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整合_第1页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整合_第2页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整合_第3页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整合_第4页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整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v1.0可编辑可修改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整合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考点整合一: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化合物1、元素及其构成的化合物儿系参与构成的相关化合物或作用P参与构成体内重要的化合物如ATP、ADR磷脂、核酸等CaCa2+与肌肉的收缩有美,碳酸钙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K动物细胞内浓度高,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与神经的兴奋传导有关(K+外流造成静息电位)。Na动物细胞外液浓度高,参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也与神经的兴奋传导有关(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FeFe2+参与构成血红蛋白,与氧气的输送有关。Mg参与构成叶绿素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中的有关计算1) .

2、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数、肽链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相对分子量=氨基酸数目X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X182) .蛋白质中游离氨基(竣基数)的计算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竣基数尸肽链数游离氨基数(竣基数)=肽键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竣基数)3) .蛋白质中含有N、O原子数的计算N原子数=肽键数十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的N原子数。原子数=肽键数十肽链数X2+R基上的。原子数=各氨基酸中的。原子数-脱去水分子数4) .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若通过图示或其他形式告知蛋白质含有二硫键时,要考虑脱去氢的质量,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

3、个氢。5) .若形成的多肽是环状蛋白质:氨基酸数=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6) .氨基酸与相应核酸碱基数目的对应关系:基因中脱氧核甘酸:mRN刖核糖核甘酸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6:3:1在利用DNA中脱氧核甘酸数或RNA中核糖核甘酸数求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时,一般不考虑终止密码问题。3、与水有关的结构及生理过程暗反应(叶绿体基质)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卤镀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核糖俯一 纤维素的合成(高尔基偏A光反应(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ATP的水解(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DNAM制(细胞垃考点整合二: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分类总结(1)从结构上分

4、双膜:线粒体、叶绿体;单膜:内质网、液泡、溶酶体、高尔基体;无膜:核糖体、中心体。(2)从功能上分与细胞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提供载体)及线粒体(提供能量);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参与构成染色体与纺锤体)、中心体(形成纺锤体)、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细胞壁)、线粒体(为整个过程提供能量);与蛋白质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分泌)、线粒体(供能);产生ATP的细胞器:叶绿体(光反应阶段)、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叶绿体

5、(光合作用暗反应);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核糖体(翻译过程)、线粒体和叶绿体(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3)从分布上分动植物细胞一般均有的细胞器: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液泡、叶绿体。(4)从成分上分含DNA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含RNA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有的液泡中没有色素,大液泡的形成标志细胞成熟,失去了分裂能力)。(5)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分布形态结构特点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成崎,扩大了内膜面积,基质和内膜上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

6、的酶,含有少量DNA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动力工厂)叶绿体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幼嫩的茎等双层膜,内有许多类囊体,叶绿素等色素分布在类囊体上。类囊体和基质中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含有少量DNA光合作用的场所(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化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结构,内有腔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Wj尔基体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及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液泡植物细胞,高等动物细胞中不明显储存物质,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溶酶体动植物细胞消化车间核糖体动植物细胞附着在内质网或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具有膜结构,椭球形颗粒小体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中心

7、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在核附近不具有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考点整合三: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的成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组或,结构宏定功能具具有有导号+流动性料-物质交换型'选择透过性的进行ili具运动性(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2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系统。)(1)各种膜在结构上的联系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具体如图所示:细胞膜逑噂内朗刚:接相医梭外膜/间接相连、,间接相连,高尔基体(2)各种膜在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为例)内膜系统组成功能线细胞核基因的转

8、录,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线粒粒体核糖体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体提供能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初级加工(如,折叠、糖基化等)形成比较成熟的蛋白质及以小泡的方式输送蛋白质至高尔基体量图尔基体再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以小泡形式运输到细胞膜并与之融合细胞膜外排作用,分泌到细胞外成为分泌蛋白特别提示:DNA半保留复制1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所用的实验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教材中涉及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还有:鲁宾和卡门证明氧气的来源、的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2 .常见的分泌蛋白有抗体、消化酶、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3 .分泌蛋白的转移方向为核糖体一内质网一高尔基体一细胞膜,线粒体

