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2_第1页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2_第2页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2_第3页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2_第4页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主编陈佩仪第六章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中药用药护理陈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3中药剂型1中药煎煮法2中药口服法3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4常用中草药中毒解救及护理5中药灌肠法6中药外用法7中药其他用药途径护理特点841掌握中药汤剂的煎煮法;中药口服法;中医用药“八法”的基本概念;中药灌肠法、中药外敷法、中药湿敷法、中药换药法、熏洗法、药熨法、中药离子导入法的概念、目的、禁忌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2熟悉“八法”的护理方法;中药静脉用药法、中药雾化吸入法、中药口腔护理法及中药擦浴降温法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中药中毒的预防、解救及护理3了解常用剂型的制作方法

2、和使用;毒药的概念;中草药中毒的途径、原因及临床表现5概述常用剂型常用剂型v中药剂型的概念:指方药经过加工配制成的制剂形式。v剂型的种类传统剂型现代剂型v汤剂v散剂v丸剂v膏剂v丹剂v胶囊剂v片剂v中药配方颗粒v口服液v糖浆剂v中药注射剂v滴丸剂v茶剂v冲剂v气雾剂v膜剂v锭剂v酒剂v线条剂8概述中药煎煮的方法中药煎煮的方法v煎药用具v煎药用水v煎前泡药v煎药火候v煎药时间v特殊煎药法v机器煎药法v适宜器具v禁忌器具砂砂 锅锅瓦瓦 罐罐陶瓷罐陶瓷罐铝铝 锅锅铁铁 锅锅铜铜 锅锅v原则 水质洁净、矿物质少 v选材 井水、自来水、蒸馏水、纯净水v温度 凉水或凉开水,忌用开水煎药 v火候v原则: 先

3、武后文v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滋补药宜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文火武火v1.先煎v2.后下v3.包煎v4.另炖v5.烊化v6.磨汁v7.冲服v8.泡服v(一)目的v(二)煎药前准备v(三)操作步骤v(四)不良反应及处理17概述方法方法v服药时间v服药次数v服药温度v特殊送服方法v服药禁忌v温服v热服v凉(冷)服v目的v服药前准备v服药步骤v服药期间的观察护理v中药口服法的不良反应及处理v汗法v吐法v下法v和法v温法v清法v消法v补法 v定义 汗法,亦称解表法。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将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v汗法的作用v汗法的

4、适用范围v生活起居护理v饮食护理v用药护理 v病情观察v用药禁忌应注意避风保暖,应注意避风保暖,及时更换潮湿衣被及时更换潮湿衣被 汗法用于表证时,忌用物理降温汗法用于表证时,忌用物理降温表证兼有风湿者表证兼有风湿者 ,须用数次微汗须用数次微汗发汗要因人因时,四季体质的不同发汗要因人因时,四季体质的不同慎用解热镇痛药,防止汗出太过慎用解热镇痛药,防止汗出太过v吐法 亦称催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v适用证v禁忌人群v饮食护理v用药护理 怎样服药v 呕吐时处理 v 呕吐后的观察 v吐而不止的对症处理 v用药注意事项 v下法 亦称泻下法。

5、是运用泻下药,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v适用证v中病即止v饮食护理v药后观察重点v定义 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法。v适用证v伤寒明理论说:“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以矣。”v病情观察 因病证不同,则观察的重点内容亦不相同v饮食护理 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油腻及辛辣之品。v用药护理 以柴胡为主的方药,服药时忌食萝卜和人参v温法,亦称温阳法、祛寒法。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的

6、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v可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种v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寒热喜恶、肢体温凉、口渴与否等v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宜朝阳,室温应适度偏高v饮食护理 宜温性、热性食物v用药护理 温阳补气之药,要文火煎煮。v清法,亦称清热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使邪热外泄,以清除里热证的一种方法 v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治热以寒” v适用于由于温、热、火邪所致的里热证v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发热的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v生活起居护理 室温偏凉、衣被轻薄透气,环境安静。v饮食护理 饮食上应给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饮食,

7、鼓励患者多饮水或清凉饮料v用药护理 汤剂宜凉服或微温服、药后观察 v消法,亦称消导法。即通过消食导滞和软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邪逐渐消散的一种治法v消法又分消导食积、消痞化癥、消痰祛水、消疳杀虫、消疮散痈等v饮食护理v煎药方法v服药方法v药后观察v用药注意v补法,亦称补益法。是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v生活起居护理:病室环境起居有常v用药护理:煎药方法服药方法v饮食护理v情志护理v一、毒药的概念v二、中草药中毒的途径二、中草药中毒的途径v三、中草药中毒的常见原因三、中草药中毒的常见原因 v四、中草药中毒的预防措施四、中草药中毒的

