风眼壁螺旋上升,上升速度在700-300 毫巴之间达到最大( 3)从8 公里左右到对流层顶(约12 一 16 公里)为高层气流流出层,这层上升气流带有很大的切向风速,同时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潜热19 台风的形成条件( 1)热带洋面,水温超过26.5 .( 2)合适的纬度,地转偏向力不为0 的地方,南北纬5

11、76; -20 °之间( 3)风的垂直切边微弱,便于维护中间的暖心,保障能量的源源不断20 气候变化的原因 天文学的解释:太阳在宇宙中的位置变化(4 亿)地球公转轨道参数的变化:黄赤交角(4.1 万) 、偏心率(10万) 地学的解释:板块彼此关系,海陆变迁,火山地震 物理学的解释:太阳活动的强弱,短的如太阳黑子、长的如太阳本身的阶段 人类活动的影响:直接改变下垫面,间接影响大气环流。21 降雨的类型( 1) 对流雨:对流雨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并伴随雷电现象,所以又称热雷雨。多在热带赤道( 2) 地形雨:暖湿气流在前进中,如遇到较高的山地阻碍就会被迫抬升而绝热冷却, 在达到凝结高度时,使

12、产生凝结而降水。这叫做地形雨。多在山地。( 3) 锋面雨: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暖湿气团循交界面滑升,绝热冷却,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云雨,这叫锋面雨( 4) 台风雨:因台风过境而产生的大量降水22水平带性与垂直带性的关系垂直分异的前提是温度自低处向高处迅速降低,它比水平带从赤道向两极降低的速度要快得多水平带的宽度以百公里为单位,而垂直带各带的高差一般是以百米为单位。水平带的湿度变化取决于大气环流和海陆的对比关系,而垂直带的湿度变化一般由于降水量的变化,并有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区别。光照强度和变化也有很大差别,水平带, 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随纬度而变化,而垂直带上下基本相同。垂直带的地貌情况复杂

13、多变,气候复杂化,并具有纬度地带没有的变化。23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地带性:因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的入射角而引起太阳辐射沿纬度方向呈不均匀分布,表现为地球表层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由赤道向两极有规律的变化。非地带性:由地球内能的作用而产生地表形态和大地构造的区域性差异直接或间接导致水热条件和其它成分在区域上发生一定的分异,这种分异的表现与地带性不同,如海陆分异导致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干湿度变化,从山脚到山顶的冷暖变化等,故称非地带性。24自然区划的原则综合性原则: 综合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在地域分异中的作用,结合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找出引起分异的主要矛盾或者说主导因素来指导区划的进行。发生统一

14、性原则: 地域分异是再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区划要尊重该地域的地质和地理历史,那些具有相同地质历史的区域要有独立的考虑。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相一致原则: 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国民经济产业,统筹规划环境治理。25自然区划的方法 部门区划叠置法: 以单个自然地理要素为区划对象的,称为部门区划。将各部门自然区划图(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叠置在一起。找出其中重叠最多的线条做为综合自然区划的界线。 主导标志法:早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主要因素做为区划的界线。 地理相关法:比较各自然要素的的分布图、区划图、分析图,了解自然地域分异的规律,再按若干重要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制定区划界线 聚类分析法:把数据输入电脑,根据相似系数和差异系数来确定界线 合并法 :自下而上的形式。26土壤污染的特点 累积性与地域性: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象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间接性和隐蔽性:土壤的自净能力强,不易察觉。 长期性和复杂性:污染源多,治理难度极大。三、 综述题1分别从元素、矿物、岩石三个角度来说明岩石圈的物质组成。2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及转化关系3各类锋面天气的特点第一型冷锋: 移动缓慢、锋面坡度约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