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系地层对比划分_第1页
第三系地层对比划分_第2页
第三系地层对比划分_第3页
第三系地层对比划分_第4页
第三系地层对比划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对比划分 东濮凹陷在渤海湾盆地南部,古生代时期是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古老结晶基底由太古界泰山群花岗片麻岩组成。早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沉积了2000余米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由于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凹陷内中上石炭统、上下二迭统厚达1200米左右。本区缺中生界地层。燕山运动之后盆地开始形成,新生界厚约9000米,其中下第三系厚7000余米。下第三系包括东营组、沙河街组、孔店组(见图1)。因本区主要勘探目的层为沙河街组,因此主要对沙河街组的岩电特征、地层划分进行叙述,对东营组、孔店组简述。一 孔店组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地层以下揭露的一套红色砂

2、泥岩地层,电阻率比以上地层明显增高称“高阻红”,前人把这套地层划分为中生界,但无化石资料,只根据岩性、电性与其它凹陷对比得出的认识,但近年来,在这套“高阻红层”中找到了下第三系孔店组的标志性化石:五图培克轮藻、五图真星介。从而将“高阻红层”划归孔店组。东濮凹陷主体部分缺失中生界,其邻近地区分布有晚三叠世、侏罗纪、白垩纪沉积。1岩性特征:主要岩性为暗紫红色、紫红色泥岩与棕色石英粉砂岩呈交互层,并有少量的灰质泥岩、硅质粉砂岩,局部地区为棕色含砾砂岩,夹有玄武岩,砂泥岩均不纯,白云母较富集。与下伏二叠系石盒子组不整合接触。2古生物:含有轮藻化石:五图培克轮藻、吴堡扇球轮藻等。介形虫类有:迪氏金星介、

3、五图真星介、常州图星介。时代属下始新世。3电性特征:高电阻,自然伽玛摆动幅度较大,自然电位异常幅度比较低。4地层分布规律:孔店组一般为750m,南部地层较薄,兰考地区220米左右。岩性特征是北细南粗,北部泥砂比值大于南部,且北部多为粉砂岩,而南部则出砂、砾岩、玄武岩。5地层划分依据:与上覆沙四下的最大区别是两者虽均为红色但沙四下颜色鲜,孔店组颜色暗;沙四下砂岩较疏松岩屑呈团块状,孔店组致密呈片状;沙四下不含白云母,孔店组含白云母;沙四下电阻低,孔店组电阻高,呈阶梯状。二 沙河街组东濮凹陷沉积了厚达5000余米的沙河街组,由北到南各段地层岩性变化较大,依其岩性及化石组合将沙河街组分为四段,由于各

4、段在濮城、卫城、观城、文留、黄河南地区的岩性并不一致,因而在叙述采用典型剖面综合描述。1沙四段是东濮凹陷断陷初期接受沉积的阶段,沉积了一套深灰色、灰色、红灰间互的砂、泥岩互层,与渤海湾地区其它坳陷沙四段可以对比,沙四段在东濮凹陷具有两分性,将沙四段划分为沙四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1)沙四下亚段岩性特征:沙四下亚段为一套浅湖河流相的砂泥岩沉积,中下部主要岩性为浅棕色、棕红色、紫红色粉砂岩与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白云质泥岩互层。上部为紫红色夹浅灰色泥岩与棕红色、灰白色砂岩互层。砂岩泥质胶结。单层厚度大,一般2-3m,最厚达10m。古生物:潜江扁球轮藻,火红美星介,后长美星介,缩短金星介、美丽金星介

5、。电性特征:全区小波状自然电位、自然伽玛,不扩径,电阻率较低通称:“低阻红”,声波时差较小。地层分布规律:沙四下亚段全凹陷分布比较广泛,分布范围大于孔店组,除黄河南马厂、三春集构造高部位及马寨以北的观城范县地区缺失外,其它地区均有分布。厚度一般在100-200m之间,文留、胡状集地区最厚可达300m。地层划分依据:上覆沙四上亚段砂泥岩为灰色,沙四下亚段则为红色。视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玛没有大的区别。(2)沙四上亚段(见图2):岩性特征:下部为深灰、灰褐色泥岩、泥膏岩、含膏泥岩、灰质粉砂岩、粉砂岩间互层,是文23气田目的层之一。上部主要为深灰色泥岩与灰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夹薄

