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管生理_第1页
生理学:血管生理_第2页
生理学:血管生理_第3页
生理学:血管生理_第4页
生理学:血管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血管生理血管生理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1.大大A A:具有弹性和可扩性:具有弹性和可扩性 2.2.小小( (微微)A)A:半径小:半径小、阻力大阻力大 3.3.小小( (微微)V)V: 4.Cap.4.Cap.:薄、透性好:薄、透性好 5 5. .V V:容纳循环血量:容纳循环血量60-70%60-70%弹性贮器血管弹性贮器血管Cap.Cap.前阻力血管前阻力血管Cap.Cap.后阻力血管后阻力血管物质交换血管物质交换血管容量血管容量血管* *动脉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动脉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动脉动脉血压血压主动脉血压主动脉血压 ( (一

2、一) ) 动脉动脉血压的形成血压的形成 Q=PA/R PA=Q.RQ=PA/R PA=Q.R1. 1. 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心跳、血流停止时,在循环系统中各处所测得心跳、血流停止时,在循环系统中各处所测得 的压力值(的压力值(7mmHg7mmHg) 其值取决于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关系其值取决于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关系. .2.2.必要条件必要条件: :心脏射血心脏射血 心脏射血心脏射血:心室每次收缩射出:心室每次收缩射出606080ml80ml血液血液 收缩时释放的能量为二个部分:收缩时释放的能量为二个部分:

3、动能:推动血液流至外周(动能:推动血液流至外周(1/3)1/3) 势能: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以势能形势能: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以势能形 式储存在血管壁中(式储存在血管壁中(2/32/3)。)。 心脏射血是间断的,但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却心脏射血是间断的,但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却是连续的。(?)是连续的。(?) 3.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必要因素必要因素 微动脉和小动脉对血流阻力较大微动脉和小动脉对血流阻力较大4.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弹性贮器作用 使血压波动不大,缓冲血压、形成舒张使血压波动不大,缓冲血压、形成舒张 压、维持连续血流。压、维持连续血流。 (二二)动脉血压的

4、正常值动脉血压的正常值1.收缩压:收缩压:100120 mmHg 收缩期血压的最高值。收缩期血压的最高值。2.舒张压:舒张压: 6080 mmHg 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动脉血压的最低值。3.3.脉脉( (搏搏) )压: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 303040 40 mmHg4.4.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 一个心动周期中一个心动周期中A A血压的平均值血压的平均值 舒张压舒张压+1/3+1/3脉压脉压 100 mmHg100 mmHg测量及生理变异测量及生理变异1.1. 测量测量 肱肱A血压血压主主A血压血

5、压2. 2. 生理变异:生理变异: 年龄:大年龄:大高高 性别:男女性别:男女 生理状态生理状态 各段血管各段血管的压力梯度:的压力梯度:主主A:100mmHg A:100mmHg 小小A:85mmHgA:85mmHg Cap:30mmHg Cap:30mmHg V V始始:10mmHg:10mmHg 心房心房( (大大V):V):0 01.1.心脏每搏出量的变化主要影响收缩压心脏每搏出量的变化主要影响收缩压 2.2.心率的改变主要影响舒张压心率的改变主要影响舒张压3.3.外周阻力的改变以影响舒张压为主外周阻力的改变以影响舒张压为主4.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使心动周期主动脉和大动脉的

6、弹性贮器作用使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减小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减小5.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SpSpDPDP脉压脉压BpBp搏出量搏出量(明显)(明显)心率心率(明显)(明显)外周阻力外周阻力(明显)(明显)有效血量有效血量(明显)(明显)(明显)(明显)大大A A弹性弹性(明显)(明显)(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四、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四、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 (一一) )静脉血压:静脉血压: 1. 1. 中心中心V压(压(CVP):):412 cmH2O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

