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d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导手册(初级)第一篇根基知识第一章 消防工作概述一、判断题1、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对2、火灾是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错3、国家标准GB/T 4968-20xx?火灾分类?中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六种不同的类型。对4、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对5、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错6、较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
2、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错7、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对8、 A类火灾是指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错9、 B类火灾是指液体或者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对10、乙烷引起的火灾属于B类火灾。错11、E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错12、煤油引起的火灾属于C类火灾。错13、石蜡引起的火灾属于属于B类火灾。对14、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消为防创造条件,“防为消提供补充。错15、消防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千家万户。对16、消防工作由国务院
3、领导,由地方各级公安部门负责。错17、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局部,做好消防工作,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对18、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19、“防消结合,就是要求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 基本手段防火和灭火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20、消防工作的原那么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对二、选择题四选一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A。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C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2、造成10人以上30人
4、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B。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C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3、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C。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C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4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D。A特别重大火灾B重大火灾C较大火灾 (D) 一般火灾5、A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AA类BB类CC类 (D) D类6、B火灾是指液体
5、或者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AA类BB类CC类 (D) D类7、C火灾是指气体火灾。AA类BB类CC类 (D) D类8、D火灾是指金属火灾。AA类BB类CC类 (D) D类9、D火灾是指带电火灾。AA类BB类CC类 (D) E类10、D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AA类BB类CE类 (D) F类11、以下物质中B属于A类火灾。A沥青B泡沫塑料制品C天然气 (D) 烹饪物12、以下物质中D属于B类火灾。A赛璐珞胶片B运行中的程控交换机C铝镁合金 (D) 石蜡13、以下物质中C属于C类火灾。A火柴仓库B钾金属C煤气 (D) 汽油14、以下物质中B属于D类火灾。A甲烷气体B铝镁合金C动
6、植物油脂 (D) 运行中变压器15、以下物质中D属于E类火灾。A煤油B泡沫塑料制品C天然气 (D) 运行中电子计算机16、以下物质中A属于F类火灾。A烹饪器内的烹饪物B原油C氢气 (D) 石蜡17、根据国家标准GB/T 4968-20xx?火灾分类?将火灾分为D类。A三B四C五 (D) 六1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B。A汽油B乙炔C木板 (D) 铜粉19、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A。A木材B煤油C氢气 (D) 金属钠20、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C。A乙醇B氯乙烯C麻 (D)
7、金属铯2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A。A甲醇B半水煤气C黄磷 (D) 金属钠22、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类火灾的是D。A甲醇B氰化氢C硝化纤维胶片 (D) 金属锂23、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类火灾的是D。A甲苯B环氧乙烷C绸布 (D) 铝粉24、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C。A乙烷B水煤气C纸张 (D) 金属钾25、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A。A乙醚B乙烷C电视机 (D) 锌粉26、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
8、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C。A甲醇B丁二烯C纸盒 (D) 铁屑27、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A。A石蜡B氨气C面粉 (D) 金属铝2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B。A石脑油B硫化氢C硝化棉 (D) 金属钙29、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B。A氨气B汽油C秫秸 (D) 银粉30、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C。A天然气B白酒C干草 (D) 金属锂3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B。A麦秸B煤油C液化石油气 (D) 金属
9、钾32、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D。A二氧化碳B乙烷C铝粉 (D) 棉纱33、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C。A纸张B乙醇C乙炔 (D) 变压器34、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B。A橡胶制品B沥青C黄磷 (D) 金属钙35、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C类火灾的是C。A二甲苯B铜粉C丙烷 (D) 中草药材36、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类火灾的是D。A煤气B甲烷C橡胶D镁37、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属于E类火灾的是B
10、。A石蜡B电气油开关C布匹 (D) 甲烷38、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A。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 (D) D类火灾39、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可熔化固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B。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 (D) D类火灾40、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C。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 (D) D类火灾41、按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不同,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D。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 (D) D类火灾42、以下物质中,A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A类火灾。A棉花B钾C汽油 (D) 煤气43、以下物质中,B燃
11、烧所引发的火灾属B类火灾。A木材B沥青C钠 (D) 煤气44、以下物质中,D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C类火灾。A木材B石蜡C汽油 (D) 乙烷45、以下物质中,B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D类火灾。A木材B钾C汽油 (D) 甲烷46、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C。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 (D) D类火灾47、聚氨酯材料引发的火灾属于A。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 (D) D类火灾48、消防工作具有社会性、C,行政性和技术性等特点。A偶然性B突发性C经常性 (D) 必然性49、我国消防工作贯彻B的方针。A以防为主,防消结合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C以人为主,物资为次 (D) 以防为主,以消为辅50、消防工作由
12、国务院领导,由A负责。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各主管单位C县以上人民政府 (D) 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51、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D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A国务院各级公安机关B公安部各级公安机关C公安部消防局各级公安消防机构D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二章燃烧根基知识一、判断题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响,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对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对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错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那么越小。错5、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和烟雾称
