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3.3《摩擦力》课件 鲁科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物理 3.3《摩擦力》课件 鲁科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物理 3.3《摩擦力》课件 鲁科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物理 3.3《摩擦力》课件 鲁科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物理 3.3《摩擦力》课件 鲁科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理:摩擦力课件PPT(鲁科版必修1)摩擦力专题摩擦力专题知识网络知识网络: :力力概念概念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效果: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分类分类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性质:性质:重力: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重力: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弹力: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弹力: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

2、)产生条件、方向、大小小运算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力的分解|F1F2|F合合F1F2共点作用下的平衡共点作用下的平衡 明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明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间直接接触)、物体间直接接触 (2)、接触面粗糙)、接触面粗糙(3)、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4)、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运动趋势高考要求:高考要求:这四个条件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显这四个条件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显然,两物体不接触,或虽接触但接触然,两物体不接触,或虽接触但接触面是光滑的,则肯定不存在摩擦面是光滑的,则肯定不存在摩擦力但满足力

3、但满足(1)、(2)而缺少而缺少(3)、 (4)中中的任意一条,也不会有摩擦力如一的任意一条,也不会有摩擦力如一块砖紧靠在竖直墙,放手后让其沿墙块砖紧靠在竖直墙,放手后让其沿墙壁下滑,它满足条件壁下滑,它满足条件(1)、(2)、(4),却不具备条件却不具备条件(3),即相互间无压力,即相互间无压力,故砖不可能受到摩擦力作用故砖不可能受到摩擦力作用又如,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又如,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它满足了条件它满足了条件(1)、 (2)、(3),缺少,缺少条件条件(4),当然也不存在摩擦力,当然也不存在摩擦力 由于不明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导由于不明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导致答题错误的事是

4、经常发生的致答题错误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1121122(A) 0, 0 (B) 0, 0(C) 0, 0 (D) 0, 022例例1 (1994年全国考题年全国考题)如图如图1所示,所示,C是水平地面,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上沿水是作用在物块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綫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綫运动,由此可知,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间的动摩擦因数B和和C间的动摩擦因数间的动摩擦因数 有可能是:有可能是:11ABF图1C解析:本题中选A、B整体为研究对象,由于受推力的作用做匀速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可知

5、地面对B的摩擦力一定水平向左,故 0,对A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不受力, 可能为0,可能不为0。正确答案为(B)、(D)21二、了解摩擦力的特点二、了解摩擦力的特点 摩擦力具有两个显著特点:摩擦力具有两个显著特点:(1)接接触性触性; (2)被动性被动性所谓接触性,即所谓接触性,即指物体受摩擦力作用物体间指物体受摩擦力作用物体间必直接接必直接接触触(反之不一定成立反之不一定成立)。这种特点已经。这种特点已经包括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里,这里不包括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里,这里不赘述。对于摩擦力的被动性,现仔细赘述。对于摩擦力的被动性,现仔细阐述。所谓被动性是指阐述。所谓被动性是指摩擦力随外界摩擦力随外

6、界约束因素变化而变化约束因素变化而变化熟知的是静摩熟知的是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图图2 例例2 (1992年全国考题年全国考题)如图如图2所示,一木块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图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图2处于静止状态,其处于静止状态,其中中F110N、F22N,若撤去力,若撤去力F1 ,则木块在水,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A)10N,方向向左,方向向左 (B)6N,方向向右,方向向右 (C)2N,方向向左,方向向左 (D)零零图图2F1F2解析;

7、没有撤去时解析;没有撤去时F1,物体所受合,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此时静摩擦力大小为外力为零,此时静摩擦力大小为8N,方向向左撤去以后,物体在作用方向向左撤去以后,物体在作用下不可能沿水平方向发生运动状态下不可能沿水平方向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的改变,物体仍保拧静止仍保拧静止此时地此时地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大小为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大小为2N,方,方向向右从上述分析可见向向右从上述分析可见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被动力是被动力答案应为答案应为(D)对于滑动摩擦力同样具有被动性把握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计算和判把握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计算和判断断 中学物理只谈静摩擦和滑动摩擦中学物理只谈静摩擦和滑动摩擦两种两种

