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导学案_第1页
《一剪梅》导学案_第2页
《一剪梅》导学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大段 一中心 五环节 高效课堂导学案制作人:杨虹 修改人: 杨虹 审核人:杨虹班级: 姓名: 组名: 课 题一剪梅 李清照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欣赏并背诵这首诗;2、诵读品味,把握并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学法指导诵读品味法(一课时)学 习 过 程学法指导:一自主探究问题发现(一)导语设计:“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二)知人论世:1.其人其事: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

2、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清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夫死,感伤凄苦。2. 词风特点: 李词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婉约派的正宗。3. 写作背景: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三)诵读品味-音韵美1.音韵美特点:字正腔圆轻重缓急感情真挚

3、2.划分节奏,反复诵读。3.音韵美成因:押韵;对称;叠词。你存在的问题:学法指导:二合作探究问题生成与解决(一)鉴赏指导-意境美1.“红藕香残玉簟秋”翻译:荷花凋谢了,只有芳香残留,竹席上有了新秋的凉意。意象:手法:多角度相结合(视觉、嗅觉、触觉)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情感、作用:渲染了凄清的氛围,烘托了孤寂的心情, 为下文抒发闲愁作铺垫。2.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提示:月满(上)西楼,(见)雁字回时,(想)云中谁寄锦书来?翻译:见一轮满月,我上了西楼。看到了整齐的雁阵归来,云中的鸿雁你可带来书信 给我?意象:意境:营造出凄清孤独的优美意境。通过想象,融情于景, 勾勒出明月鸿

4、阵的画面, 寄托了相思之愁,别离之苦。3. 比较阅读:“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七哀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复返。”行行重行行提示:他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表现了对丈夫的无限钟情、 充分信任,呈现出一种两情相悦之美。4.欣赏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翻译:这种情意呀,无法消抹,才从紧蹙的眉头上消除,却又悄然上了心头。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愁情为抽象之物,是虚写; 能下能上为运动的具体之物,是实写。情感: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绵绵不断的相思之苦。(2) 方法指导-意境美的赏析切入点1. 意象 2.手法 3.情感(三)当堂背诵共性问题点拨反思感悟:三课后拓展训练:(一)归纳积累(二)李清照之愁之美:你这个奇异的女子,拿的是生花妙笔,或对比,或比喻,或融情于景,或虚实相生,你的笔下,愁可以变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