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复习课 题整理书包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教学要求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初步体会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就是寻找事物共同属性的过程。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初步体会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就是寻找事物共同属性的过程。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你想说些什么?二、新授1、看一看,说一
2、说。笑笑和淘气的房间谁的整洁?说说你的理由。2、笑笑房间的物品时怎样摆放的?根据你自己的想法在图中画一画或圈一圈,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提问:这样分类整理后,有什么好处?3、请帮淘气整理一下房间。提问:你打算怎样整理?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相检查,教师根据巡视情况。说说是怎样整理的?三、巩固练习整理自己的书包,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四、总结、延伸。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学生自由发言。在观察、交流中感受分类的必要性。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1、两人一组,根据情境图说一说。2、组织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独立思考、分类后,再全班交流。1、
3、你打算怎么样分类。2、独立完成3、小组讨论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整理房间 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文具分类 衣服玩具教学反思课 题一起来分类按不同标准进出分类教学要求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将物品按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继续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将物品按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情境导入师:你们书包里都有哪些书?为了方便,让我们把它们进行分类整理吧!二、新授1、请把书
4、本分成两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里面都装了哪些物品?请把书本分成两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思考:应该分成哪两类?寻找分类的不同标准,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通过活动感知多种分类方法。2、把班里的同学分成两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提示:除了按“性别”进行分类,还可以怎么分?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情境图)1、不同颜色、不同长短铅笔各几支,把这些铅笔插在两个笔筒里。2、进行有目的的分类。确定标准;按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交流各自分类的标准。3、你是怎么样分的?还可以有其它分类方法吗?鼓励多种标准的分类。4、小结:分类不是固定的,选了不同的标准,就能分出不同的结果。四、总结延伸1、
5、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应该分成哪两类?按“科目”进行分类;按“用途”进行分类。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看图,说一说怎样分类?学生独立完成后,在交流汇报。说说分类的理由。学生自由说一说独立完成板书设计一起来分类 按不同标准进出分类 语文 数学 (按科目分)图书 本子 (按用途分) 大书 小书 (按大小分)教学反思课 题前后教学要求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前后的位置及顺序。能按照前后的顺序,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前后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前后的位置及
6、顺序。教学难点能按照前后的顺序,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作学习、演示、练习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情境图)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二、新授1、说一说。谁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兔跑第几?乌龟跑第几?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的前面有谁,谁的后面有谁?2、填一填。结合情境图,说一说4辆赛车比赛的情况。几号车排在第一?1号车排第几?4号车在几号车的后面,几号车的前面?3、找一找生活中的“前后”问题,说一说。教室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本组小朋友中,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老师的前面是
7、谁?老师的后面是什么?你座位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情境图)1、百米赛跑。同学们,紧张的比赛开始了,请小朋友去看一看,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它们朝哪个方向跑?你是怎么知道的?比赛情况如何,你看到了什么?谁第一、第二,谁在谁前面、谁在谁后面。猜一猜:如果再跑下去,它们前后顺序会发生变化吗?2、利用语言叙述前后位置,判断排列的顺序。2号车排在最前面;3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排在2号车后面;1号车排在最后面。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用手中卡丁车图摆出比赛画面吗?四、总结这节课你开心吗?你了解了什么?你能举出生活中前后的例子吗?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学生讨论后汇报,找学生
8、边指边说。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进行汇报交流。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说说比赛的情况。说说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谁在谁的前面,谁的前面是谁?小组形式自由说。猜一猜可能发生的情况。四人小组合作摆图片。反馈交流。独立完成板书设计前后前后位置是相对的教学反思课 题上下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及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及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教学方法游戏激趣 合作交流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
9、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提问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前后”,你能用“前后”说一句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上下”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二、新授1、说一说,最上面是谁?最下面是谁?(课件出示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图中哪只小动物在最上面?哪只小动物在最下面?2、填一填。说一说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关系。说一说小松鼠的具体位置。思考:为什么一会儿说小松鼠在下面,一会儿又说它在上面?3、猜一猜,它是谁?我说你猜。教师提供信息,学生进行抢答。两问就知道。通过两次提问,猜出小动物的具体位置。4、摆一摆。教师先示范,在学生明晰规则后,同桌两人进行活动。活动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情境图