6、层白云质泥岩及页岩层,泥岩含石膏条带。古生物:清丰拉氏轮藻、河南新轮藻。肥实美星介、纹饰金星介、浪游土星介、长帽形湖花介。电性特征:视电阻率较高,中波状自然电位,井径规则。地层分布规律:文留、卫城、濮城地区灰色泥岩夹油页岩、页岩,岩性变化不大,但往南到桥口、白庙地区岩性变细,以深灰色泥岩为主夹浅灰色粉砂岩、白云质泥岩、白云质粉砂岩,局部出现厚层灰色玄武岩,白庙地区偶见含砾砂岩。马厂地区为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粉砂岩互层,砂岩单层薄。沙四段厚度具有往北往南变薄,中间厚(文留地区),东厚西薄的特点。地层划分依据:文留、卫城地区沙三4亚段为盐膏发育段,沙四上以灰色泥岩、浅灰色粉砂岩夹油页岩、页岩;濮城地区

7、由沙三4的灰色含膏泥岩、泥岩变为沙四上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粉砂岩互层;桥口、白庙地区沙三4亚段灰色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变为沙四上的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粉砂岩夹白云质泥岩、白云质粉砂岩。马厂以南与上覆地层无明显差别,均为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粉砂岩互层。视电阻率全区比上覆沙三4亚段低,自然电位没有明显差别。2沙三段为一套下细上粗的暗色反旋回沉积,厚度比较大,在中央隆起带厚1500-2500m,在凹陷深处达3500m以上。沙三段自上而下分为沙三1、沙三2、沙三3、沙三4亚段。沙三段发育三套盐岩沉积,在文留地区沙三4、沙三2有厚700m和300m左右的盐膏发育段。在濮城地区沙三2、沙三3亚段分别有200m、300m盐

8、膏发育段。上述几套盐岩段向北到观城、陈营、文明寨,向东、向西、向南到习城以南地区逐渐相变为薄层碳酸盐岩、油页岩和砂泥岩沉积。沙三段是东濮凹陷主要生烃层系,也是主要储集层之一。沙三段在东濮凹陷内大部地区与沙四段连续沉积,但在边缘地区和文明寨、观城、范县、高平集地区、东明集二台阶等地区不整合在孔店组之上。(1)沙三4亚段(见图2、3)岩性特征:中下部为大套盐岩、石膏段,其中夹灰质页岩、灰黄色薄层泥灰岩、深灰色泥岩组成。上部为深灰色泥岩,夹薄层粉砂岩、油页岩、灰质页岩。沙三段由中心向四周相变,大套盐膏相变为砂泥岩层。古生物:中国华北介、惠民华北介、脊刺华北介、优美山东轮藻、长形山东轮藻、东营琥珀螺。

9、电性特征:有盐剖面视电阻率较高,无盐剖面视电阻率呈一系列尖峰,中波状自然电位。地层分布规律:沙三4亚段在文留、胡状集北部主要由白、灰白色盐岩、膏盐、泥膏岩和深灰色含盐泥岩、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夹薄层灰黄色石灰岩和页岩、油页岩。向北到三城地区厚度变薄,岩性为砂泥岩夹油页岩互层段。粉砂岩含油成为卫城的含油气段。观城、濮城北次洼碳酸盐岩比较发育。习城以南地区厚度为500m左右,岩性为一套灰色泥岩、页岩、砂岩互层,砂岩物性较差,泥灰质含量高,并含有砾石,有较高的视电阻率值。沙三4亚段地层厚度变化大,岩性变化也大,在凹陷有三种沉积类型:第一种膏盐沉积类型。文留及胡状集地区沙三4亚段下部为灰白色泥膏岩、膏

