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气候能够左右人的性情,其中有两个因素十分重要, 。南方常年气候温和、湿润,这使南方人头脑冷静,感情细腻,对外界变化敏感,并功于心计, ;北方冬季寒冷而干燥,导致北方人容易急躁,行为粗犷,对外界感觉不太敏锐,历史上多有将才武士以及草莽英雄。另外, ,例如江南一带多雨,年降水量有800毫米至1700毫米,这使江南人更加多愁善感。答案及解析20.(6分)示例:分别是气温和湿度历史上多有文人雅士及精明商人(其他合适身份,如“诗人才子和谋臣策士”等亦可)降雨量对人的情绪(或性情、性格等)也
2、有影响(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下面填入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好。从来没有换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咬文嚼字,在表面上看像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A. B. C. D. 答案及解析9. C【解析】试题分析:语句衔接的题目是常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
3、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承接前文,转折,解释原因。病句类型及解析丨缺宾语例1: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例2: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
4、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应在其末加“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例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复习重点实词,很重要!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爱】误:喜欢 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按】误:按照 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
5、.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拜】误:拜见 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报】误:报告 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5.齐孝公伐我北鄙。【鄙】误:轻视 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壁】误:城墙 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
6、巢【病】误:生病 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除】误:免除 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9.师进,次于陉。【次】误:依次 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卒】误:完毕 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趣】误:高兴 正:通“促
7、”,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存】误:安置 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误:借给 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逮】误:捉拿 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德】误:恩德 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
8、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登】误:上去 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典】误:典籍 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点】误:标点 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多】误:许多 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
9、,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夺】误:夺取 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阿】误:阿附 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伐】误:讨伐 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附:(弁bin古代一种尊贵的冠,为男子穿礼服时所戴。)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富】误:富裕 正:众多 【译文】繁多的音乐和女色,众
10、多的妻室子女,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干】误:干涉 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事情)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25.致知在格物。【格】误:标准 正:推究 【译文】推及知识(真正明白)在于(深入)推究事理。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更】误:改换 正: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购】误:购买 正: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11、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规】误:规劝 正: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过】误:经过 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误:遗憾 正: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31.不去,羽必杀增,
12、独恨其去不早耳。【恨】误:怨恨 正: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羁】误:捆绑 正:停留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疾】误:憎恨 正:妒忌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俭】误:节省 正:年成不好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简】误:简略 正: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
13、臣。【矜】误:怜悯 正: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禁】误:禁止 正:禁令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捐】误:捐助 正:撤除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刊】误:刊登 正:删除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克】误:战胜 正:能够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
14、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课】误:讲课 正:督促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厘】误:逐步 正:订正,改正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离】误:离开 正:通“罹”,遭遇 【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令】误:命令 正:美好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45.民不胜掠,自诬服.【掠】误:掠夺