10、)根据情境图,说上下的位置关系。四、总结这节课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能举出周围有上下的例子吗?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学生进行抢答。同桌合作摆一摆。(1)小组讨论交流。(2)评析。(3)校对。独立完成。板书设计上下上下位置是相对的教学反思课 题左右教学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左右的含义。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结合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左右的含义。教学难点结合
11、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际操作、数学游戏课前准备课件、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卷笔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猜谜语。“十个好兄弟,长短各一,弹琴、画画离不了,越动越灵巧,你帮我来,我帮你,工作劳动得第一”。 2、你常用左手做什么?右手做什么?二、新授1、我说你做。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双手拍拍放下来;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双手拍拍放下来;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摸右耳朵,右手摸左耳朵;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一下;拍拍你左边同学的肩,摸摸你右边同学的头。2、摆
12、一摆,说一说。学具: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卷笔刀。老师说,学生摆;同桌合作,一人说,一人摆。提问:从右数,尺子是第几个?橡皮的左边是谁?3、做一做,玩一玩。(课件出示情境图)小猫到小兔家做客,你能告诉小猫应该怎么走吗?三、实践活动站在家中某个位置,给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四、总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学生猜谜语。学生口答。小组合作交流。听口令 ,做动作。感知自身的“左右”。学生明晰规则后,同桌两人进行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逐一摆放。同桌合作,考考对方学生自由交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铅笔画出小猫走的路线,再说一说如何走。独立
13、完成。板书设计左右左右位置是相对的教学反思课 题教室教学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运用所学的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通过学习感受前后、上下、左右及生活的紧密关系。教学重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际操作、数学游戏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教室吗?你能向别人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里都有什么?二、新授1、说一说,教室里的物品时怎么摆放的?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教室,说说教室的前
14、后、上下、左右都有什么?2、想一想,要找的是谁?(课件出示情境图)说一说:图中都有些什么?这位同学是谁?你是怎么找到这位同学的?开展模拟活动,进行“我说你猜”的游戏。3、猜一猜,说的是什么物品?(课件出示情境图)结合情境图,进行“我说你猜”的活动。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猜的,交流思考判断的过程。三、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人轮流指挥,剩下的同学按要求排队。如:谁站谁的前面,谁站谁的左边。四、总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什么?你能举出前后、上下、左右的例子吗?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小组交流,组间相互汇报。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仔细观察,弄懂图意。学生通过观察,简单推理后作出判断。
15、师生互动。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猜的,交流思考判断的过程。分组活动。学生听口令,排队。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教室前 后上 下左 右教学反思课 题认识图形教学要求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教学难点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方法创设情境、 实践操作、合作学习课前准备课件
16、、各种几何体模具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许多新朋友,认识吗?(课件出示情境图)二、新授1、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物品?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小组内讨论如何分,并动手分一分。集体交流不同分法。2、照样子分一分,认一认。(课件出示情境图)这种分法是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今天我们来认识它们。(1)认识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给它起个什么名呢?在桌子上找出形状相同的物体。(2)认识正方体。观察它和长方体一样吗?哪不一样?给它也起个名字。区分正方体、长方体的图形,辨认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3)认识
17、圆柱和球。想想这两种物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介绍这两种物体的形状特点。区分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3、玩一玩。玩一玩,看有什么发现?三、巩固提高1、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猜一猜。一位小朋友来说箱子里物体的形状,其他小朋友听,看谁反应快,先猜出它是什么物体?四、总结延伸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小组内讨论如何分,并动手分一分。集体交流不同分法。学生自由发言。同桌、前后同学随意说。辨析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学生说圆柱和球形状的特点。分组活动,交流不同的认识。联系生活,说一说。学生做游戏。学生相互
18、交流。独立完成。板书设计认识图形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教学反思课 题我说你做教学要求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何体的特征。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教学方法动手操作 合作学习课前准备各种几何体模具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复习引入1、复习前后、上下、左右。教师说方位,学生用手指,比比谁的反应快。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二、新授1、说一说,摆一摆。教师和一个学生合作进行示范。同桌之间进行拼搭。汇报交流,上台展示,介绍经验。2、摸一摸
19、,摆一摆。两人一组进行,一人蒙住眼睛,根据另一人发出的指令摸出指定的几何体。一个学生操作后,可以两人互换角色再玩一次。三、巩固练习你说我摆:一个学生说清要求,另一个学生听要求摆放。一个学生操作后,可以两人互换角色再玩一次。四、总结回顾这节课你学了什么?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学生做方位游戏。师生互动。同桌互动。汇报交流。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两人一组进行活动。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我说你做前后、上下、左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反思课 题古人计数11-20的认识教学要求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认识个
