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试验报告_第1页
电子技术试验报告_第2页
电子技术试验报告_第3页
电子技术试验报告_第4页
电子技术试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 基本操作训练及电源等效一、焊接前准备1、先用小刀将电阻脚上需焊接处刮干净。2、用电烙铁在松香上将电阻脚上均匀上锡。二、电源等效1、将上好锡的电阻在铆钉板上焊接成以下网络。2、分别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及直流电流档测出AA'端口的开路电压Vo与短路电流Is 测得:Vo=2.419V Is=19.231mA在AA'端口处接上可变电阻器RL=470、调节RL使Vo'=V0/2,此时Ro=Rs=RL ,用万用表测出此时电阻器的阻值RL,Ro为戴维宁等效电阻。Rs为诺顿等效电阻。 得: RL=121.181三、实验报告内容及思考题1、画出实验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及诺顿等效电路

2、,并算出理论上的R0与RS,并讨 论理论值与实测值为何有差异?解:理论上R0=Rs=125.78试验测得RL=121.181小于理论值,其原因在于万能表的内阻R不是无穷大,所测得结果相当于内阻R与RL并联的值,故,所测电阻偏小。2、万用表直流5V档的内阻为100K.如果降为1K将产生什么影响.直流电流档的内阻为几,若增大为100又有什么影响。解:5V档内阻为1k时,V0=2.149,RL=129.02直流档内阻为100时,Is=10.714mA,RL=120.579。四、元件及器材电阻 300,100,200,150 各一个可变电阻器 470一个稳压电器一台,铆钉板一块实验二 共发射极单管放大

3、器、实验目的1、学习对元件参数的检查以及二极管管脚的判别2、信号源内阻对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一般使用方法。二、元件及器材1、晶体管8050X2,1=100,2 =1002、电阻 10KX2,1K,2K,5.1K 电位器:33K3、电容10fX2,47f4、仪器:万用表、电子管毫伏表,低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稳压电源。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用万用表核实所用电阻的阻值,以及粗略检查电解电容的好坏。注: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其“+”端电位较之“-”端电位为负。故电解电容的正极与万用表“-”端相接,而负极与万用表“+”端相接,此时可等效为:此时,电容单向充电,C越大,充电速度

4、越慢,万用表指针回到零所需时间越大。 (当t很大时,VC=,I=0,表针回零)。2、检查二极管(NPN)(1)先检查PN结的单向导电性(用万用表RX100或RX 1K档),并判别e,b,c二个电极。(2)将万用表“一”端接C级,“+”端接e极,用手(人体电阻)接触b与c端给T提供一个Ib,显然,越大,Ic越大故表针摆幅越大。3、按下图构成共射电路,用=100左右的管子。(1)测量静态工作点按图接好后,接通电源,调节电位器尺RW,使电阻RC二端电压为5.1V,并计算出其工作点Ic, VceIc=2.572mA;Vce=4.291V(2)将RS短路(RS=0),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用电子管毫伏表测

5、量,使之输出一个有效值为20mV,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将该信号加到放大器输入端,用示波器观察其输入、输出变形,在V0无失真的情况下,用电子管毫伏表测量其输出电压V。(有效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V?测得放大倍数AV=1.114V/5mV=222.7(3)在Rs=5.1K时,重复的内容,求出电压放大倍数如AV(Rs=5.1K)=? 放大倍数Av=241.83mV/5mV=48.374、在V0输出端加一个470的负载和1K的负载,重复2和(3)。 RL=1k时,RS=5.1K时,Av=166.59mV/10mV=16.66 Rs=0时,Av=788.64mV/10mV=78.86 RL=470

6、时,Rs=5.1K时,Av=48.24mV/5mV=9.65 Rs=0时,Av=187.46mV/5mV=37.49四、实验预习要求1、了解共射单管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 2、理论计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五、实验报告要求1、为何要设置静态工作点?如何调整静态工作点?改变静态工作点可能会造成什么结果。要使放大电路正常工作,必须合理地选择静态工作点,使其处于交流负载线的中间。调整基极电阻Rb的值来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Q点选的太高,靠近饱和区,易造成饱和失真;Q点选的过低,靠近截止区,易造成截止失真。2、信号源内阻的改变对电压放大倍数Av有何影响?为什么?答:内阻越大,对源电压的放大倍数越小,因为

7、AUS=Ri/(RS+Ri)AU实验三文氏电挢振荡器、实验目的1、掌握文氏电挢振荡器的起振条件及稳定条件2、掌握振荡频率的计算与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电路组成: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按原理图接好线路.测试两极放大器的工作点(此时调节Rw、使振荡器停振),数据记录下表VB1VC1VE1IC1VB2VC2VE2IC22.53V1.97V1.82V1.80mA1.70V11.9V0.993V1.97mA2、现察负反馈对振荡波形的影响将振荡器的输出端接至示波器的Y轴输入端,调节Rw观察起振后波形随Rw的变化而变的情况,在输出波形失真最小的情况下.切断电源,用万用表测出此时Rw的阻值,并计算出F-=R3

8、/(R3+Rw)RwR3F-1k1k0.53、振荡器的振荡频率f0(1)当R1=R2=R=100K,C1=C2=C=470pF时,先按公式f0=1/(2RC)计算出f0值.然后用李沙育图形法则测f0其方法是:将振荡器的输出加至示波器的Y轴输入,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加至示波器的X轴输入,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置于计算的f0处,细心地在f0附近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旋钮至示波器屏上出现一个稳定的圆或椭圆.此时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即为振荡频率:f0计算值f0测量值3.4kHz3.2kHz将开关合上.并上470pF的电容.实现频率的改变.重复(1)项的内容。 f0计算值f0测量值1.7kHz1.6kHz四、实验预习要