7、静脉的血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2. 2. 外周外周静脉静脉压:压: 各器官静脉的血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二)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1.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正变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正变2.2.心脏的收缩力:正变心脏的收缩力:正变3.3.重力和体位重力和体位 平卧平卧直立:直立:V回心血量回心血量RVQV =P外外P中中患肢抬高患肢抬高利利V回流,防水肿回流,防水肿心衰取半卧位心衰取半卧位下肢下肢V回心量回心量 (平卧回心量平卧回心量前负荷前负荷肺郁血肺郁血呼吸呼吸困难)困难)久蹲突站久蹲突站血滞留下肢血滞留下肢V回心量回心量心输心输量量Bp脑、视网膜供血不足

8、脑、视网膜供血不足暂时的暂时的头晕、昏厥,视物不清。头晕、昏厥,视物不清。 临床临床4.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骨骼肌骨骼肌 静脉瓣静脉瓣肌肉泵肌肉泵5.5.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 吸气吸气V回流回流 呼气呼气V回流回流 呼吸呼吸 泵泵 作用作用 五、微循环五、微循环( (一一) )概念:概念: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功能功能:完成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完成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二二) )组成组成 七部分七部分1.1. 迂回通路(营养通路):物质交换迂回通路(营养通路):物质交换 血液血液微微A后微后微ACap前括约肌前括约肌真真Cap

9、网网微微V (三三) 血流通路血流通路2.2.直捷通路:促进血液回心,保证循环血量直捷通路:促进血液回心,保证循环血量 血液血液微微A后微后微A通血通血Cap微微V3.3.动动- -静脉短路:调节体温静脉短路:调节体温 血液血液微微A动动- -静脉吻合支静脉吻合支微微V( (四四) )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1.1.Cap血压血压 Cap前阻力前阻力Cap后阻力:后阻力:反变 / / 20 20 mmHg2.2.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局部组织代谢产物 后微后微A、 Cap前括约肌前括约肌组织代谢产物组织代谢产物后微后微A与与Cap前前括约肌舒张括约肌

10、舒张真毛细血管开放真毛细血管开放血流量血流量组织代谢产物清除组织代谢产物清除后微后微A A与与CapCap前前括约肌收缩括约肌收缩真毛细血管关闭真毛细血管关闭血流量血流量 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微循环微循环调节调节真毛细血管网的开放和关闭真毛细血管网的开放和关闭毛细血管前毛细血管前 真毛细血管网真毛细血管网 局部代谢局部代谢 括约肌收缩括约肌收缩 关关 闭闭 产物产物堆积堆积局部代谢局部代谢 真毛细血管网真毛细血管网 毛细血管前毛细血管前 产物清除产物清除 开开 放放 括约肌舒张括约肌舒张( (五五) )血液和组织液间的物质交换方式血液和组织液间的物质交换方式1.1. 扩散扩散*

11、 * O2 , CO2 ,Na+, 葡萄糖葡萄糖2. 2. 滤过与重吸收滤过与重吸收水和溶质水和溶质 滤过:滤过:Cap内内 Cap外外 重吸收:重吸收:Cap外外 Cap内内3. 3. 吞饮:吞饮: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 (一一) ) 生成动力生成动力: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滤过的力量滤过的力量(+)重吸收的力量重吸收的力量()( (二二)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1. 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2.2.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3

12、.3. 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受阻4.4. 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组织液生成组织液生成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主要因素主要因素 生成量生成量 回流量回流量 例例 症症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 炎症、充血性心功炎症、充血性心功静脉压静脉压 不全等所致的水肿不全等所致的水肿血浆胶体血浆胶体 营养不良、肾炎等营养不良、肾炎等渗透压渗透压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所致水肿所致水肿 淋巴淋巴 丝虫病、癌症等丝虫病、癌症等回流受阻回流受阻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烫伤、

13、细菌感染烫伤、细菌感染通透性通透性 所致的局部水肿所致的局部水肿( (二二)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淋巴回流的生理功能淋巴回流的生理功能 1.1. 调节组织液平衡调节组织液平衡 2.2. 回收蛋白质和清除组织中大分子回收蛋白质和清除组织中大分子 3.3. 防御功能防御功能 4.4. 吸收脂肪吸收脂肪 当组织代谢活动增强时,局部组织相对缺氧,CO2、H+、腺苷、K+等积聚,使局部的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局部血流量增多,从而向组织提供更多的氧,并带走代谢产物。 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神经支配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