10、盐、盐岩与深灰色泥岩互层。上部为泥岩、灰质页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向南砂岩增多。文留北部至柳屯一带,其下部为灰、深灰色泥岩夹粉砂岩、油页岩,上部为灰白色膏岩、盐岩夹灰、深灰色泥岩。第二种类型为半深湖深湖相的灰色砂泥岩沉积,分布于前梨园洼陷、兰聊断裂下降盘一侧和濮城、卫城、葛集集洼陷,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泥岩,薄层高电阻灰质页岩与粉砂岩互层,夹少量油页岩,砂岩灰质含量高、较致密、物性差。第三种类型是分布于凹陷边缘及马厂构造高部位的滨湖浅湖、三角洲相红、灰色砂泥岩沉积,砂岩发育。沙三4亚段最大厚度胡状地区1500m以上,前梨园洼1800m以上,中央隆起带500m左右。地层划分依据:三城地区上覆沙

11、三3亚段为盐膏,沙三4亚段为深灰色泥岩、含膏泥岩、页岩、泥灰岩、粉砂岩;文留、胡状集地区与上覆沙三3无盐剖面较易划分;黄河南地区沙三3、沙三4均为深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粉砂岩互层,岩性不好划分,电性沙三4比沙三3视电阻率高,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变小。孟岗集洼陷沙三3为出现红色泥岩,沙三4则无红色泥岩。(2)沙三3亚段(见图2、4)岩性特征:以文留为代表的剖面,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泥岩、浅灰色粉砂岩、褐色油页岩、页岩;页岩、油页岩成组发育,视电阻率高,电性特征明显。粉砂岩含油气,是主要含油气层段。柳屯、卫城一带沙三3下部出现盐膏岩,称为卫城下盐。下部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盐岩、泥膏岩、深灰色含膏泥岩、泥岩互

12、层,夹薄层浅灰色灰质页岩及褐灰色油页岩。上部为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灰质粉砂岩、含膏泥岩、深灰色泥岩互层,夹薄层褐灰色油页岩、灰质白云岩。古生物:同沙三4亚段。电性特征:以文留为代表的剖面油页岩、页岩视电阻度较高,砂泥岩较低;以柳屯海通集地区为代表的盐膏剖面视电阻率高,沙三3上(小盐间)油页岩、页岩视电阻率高,砂泥岩视电阻率低。其它地区视电阻率出现一系列尖峰。自然电位呈中波状负异常。地层分布规律:分布范围小于沙三4亚段,高平集斜坡、胡状集西部、爪营等地区因剥蚀而缺失。厚度一般在160-650m之间,最厚达670m,岩性为一套暗色泥岩、页岩与砂岩互层。北部卫城、柳屯、濮城地区出现盐岩。文留地

13、区沙三3亚段沉积比较稳定,是东濮凹陷主力油层之一,剖面中标志清楚易于划分对比,只是所处位置不同而厚度不同。沙三3亚段在凹陷南部厚度有减弱的趋势,一般为300-350m,在唐庄以北地区岩性与沙三2亚段相差不大,只有灰质胶结相对少些,唐庄以南地区以灰色、灰绿色为主,由于埋深较小,物性比唐庄以北好。根据沙三3亚段岩性特征,全凹陷内可分为三种沉积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膏盐类型,分布于濮城、卫城、柳屯地区,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盐岩、膏盐层夹薄层灰色泥(页)岩、油页岩。盐岩、膏盐层累计厚度在卫城最大,可达200m。第二种类型为广泛分布的半深湖深湖相灰色砂泥岩类型,分布于前梨园、濮城、葛岗集、海通集等洼陷,岩性主要

14、为稳定的灰、深灰色泥岩夹粉砂岩、页岩、油页岩。粉砂岩成组性较好。第三种类型分布于凹陷周缘和马厂、三春集、孟岗集构造高部位的滨湖-浅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的红、灰交互的砂泥岩。砂质岩类较发育,古生物繁盛。地层划分依据:卫城、柳屯、濮城地区上覆沙三2亚段为盐膏岩发育段,与沙三3亚段灰色泥岩、页岩与浅灰色粉砂岩互层易于划分。文留地区上覆沙三2为盐膏发育段与沙三3易于划分,沙三3底有一稳定电性特征清楚的9号标准层。杜寨、白庙、桥口、唐庄、马厂、三春集沙三2底发育一段稳定的泥岩发育段可将沙三2与沙三3分开。(3)沙三2亚段(见图2、5)岩性特征:盐膏岩剖面主要岩性为灰白色盐岩、膏岩、夹深灰色含膏泥岩、泥