15、正:拷打 【译文】那个百姓禁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罪了。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逆】误:违背 正:迎着 【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那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罢】误:停止 正:通“疲”,疲乏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妻】误:妻子 正:以女嫁人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 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期】误:期限 正:约定 【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50.亲
16、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亲】误:亲人 正:父母 【译文】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寝】误:睡觉 正:息,止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 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穷】误:贫穷 正:困厄,不得志【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权】误:权利 正:暂代官职 【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劝】误:劝说 正:勉励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55.议者皆然固奏【然】
17、误:这样 正:认为对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让】误:谦让 正:责备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57.彦章武人不知书。【书】误:文书 正:文字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 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私】误:私自 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速】误:迅速 正:招致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惋】误:可惜 正:悔恨 【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61.绛侯望袁
18、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望】误:期望 正:埋怨、责怪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 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危】误:危险 正:端正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微】误:轻微 正:如果没有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诬】误:陷害 正:欺骗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19、遗】误:遗留 正:赠送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 66.性刚嫉恶,与物多忤。【物】误:事物 正:别人 【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息】误:休息 正:增长 【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 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闲】误:清闲 正:通“娴”,熟习 【译文】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69.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衔】误:接受 正:怀恨 【译文】柳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
20、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鲜xin】误:新鲜 正:少 【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谢】误:感谢 正:谢罪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误:书信 正:信使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行】误:巡行 正:代理 【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形】误:形势 正:表现 【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
21、,真有做高官的气量。 75.阶疾病,帝自临省。【省】误:察看 正:探视、问候 【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 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徇】误:曲从 正:示众 【译文】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 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寻】误:找寻 正:不久 【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雅】误:儒雅 正:平素、向来 【译文】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厌】误:厌恶 正:满足 【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
22、满足。 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邀】误:邀请 正:半路拦截 【译文】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 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误:改变 正:轻视 【译文】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 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忧】误:担忧 正:父母的丧事 【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83.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游】误:游览 正:交往 【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 8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
23、不达于理矣。【尤】误:尤其 正:指责 【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 85.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隅】误:角落 正:边疆 【译文】(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事业布满边疆。 8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虞】误:欺骗 正:忧患 【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 8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狱】误:牢狱 正:案件 【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8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遇】误:遇到 正:对待 【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89.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与】误:给予 正:结交 【译文】轮扁,是斫车