14、中枢反射性调节反射性调节全身性体液物质全身性体液物质局部性体液物质局部性体液物质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 (一一) )心脏的心脏的神经神经支配支配 1. 1. 心交感心交感神经神经 起源与分布起源与分布T1 1T5神经神经自律组织自律组织房、室肌房、室肌 神经神经NE膜膜 1 1cAMPCa2+Ca2+ 作用及机制作用及机制心率心率 ( ( 正性变时正性变时 ) ) 收缩力收缩力 ( ( 正性变力正性变力 ) )房室传导房室传导( ( 正性变传导正性变传导) ) 自律性:增加自律性:增加I If f电流电流 收缩性:收缩性: 1 1-R-R兴奋兴奋cAMPcAMP促进钙通道开促进钙通道开 放

15、、肌浆网钙释放放、肌浆网钙释放 、肌收缩力、肌收缩力 , 肌肌浆网钙泵作用浆网钙泵作用舒张完全舒张完全。 传导性:传导性: 促进房室交界的钙通道开放,慢反应促进房室交界的钙通道开放,慢反应 细胞细胞0 0期上升幅度增大期上升幅度增大2.2.心迷走心迷走神经神经 起源与分布起源与分布 神经神经节换元节换元窦房结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交界 房室束房室束房、室肌(少)房、室肌(少) 疑核疑核 迷走迷走神经神经背核背核延髓延髓 作用及机制作用及机制迷走迷走神经神经ACh膜膜MK+通透性通透性K+心率心率 ( (负性变时负性变时) )收缩力收缩力 ( (负性变力负性变力) )房室传导房室传导 ( (负性变传

16、导负性变传导) ) MM-R-R兴奋兴奋cAMPcAMP钙通道开放钙通道开放收缩性、传导性收缩性、传导性 I IKAChKACh通道激活通道激活最大舒张电位下移最大舒张电位下移 钾外流衰减慢钾外流衰减慢4 4期慢期慢 自律性自律性 抑制抑制I If f电流电流4 4期慢期慢3.3.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 心脏的心脏的N N支配支配 心交感心交感N N 心迷走心迷走N N 起源起源 脊髓胸段脊髓胸段T T1 1T T5 5 延髓的迷走神经延髓的迷走神经 侧角神经元侧角神经元 背核和疑核背核和疑核 分布分布 右:窦房结、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房室肌前壁 右:窦房结右:窦房结 左:

17、房室交界、束支、左:房室交界、束支、 左:房室交界左:房室交界 房室肌后壁房室肌后壁 房室肌少量房室肌少量 递质递质 NE AchNE Ach 受体受体 1 1 阻断剂阻断剂 心得安心得安 阿托品阿托品 受体受体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 * 2 2受体受体血管舒张血管舒张1.(1.(交感交感) )缩血管缩血管神经纤维神经纤维 起源与作用起源与作用NE血管平滑肌血管平滑肌 大多数血管受其单一支配大多数血管受其单一支配 分布密度不同:分布密度不同: 皮肤皮肤 骨骼肌、内脏骨骼肌、内脏 心脏、脑心脏、脑 微微A A V 平时有紧张性活动平时有紧张性活动2.2.舒血管舒血管神经纤维神经纤维 交感舒血管交

18、感舒血管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骨骼肌血管骨骼肌血管 神经神经末梢末梢ACh血管血管M受体受体血管舒张血管舒张 特点:平时无紧张性,应激时特点:平时无紧张性,应激时(+)(+)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纤维脑膜、唾液腺、胃肠道等脑膜、唾液腺、胃肠道等 神经神经末梢末梢ACh血管血管M受体受体血管舒张血管舒张 交感缩血管交感缩血管N N 交感舒血管交感舒血管N N 副交感舒血管副交感舒血管N N中枢中枢 延髓的缩血管中枢延髓的缩血管中枢 皮质运动区皮质运动区 脑干副交感核、脑干副交感核、 (T(T1 1-L-L2-32-3侧角侧角) ) 递质递质 NE ACh AChNE ACh ACh