13、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错6、烟气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毒害性、减光性和恐惧性。对7、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错8、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开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对9、物质燃烧是氧化反响,而氧化反响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错10、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或防止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就可以到达防火的目的。对11、只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响的物质,称为可燃物。错12、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无。对13、凡使物质开场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错14、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
14、闪即灭的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快,所蒸发出来的蒸汽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汽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错15、闪点是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那么越小。错16、火灾的发生开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对17、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到达某一温度时,开场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错18、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对19、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错20、可燃物质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燃烧起来的现
15、象,称为着火。错21、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对22、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响产生温度、压力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错23、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小,爆炸下限越高、爆炸上限越小,爆炸危险性就越大。错24、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汽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对25、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当氧气包围物质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有焰燃烧现象,称为外表燃烧。错26、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阴燃转为有焰燃烧。错27、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
16、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对28、动力燃烧是指燃烧性液体的蒸发、低闪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的燃烧。错29、重质油品储罐的下部有水垫层时,发生火灾后可能会产生喷溅燃烧。对30、可燃气体沉着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错31、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错32、燃烧产物分为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对33、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对34、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17、。错35、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对36、固体、液体、气体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错37、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对38、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错39、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外表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对40、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对41、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不能抑制烟气扩散。错42、装在容器内的液体,由于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体积迅速膨胀,导致容器压力急剧增加,由于超压或应力变化使容器发生
18、爆炸,且在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现象称为物理爆炸。对43、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顿。对44、窒息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顿。错45、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错46、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响。对47、爆炸是失去控制的燃烧。错48、灭火必须同时破坏燃烧的充分必要条件。错49、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这必定会发生燃烧。对50、消除和控制明火源是消除火源的防火措施。对51、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到达一定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对52、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
19、燃烧反响就会中止。对二、选择题四选一1、燃烧是可燃物与A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响,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A氧化剂B复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2、在CB5907-86?消防 基本术语第一局部?中将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响,通常伴有D现象。A发光B发烟C火焰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3、燃烧应具备A、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A化学反响B物理反响C光电反响D吸热反响4、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开展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B。A火源B引火源C温度D热源5、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B和相互作用是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A一定强度的引火源C一定的点火能量B引燃温度D引燃能量6、可
20、燃物质与D共存,到达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A空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空气中氧或其他氧化剂7、物质燃烧是A反响,而反响不一定是燃烧,能被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A氧化B复原C化学D链式 8、根据燃烧的定义,D不是燃烧中的常见现象。A火焰B发光C发烟D爆炸9、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B。A18% B21% C25% D30% 10、但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响的物质称为B。A助燃物B可燃物C燃烧产物D氧化物11、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A。A助燃物B导热体C燃烧产物D热量12、凡使物质开场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A。A引火源B助
21、燃物C点火能D火源13、不管何种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到达一定C才能引起燃烧反响。A浓度B密度C强度D速度14、在液体外表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B。A闪点B闪燃C燃点D阴燃15、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A的先兆A着火C喷溅B阴燃D沸溢 16、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外表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B。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17C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凝固点18、根据C,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氧指数19、根据闪点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闪点越低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就越A。A大B小C强D