9、提供能量。4 .分泌蛋白的分泌为胞吐作用,不属于跨膜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5 .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证明生物膜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6 .在不同结构的膜之间相互转化时,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以“囊泡”形式转化的是间接相连的生物膜。7 .在推测生物膜种类时,常根据生物膜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判断,含糖类多的一般为细胞膜,含蛋白质多的为功能复杂的生物膜,如线粒体内膜。考点整合四:细胞核及真原核细胞比较1.细胞核1)细胞核结构核膜:双层膜结构,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mRNA外,蛋白质一内染色质和染色体:主要由DN用口蛋白质组成,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

10、两种形态2)功能:遗传物质贮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也是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特别提示: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但它不是“全透性”的。核孔能够控制物质出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高考中涉及的通过核孔出入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有:(1)信使RNA在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2)转录和翻译需要的酶以及组成染色体、核糖体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2.真原核细胞比较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器有分散的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各种细胞器细胞质中DNA小型环状DNA(质粒)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有大型环状DNA(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分裂二

11、分裂主要为有丝分裂实例细菌、放线菌、蓝藻酵母菌、霉菌、动物、植物特别提示:(1)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切不可把它们当成原核生物。(2)需氧型细菌等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细=胞膜上存在着有氧呼吸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3)蓝藻属原核生物,无叶绿体,有光合片层,也能进行光合作用。(4)常见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种类及关系(见图)专题二细胞代谢考点整合一:ATP与ADP相互转化及生理作用归纳钿胞绪构ADP-ATPATPAT>P生更的生理功能举例细胞瞬上的载体J菊蜀镰、氨基醯、无机it圈子等的主动运输翅的质某质J呼吸作用的第一防检;许多生化反应的进行叶绿体JV光反应产生ATP;暗反应消藕ATP域

12、物体J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可产生ATP;自身DNA复制等核糖体V氨基酶合成蜀白质高尔基体J植物班胞细胞壁的形或,劭物细胞分泌物的分泌内质网J有机物的合成、运输细胞核JDNA的复制.转录考点整合二:ATP产生速率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A点表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ATRAB段表示随Q供应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加强,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增多,ATP的产生速率随之增加。BC段表示O供应量超过一定范围后,ATP的产生速率不再加快,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考点整合三: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Mr底物浓度凶 甲(碑量一1定)乙(在底物足量情

13、况下130(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考点整合四:光合作用过程1、密闭容器中真实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关系图像后同在鼎暗中呼喉所软出的css< g吸收JttA浮光合作mX代表呼吸作用速率Y代表真实光合作用速率Z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表观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2、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二者的比较如下:阶段项目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所

14、需条件必须有光、酶有光无光均可、酶进行场所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体内的基质中物质变化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能量转换联系物质联系: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C;能量联系:3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在暗反应阶段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帮助C形成糖类,ATP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3考点整合五: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因案图象含义在生产上的应用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圈内,光合作用的演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合作用时间f如轮作h合理密植.间作套肿丸期避度二曩化碳

15、液度1在1定范国内,增加C&浓度,可提高光合速率,当到达一定希或后光合速率便不再增加温室栽培时,适当提高室内LQ的散度,可果收的措施有:定时通风、施用有机肥等光合作用是在适时债神:泡室温度1解催化下进行的,温度逋过影栽培植物时r白天适当提高温5-由雇响府的活性而度,晚上适当降影响光合速率温单因T1a把当作用其*O小在一定范闱内.有机蜘的串生产量(即千物族的员)随叶而积的增加而增加.解过一定限度时,器叶面枳的增加而减少道当间也7合理需植.适当修剪*两免徒长酎用心揖敝考点整合六: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1.有氧呼吸的过程回A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过程

16、1分于商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内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且释放少量的能内酮酸和H2O彻底分解成CO和H,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和C2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此阶段需要量。这一阶段不需要02的参与不需要Q的参与02的参与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有W呼吸甘野无钝呼吸公共途径少量ATPIIB少量ATP2CH3C0C0OlJQ场所能显产物细胞璃基质 无ATP有5内酗酸)无5线粒体大鼠ATP总能林12ILOJ '大量ATP6coe匚2JHQ少量ATP3.影响细胞呼吸的主要因素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因漆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在生产中的应用(1)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

17、降温,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达到增产的目的;(2)无土栽培通入空气,农耕松土等都是为了增加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3)贮藏蔬菜和水果时,通过控制细胞呼吸强度以降低其代谢强度,达到保鲜的目的,如置于低温环境或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及增加CO的浓度,降低器官代谢速率,延缓老化达到保鲜效果;(4)作物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呈风干状态,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消耗温度温度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呼吸作用。在一定范围内,细胞的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加快,但超过一定的温度后,细胞的呼吸速率反而会减慢Q浓度在一定范围内