20、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 、实践操作、小组合作课前准备课件、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二、新授1、用小棒代表山羊,摆一摆,数一数。(课件出示情境图)每出现1只羊,学生对应摆1根小棒。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引导学生数一数,并交流数小棒的方法。比10多1的数是多少?比10多2、比10多3的数是多少?2、捆一捆,认一认。(1)把10根小
21、棒捆成1捆,经历吧10根小棒捆成1捆的过程。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就是11。算式:10 + 1 =11(2)介绍计数器。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吗?思考:这两个珠子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在个位上拨1个珠子代表一,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代表十。3、做一做,说一说。你能用小棒摆出19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你能把19拨在计数器上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说一说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并写出算式。用同样的方法,摆、拨、写17,20等数。20这个数你是怎么拨的?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三、巩固练习1、读一读。说一说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2、比一比,谁大?谁
22、小?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四、总结延伸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学生自由发言。课件演示,学生用小棒一一对应地记录羊的只数。学生数小棒的个数,也就是羊的只数。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学生试着拨计数器。讨论、交流。学生结合自己摆的情况进行交流。10 + 9 =19小组讨论汇报。帮助学生理解2个十就是20。读一读尺上的数,顺着读,倒着读。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订正。自由发言。独立完成。板书设计古人计数 11-20的认识1个十,1个一,是11。10 + 1 =11教学反思课 题搭积木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要求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
23、实际意义。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练习、动手操作课前准备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搭积木中的数学知识。二、新授1、一个用了多少块积木?(课件出示情境图)(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你能列式解决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全班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结合计数器拨一拨,14,15;3
24、 + 2 =5,10 + 5 =15;3 + 2 =5,13 + 2 =15。2、还剩下多少块积木?(课件出示情境图)(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你能列式解决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全班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结合计数器拨一拨,17,16;8 - 2 =6,10 + 6 =16;8 - 2 =6,18 - 2 =16。3、下面的做法你能看懂吗?(课件出示情境图)三、巩固练习先搭15块积木,再搭3块,一共有多少块积木?先搭18块积木,拿走3块,还剩多少块积木?怎样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四、总结延伸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25、。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列式:13 + 2 =15小组活动,集体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列式:8 - 2 =16小组活动,集体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说一说图意。组内交流算法,集体订正。15 + 3 =1818 - 3 =15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搭积木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3 + 2 =15 18 - 2 =1614,15 17,16;3 + 2 =5 10 + 5 =15 8 - 2 =6,10 + 6 =16;3 + 2 =5 13 + 2 =15 8 - 2 =6,18 - 2 =16。教学反思课 题有几瓶
26、牛奶9加几教学要求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探究算法、小组合作课前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情境图)二、新授1、一共有多少瓶牛奶?(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你能列式解决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全班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10、
27、11、12、13、149 + 1 =10,10 + 4 =145 + 5 =10,10 + 4 =142、做一做,说一说。通过拨计数器说一说,借助对“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3、圈一圈、算一算。打算怎样圈?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情境图)四、总结延伸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列式:9 + 5 =14用小棒摆一摆,同桌说一说,再汇报交流。拨计数器。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先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完成计算。根据图意,列式解答。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有几瓶牛奶 9加几9 + 5 =1410、11、12、13
28、、149 + 1 =10,10 + 4 =145 + 5 =10,10 + 4 =14教学反思课 题有几棵树8加几教学要求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探究算法、小组合作课前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情境图)二、新授1、一共有几棵树?(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你能列式解决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全班交流,呈
29、现学生的不同算法。8 + 2 =10,10 + 4 =146 + 4 =10,10 + 4 =142、用下面的方法计算8 + 6 =,你能看懂吗?说一说是怎么表示“8 + 6”的。3、圈一圈、算一算。(课件出示情境图)打算怎样圈?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情境图)四、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 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列式:8 + 6 =14或6 + 8 =14用小棒摆一摆,同桌说一说,再汇报交流。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表示“8 + 6”的。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先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完成计算。先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完成计算。独立完成。板书设
