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 14 论述类文本阅读五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构建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 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 终
2、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 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 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 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
3、意思。这种归类 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 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 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去卩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通衢大道,殷商时代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 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
4、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 在路上奔波。当汉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 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意义。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么”,比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摘编
5、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C2A.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 结构中的一些东西。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衍生滋蘗,构成 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C.在古代汉字中,“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 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D.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许多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如指食物时有“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6、.汉字的分类中包含着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分类的依据是现象与事物的表象,这种分类方式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分类方式。B.象形的“初文”是汉字衍生的根基,作为义符,每个初文都能提示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汉字的大体意思,后来又被视为该类汉字的“部首”。C.由“木”引申出“梅” “李”,进而引申出“本” “末”,再引申出“杲” “杳”,体现了汉字归 类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系联的特征。D.“役”字原不从“彳”,后来才以“彳”为义符,因为“彳”是通衢大道的象形,所以人们看 到“役”字就会产生从役之人奔波于路的联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字既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反过
7、来又会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旳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就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B.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因而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某个意思肘,无需严密的句法, 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C.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 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观念,因此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 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答案】1. D2. C【解析】L表意绝对,“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不当。根据第三段疔例如,木,作为彻文,,杲植物 的抽象名称“木这一类名的
8、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樹木秤两处文句可知,龍木秤便是表抽象育思的总的 类名。2.曲解原文进而引申出再引申出不当。原文所说的几种引申情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 祁E选项所说的一脉串连式的关系3.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中国人“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 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并不表明不需要竹昔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o【题型】现代文阅读【难度】一般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清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在祭告黄帝文中曰:“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继道统而新治统。”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皇帝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探析中国现代转型之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
9、视角。何谓“道统”与“治统”?简单来说,前者主要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这些圣人的思想传统,即儒家思想传统。后者主要指体现为一定继承性的政治统治的传统。作为“道统”的儒家思想传统,虽在历史上也曾遭到其他思想挑战,但几千年里基本上 “天下所极重”。儒家思想自有真理的闪光点和恒久的魅力,但历代帝王看重的是它所宣扬的仁义道德等对封建专制统治合法性的诠释,倚重的是它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封建专制统治秩序的巩固,从而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因此,历代帝王都把“继道统”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重中之重。不过,以“继道统”为基础的“新治统”,其“新”是极其有限的。一个新王朝替代前朝
10、,不会去否定其封建专制,而是认为前朝统治失德离道,所以天命转移。不去否定封建专制的 “新治统”,只能表现为对治理之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实践中则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总体上不断强化。中国历史上,“道统”与“治统”根深蒂固,强大到把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纳入自己的发展轨道,强大到在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下始终没有瓦解。从这个意义上说,“道统”与“治统”对于保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有着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深厚的积淀也使中国天然地缺乏走出传统社会的思想资源和体制基础。当中国要向现代社会转型时,“道统”与“治统”就成为沉重的历史包袱。世界上许多国家经历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艰难历程,但像中国这样历经百