19、受体受体 (主)、(主)、 阻断剂阻断剂 酚妥拉明酚妥拉明 阿托品阿托品 阿托品阿托品 分布分布 绝大多数血管绝大多数血管 骨骼肌血管骨骼肌血管 软脑膜、消化腺、软脑膜、消化腺、 (多为单一支配)(多为单一支配) 外生殖器血管外生殖器血管作用作用 受体受体缩血管缩血管 舒血管舒血管 舒血管舒血管 受体受体舒血管舒血管特点特点 调节血压作用大 不参与血压调节 不参与血压调节 持续发放冲动 平时无作用 调节局部血 紧张性缩血管与情绪、运动有 紧张性舒血管 血管的神经支配与生理作用血管的神经支配与生理作用1.1.概念:概念: 控制心血管活动的控制心血管活动的 神经神经元集中的部位。元集中的部位。 2

20、.2.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 基本中枢基本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部位延髓心血管中枢部位 缩血管区:心交感中枢缩血管区:心交感中枢 缩血管中枢缩血管中枢 舒血管区:舒血管区: (-)(-)缩血管区神经元的活动缩血管区神经元的活动 心抑制区:心迷走中枢心抑制区:心迷走中枢 迷走神经背核、疑核 传入传入神经神经接替站:孤束核接替站:孤束核缩血管区缩血管区(Vasoconstrictor area)(Vasoconstrictor area): 加强心交感、加强心交感、 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 (-)(-)2.2.舒血管区舒血管区(Vasodilator areaVasodilator

21、 area) 抑制缩血管区抑制缩血管区3.3.传入神经接替站:传入神经接替站: NTSNTS 孤束核接受传入信息,发出信息孤束核接受传入信息,发出信息4.4.心抑制区心抑制区(Cardioinhibitory area)(Cardioinhibitory area): 迷走神经背核、疑核迷走神经背核、疑核交互作用交互作用3 3、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下丘脑下丘脑大脑边缘系统大脑边缘系统小脑小脑(四)心血管反射(四)心血管反射1. 1. 颈颈A窦和主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 * 降压降压( (减压减压) )反射反射 反射弧与反射过程反射弧与反射过程 感受

22、器:感受器:颈颈A窦和主窦和主A弓弓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窦传入神经:窦N舌咽舌咽N 主主A神经神经迷走迷走N神经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神经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心交感,心迷走,交感缩血管传出神经:心交感,心迷走,交感缩血管N 效应器:心脏,血管效应器:心脏,血管 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 感受血压范围:感受血压范围: 60180mmHg,100mmHg处最敏感处最敏感; 颈动脉窦的敏感性高于颈动脉窦的敏感性高于 主动脉弓。主动脉弓。主动脉神经主动脉神经(2) (2) 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 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窦窦N N(加入舌咽(加入舌咽N

23、 N),), 主动脉主动脉N N(加入迷走(加入迷走N N);); 调控中枢:调控中枢: 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 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心迷走心迷走N N、心交感、心交感N N和和 交感缩血管交感缩血管N N。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 (+) 心交感中枢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窦窦N N延延 髓髓 孤孤 束束 核核BP 颈颈A A窦、主窦、主A A弓感受器弓感受器(+)(+) 舌咽舌咽N N主主A NA N 迷走迷走N N心迷走心迷走N N(+ +)心交感心交感N N(- -)缩血管缩血管N N(- -)BPBP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24、 (-)心率心率搏出量搏出量血管舒张血管舒张降压反射过程降压反射过程 特点特点 双向调节,负反馈双向调节,负反馈 适宜刺激是机械牵张适宜刺激是机械牵张 对正常范围内变化的血压敏感对正常范围内变化的血压敏感6060180mmHg180mmHg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纠正短时间内纠正短时间内血压的突然变化,维持血压的血压的突然变化,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相对稳定2.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心肺感受器: 房、室及肺循环大血管壁上房、室及肺循环大血管壁上适宜刺激:适宜刺激: 1.1.血管壁的机械牵张血管壁的机械牵张 2.2.化学物质化学物质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调