30、计有几棵树 8加几8 + 6 =14 6 + 8 =148 + 2 =10 10 + 4 =146 + 4 =10 10 + 4 =14教学反思课 题有几只小鸟7、6、5加几教学要求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
31、作学习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情境图)二、新授1、一共有几只小鸟?(1)独立列式,探索计算方法。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你能列式解决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全班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7 + 3 =10,10 + 3 =136 + 4 =10,10 + 3 =132、做一做,说一说。结合不同的计算模型,交流、解释计算的方法。3、圈一圈、算一算。(课件出示情境图)打算怎样圈?4、想一想,填一填。(课件出示情境图)每一组算式有什么规律?你能接着写下去吗?三、数学游戏找出得数是13的算式,比一比谁找的快又多。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
32、觉得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列式:7 + 6 =13或6 + 7 =13学生独立计算,说说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用计数器拨一拨。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先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完成计算。观察并计算,发现规律,交流规律。同桌合作,互问互答。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有几只小鸟 7、6、5加几7 + 6 =13 6 + 7 =137 + 3 =10 10 + 3 =136 + 4 =10 10 + 3 =13教学反思课 题练习三教学要求进一步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
33、内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灵活掌握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凑十”法。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引导点拨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谈话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知识?还记得吗?这节课我们上一节练习课。二、练习1、手指操。老师打手势,学生说该出几。复习10 的组成。2、第1题:登台阶。(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级台阶?你是怎么数的?结合登台阶游戏,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3、第2题。(课件出示)指名说一说题意,明确要求。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4、第3题。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谁做的最快。交流时,说说想的过程。5、第4题:画一画,填一填。(课件出示)应该怎么画?为
34、什么先数4呢?三、数学游戏明确游戏规则:一人拿数字卡片,另一人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比一比谁找的快。四、总结这节课你表现如何?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习三”习题。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自由发言。师生之间、同桌之间互动。学生从1数到20,从20数到1。独立填空,集体交流,指名展示。学生自由发言。独立完成。第一列是“6加几”,第二列是“7加几”,第三列是“8加几”。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同桌合作进行游戏。独立完成。板书设计练习三1120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课 题做个加法表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教学要求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
35、内数的加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教学重点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学难点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教学方法练习法 合作学习法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2分钟的口算练习。(课件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思考:把哪几个算式排在一起?二、新授1、把加法表填完整。(课件出示情境图)展示交流。2、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各有什么规律。汇报交流:横着看:第一行得数都是11,第二行得数都是加12竖着看
36、:第一列都是9加几,第二列都是8加几3、还有其他的排列方法吗?展示交流时,组织学生观察加法表的特点。三、总结评价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四、作业设计读一读“加法表”。学生开火车口答。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学生独立填写加法表。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按自己小组的标准来进行整理。总结评价独立完成。板书设计做个加法表 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学生的“加法表”作品学生的“加法表”作品学生的“加法表”作品教学反思课 题淘气的校园教学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7、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及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教学重点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及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情境图)看一看,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这次活动的任务是“找到校园里的数学
38、问题”。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二、探究活动1、议一议。思考:要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需要怎么做?如何记录发现的数学信息?设计一个记录信息的方法。2、做一做。(1)分组找一找淘气校园里的数学信息。观察教学楼以及操场周围的建筑物、旗杆都是什么形状的、操场上有什么,有多少,然后进行记录。结合学生记录,进行交流。(2)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发现。将各小组找到的数学信息进出汇报交流。(3)数一数,填一填。数一数图中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人数并填空。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想一想。想一想,找一找自己校园里有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4、自我评价。设计了“能找到数学问题”“能积极发言”“能听懂