11、年、3.C4遍尝艰辛的却很少。 譬如,日本在19世纪中叶与中国境遇相似,但它通过明治维新顺利地向现代转型,不应忽略的一点就是它没有中国这样的“道统”与“治统”。历史底蕴的缺乏在转型时反而成为优势,使其更容易放弃“原来的自己”。而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有识之士也希望通过 改良挽救民族危亡,但根深蒂固的“道统”与“治统”却阻碍中国的现代转型。近代历史上, 早期改良派人物王韬说:“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盖万事而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 也,亦人道也。”这是当时的代表性思潮。此后的“中体西用”思潮和洋务运动,与其说是向现 代转型的一种努力,不如说是对“道统”与“治统”的竭力维护。再往后,即使辛亥革
12、命敲响了封建专制的丧钟,依然有袁世凯称帝的闹剧。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真正终结维护封 建专制的“道统”与“治统”,中国也由此开始真正向现代转型,向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摘编自叶帆道统、治统与现代转型之艰)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向现代转型艰难的原因,从刚刚入主中原的满族顺治皇帝祭告黄帝文中关于“道统”“治 统”的话中可见一斑。B.道统主要指古代圣君、贤臣、孔孟诸位圣人的思想传统,即儒家的思想;治统主要指体现为一定继承性的政治统治传统。C.儒家思想传统被认定为道统,历史上虽然也曾遭到其他思想挑战,但在几千年里可以说被天下人极为看重。D.历代帝王注重的不是儒家
13、思想的真理和魅力,而是其对封建专制合法性的诠释及对统治秩序 的巩固作用。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为巩固统治,历代帝王均对承继道统极为看重,在此基础上, 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 因此,道统与治统根深蒂固。B.替代前朝的新王朝不会去否定封建专制,只能表现为对统治细节的修补,客观上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C.道统与治统在中国历史上根深蒂固,非常强大, 并未因少数民族政权强势侵入而被弱化,并未因西方列强不断侵略而被割裂。D.作为思想资源、体制基础的道统与治统保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却成为中国向现 代社会转型的沉重的历史包袱。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4、A. 19世纪中叶中国与日本境遇相似,却没有能够通过改良或革命向现代转型,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中国有根深蒂固的道统与治统的羁绊。B.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各种关于改良的思潮、运动,与其说努力向现代转型,不如说竭力维 护道统与治统。C.辛亥革命敲响封建专制的丧钟, 仍有称帝闹剧发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开始真正向现代转型,区别在于是否真正终结道统与治统。D.所谓“继道统”,是为巩固专制统治;所谓“新治统”,是为完善专制统治。两者均是对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阻碍。【答案】4. B5. A6. B【解析】4偷换概念。原文说道统一即儒家思想传统那、并不是指儒家思想。5,因果倒墨。原文说“一从而形成天下以道而
15、治的共识*因此,历代帝王都把“樂道统作为巩固 自己统治的重中之重”,历代帝王均对承继道统极为看重,在此基形成天下以道而治的共识 错。乞扩大范围。原文仅就“中体西用思潮和洋务运动悴而言,和各种关于改良的思潮、运动即错改了主【题型】现代文阅读【难度】一般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缀段性叙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胡适曾在评价儒林外史时对“缀段性叙事”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的。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这种叙事方式在现代影视传媒领域广受青睐,6一些中外电视系列剧具有明显的“缀段性叙事”特点。然而,在文学批评史上,“缀段性叙
16、事”曾被指有“致命弱点”。不少学者以西方小说的结构标准,借用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结构布局的论述,采论证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缺乏“结构”意识,认为这种结构上的缺陷,就在于叙事作品的“缀段性”。殊不知,和西方叙事传统不同,中国的叙事结构自有其特点。西方叙事观强调一以贯之的整体性,强调叙事的“头、身、尾”相统一,体现出结构的时间线性。但中国叙事传统,自先秦的史传文学始,重心就在于以人物为中心搭建的空间结构,并且外在的结构形式往往和内在的精神紧密相联。至厅现代影视大行其道的时代,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评点,恰成了对当今电视系列剧叙事优点的阐述。西方学者关注到的当代系列叙事的特征和要素,早在中国明清长篇
17、叙事作品中就有所体现。西方系列剧和中国传统叙事的 “巧合”,勾勒出的是中国传统叙事在 经历“西学东渐”遭遇“迷茫”后,又在当代与世界的接轨,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叙事蓬勃 的生命力。这恰恰反映出一种“必然”:在全球化、现代和后现代的背景下,随着对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整理和挖掘,它将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事实上,中国传统叙事原本即有着不同于西方叙事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没有任何一种 西方文论能够直接拿来套用在中国叙事作品上。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更是如此,它看似体系性不 强,实则形散神聚,在貌似随意、自由的评点中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凸显了评论者的主体意 识和情感,更着重于阅读的同感与共鸣。明
18、清评点派对具体作品的点评和各种批注与其说是对其他阅读者的一种指导,不如说更像是评点家在阅读上的一种个人体验和交流期待,这和时下 流行的弹幕与微信点赞等网络评点在形式上不无相通,可谓是中国传统批评与当代的接轨。当前,各种新媒介平台的搭建或设置,可以使读者和读者之间、读者和作者之间直接进行 交流。可以在作品留言区留言,可以在论坛发帖跟帖,可以在微博畅所欲言,可以开启弹幕想 说就说,可以在微信中尽情点赞评论然而,多元化和便捷化的同时,也使占主体的大众评 点趋向于快餐化。因此,就文学作品而言,网络上的大众评点未必真正发挥了批评的功能。很 多时候,具体评点内容的简单化甚至口水化、粗俗化,似乎只能反映出被
19、评点对象是否受大众 欢迎及其程度。文学阅读不应该完全由商业利润来做主,文学批评也应该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在经典的流传和推送上奉献自己的力量。(摘编自卢普玲中国传统叙事与批评的当代意义)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缀段性叙事”是中国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这种叙事方式创作的长篇小说往往由一段一段 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这些故事拆分后可以独立成篇。B.“缀段性叙事”虽然广受青睐, 但其弱点也很突出,导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在叙事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缺陷。C.西方叙事观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体现出结构的时间线性; 而中国的叙事传统则注重空间结 构,作品的外部结构形式与内在精神联系紧密。D.虽然有不少学者质疑中国传统的“缀段性叙事”, 但西方系列剧和中国传统叙事“巧合”的 事实展示了中国传统叙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下列理解和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防乱施工合同
- 磷矿建设合同
- 医院建设快速施工协议
- 创意设计师聘用合同模板
- 砂石采购合同范本指南
- 临时用电设备租赁合同
- (2024版)航空航天零部件供应与维修服务合同
- 2024年二手办公房产转让合同
- 2024小区绿化合同范本
- 2024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八年级物理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 两山之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丽水学院
- 【高中语文】《逻辑的力量》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 项目物资管理员培训交底总结
- 青光眼PPT课件完整版
- 快速消费品制造行业概述
- 法院诉讼指定监护人申请书
- 类风湿性关节炎综述4572
- 机关事业单位公文写作培训-课件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小讲课指南(2021年版)
-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