9、求了解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五、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实验原理图.标上原件数值。2、将振荡频率的理论值与实验结果相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六、思考题1、文氏电桥振荡器的负反馈支路常釆用热敏电阻.这样做,有何优点? 负反馈支路中采用热敏电阻后不但使RC桥式振荡电路起振容易,振幅波形改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稳幅特性。2、文氏电挢振荡器的最高频率受哪些因素影响由f=1/(2RC)知,f受到R、C的大小的影响实验四、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器的调整方法 2.掌握功率放大器的最大输出功率、效率的测试方法3.了解自举电路的原理及改善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所起的

10、作用。二、实验原理图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直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将Rw2的阻值调至最小.调整Rw1.使VB=6V,同时测量总电流I。测得I0=3.554mA2、测量输出管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交越失真 (1) 输入f=1KHz信号电压,调整输入幅度,使输出为0.1V.观察输岀波形的交越失真现象。 (2)保持输入电压和VB不变.调整Rw2使输出波形的交越失真恰好消失时.去掉输入信号,测量I0,此即为最佳静态工作点。 测得I0=3.663mA3、最大输出功率和功率的测量 (1) 输入1KHz的信号电压.逐渐加大信号电压幅度.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在输出波形刚好不失真时.测量RL上的电压.计算P0max

11、。 (2)测量I,计算出电源消耗功率PE及功率。Ui=0.45V, URL=1.749V, P0max=0.0064W, I=0.03A, PE=UI=0.0135W, =47.4%4、将自举电路加上.K1闭合重复3步骤。Ui=0.55V, URL=1.94V, P0max=0.0071W, I=0.03A, PE=UI=0.0165W, =43.1%四、实验预习要求2、熟悉实验电路,明确实验内容与步骤五、实验报告要求1、熟悉互补对称放大电路的原理1、根据实验线路的数据,理论上计算该电路的静态值。 2、画出所观察到的波形3、T2、T3管的发射极上的两个5.1的电阻值有何作用?答:稳定静态工作点

12、实验六 精密整流一、实验目的了解精密整流的工作原理与作用二、实验线路三、实验内容1、在输入端输入正弦波信号,用示波器观察Q点波形及输岀波形,并画下之。2、用电子管毫伏表测量输入信号幅度和输出信号幅度的有效值。 测得:U0=1.414V,Ui=603.77mV四、实验预习内容了解本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五、实验报告要求1、分析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将它与二极管桥式整流电路相比较。答:二极管的非线性会产生相当大的误差,特别是当信号幅度小于二极管死区电压时,问题尤为严重,因此说二极管构成的整流电路精度较低。利用集成运放的放大作用和深度负反馈克服二极管非线性造成的误差,可提高精度。2、画出所观察到的各点波形。

13、输出: Q点实验七 用LM555组成的脉冲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基电路LM555的棊本应用2、进一歩了解多谐振荡电路和单稳电路的工作原理二、实验器材LM555电路一块,0.01 电容1只,3K、22K电阻各一只,33K电位器一只,示波器、 稳压源各一台,万用表一台。三、实验内容1、用LM555组成多谐振荡器:接线如图2所示。接通电源瞬间,Vc=0V, 则S=1,R=0,V0为“高”,电源通过R1,R2和C回路对C充电.当Vc2Ec/3 时,S=0 ,R=1,V0为“低”,同时二极管T1导通,C通过R2和T1放电,当VcEc/3时, 则S=1,R=0,V0为“高”,依此类推,反复进行,由此就

14、得到多谐振荡电路。实验步骤:按图接线,观察电容C上(2脚)和V0的波形。改变R2.观察波形有何变化?答:输出波形的占空比会相应的变化。振荡周期的估算公式为:T=0.7(R1|2R2)C,画出波形。2、用5G1555组成单稳电路:电路接线如图所示。接通电源后,VI为“高”,通过R向C充电,当Vc2Ec/3时,R=1 S=0。V0为“低”。T1导通,C通过T1放电,R=0 S=0,触发器状态不变仍为“低”。当VI产生负跳变时,VIEC/3时。R=0 S=1。VC为“高”,T1截止。Ec通过RC再次充电,Vc2Ec/3时,触发器翻转,V0为“低”, V0输出一个正脉冲,脉冲宽度tpRC31.1RC实

15、验步骤:按图接线,观察Vout及VE电位,用SW触发计时,与估算脉宽比较. 思考题:单稳电路的触发输入VI (SW接地)低电平的宽度应有何限制? 答:触发输入的低电平宽需小于电路输出脉冲的宽度,即小于暂稳态的维持时间。实验八半加器、全加器电路一、 实验目的二、 熟悉半加器、全加器的逻辑功能.掌握用与非门组成半加器、全加器。二、实验器材1、万用表、稳压电源各一台2、74LS00二块发光二极管二只.1K电阻二只三、实验步骤1、半加器:按图1接线,用二块74LS00中五个与非门组成一个半加器,A,B表示被加数、加数,Ci,Si表示进位数,和,根据运算要求A,B的各种组合情况进入半加器,利用发光二极管的状态来表示“0”、“1”,分别填入表1内ABSiCi00000110101011012、全加器按图2接线.用二片74LS00中九个与非门组成一个全加器.A,B表示被加数、加数,Ci1表示低位向本位进位数.Si为和.Ci为向高位的进位数.根据运算要求,将A、B、Ci1的各种组合情况送入全加器,观察Si、Ci的状态,分别填入表2内。ABCi_1SjCi0000000110010100110110010101011100111111设计实验一 数字电子锁要求: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