8、(滚动摩擦不讲滚动摩擦不讲)其中没有具其中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是随外力变化的范体的计算公式,是随外力变化的范围值围值 ,静fmaxfo一般根据一般根据(1)平衡条件求;平衡条件求;(2)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由牛顿运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由牛顿运动定律求而动定律求而 不但可根据上述不但可根据上述的的 (1)、(2)方法求,还可以用公方法求,还可以用公式式 计算。计算。计算依据:计算依据:Nf滑滑f例例3 如图如图3所示,质量为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带电量为+q的的小物体,放在磁感应强度为小物体,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的匀强磁场中,粗糙挡板粗糙挡板ab的宽度略大于小物体厚度现给的宽度略大于

9、小物体厚度现给带电体一个水平冲量带电体一个水平冲量I,试分析带电体所受摩,试分析带电体所受摩擦力的情况擦力的情况 图3ab 解析:带电体获得水平初速解析:带电体获得水平初速 它在它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磁场中受洛仑兹力 和重力和重力 , 若若 ,则带电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不,则带电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不受摩擦力作用受摩擦力作用 若若 ,则带电体贴着,则带电体贴着a板前进,滑动板前进,滑动摩擦力摩擦力 ,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小, 变小,当变小,当 减小到减小到 ,又有,又有 ,它又不它又不受摩擦力作用而匀速前进受摩擦力作用而匀速前进 mIv/0mqBIBqvf/0洛mgG Gf洛Gf洛)(mgqvB

10、Nf滑滑fv0vmgBqv0 若若 ,则带电体贴着,则带电体贴着b板前逆。滑动摩板前逆。滑动摩擦力擦力 ;,它减速运动动它减速运动动直至静止,而直至静止,而 却是变大的却是变大的这充分说明也是具有被动性,所这充分说明也是具有被动性,所以以摩擦力是被动力摩擦力是被动力Gf洛)(qvBmgNf滑滑f了解摩擦力的上述特点在解题时了解摩擦力的上述特点在解题时就能因题致宜,灵活地思考,少就能因题致宜,灵活地思考,少走弯路,避免出错走弯路,避免出错. 对于对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必须了解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必须了解其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的特点关的特点

11、例例4 如图如图4所示,一质量为所示,一质量为m的的货物放在倾角为货物放在倾角为的传送带上随的传送带上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加速运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加速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动设加速度大小为,试求两,试求两种情况下货物所受的摩擦力种情况下货物所受的摩擦力 m图4 解析:物体解析:物体m向上加速运动时,向上加速运动时,由于沿斜面向下有重力的分力,由于沿斜面向下有重力的分力,所以要使物体随传送带向上加速所以要使物体随传送带向上加速运动,传送带对物体的摩擦力必运动,传送带对物体的摩擦力必定沿传送带向上定沿传送带向上物体沿斜面向物体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要下加速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要视加

12、速度的大小而定视加速度的大小而定,当加速度为某一合适值时,重力当加速度为某一合适值时,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恰好提供了所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恰好提供了所需的合外力,则摩擦力为零;当需的合外力,则摩擦力为零;当加速度大于此值时,摩擦力应沿加速度大于此值时,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当加速度小于此值时,斜面向下;当加速度小于此值时,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上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上 向上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向上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所以定律,得:所以F-mgsina=ma,方向沿斜面向上;方向沿斜面向上;向下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向下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律,得: mgsinaFma(设设F沿沿斜面

13、向上斜面向上) 所以所以F=mgsina-ma当当a0与所设方向与所设方向相同相同沿斜面向上沿斜面向上当当agsina时,时,F=0即货物与即货物与传送带间无摩擦力作用传送带间无摩擦力作用当当agsina时,时,F0与所设方向与所设方向相反相反沿斜面向下沿斜面向下 小结:当物体加速运动而摩擦力小结:当物体加速运动而摩擦力方向不明确时方向不明确时,可,可先假设先假设摩擦力摩擦力向某一方向,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向某一方向,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导出表达式,再结合具体情定律导出表达式,再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讨论况进行讨论 例例5 如图如图5所示,质量所示,质量M=10Kg的木楔的木楔ABC静静止于水平地面上,