25、节血量、体液量及成分调节血量、体液量及成分颈颈A体、主体、主A体(体(+ +)PO2, H , PCO2 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呼吸深、快呼吸深、快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在缺氧、窒息或失血时起作用,保证在缺氧、窒息或失血时起作用,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重要器官的血供 BP反射反射 心率心率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外周阻力3.颈颈A体和主体和主A体体 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二、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 (一一)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1. 1. 产生产生循环血量循环血量等适宜刺激等适宜刺激血管紧张素原(肝)血管紧张素原(肝)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10肽)肽)* * *血管紧张素血

26、管紧张素II (8肽)肽)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II(7肽)肽)近球细胞近球细胞 肾素肾素转换酶转换酶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失血失血 血管紧张素(肺)血管紧张素(肺)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II作用作用 直接直接微动脉收缩微动脉收缩 使交感使交感N末梢释放末梢释放NE 作用中枢作用中枢交感缩血管紧张性交感缩血管紧张性BP (+)(+)醛固酮分泌醛固酮分泌, , 保钠保水保钠保水 ( (二二)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 E ) )与与 NE1.1.产生产生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 ( E:8080%;NE:2020% )2.2.作用作用 E 与与 , 受体结合都强受体结合都强强心药强心药E心肌心肌 1 1

27、受体受体(+)(+)心脏心脏血管血管 受体受体 缩血管缩血管 (皮肤、内脏)(皮肤、内脏) 2 2受体受体 舒血管舒血管 (骨骼肌、肝)(骨骼肌、肝)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管平滑肌的血管平滑肌的 受体受体(+)(+)、 2 2受体受体(+)(+) 受体占优势的血管收缩受体占优势的血管收缩(皮肤、肾、胃肠道的血管)(皮肤、肾、胃肠道的血管)心肌心肌1 1受体受体(+)(+)心肌收缩心肌收缩、心率心率、房室传导房室传导对总外周阻力影响不如对总外周阻力影响不如NENE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受体占优势的血管舒张受体占优势的血管舒张(骨骼肌、肝脏的血管)(骨骼肌、肝脏的血管)强心药强心药与与 , 1 1受体结合强

28、,与受体结合强,与 2受体结合弱受体结合弱 心肌心肌 1 1受体受体(+)(+)心脏心脏NE血管血管 受体受体缩血管缩血管BPBP升压药升压药降压反射降压反射(-)(-) NE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平滑肌的血管平滑肌的 受体受体(+)(+)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心肌心肌1 1受体受体(+)(+)心肌收缩心肌收缩、心率、心率血压血压降压反射降压反射心率心率升压药升压药( (三三) ) 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1.1.产生:产生: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垂体后叶垂体后叶释放入血释放入血 2.2.作用:作用: 抗利尿抗利尿正常正常 缩血管,升缩血管,升BP大

29、剂量(整体水平)大剂量(整体水平)( (四四)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1. 1. 舒血管物质舒血管物质 前列环素前列环素( ( PGI2 ) ) 内皮舒张因子内皮舒张因子( ( EDRF ) ) NO NOcGMPCa2+血管舒张血管舒张2. 2. 缩血管物质缩血管物质 内皮缩血管因子内皮缩血管因子( ( EDCF ) ) 内皮素内皮素( ( ET ) )( (五五) )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 -激肽系统激肽系统缓激肽缓激肽组织组织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低分子激肽原低分子激肽原血管舒张血管舒张高分子激肽原高分子激肽原血浆血浆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血管舒张素血管舒张素1. 1. 产生:心房肌细胞产生:心房肌细胞2. 2. 作用作用 血管舒张,外周阻力血管舒张,外周阻力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 肾排水排钠肾排水排钠3. 3. 刺激因素:牵拉心房壁刺激因素:牵拉心房壁4. 4. 意义:调节水盐平衡意义:调节水盐平衡( (六六) )心房钠尿肽心房钠尿肽本节重点内容 1.心脏的神经支配 2.血管的神经支配 3.心血管中枢 4. 心血管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 5.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特点及意义 6.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7.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重点内容重点内容1 1. .掌握工作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