18、,随02浓度的增力口,有氧呼吸速率增加,超过一定浓度,02浓度再增加,有氧呼吸速率不再增加C0浓度增加CO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呼吸速率随含含水量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例3】(2010石家庄调研)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测得了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Q含量条彳下的CO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气量温度%3C10C20CIE30CA.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C、%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B.温度为3C、C2含量为娓贮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C.C2含量从9至%寸,C2含量限制了呼吸强度

19、的继续升高D.在20c条件下,Q含量从刈高到%勺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解析随着氧浓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现为由多到少,再由少到多的变化过程,表中显示温度、Q含量为10C、%寸,CO释放量太高,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Q含量为%寸释放白CCO量应比Q含量为%寸低,因此A正确;贮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是释放CO量最少的一组条件,因此B正确;比较相同温度下,Q含量为骑口%寸的CO释放量可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后,再改变O2含量,对细胞呼吸影响不大,因此C错误;当氧气浓度升高时,无氧呼吸受到抑制,Q含量从妊高到勺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因此D正确。答案C知识总结巧判细胞呼吸类型(1)根

20、据反应物、产物来判断:如果要消耗氧气,则一定是有氧呼吸;如果产物有水,则一定是有氧呼吸;如果产物中有酒精或乳酸,则为无氧呼吸;但要注意,产物中如果有二氧化碳,要分情况讨论。(2)根据反应中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行判断:不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只进行无氧呼吸;酒精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量,只进行无氧呼吸;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多余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无氧呼吸;酒精量小于二氧化碳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多余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有氧呼吸。(3)根据反应场所来判断: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考点整合七:光

21、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关系(1)物质变化:c:co2G国gch2o圈g丙酮酸呼吸"co2(2)能量变化:c光反应c呼吸皿cOH2。2H2O光能幽t A算物仁CH©2tAC7,热能呼吸I、口各项生命对动2.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光照条件co.的来源和去向含义黑喑黑暗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单位时间内0?的吸收量或CQ的释放量代表呼吸速率,相当于坐标图中A点oa强光照时,光合作用强于细胞呼吸此时,光合作用所需的COg一是由细胞呼吸产生,二是从外界环境吸收*光合作用产生的。工,一部分供给细胞呼吸利用

22、,一部分释放到外界环境中,所以,单位时间内coz的吸收量或O.的释放员即为净光合速率,相当于坐标图中BC段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整合一:有丝分裂与碱数分裂过程比较1 .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1)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大小、结构一般都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此概念包含了三个意义,即形状、大小、结构一般相同,要来自父母双方,而且能联会,否则就不是同源染色体。(2)形状、大小、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一般称为非同源染色体(但性染色体X和Y、Z和W等是特殊的同源染色体)。(2)动物的精(卵)原细胞、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它

23、们都有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二倍体或多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也有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2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在雌雄异体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多对)和性染色体(一对)。前者与性别决定无关,后者与性别决定有关。特别提示:性染色体形状、大小不相同,但也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会发生联会。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复制后联会形成的,每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而不是4条姐妹染色单体。3 .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方法名称表示方法说明扇形图AfCfA为一个细胞周期山线图坐标图a+ b+c+d + c为一个细胞周期a十h或r(I为一个细胞周期柱形图DNA

24、比对含应 DN4和时含量依据此图可以判断复制前、复制时和复制后所占时长的比例特别提示: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的。具有细胞周期的有:发育的受精卵、形成层、分生区、生发层、动物干细胞。特别注意分化的细胞、精子、卵细胞没有细胞周期。4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特征比较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刎前期有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有姐妹染色单体*同源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无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鎏色体数口减半后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递板L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恻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齐丝小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同源染色体分离.非

25、同源染色体百由组合,有姐妹染色总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无同源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5 .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1)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辨别(以二倍体为例)也同(源染色体二存机源染色中染(染色体上有如 妹染色单体;由 如妹的色单体分 ';离后形成的染色 体向两辑林幼 ,贼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分裂图像有同源染架也体行为 色体精细胞I或卵细胞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同源染色体的 并丝点位于赤道板网侧激数第一次分裂无上述同源案色 体的特殊行为打丝分裂植物细胞分裂;(2)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分裂的辨别,看细胞质形成方式:细胞板隔裂缢裂一一动物细胞分裂。,看细胞的外形特