14、动摩擦因数止于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002,在,在木楔的倾角木楔的倾角为为30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 kg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程S14m时,其速度时,其速度v14ms,在此,在此过程中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过程中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大小和方向(g取取10 ms) MmA图15BC 解析: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解析: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但不一定为最大静摩擦力,所以不能由但不一定为最大静摩擦力,所以不能由FF,来计算求得,只能根据物体匀运动,来计算求得,只能根据物体匀运动情况和受

15、力情况来确定情况和受力情况来确定 物块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由物块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由 可求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可求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可知物块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可知物块受到摩擦力的作用asvvt2202222/5sin/7 . 02smgsmsvat此条件下,物块与木楔受力情况分别如图此条件下,物块与木楔受力情况分别如图6.7所示所示 物块沿斜面以加速度物块沿斜面以加速度Q下滑,对它沿斜面方下滑,对它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一一F1ma mgcosFN10 FN1mg图6F1BF1F2mgFN2F N1图7AC木楔静止,对它沿水平方向和竖木

16、楔静止,对它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直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并注意并注意F1与与F1,FN1 与与FN1,等值反向,等值反向,有有F2+ F1cosFN1sin0 由上面各式解得地面对木楔的由上面各式解得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摩擦力 0112SinFCOSFMgFNNNNmamamgmgCOSFFFN61. 0237 . 00 . 1cossin)sin(sincossin112 此力方向与所设方向相同,由此力方向与所设方向相同,由C指向指向B。另外由以上几式联立还可以求出另外由以上几式联立还可以求出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 gmMNNNmamgMgmamgmgMgFN)(6

17、5.109217 . 00 . 11011sinsin)sin(cos22 显然,这是由于物块和木楔系统有显然,这是由于物块和木楔系统有向下的加速度而产生了失重现象。向下的加速度而产生了失重现象。对此题也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水对此题也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木楔静止,加速度为零,物平方向,木楔静止,加速度为零,物块加速度水平分量为块加速度水平分量为 。对。对系统在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系统在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答案:答案:061 N 方向由方向由C一一B cosaaxNmaF61. 0cos2小结:小结:(1)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个变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个变量,它的大小常需要根据物

18、体的量,它的大小常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摩擦力与物体所受其运动状态及摩擦力与物体所受其他力的关系来确定他力的关系来确定 (2)由此题可看出,研究对象的由此题可看出,研究对象的选取对解题步骤的简繁程度有很选取对解题步骤的简繁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大的影响。练习练习1、如图、如图8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在沿斜面向上的力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静摩擦力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方向可能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沿斜面向下 大小可能为零大小可能为零 大小可能等于大小可能等于F以以上判断正确的上

19、判断正确的是是( ) A只有只有 B只有只有 C只有只有 D都正确都正确图8D2、(2004年连云港第二次调研题年连云港第二次调研题)某人在乎直公路上骑自行车,见到某人在乎直公路上骑自行车,见到前方较远处红色交通信号灯亮起,前方较远处红色交通信号灯亮起,他便停止蹬车,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便停止蹬车,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自行车前轮和后轮受到地面的摩擦自行车前轮和后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和,则力分别为和,则 ( )A向后,后向前向后,后向前 B向前,向向前,向后后 C向后,向后向后,向后 D向前,向前向前,向前C3、如图、如图9所示,重所示,重6N的木块静止在倾角为的木块静止在倾角为300的斜面上