15、岩、页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砂泥岩剖面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泥岩夹粉砂岩、灰质页岩、浅灰色泥质白云岩。古生物:同沙三4亚段。电性特征:有盐剖面视电阻率高,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大,自然伽玛摆动幅度极大。无盐剖面一系列视电阻率尖峰,中波状自然电位。地层分布规律:分布范围与沙三3亚段相同。厚度一般为300-500m,最厚可达915m(Ps14),具有岩性变化大、厚度变化大、沉积类型多的特点。在凹陷内有三种沉积类型:第一种以盐膏岩为主的沉积类型,分布于前梨园、文留、卫城、柳屯、梁庄等地。盐岩、膏盐层厚度大,最厚在柳屯洼陷可达400m,文留地区以文9井为代表沙三2亚段厚293m。第二种类型分布于前梨园、濮城

16、、海通集半深湖-深湖相灰色砂泥岩类型。第三种类型为滨湖-浅湖相、三角洲相和冲积扇相以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粉砂岩互层为主,夹紫红色泥岩,分布于文留、桥口、白庙、马厂、孟岗集等构造高部位和凹陷边缘。沙三2亚段是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构造运动较活跃时期之一,如文留地区构造顶部为砂泥岩,厚度100-150m,翼部盐膏岩沉积厚度大,一般400m左右。地层划分依据:有盐剖面与上覆沙三1亚段易划分。无盐剖面进入沙三2亚段油页岩、页岩大量出现,电性沙三1视电阻率单个尖峰,进入沙三2亚段视电阻率出现成组高值,而且是反韵律。黄河以南地区、杜寨地区沙三1亚段底部有一稳定的泥岩段作为标准层。(4)沙三1亚段(见图2)岩性特征:

17、分布范围略小于沙三2亚段,沉积稳定,岩性变化不大,全区均有分布,岩性主要以灰、浅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粉砂岩组成,下部发育褐色页岩、油页岩。地层厚度一般200-400m,最厚在海通集洼陷一般为200-466m(Ps14)。古生物:同沙三4亚段。电性特征:以一系列高电阻率值、尖峰视电阻率为特征,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大,砂岩成组性好。地层分布规律:沙三1亚段根据岩性可分为两种沉积类型:第一种为含膏盐类型。分布于文留与卫城之间,岩性主要为灰色泥岩夹粉砂岩、页岩、油页岩,下部含盐膏。第二种为分布广泛的浅湖-滨湖相、三角洲相、冲积平原相的灰色砂泥岩类型,夹页岩、油页岩,顶部有红色泥岩出现。沙三1亚段往凹陷南部地区

18、厚度为300-400m,唐庄以北为大套灰色泥岩为主夹少量页岩和薄层粉砂岩,唐庄以南地区、孟岗集洼陷为灰绿、浅灰绿色与棕红色泥岩夹正韵律砂岩,泥岩和砂岩稳定性差。地层划分依据:上覆沙二下红色砂泥岩结束,灰色泥岩大量出现作为沙三1。声波时差沙二下摆动幅度大,沙三1摆动幅度小;自然电位进入沙三1曲线向左漂移。沙三1顶部全区有一稳定的泥岩段作为标准层。3沙二段(见图2)为一套河流相紫红色、浅棕色砂泥岩沉积。岩性变化大,砂岩发育,是东濮凹陷内主要含油气层系之一,地层厚度400-1100m,在高平集斜坡南部和东明集断阶带超覆在二叠系之上,在凹陷广大地区与沙三段连续沉积。依据岩性特征分为沙二下段和沙二上段。

19、(1)沙二下亚段岩性特征:分布范围较沙三1亚段略有缩小,主要为紫红色、棕红色泥岩与浅棕色粉砂岩互层,砂岩发育,单层厚度大。古生物:肖庄美星介、隐瘤华北介、胜利衬星介、椭圆金星介、锥形栾青轮藻、伸长似轮藻、宽锥似轮藻等。电性特征:泥岩具高电导率值和大声波时差值,自然电位曲线呈“手指”状异常,称沙二下为“指状砂岩-高电导率泥岩段”。地层分布规律:凹陷北部厚度在250-450m之间,南部厚度在300-550m之间,最大厚度海通集洼陷达700m,砂岩发育,但变化大。沙二下亚段北至卫城、濮城、观城地区,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灰绿色泥岩,棕色、灰白色粉砂岩,顶部有紫红色砂质泥岩。地层划分依据:濮城沙二上亚段粉

