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原理_第1页
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原理_第2页
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原理_第3页
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原理_第4页
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原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教育的文化原理一 .  单选题:30道题,1.5分/题,共45.0分。 (己答30题,未答0题)(点击左边图标可以展开和关闭) 得分:42.01.  学习支撑体系中,保证其实现主要有标准评估、课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和( )四种措施  正确答案:【A】      A: 学习资源       B: 学习环境       C: 学习监督

2、       D: 学习评价          2.  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特点是:( )、大容量和快节奏       A: 多媒化       B: 立体式       C: 自主式      

3、 D: 协作式          3.  21世纪技能框架包括数字时代素养、( )、有效沟通和高效工作  正确答案:【A】      A: 创新思维       B: 高级智能       C: 管理能力       D: 财务能

4、力          4.  21世纪技能框架是由美国中北区教育实验室提出于()年       A: 2006       B: 2003       C: 2001       D: 2009      &#

5、160;   5.  网络教学传通系统模型底层包括文化场、物理场和( )       A: 信息场       B: 文化场       C: 媒体场       D: 资源场          6. 

6、0;学习之桥模型提出于( )年       A: 2001       B: 2002       C: 2003       D: 2004          7.  信息化教学“小世界”包括知识类、工具类、评估类、素材类、案例类和() 

7、      A: 教师类       B: 社群类       C: 媒体类       D: 平台类          8.  本章视频中指出,课程标准与评估、单元教学和( )存在联结和对应     

8、0; A: 网络平台       B: 多媒体素材       C: 主题资源       D: 交流工具          9.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制品中,陈述性知识的下一环节是()       A: 过程性知识   

9、    B: 隐形知识       C: 总结性知识       D: 评价性知识          10.  山东杜朗口中学“三三六”模式的六个环节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 )、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A: 发言陈述   

10、0;   B: 教师讲授       C: 教师点评       D: 分组合作          11.  山东杜朗口中学“三三六”模式的三大模块是预习、()和反馈       A: 讲授       B: 展示 &#

11、160;     C: 评价       D: 操练          12.  课程中三类行为主体是指:教师、学习者和()       A: 学校管理人员       B: 课程开发专家       

12、;C: 技术支持人员       D: 教育技术专家          13.  注重个人经验分享,隐性知识利用的是()       A: 信息资源观       B: 知识建构观       C: 信息过程观    &

13、#160;  D: 知识拓展观          14.  提出设计创新就是以人为本的创新的是()       A: Edwin Moses       B: Tim brown       C: B.F.Skinner      

14、0;D: Ruth Heidrich          15.  教学系统包括教师、内容和()三要素       A: 学习媒体       B: 学习者       C: 网络       D: 多媒体    

15、0;     16.  信息技术的知识结构包括知识、过程和( )       A: 技能       B: 领域       C: 素养       D: 能力          17.  

16、科学家认为构成宇宙的三要素包括物质、能量和()       A: 人类       B: 星体       C: 信息       D: 光线          18.  信息素养可以分为初通、()和精通三个层次   &

17、#160;   A: 熟练       B: 畅通       C: 了解       D: 应用          19.  中国第24次互联网发展报告,截止2009年月,中国网民达到了( )       A: 五亿八

18、千万人       B: 二亿八千万人       C: 三亿八千万人       D: 一亿八千万人          20.  目前,中国网民结构中,其主体是       A: 农民      &

19、#160;B: 无业者       C: 企事业人员       D: 学生          21.  下列不是网络作为文化属性的层是( )       A: 社会层       B: 经济层     

20、60; C: 物理层       D: 信息层          22.  提出网络无尺度现象的学者巴拉巴西是( )人       A: 德国       B: 英国       C: 美国     

21、  D: 巴西          23.  六度理论联通时代的科学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提出的       A: Will Smith       B: Duncan Watts       C: George Siemens      

22、 D: Stanley Milgram)          24.  根据随机网络观点,在()度分割内,可以和全球人搭上线       A: 七       B: 六       C: 五       D: 四   &#

23、160;      25.  问题化教学中,不属于解决问题的循环环节的是:       A: 学解老问题       B: 解决新问题       C: 解决疑难题       D: 总结老问题         

24、; 26.  塑造新型行为方式要做到善于技术、善于资源、善于教法、善于导学、善于设问、善于评价、善于沟通和善于( )       A: 反思       B: 分享       C: 入群       D: 评价          27.&

25、#160;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需要经过获得、应用、整合和( )是个阶段       A: 分享       B: 评价       C: 反思       D: 创新          28.  善于评价中指出,评价的方式包括:自

26、评、互评、他评和()       A: 测试       B: 反思       C: 考察       D: 谈话          29.  ICT工具的教育应用的四类基本工具是:问题解决工具、交流协作工具、研究探索工具和()工具 &#

27、160;     A: 整理       B: 效能       C: 思维       D: 评价          30.  善于设计启发式教学,不属于问题化学习的思路的是:       A: 由

28、何       B: 若何       C: 几何       D: 为何        三 .  判断题:35道题,1.0分/题,共35.0分。 (己答35题,未答0题)(点击左边图标可以展开和关闭) 得分:32.01.  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创新文化的培养 对 错 2

29、.  数字化时代,创新可以决定价值 对 错 3.  美国21世纪技能伙伴于2008年提出了学习之桥理论 对 错 4.  客观主义的教育理念侧重知识灌输 对 错 5.  信息共享律指出共享性是协作学习的必要条件 对 错 6.  角色分配律指出角色功能是有可能由人工智能体代替的 对 错 7.  Moore定律在网络时代是不可以被打破

30、的 对 错 8.  设计是一种目标导向的制品创建行为 对 错 9.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不可以作为设计者 对 错 10.  一般而言,素材对象的通用性要弱于课程对象 对 错  正确答案:【错】11.  技术过程与制品中的软系统指的是自然物和人工物 对 错 12.  课程开发中,学生的标的制品是电子作品和实践过程等 对

31、0;错 13.  技术系统可从下游过程获取反馈信息,用于评估改善本系统行为 对 错 14.  资源建设目前存在着主题单元化趋向 对 错 15.  学生能够使用技术工具增进学习,提高效能,激发创造力 对 错 16.  信息技术学科不具备基础性 对 错 17.  小型任务也可称为小活动,每节课只能有一个 对 错 18.  信息道德观即根据情境和价值判定,有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形成健康的信息道德伦理 对 错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