26、征:矩形有壁为植物细胞;圆形无壁一般为动物细胞。(3)雄性、雌性减数分裂的辨别,看细胞质分裂是否均等:均等分裂一一雄性减数分裂及雌性极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均等分裂雌性减数分裂。考点整合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含量变化,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ULI/, nt- :>北 m”工口疝城中!后期木明 表木染色体数U的变化去示UN A数orn交化-一去示染色单体墩H的亚化4N -尸? I* jwa !_!* F产)J_."01 JI一衣示染色俄数目的变化1般:DNA数1=1的变化-表示染色体趣目的变化 I也示减班笠次分裂 11表示减数第:次分裂中染色体、DNA染色单

27、体含量变化的规律的比较(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比较间期有丝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刖或中期后期末期刖或中期后期末期刖或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H4N2N2N2N2NHNN2N2NHNDNA2NH4N4N4N2N4N4N4NH2N2N2N2NHN染色单体0一4N4N4NH004N4N4NH2N2N00考点整合三: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 .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比较项目卵细胞部位睾丸卵巢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细胞质的分裂情况两次分裂都均等只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第一极体分裂均等,其他分裂皆不均等分裂结果1个精原细胞一4个精细胞(生殖细胞)1个卵原细胞一1个卵细胞(生殖

28、细胞)+3个极体(消失)是合义形变形不需艾形相同点(1)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相同,表现在:染色体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进行复制;减数A次分裂都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均分;减数第二次分裂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产生的子细胞数目都是4个,且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2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1) DNA勺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2)与两大遗传定律的关系,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同源染色体分开,其上等位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29、合。(3)与三大变异的关系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一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两种情况下会出现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发生于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完成,纺锤体形成受阻,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或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纺锤体的形成受阻,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生殖细胞,生殖细胞结合后形成多倍体。也可能个别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造成分裂后的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数目发生增减。考点整合四: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理论与应用1 .细胞的分化与细胞的

30、全能性比较项目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全能性原理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含宿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特点持久性:细胞的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稳定性和不可逆性;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全能性受限制,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结果形成形态、结构、功能/、同的细胞形成新的个体大小比较细胞的分化程度后高低之分: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全能性有大小之分: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关系两者的遗传物质都不发生改变;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具有的全能性越小特别提示:细胞分化及细胞全能性的归纳(1)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离不开细胞分裂,细

31、胞分化是机体功能协调的基础,离体后的细胞可以发生逆转,如部分植物生长点细胞。(2)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全能性越难表达,但有例外,如配子的分化程度虽然较高,但全能性却较易表达。2 .细胞衰老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主要是脂褐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体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的凋亡、坏死和癌变的比较项目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癌变与基因的关系是基因

32、控制的不受基因控制殳突艾基因控制细胞膜的变化内陷破裂糖蛋白等减少,黏着性降低形态艾化细胞变圆,与周围细胞脱离细胞外形不规则呈球形影响因素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电、热、冷、机械等/、利因素影响分为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对机体的影响有利后害后害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整合一: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标记细菌+含35S的培养基一一含35S的细菌细菌+含32P的培养基一一含32P的细菌步骤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35S的细菌一-含35S的噬菌体噬菌体+含32P的细菌一-含32P的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含35S的噬菌体+细菌一-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33、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检测到35S含32P的噬菌体+细菌一-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新形成的噬菌体检测到32P分析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宿主细胞内,而是留在细胞外;32P标记的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g传白1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特别提示:艾弗里实验的结果是通过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特征而确定的。S型菌DNA组到R型菌DNA子上,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应无放射性,若存在放射性,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已被释放出来。原因之二是部分噬

34、菌体并未侵入细菌内。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只含有RNA如HIV病毒、流感病毒、遗传物质是RNA非细胞生物jSARS冠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只含有DNA:噬菌体、乙肝病毒、天花病毒等j原核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蓝藻等遗传物质是DNA细胞生物I真核生物:真菌、原生动物及所有的动植物归纳:DN蝠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彳物质是DNARNA细胞(细胞核、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DNA考点整合二:DNA分子的结构和特性1.结合图解理解DNA子的结构及特点一分子磷酸O脱轲核甘酸一分子脱氧核糖oIrm氮的碱基哈从上图可看出:(1)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