22、低20、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B。A28B28C28D6021、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乙类的液体,其闪点A。A2860B28C60D6022、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其闪点C。A28B60C60D2823、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到达某一温度时,开场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C。A燃点B闪燃C着火D轰燃24、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外表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D。A自燃点B闪点C自燃D燃点25、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其B。A爆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着火点26、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
23、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现象、称为C。A阴燃B着火C自燃D闪燃27、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C。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着火点28、A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A爆炸B闪燃C自燃D着火29、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响,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B。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爆燃D爆裂30、D爆炸不属于化学爆炸。A炸药B可燃气体C粉尘D液化气钢瓶31、以下B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A汽油桶B可燃气体C蒸汽锅炉D气体钢瓶32、以下C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A粉尘B炸药C钢瓶D炸弹33、
24、A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34、C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A爆炸浓度极限B爆炸C爆炸温度极限D自燃35、D是评定可燃气体爆炸危险性的主要依据。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爆炸极限36、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爆炸下限俞低,爆炸极限范围俞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B爆炸下限俞高,爆炸极限范围俞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C爆炸下限俞低,爆炸极限范围俞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D爆炸下限俞高,爆炸极限范围俞窄,发生爆炸
25、的危险性就越大37、固体可燃气体由于其分子构造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外表燃烧和D四种。A动力燃烧B扩散燃烧C着火D阴燃38、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A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A沸溢燃烧B外表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39、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B。A闪燃B阴燃C自燃D轰燃40、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CA闪燃B自燃C阴燃D轰燃41、阴燃是A的燃烧特点。A可燃固体B可燃液体C可燃气体D液体混合物42、木材燃烧属于B。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外表燃烧D沸溢燃烧43、石蜡的燃烧属于A。A蒸发
26、燃烧B分解燃烧C外表燃烧D沸溢燃烧44、焦炭的燃烧属于C。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外表燃烧D沸溢燃烧45、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热固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的燃烧,均属C。A蒸发燃烧B预混燃烧C分解燃烧D均相燃烧46、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C。A燃烧B自燃C阴燃D闪燃47、B可能发生阴燃。A塑料B煤C橡胶D蜡烛48、焦炭以及铁、铜、钨的燃烧均属A。A外表燃烧B蒸发燃烧C分解燃烧D阴燃49、棉、麻、煤等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发生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D。A闪燃B轰然C爆燃D阴燃50、熔点较低的可燃
27、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D。A分解燃烧C外表燃烧B扩散燃烧D蒸发燃烧51、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有多种,B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特点。A动力燃烧B阴燃C沸溢燃烧D喷溅燃烧52、D的长时间燃烧可能会发生“沸溢。A汽油B煤油C柴油D原油53、可燃气体从喷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D。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外表燃烧D扩散燃烧54、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等均属于B。A分解燃烧B扩散燃烧C喷溅燃烧D动力燃烧55、在燃烧反响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称为A产物。A完全燃烧B不完全燃烧C充分燃烧D猛烈燃烧56、以下燃烧产物
28、中,B是不完全燃烧产物。ACO2 BCO CH2O D灰分57、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C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A毒害性B减光性C扩散性D恐惧性58、合成高分子物质燃烧时不仅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而且还会分解出乙醛、氯化氢、C等有毒气体,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A甲酸B乙酸C氰化氢D氨气59、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C。A蓝色B白色C蓝白色D黄色60、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有关。当含氧量到达B %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A30 B50 C60 D80 61、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的物质为B。A铝B磷C铜D钾62、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碳量也有关。当燃
29、烧物的含碳量到达D以上,火焰显光且带有大量黑烟。A10% B30% C40% D60% 63、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大局部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红色的,但有些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的颜色,如B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A磷B硫磺C钾D钠64、通过烟雾的D等特征,消防人员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灾阶段、火势蔓延方向等。A气味、颜色、浓度B气味、颜色、流动方向C颜色、浓度、流动方向D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65、物体一端受热,通过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把热量从温度较高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的过程,叫作A。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D热传播66、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
30、影响A火灾开展的最主要因素。A初期阶段B猛烈燃烧阶段C开展阶段D熄灭阶段67、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D。A热传播B热对流C热传导D热辐射68、热辐射在火灾处于B时,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A初起阶段B开展阶段C猛烈燃烧阶段D熄灭阶段69、热辐射是以B形式传递热量的。A声波B电磁波C介质流动D物体接触70、关于热辐射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A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热B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C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D通过真空也能进展热传播71、以下关于热辐射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A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B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
31、大C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D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72、关于热对流与通风口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A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B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C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D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73、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D。A照射B加热C烘烤D辐射74、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A。A对流B传导C辐射D照射75、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那么热对流的速度A。A愈快B愈慢C