20、砂岩较发育,底部有一泥岩发育段与沙二下亚段分开;电性特征除凹陷边缘外,凹陷内沙二上亚段电导率、声波时差、自然电位、井径变化小,进入沙二下电导率、声波时差、井径、自然电位变化大。沙二下亚段顶部的“指状砂岩-高电导率泥岩段”为全区地层对比标准层。(2)沙二上亚段(见图6)岩性特征:文留、卫城为红、灰色泥岩夹灰色含膏泥岩;卫-濮次洼、文北、文东地堑发育盐岩、盐膏岩、含膏泥岩;濮城地区砂岩发育,主要为红色砂、泥岩互层;桥口、白庙、唐庄、马厂、孟岗集、胡-庆地区主要为红色泥岩、灰色泥岩与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古生物;同沙二下亚段。电性特征:文留、黄河南、卫城地区平直的自然电位、齿状自然伽玛、井径大、

21、小声波时差、低电阻率;濮城地区中波状自然电位,齿状自然伽玛,缩径,低电阻率。地层分布规律:濮城-卫城次洼、文东地堑发育盐岩、膏岩,濮-卫次洼盐岩大于150m,文东地堑膏大于70m;卫城、文留、桥口、唐庄红色泥岩夹灰色泥岩,河岸-刘庄以南地区沙二上顶部发育粉砂岩;凹陷边缘砂岩发育、厚度变薄。地层划分依据:卫城、濮城、文留与上覆沙一下盐岩分界明显,其它地区沙一下的灰色泥岩与二上的红色泥岩形成鲜明的对比。4沙一段地层厚度250-450m,分布面积同沙二段,主要为半深湖-深湖、滨浅湖、三角洲沉积。沙一段根据岩性分布为沙一下、沙一上亚段。(1)沙一下亚段:分布面积同沙二段,厚度变化40-180m之间,以

22、濮城、文北、卫城之间的结合部最厚。岩性特征:有盐型剖面主要为灰白色盐岩、膏盐层夹灰色泥岩、泥灰岩、泥质白云岩、油页岩,无盐型剖面主要为灰色泥岩、含膏泥岩夹灰质粉砂岩、泥灰岩、白云岩,边缘地区见生物灰岩。古生物:惠氏小豆介、扁平真星介、东陵真星介、蜂巢真星介、伸延玻璃介、亚柱形钝头轮藻、短柱形钝头轮藻。电生特征:盐膏岩剖面高视电阻率,砂泥岩剖面视电阻率较低,砂岩自然电位负异常,自然伽玛差异大,井径不规则,声波时差大。地层分布规律:沙一下亚段主要有三种剖面类型:第一种为盐湖相盐膏岩沉积,厚度约150-200m,分布于前梨园、文留、濮城-柳屯、胡状集、卫城地区。文中地垒带无盐膏岩沉积。第二种为半深湖

23、-深湖相灰色砂泥岩沉积,分布于卫城、庆祖集东、习城东等地区,围绕盐膏沉积区展布。第三种为滨浅湖、三角洲的灰色砂泥岩沉积,分布于文明寨和黄河南广大地区,文明寨、濮城、唐庄、桥口、马厂、三春集地区发育生物灰岩。地层划分依据:有盐剖面与上覆沙一上亚段灰色泥岩、含膏泥岩易划分;无盐剖面沙一下亚段油页岩和灰质岩比较集中,比上覆地层发育,称特殊岩性段,是东濮凹陷及渤湾地区分布较稳定的标志层,在马厂及以南地区缺失。沙一下视电阻率普遍比上覆沙一上亚段高。(2)沙一上亚段岩性特征:主要为灰、深灰色泥岩夹薄层粉砂岩、生物灰岩、泥灰岩、泥质白云岩、油页岩。在胡状集、马厂地区缺失。边缘地区砂岩比较发育。古生物:同沙一下亚段。电性特征:自然电位平直、齿状自然伽玛、高电导率与中电导率间互,井径大、声波时差大。边缘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