8、预防措施v五、中草药中毒的临床表现五、中草药中毒的临床表现v六、中草药中毒的解救及护理六、中草药中毒的解救及护理立即终止接触毒物1快速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2阻滞毒物的吸收3加速已吸收毒物的排出4其他疗法540概述方法方法v定义 以中药溶液,从肛门灌入肠道,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v渊源 起源较早,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论中记载“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v目的v适应证与禁忌证v操作前准备v操作步骤v注意事项v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肛管插入直肠的深度2530;药液的量不超过200ml;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43中药外敷法1中药湿敷法2中药换药法3中药熏洗法4药

9、熨法5v定义 是将中药研成细末,并与各种不同的基质调成糊状制剂敷布于穴位或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古时又称敷贴。v渊源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载有许多外敷方剂 v目的v适应证与禁忌证v操作前准备v操作步骤v注意事项v常见不良反应:皮肤过敏、中毒反应、烫伤药物摊制厚薄要均匀,药物的温度为患者可以接受为度 v定义 是采用中草药煎汤或取汁后用纱布直接敷于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 v目的v适应证与禁忌证v操作前准备v操作步骤v注意事项v常见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中毒反应了解患者湿敷局部皮肤,中药用药史及中药药物过敏史的情况药液温度保持在3840,敷布的温湿度适宜防止烫伤v定义 是对疮疡、跌打损

10、伤、蚊虫咬伤、烫伤、烧伤、痔瘘等病证的伤面进行清洗、用药处理、包扎等操作的方法 v目的v适应证与禁忌证v操作前准备v操作步骤v注意事项v常见不良反应总的目的: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愈合的最终目总的目的: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愈合的最终目的的树立无菌观念。重点掌握解除敷料的方法,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包扎固定方法,污物敷料的处理v定义 是用中药煎煮后,先用蒸汽熏疗,待温后再用药物淋洗、浸浴全身或患处局部的一种外治方法。v渊源 本疗法起源甚早,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已载有熏洗方八首v目的v适应证与禁忌证v操作前准备v操作步骤v注意事项v常见不良反应了解患者的中药用药史及药物过

11、敏史,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女性经、带、胎、产注意熏洗的温度,防止发生烫伤v定义 将药物炒热后装入布袋,在患处或某个穴位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v渊源 最早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v黄帝内经 “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v目的v适应证与禁忌证v操作前准备v操作步骤:v注意事项v常见不良反应药熨袋制作热熨袋内温度应保持在5060;药熨时用力来回推动且用力均匀,开始时温度较高,用力要轻,速度要快,随着药熨袋温度的降低,用力可渐增大,同时速度减慢 v定义 应用浸有中草药液的电极板,放置在人体穴位上,通过药物离子透入仪输出的直流电,将中药药液离子透入穴位,收到药物与电刺激穴位双重治疗效应的一

12、种外治法。 v目的v适应证与禁忌证v操作前准备v操作步骤v注意事项v常见不良反应操作中注意电流强度的调节,防止电灼伤;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56中药静脉用药法中药雾化吸入法中药雾化吸入法中药口腔护理法中药擦浴降温法中药擦浴降温法中药介入疗法v定义v适用范围v常用中药静脉注射剂v注意事项是将中药有效提纯物的无菌制剂直接注入或滴入静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不宜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中药,需迅速发生药效的患者 要特别注意输液反应的发生;从小剂量、低浓度、慢滴速开始用药;随用随配v定义v适用范围v特点v注意事项是利用超声波发生器通电后输出高频电能,使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发生超声波能,将罐内的中药液体击散成微细雾粒,雾粒细而均匀,有效颗粒密度高,能深入小气道和肺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吸入法 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小而均匀;与口服中药相比,药量小,药液直达病所,起效快;与西药雾化吸入相比,效果好,尤其针对住院时间长,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患者,效果尤为显著,且副作用小 v定义v适用范围v特点v注意事项运用不同的中药,对口腔进行清洁、消毒和治疗的方法 含漱时,舌在齿、颊、腭各面搅动;漱口后或口腔内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