32、不变化D停顿76、火灾发生、开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D过程。A热辐射B热对流C热传导D热传播77、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根基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展阻燃处理,以提高耐火极限,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A。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78、利用破坏助燃条件的原理,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B。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79、利用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的原理,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D。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势蔓延80、搬离可燃物的灭火方法是C。A窒息法B冷却法C隔离法D抑制法81、如采
33、用冷却灭火,对于木材燃烧必须将其冷却到A之下时,燃烧才会中止。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082、通过降低火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灭火方式称为B灭火。A冷却B窒息C稀释D乳化83、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A以下。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084、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A。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85、窒息法灭火其主要原理是C。A减少可燃物B降低温度C消除助燃物D降低燃点86、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B。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87、利用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
34、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C。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88、利用中断燃烧链反响的原理,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覆盖火焰,中断燃烧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D。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离法D抑制法第三章危险化学品根基知识一、判断题1、危险品化学品指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对2、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爆炸品指不受外界条件作用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响,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发生爆炸的物品。错3、根据?危险货物
35、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气体是指在20和101.3KPa 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13%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或不管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燃烧范围体积分数至少为12%的气体。对4、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液体是指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高于 60.5,或其开杯试验闪点高于 65.6时放出易燃蒸汽的液体。错5、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对6、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氧化性物
36、质是指本身可燃,通常能放出氧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错7、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有机过氧化物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错8、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毒性物质指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安康损害的物质。对9、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腐蚀性物品指通过物理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的物质。错10、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那么?GB13690-20xx,爆炸物指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
37、合物的爆炸性物品。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响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环。对11、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那么?GB13690-20xx,易燃气体是指在101.3KPa 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错12、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那么?GB13690-20xx,自燃液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空气接触后 5min 之内引燃的液体。对13、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那么?GB13690-20xx,自燃固体指到达一定量后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 之内引燃的固体。错14、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那么?GB13690-20xx,氧化性
38、液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对15、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那么?GB13690-20xx,氧化性固体指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错16、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那么?GB13690-20xx,有机过氧化物是热不稳定物质或混合物,容易放热自加速分解。另外,它们可能易于爆炸分解;迅速燃烧;对撞击或摩擦敏感;与其他物质发生危险反响。对17、爆炸物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当它受到摩擦、撞击、震动、高热或其他能量激发后,能发生化学反响。错18、自燃物品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遇空气自燃性、遇湿易燃易爆性、积热分解自燃性。对二、选
39、择题四选一1、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那么?GB13690-20xx,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称之为A。A爆炸物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易燃液体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2、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和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烟火物品虽不放出气体,但也纳入C范畴。A易燃液体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爆炸物D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3、易燃气体指在C和 101.3kPa 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A30 B25 C20 D154、B不属于压力下气体。A压缩气体B氧化性气体C溶解气体D液化气体5、即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剧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
40、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称为D。A易燃液体C爆炸物B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D自反响物质或混合物6、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是A。A黄磷B金属钠C高锰酸钾D氯酸铵7、属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B。A黄磷B金属钠C三氯化钛D氯酸铵8、属于氧化性物质的是D。A黄磷B金属钠C三氯化钛D氯酸铵9、属于有机过氧化物的是D。A黄磷B金属钠C三氯化钛D过氧化甲乙酮10、易燃固体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应当注意轻拿轻放,防止出现摩擦、撞击等,是因为它具有A的危险特性。A燃点低,易点燃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自燃性11、由于易燃固体的热解温度较低,在储存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降温、散潮,是因它具有D的危险特性。
41、A燃点低,易点燃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自燃性12、许多易燃固体严禁与酸、氧化剂接触。是因为它具有B的危险特性。A燃点低,易点燃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自燃性13、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不包括以下哪一项C。A遇空气自燃性B遇湿易燃易爆性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积热分解自燃性14、有些自燃物品起火时不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是因为它具有B的危险特性。A遇空气自燃性B遇湿易燃易爆性C积热自燃性D以上都不对15、硝化纤维及其制品,当堆积在一起或仓库通分不好时,会发生自燃。是因为它具有C的危险特性。A遇空气自燃性B遇湿易燃易爆性C积热自燃性D以上都不对16、关于遇水放出易