35、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在碱基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C与G之间有三个氢键;(2)一个DN后子中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3)脱氧核糖与磷酸基、碱基的相连情况:在DN酚子单链一端的脱氧核糖与1个磷酸基和1个碱基相连;在DNA|i链中间的脱氧核糖与2个磷酸基和1个碱基相连。2.DNA分子结构中的碱基比例关系规律公式1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2两个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A+G)/(T+C)=(A+C)/(T+G)=13任思网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重的50%(A+C)/(A+C+T+G=(T+G)/(A+C+T+G)=50%4单链和互补链碱基比例关系一条链上(A+

36、T)/(C+G)=a,(A+C)/(T+G)=b,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例应分别为a和1/b5双链DNA中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A1+T1(或G+G)=A2+T2(或G+G)考点整合三:DNA分子的复制及转录、翻译过程分析1.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项目复制翻译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模板DNA的两条链DNA勺一条链mRNA原料4种脱氧核甘酸4种核糖核甘酸氨基酸条件酶(解旋酶,DNAm合酶等)和能量酶(RNAM合酶等)和能量特定的酶、能量和tRNA原则AT;GCA-U;G-C;T-AA-U;G-C产生形成2条DNABt一条单链RNA子(m

37、RNA具有f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多肽一一蛋白质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转录;转录后DNAfM呆留原来双链结构一个mRN粉子上可连续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合成蛋白质的速度传递方向DNA»DNADN4mRNAmRNA蛋白质(性状)复制过程中的碱基数目计算(其双链DN6子中含某种碱基a个)X(1)复制n次需要含该碱基的月氧核甘酸数为a(2n1代J)I、1)。如右图所示:2代匚"!IifUiii*iii*第n次复制,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甘酸数为a2n一一5I,,1n代:;t。由图示可以看出,复制的结果是形成两个一样的DNA-一:2"分子,所以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

38、,得到的DN后子数量为2n个(如图),复制(n-1)次后得到的DN后子数为2n;第n次复制增加的DN6子数为2n2nT=2nT,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甘酸数为a2n1。3.中心法则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为:软C转录更二L蹈译e,k卬IDNAL:RNA蚤口质(性状)制O逆转城制(1)在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复c转求翻洋一(DNA(基因)一fmRNA蚩白质(2)在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如胰岛细胞中胰岛素的合成)为:DNA(含胰岛素基因)转录 fill-mRNA-胰岛素(3)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逆转业转录酬择

39、E,-RXADNA->mRNA->蛋U质(4) DNAW毒(如噬菌体)在寄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转求解译一DMA(基因)mRNA蛋白质制J(5) RNAW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笈c翻译叫IA-蛋白质制特别提示:DN册子复制过程,只发,生在分裂细胞中,分化了的细胞不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而在所有细胞中都可进行转录、翻译过程。专题五遗传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考点整合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在杂交实验中的应用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定律项目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相对性状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数量及在

40、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对等位基因,位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A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遗传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联系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上的每对等位基因都要按分离定律发生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发生自由组合)特别提醒: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条件: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遗传;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对性状的遗传,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或两对以上的

41、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2.遗传定律的应用(1)巧用分离定律分析自由组合问题利用孟德尔由简到繁的指导思想,在分析配子的类型、子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等问题时,先分析一对等位基因,再分析第二对,第三对最后进行综合计算。特点提示: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时后代基因型及表现型数基因对数F1配子的种数F1配子的组合数F2的基因型数F2的表现型数F2的性状分离比124323:12416949:3:3:1n2n4n3n2n(3:1)n(2)自由组合定律在植物实验中的应用9:3:3:1是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可能会出现9:3:4;9:6:1;15:1;9:7等

42、表现型比例,分析时可以按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的思路来考虑。如出现9:3:4,说明F2的表现型为9(A_BJ:3(aaBJ:4(A_bb、aabb)或9(A_B_):3(A_bb):4(aaB_、aabb);若出现9:6:1,贝UF2的表现型为9(A_B_):6(A_bb、aaBJ:1 (aabb);若出现15:1,贝UF2的表现型为15(A_B_、aaB_、A_bb):1(aabb);若出现9:7,贝UF2的表现型应为9(A_B_):7(aaB_、A_bb、aabb)。另外,若出现显性纯合致死,则F2的表现型为4:2:2:1。(3)伴性遗传符合遗传规律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也会分离,同样

