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1页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2页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3页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必考题型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这首诗的作者是(_),(_)朝诗人。2解释下列词语。河:_岳:_遗民:_3赏析第三句诗中的“尽”字。_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诗人_。这首诗是他_所做,相当于遗嘱,我还知道他的另外一首诗_。2先解释带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北定:_ 乃翁:_诗句

2、意思:_3诗人“悲”的什么?要儿孙们家祭时告诉他什么?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3.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_ 4. 古诗阅读。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_。_,家祭无忘告乃翁。1补全诗句。2此诗是陆游的一首_诗,他以_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_的担忧和对_无限渴望。3判断对错。(1)诗中“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乃翁”的解释是我的父亲。(_)(2)“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_)(3)陆游是北宋爱国诗人,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_)(4)此诗传达出诗人

3、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_)4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呢?_。5. 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是:_。表达了作者_之情。(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意思是:_。表达了作者_之情。6. 课内阅读。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_。风一更,雪一更,_,故园无此声。1把词补充完整。2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的_。“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3连一连。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强烈的思乡之情。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

4、两句。_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供”在诗中读_,意思是_。“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意思是_(供给,供应;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2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从“_”和“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之情。3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么办呢?孩童乙(_):_孩童甲(_):_孩童乙(_):_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诗写了

5、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场面。(_)农村的孩子们从小看父母劳动,耳濡目染,也学着种瓜,体现了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 (_)古诗写孩子们学大人种瓜,主要是为了表现孩子们很调皮。 (_)8.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练习。观书有感(其一)   观书有感(其二)半亩方塘一鉴开,   昨夜江边春水生,天光云影共徘徊。   蒙冲巨舰一毛轻。_?   _,_。   _。1将诗句补充完整。2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这两首诗描绘其“_”的感受,借助生活中的现

6、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_的现象,比喻_,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_,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9. 阅读理解。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吟(_)   瑟(_)2理解下列词语。铺:_   瑟瑟:_可怜:_   真珠:_3说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_4诗的前两句诗写的是_,其中“铺”字用得非常好,好在_。后两句诗通过对景物“_”“_”的描写,抒发了作者_之情。10. 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7、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从军行的作者是(_)朝诗人(_),他尤其擅长写(_)诗。3“孤城”中的“孤”如何理解?_4后两句可以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情?_11. 读古诗词,完成练习。清平乐(yuè)·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这是一首词,其中(_)是这首诗的词牌名,(_)是题目。2对“亡赖”的理解正确的是( )。A.贬义词,说明小儿不好好干活,耍无赖 B.褒义词,顽皮淘气的

8、意思3表现小儿无赖的一句是:_。4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12. 读诗句,完成练习。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这首词描写的时间_季,地点是在_。2词中描写的事物颜色非常鲜明,如鹭的颜色是_,桃花的颜色是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和_,给人新鲜之感。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部分的意思,注意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_4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   )的生活情趣。A.急躁 B.悠闲 C.兴奋 D.枯燥13.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

9、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 )人A. 南宋   B. 北宋   C.

10、0;南唐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A.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B. 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_14. 课内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这首诗描写了乡村中的农人_、_,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_的情景,展现了农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2对诗中塑造的儿童形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天真 B.勤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