42、燃气体的物质的危险特性,以下哪一项不正确的选项是D。A遇水易燃易爆性B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C自燃危险性D积热自燃性17、关于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A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B分解爆炸性C伤害性D易燃性18、易燃气体是指在 20和 101.3kPa 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C%或更少时可点燃的气体。A5 B10 C13 D1519、D是指在其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质。A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B氧化性液体C氧化性固体D有机过氧化物20、以下B不属于危险化学品。A硝化甘油B菜油C液氨D汽油21、不属于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的是B。A自燃性B热膨胀性C燃点低,易点燃D遇
43、酸、氧化剂易燃易爆22、爆炸品主要危险特性不包含D。A爆炸性B敏感性C殉爆D蒸发性23、关于易燃气体的易燃易爆性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D。A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B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着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极微小能量就可燃爆。C易燃气体与易燃液体相比,更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一燃即尽。D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比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24、以下不具有腐蚀性毒害性的气体是B。A氢气B氧气C氨气D硫化氢25、以下不具有窒息性的气体是C。A二氧化碳B氮气C压缩空气D氦气26、易燃液体的主要危险特性是A。A高度的易燃易爆性B蒸发性
44、C热膨胀性D流动性27、对易燃液体流动性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液体的粘度越小,其流动性就越强。B液体的粘度越大,其流动性就越强。C粘度大的液体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其流动性。D粘度小的液体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其流动性。28、对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C。A易燃液体的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挥发出易燃蒸气。B易燃液体挥发性越强,爆炸的危险就越大。C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一般都较小。D多数易燃液体在灌注、输送、流动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29、易燃液体主要危险特性不包含D。A易燃性B蒸发性C热膨胀性D窒息性30、以下不具有窒息性的气体是D。A氮气B氦气C氩气D氧气31、一些含C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A
45、氦、氩B钠、钾C氢、硫D乙烷、乙炔32、对易燃液体毒害性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A饱和碳氢化合物比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的毒性大。B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比饱和的碳氢化合物的毒性大。C不易蒸发的石油产品比易挥发的石油产品的毒性大。D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大多不具有毒害性。33、对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D。A易燃固体受热时容易溶解蒸发或气化。B绝大多数易燃固体遇无机酸性腐蚀品、氧化剂等能够立即引起燃烧或爆炸。C易燃固体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易燃固体的自燃点一般都高于易燃液体和气体的自燃点。34、对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A锌粉、铝镁粉等,在潮湿空气中不能自燃,但与水接触,特别是在
46、高温下反响剧烈,能放出氢气和热量。B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响使水分解,夺取水中的氧与之化合,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C遇湿易燃物品遇氧化剂、酸性溶剂时,反响更剧烈,更易引起燃烧或爆炸。D氢化钾遇水能生成易燃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因而具有自燃性。35、对氧化性物质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D。A有机氧化剂除具有强氧化性外,本身还是可燃的,遇火会引起燃烧。B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或过氧化基所组成的化合物,易分解,有极强的氧化性。C氧化性物质与强酸混合接触后会生成游离的酸或酸酐,呈现极强的氧化性,当与有机物接触时,能发生爆炸或燃烧。D氧化性物质相互之间接触不能引起燃烧或爆炸。36、对
47、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D。A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分解爆炸性。(B) 有机过氧化物具有易燃性。C有机过氧化物具有伤害性。(D)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的大小与分解温度无关。37、对毒性物质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C。A锑、汞、铅等金属的氧化物大都具有氧化性。B萘酚、酚钠等化合物,遇高热、明火、撞击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C无机毒害品具有可燃性,遇明火、热源与氧化剂会着火爆炸,同时放出有毒气体。D大多数毒性物质遇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或烟雾。38、以下属于易燃固体的是A。A纸张B氢化钾C金属钠D黄磷39、以下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的是D。A纸张B氢化钾C金属钠D黄磷40、以下属于氧化性物质
48、的是A。A氯酸铵B过氧化苯甲酰C氢化钾D三氯化钛41、以下属于有机过氧化物的是B。A氯酸铵B过氧化苯甲酰C氢化钾D三氯化钛42、以下不属于毒害物质的是D。A氰化钠B砷化物C化学农药D氧气43、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易燃气体指在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A20和 101.3kPa B25和 101.3kPa C20和 101.3MPa D25和 101.3MPa44、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将危险品分成C大类。A七B八C九D十45、易燃固体指B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
49、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A闪点B燃点C自燃点D沸点46、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那么?GB13690-20xx,危险化学品分为D类。A九B十C十二D十六47、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自燃液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A之内引燃的液体。A5min B10min C15min D20min 48、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自燃固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A之内引燃的固体。A5min B10min C15min D20min 49、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气体指一般通过提供B,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A空气B氧气C氢气D氯气50、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液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C,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A氢气B氮气C氧气D氯气51、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氧化性固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C,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A氢气B氮气C氧气D氯气第四章消防水力学根基知识一、判断题1、水有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打印创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结构设计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三维动画MAY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江师范学院《SAS与统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重庆市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长春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航空学院《老年认知症的筛查与干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会展设计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环境分析技术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邳州市2021-2022学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实践全书课件汇总整本书电子教案(最新)
- 教练技术一阶段讲义(共59页)
- 第3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 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自评报告
-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修订)
- 一年级上册生字卡片带拼音组词可打印01637
- 未成年人需办银行卡证明(模板)
-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
- 员工考勤流程图
- 出口加工区外汇管理培训(ppt4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