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_第1页
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_第2页
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对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design,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high;

2、 structure design; comm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从竖向和平面结构设计、柱和梁板的设计、抗震等级等多个角度进行,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安全。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高层建筑在中国兴起并发展的如火如荼,其建筑手段和设计也变得科技性更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这项复杂而科技含量高的工作,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得高层建筑达到高质量的同时也满足人们居住舒适性需求是每个建筑工作者必须考虑和解决

3、的事情。 1 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当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不超过8 层且高度在25m 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这就是说,在8度以内的地震区,大多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但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因此,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必须输入风荷载,不能因为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输入。 2 基础结构设计 为保证构件延性, 按照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技术规程梁内配置适当普通钢筋。耐

4、火极限为两小时,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目前的短肢剪力墙体系高层由于考虑埋置深度的要求, 一般均设置地下室。基础则采用桩筏基础。如何对桩进行合理选型, 将对整个地下室设计的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一工程, 上部十八层带一地下室, 根据勘察报告, 采用400 预应力管桩, 可选桩长有桩长25m ,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900kN,桩长34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300kN。采用25m 桩需要290根,采用34m 桩需要200 根。从桩本身比较两种方案, 总的桩延米数量相当, 但采用25 m桩为满樘布置, 筏板厚需1200mm , 而采用34m 桩为墙下布置, 筏板可减

5、至900mm,经济性明显。因此,基础选型应作方案比较, 才能选定经济合理的方案。而对于筏板厚度的取值, 则应考虑桩冲切, 角桩冲切, 墙冲切及板配筋等多方面的因素。另外, 筏板长度的设置也须我们研究探讨,由于考虑地下室的使用合理性, 常规我们采用设置后浇带来解决底板超长引起的收缩及温度裂缝, 后浇带的作用是明显的, 但也给施工带来了不少麻烦, 甚至由于处理不当而引起后浇带漏水及裂缝。 3 结构平面设计 通常来讲,对于高层建筑,除了特殊的设计需求之外,高层建筑不宜采用特别不规则的平面布置,应该追求形状简单、规则,尽可能的使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 对于抗震等级不同的建筑,其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

6、比值都有适宜的范围,同时不宜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图形即细腰型平面。一般在设计时,应该注意: 3.1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应符合如下规定: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 倍, 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 倍;B 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 A 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 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4 倍。 3.2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应尽量调整平面形状和结构的布置,避免设置防震缝。 当无法避免而必须设置防震缝时,对于框架结构来说,高度不超过 15

7、 m 时,缝宽不应小于100 mm,当超过 15 m 时,应根据不同的烈度每增加不同的高度,宜加宽20 mm。在确定防震缝的宽度时,如果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那么防震缝的宽度应该按照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3.3 在高规中,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 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 但不大于8 的剪力墙。 根据实验数据以及经验数据,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所以在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设计中,结构工程师需要尽可能少采用或者不采用短肢剪力墙。 4 竖向结构设计 由于属于高层建筑,所以竖向结构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他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的质量。高层建筑的

8、竖向应该尽可能的规则、均匀,避免有太大的外挑和内收。为了保持重心稳定,整个建筑体的竖向结构应该是下大上小的形状,同时变化也应该是逐渐的。假如竖向结构不是垂直的或者不是正常的下大上小型结构形状,这时需要外加单独的设计来满足建筑物的整体平衡,维持稳定。对于竖向内收型的建筑物,从抗震角度出发,楼层的 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也不宜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A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9、%。楼层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部楼层质量的1.5 倍。 5 柱、梁、板的设计 高层建筑,如果地上为圆柱时那么地下部分需要改为方柱,这样便于施工的进行。圆柱钢筋的根数最少为8根。纵筋宜采用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超过200,柱断面不宜小于 400×40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对于异型柱的结构,梁纵筋每排的数量不可以太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于密集,否则会造成节点混凝土浇注困难。柱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短柱。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竖向的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需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对于梁的设计,一般梁上有次梁处应该设附加箍筋,附加箍筋一般都要有。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

10、负载较大时,需根据计算确定增设附加箍筋和吊筋的数量。当主梁高度高,次梁截面小时,主梁可以不加附加箍筋,所以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之后确定是否需要加附加箍筋。 板部分的设计,应该考虑板的钢筋间距。为便于施工钢筋宜采用大直径大间距,但小直径小间距对控制板的裂缝有利,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受力筋间距取70 mm 至 200 mm。 对于人防顶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以不同,这样方便设置拉筋。 相连房间的同型号同间距板底钢筋可以相通。 6 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当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不超过8 层且高度在25m 以下的一般民用框

11、架房屋或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这就是说,在8 度以内的地震区,大多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但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因此,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必须输入风荷载,不能因为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输入。 7 配筋结构设计 剪力墙墙体配筋( 以200 厚墙体为例) 一般要求水平钢筋放在外侧, 竖向钢筋放在内侧。配筋满足计算及规范建议的最小配筋率即可。笔者建议加强区10200,非加强区8200 双层双向即可,双排钢筋之间采用 6600x600 拉筋。但地下部分墙

12、体配筋则另当别论。因为地下部分墙体配筋大多由水压力, 土压力产生的侧压力控制, 而由于简化计算经常由竖向筋控制, 此种情况下为增大计算墙体有效高度, 可将地下部分墙体的水平筋放在内侧, 竖向钢筋放在外侧。 8 楼盖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的楼盖结构,也影响着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很多公司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通常选择楼板预制件,这样会加大建筑物抗震风险。国家规定,高层建筑高度大于50 m 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以及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该采用现浇楼盖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可以低于 C20,但是也不应该高于C40。 9 抗震等级设计 高层建筑更应该重视抗震等级的合理设计,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抗震设防分类、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