20、,若用平行于斜面沿水平方向,的斜面上,若用平行于斜面沿水平方向,大小等于大小等于4N的力的力F推木块,木块仍保持静止,推木块,木块仍保持静止,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为( ) A4 N B3 N C5 N D6 NC图94、(2004年乐山调研题年乐山调研题)如图如图10所示,所示, 质量为质量为m的木的木块块P在质量为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的长木板A上滑行,长木板放在水平上滑行,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若长木板地面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若长木板A与地面间的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动摩擦因数为,木块木块P与长板与长板A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长木板长

21、木板a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 A B C DMg1gMm)(1mg2mgMg21图10APVC5、(2004年黄冈调研题年黄冈调研题)如图如图11所示,在粗糙水平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 块,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块,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两个质量为分别放两个质量为m1和和m2的小木块,已知三角形的小木块,已知三角形木块和两个小木块均静止,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和两个小木块均静止,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木块( )A没有摩擦力作用没有摩擦力作用 B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C有摩擦力作用,摩擦

22、力方向水平向左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有摩擦力作用,但其方向无法确定,因为有摩擦力作用,但其方向无法确定,因为m1、m2、 的数值并未给出的数值并未给出m1m2A6、(2004年宁波期末试题年宁波期末试题)某空间存在着如图某空间存在着如图l2所示的水平所示的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方向的匀强磁场,A、B两个物块叠放在一起,并置于光滑两个物块叠放在一起,并置于光滑的绝缘水平地面上,物块的绝缘水平地面上,物块A带正电,物块带正电,物块B为不带电的绝缘为不带电的绝缘块;水平恒力块;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块作用在物块B上,使上,使A、B一起由静止开始一起由静止开始水平向左运动在水平向左运动在A、B一

23、起水平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关于一起水平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关于A、B受力情况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受力情况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对对B的压力变小的压力变小 BB对对A的摩擦力保持不变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C。A对对B的摩擦力变大的摩擦力变大 DB对地面的压力保持不变对地面的压力保持不变图12B7、如图、如图13所示,一直角斜槽所示,一直角斜槽(两槽面两槽面夹角为夹角为90),对水平面夹角为,对水平面夹角为30,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物块恰能沿此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物块恰能沿此槽匀速下滑,假定两槽面的材料和表槽匀速下滑,假定两槽面的材料和表面情况相同,问物块和槽面间的动摩面情况相同,问物块和槽面间

24、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擦因数为多少? 如图13解析:因为物块对直角斜槽每一面的正压力解析:因为物块对直角斜槽每一面的正压力为为mgcos.cos45,所以当物体匀速下滑,所以当物体匀速下滑时,有平衡方程:时,有平衡方程:mgsin=2mgcoscos45 mgcos,所以,所以= 266)33(21tan218、质量、质量m=1.5Kg的物块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可视为质点)在水平在水平恒力恒力F的作用下的作用下,从水平面上从水平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运动一段距离撤去该力运动一段距离撤去该力,物体继续滑行物体继续滑行t=2.0s停在停在B点点.已知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S=

25、5.0m,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求恒求恒力力F为多大为多大?(g=10m/s2)解析:设撤去力解析:设撤去力 前物块的位移为前物块的位移为 ,撤去力时物,撤去力时物块的速度为块的速度为 ,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对撤去力后物块滑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得对撤去力后物块滑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得由运动学公式得由运动学公式得对物块运动的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对物块运动的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由以上各式得由以上各式得代入数据解得代入数据解得F1SvmgF1mvtF01tvSS21011SFFS222gtsmgsFNF159.如图如图14所示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纸带上放一质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纸带上放一质量量m为的小金属块为的小金属块(可视为质点可视为质点), 金属块离纸带金属块离纸带右端距离为右端距离为L, 金属块与纸带间动摩擦因数为金属块与纸带间动摩擦因数为.现用力向左将纸带从金属块下水平抽出现用力向左将纸带从金属块下水平抽出,设纸带设纸带加速过程极短加速过程极短,可认为纸带在抽动过程中一直做可认为纸带在抽动过程中一直做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求求:属块刚开始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属块刚开始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vLA图14(2)要将纸带从金属块下水平抽出要将纸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