39、同伴的发言”的三个指标。三、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认为自己还有那些不足?你感到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四、作业设计解决自己校园里的数学问题。观察情境图,明确这次活动的任务。学生自由发言。小组讨论:如何记录发现的数学信息。集体交流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记录信息的方法。集体交流。学生找一找淘气校园里的数学信息。观察、记录、交流。汇报交流。学生数人数并填空。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交流。交流学生的“自我评价表”。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淘气的校园活动任务:找到校园里的数学问题问题1: 问题2:问题3: 问题4: 教学反思课 题一起做游戏教学要求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
40、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难点能够从游戏中获取数学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教学方法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课前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扑克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两个游戏。二、堆一堆1、赛前准备。分组。两个人一组,分成几个大组进行比赛,
41、然后进行全班比赛,选出获胜者。比赛用品的分发。每组准备相同的几何体。师:在今天的活动中,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好了一些你们熟悉的物品,请大家数一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具盘中都有哪些好朋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2、明确规则。(课件出示情境图)你能看懂游戏规则吗?3、开展比赛,并计时。时间5分钟以内。教师发出指令,开始进行活动。4、决出胜者。小组内先决出胜者,再全班比较。5、相互交流。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结合自己小组的作品,介绍经验,怎样堆又快又高。三、玩一玩1、认牌识点数。2、小组内阅读游戏规则,尝试着玩。(课件出示情境图)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3、交流体会。畅谈自己在游
42、戏中的感受和体会。四、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认为自己还有那些不足?你感到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五、作业设计回家后,和爸爸、妈妈玩一玩这两个游戏。1、分组。2、比赛用品的分发。学生观察、数一数,交流,巩固对几何体的认识。理解游戏规则。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结合自己小组的作品,介绍经验,怎样堆又快又高。结合情境图进行交流。四人一组玩一玩。谈谈感受和体会学生自我总结。和家在合作完成。板书设计一起做游戏堆一堆玩一玩教学反思课 题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教学要求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或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通过观察和动手拨一拨等活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结合日常作息时间,知道要合理安排时间。
43、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或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通过观察和动手拨一拨等活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或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教学方法创设情境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课前准备课件、钟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认识钟表吗?今天我们就要一起研究它。二、新授1、认识钟面。钟面上有什么?仔细观察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2、认识整时、半时。(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交流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3、我说你拨。学生说教师拨的示范;一人拨时间,另一人认读。
44、说一说是怎样认的?怎样拨的?整时和半时有什么不同?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情境图)四、总结这节课,你感到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还有那些不足?五、作业设计完成教材“练一练”习题。学生自由说一说。学生观察钟面指名介绍钟面。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小明的一天”。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同桌两人合作。学生认读整时和半时自我总结。学生独立完成。板书设计小明的一天 认识整时和半时 7时 8时 9时半 12时 4时 8时半7:00 8:00 9:30 12:00 4:00 8:30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 板块一:回顾及交流这一板块主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图形及几何”四个部分
45、。板块二:练习这一板块分“数及代数” “图形及几何”“统计及概率”三个部分。二、教学要求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及反思的良好习惯。2、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和顺序;能进行长短、高矮、厚薄的比较;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3、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和顺序;能进行长短、高矮、厚薄的比较
46、。四、教学难点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五、课时安排5课时课 题总复习(一)数的认识教学要求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及反思的良好习惯。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教学难点初步养成回顾及反思的良好习惯。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练习法、课前准备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数的认识”。二、回顾整理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1、出示020数字卡片,关于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做归纳整理。(1)基数及序数。我们都学过哪些数? “1”可以表示什么?(2)数的排列顺序。你能按一定顺序数一数020吗?(3)比大小。复习“、=”。(4)计数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种子合同范本
- 农业委托种植合同范本
- 体育新城租房合同范本
- 剩余瓷砖售卖合同范本
- 人工包给劳务公司合同范本
- 协助出口退税合同范本
- 农资经营聘用合同范本
- 3人共同合作合同范本
- lng承运合同范本
- 医保专员劳动合同范本
- 中小学领导班子包级包组包班制度
- 汽车挂靠经营合同协议书模板
- 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 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瑞幸对赌协议
- 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教师培训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册1月期末考试数学检测试题(附解析)
- 征信入校园教育课件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书分享读书分享笔记
- 电玩城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年日历-含农历、国家法定假日-带周数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