43、遵循分离定律;同时与其他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性别这种性状也会和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发生自由组合现象。涉及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时,可以以常染色体基因的思考方式来推导计算,但又不完全一样,如犬犬和XB/组合方式的子代中该性状仍然与性别有关系。考点整合二:伴性遗传与自由组合定律在遗传系谱分析中的应用1.常见伴性遗传类型的比较举例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性患者的父、子一定为患者;正常男性的母、女f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隔代遗传色盲、血友病正常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男性患者的母、女定为患者;正常女性的父、子f正常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具有世代连续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Y染色体遗传患者的父亲

44、和儿子一定患病致病基因表现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即限雄遗传外耳道多毛症2 .遗传系谱图判断分析方法(1)先判断其显隐性;(2)然后假设基因在X染色体上,如果符合X染色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现象,则基因最可能在X染色体上,否则肯定属于常染色体遗传;(3)推导基因型,依据遗传定律来计算概率。考点整合三:遗传学中的几类判断1 .性状显隐性的判断(1)依概念判断。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依自交后代的性状判断。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或者是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或者占3/4比例的性状为显性性状。(3)杂合子所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45、。(4)在遗传系谱中的判断。“无中生有为隐性”,即双亲正常而生出有患病的后代,则患者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有中生无为显性”,即双亲患病却生出正常的后代,那么患者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 .纯合体、杂合体的判断(1)利用自交法:若某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体,若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个体为纯合体。(2)利用测交法:若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体,若测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个体为纯合体。v1.0可编辑可修改3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1)若已知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则可用雌性隐性与雄性显性杂交进行判断。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基因位于X

46、染色体上;若后代全为显性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若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进行判断。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4.已知的人类遗传病类型遗传病类型遗传特点实例诊断方法单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患病几率相等,连续遗传多指、软骨发育不全、并指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基因诊断)、性别检测(伴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几率相等,隔代遗传白化病、苯内酮尿症伴X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交叉遗传抗VD佝偻病伴X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交叉遗传红绿色盲、血友病多基因遗传病家族聚

47、集现象,易受环境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遗传咨询、基因检测染色体遗传病结构异常遗传不遵循遗传定律猫叫综合征产前诊断(染色体数目、结构检测)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专题六变异与进化考点整合一: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判断1.生物变异的类型不可遗传的变异(I表现型=基因型(改变)+环境条件(改变)30|p基因突变-I;可遗樗的变异蜀一基因重组JL染色体变异v1.0可编辑可修改2.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适用范围生物种类所有生物自然状态下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生物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自然突变、诱发突变交叉互换、自由组合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

48、变异原因DNA复制(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过程出现差错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内外因素影响使染色体结构出现异常,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开出现异常实质产生新的基因(改变基因的质,不改交基因的量)产生新的基因型(/、改变基因的质,一般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转基因技术会改艾基因的量)基因数目或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不改变基因的质)关系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基因重组提供原始材料。三种可遗传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3.染色体组和基因组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

49、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其特点:(1) 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2)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当然也就不含有等位基因。(3) 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该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4)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有的一组染色体可看成一个染色体组。(5)不同种的生物,每个染色体组所包括.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大小是不同的。基因组:一般的定义是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对二倍体生物而言,基因组计划则为测定单倍体细胞中全部DNA分子的脱氧核甘酸序列,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

50、包括一个染色体组的常染色体加上两条性染色体。没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与染色体组相同。4.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多倍体由合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对于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属于单倍体还是三倍体,要依据其来源进行判断:若直接来自配子,就为单倍体;若来自受精卵,为三倍体。【例1】(2010北京西城)如图示意某生物细胞减数分裂时,两对联会的染色体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据此所作推断中,错误的是A.此种异常源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B.该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很可能有HAa或hBb型C.该生

51、物基因型为HhAaBh一定属于二倍体生物D.此种异常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育性下降解析图中两对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与b或a与B发生互换,由此可能产生HAa或hBb型的异常配子,据图可知,此细胞的基因型为HhAaBb如果该生物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一定属于二倍体生物,如果由配子发育而成则只能属于单倍体生物;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多数都是有害的,有可能引起生物体的育性下降。答案C知识总结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问题(1)关于“互换”问题。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2)关于“缺失”问题。DN心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DNA分子上若干碱基对期缺失,属于基因突变。(3)关于变异的水平问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属于亚细胞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