24、轮的人啊,可是读书人结交他。 9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阅】误:察看 正:经历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9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赞】误:赞美 正:辅佐 【译文】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92.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则】误:准则 正:效法 【译文】我效法上天做事,有什么不可以! 93.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贼】误:盗窃 正:毁害 【译文】你既然不种田,却轻慢毁害别人的稻谷! 94.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佐】误:了解 正:主持 【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 95.每
25、读书至治乱得失。【治】误:整治 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96.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致】误:给予 正:招引,引来 【译文】鲁侯听到这事,大为惊奇,派上卿带上厚礼去招引他。 9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误:嘱托 正:写作 【译文】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98.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字】误:文字 正:养育 【译文】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爱护养育)。 99.往年春,汉族淮阴。【族】误:家族 正:灭族 【译文】去年春天,汉王将淮阴侯灭了族。 100.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坐】误:因为 正:获罪 【译文
26、】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梁彦光,最终获罪被免官。每日一点小知识窗外,白茫茫一片,火车疾驰,比火车还快的,是我回家的心情。那一掠而过的朴素的村庄,依然那么亲切。村庄珍藏着儿时斑瓓的岁月,沉淀着纯真的记忆,定格着生命的原色,积攒了太多的过往我们总爱回忆,因为往事能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一抹温暖从回忆中慢慢晕染,悄悄弥散,渐渐升腾,那一刻,生命才是自己的。我们沉浸于幸福的回忆里,咀嚼曾经的点点滴滴,反刍生活的味道,穿越在旧的时空中,忘记了现实的车水马龙。村庄印象,维系着每一个游子魂牵梦萦的心,因为情在那里,魂在那里,根在那里我们被生活拎出来,在逼仄的空间谋生活,又不甘戴上束缚的枷锁,苟且安生,想要寻找诗和
27、远方,其实,真正的诗和远方,就是生于斯长于斯,陪伴我们成长的村庄,哺育我们的爹娘!常回家看看,即便不能,也要常常找一些时间,让灵魂回乡。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飞累了,倦了,就望一望故乡,想一想村庄,记得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将心灵安放。 丁酉十一月二十七上午于火车上手书(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归旸(yng),字彦温,汴梁人。将生,其母杨氏梦朝日出东山上,有轻云来掩之,故名旸。学无师传,而精敏过人。登至顺元年进士第,授同知颍州事,锄奸击强,人不敢以年少易之。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参考译文:归旸字彦温,汴梁人。
28、将出生时,母亲梦见朝阳从东山出来,有薄云掩盖,所以取名旸。旸学习未经老师传授,而其聪敏才智超过常人。至顺元年考上进士,授予同知颍州事,去除奸害,打击豪强,人们不敢因年少而轻视他。山东盐司奉差至颍州,仗势为非作歹,旸将他捕获投入狱中。当时州县侍奉盐司都很谨慎,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只有旸不屈服。至元五年十一月,杞县人范孟谋不轨,诈为诏使,至河南省中,杀平章月鲁帖木儿、左丞劫烈、廉访使完者不花、总管撒里麻,召官属及去位者,署而用之,以段辅为左丞,使旸北守黄河口。旸力拒不从,贼怒,系于狱,众叵测所为,旸无惧色。已而贼败,污贼者皆获罪,旸独免。明年,转国子博士,拜监察御史。及入谢,台臣奏曰:“此即河南
29、抗贼者也。”帝曰:“好事卿宜数为之。”赐以上尊。已而辞官归,养亲汴上,亲既殁,家食久之。至元五年十一月,杞县人范孟图谋不轨,伪称是诏使,到河南省杀平章月鲁帖木儿、左丞劫烈、廉访使完者不花、总管撒里麻,把那些已离职的官属召来,签署使用,以段辅为左丞,使归旸北守黄河口。归旸坚决不服从,范孟大怒,将他关入狱中,众人不知他们要干什么,(都感不安),而旸毫无惧色。不久,范孟失败,顺从范孟的人都被办罪,只有归旸得免。第二年,转任国子博士,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进朝廷致谢时,台臣奏禀皇上说:“他就是黄河抵抗贼寇的人。”帝说:“对于好事应该多做。”赐予上尊美酒。不久,辞官归故里,在汴侍奉父母,双亲去世后,在
30、家中住了很久。至正五年,除佥河南廉访司事,行部西京,以法绳赵王府官属之贪暴者,王三遣使请,不为动。宣宁县有杀人者,蔓引数十人,一谳得其情,尽释之。沁州民郭仲玉,为人所杀,有司以蒲察山儿当之,旸察其诬,踪迹得其杀人者。山儿遂不死。至正五年担任河南廉访司佥事,巡查西京地方,对赵王府官属中贪暴者绳之以法,赵王三次派人去说情,(归旸)不为所动。宣宁县有杀人者,牵连数十人,归旸经审查得其实情,受牵连者全部释放。沁 qn州平民郭仲玉,被人杀害,有关部门的官吏以蒲察山儿抵罪,归旸得知他是被人诬陷,跟踪索迹找到杀人罪犯,山儿免死。附:谳 (yn),有审判定罪的意思有司: 1、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
31、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2、泛指官吏八年,升左司员外郎。九年正月,转河西廉访使,未上,改礼部尚书。会开端本堂,皇太子就学,召旸为赞善。旸言:“师傅当与皇太子东西相向授书,其属亦以次列坐,虚其中座,以待至尊临幸,不然,则师道不立矣。”时众言人人殊,卒从旸议。八年,升任为左司员外郎。九年正月,转任河西廉访使,未上任,改任礼部尚书。不久设立端本堂,皇太子就学,召归旸为赞善。归旸说:“师傅应当与皇太子东西相向授书,其他随从,按等级入位,中间位置空着,以待皇上驾临,否则尊师之道不能建立。”当时众人意见不一,终于依归旸的议论。十二年,除刑部尚书,十七年,授集贤学士,兼国子祭酒,明年,乞骸骨,侨居弘州。二十七
32、年卒,年六十三。(选自元史列传卷七十三)十二年,被授予刑部尚书之职,十七年被授为集贤学士,兼任国子祭酒,第二年,请求辞官,侨居弘州,至正二十七年去世,年六十三岁。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B. 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C. 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旸/独不为屈D. 山东盐司遣奏差/至颍恃势为不法/旸执以下狱时/州县奉盐司甚谨/颐指气使/辄奔走之
33、/旸独不为屈试题答案:4.A(注意“遣奏差至颍”连动不可拆;“时”是副词,作状语,前面要断开;“之”作代词宾语,后面要断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至正”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
34、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5.C(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年号,是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A. 归旸的出生富有神奇色彩。他快出生时,母亲做了个奇梦,于是就给他取了个跟梦境有关的名“旸”。B. 归旸敢于抵制图谋不轨的杞县人范孟,因此得到了皇上的称赞和赏赐,调任国子博士、监察御史等官职。C. 归旸担任河南廉访司佥事时,将赵王府中贪暴官员绳之以法,赵王多次派人说情无效,反映出他刚正不阿
35、,执法严明的性格。D.归旸担任赞善时,提出了皇太子老师与皇太子相向而坐、其他属员再依次列坐的建议,表现了他对师道的重视。6. B(是先“调他去担任国子博士、监察御史等官职”,然后才知道他是抵抗范孟的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登至顺元年进士第,授同知颍州事,锄奸击强,人不敢以年少易之。7(1)至顺元年考上进士,授予同知颍州事,铲除奸害,打击强人,人们不敢因年少而轻视他。(句意2分,“登第”“授”“易”各1分)(2) 沁州民郭仲玉,为人所杀,有司以蒲察山儿当之,旸察其诬,踪迹得其杀人者。(2)沁州平民郭仲玉,被人杀害,有司以蒲察山儿抵罪,归旸察觉他是被诬陷的,跟踪索
36、迹找到杀人罪犯。(句意2分,“为所”“当”“踪迹”各1分)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唐朝皇帝李渊的庙号,庙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后泛指帝王供奉祖先的宗庙,也代指封建王朝。C起复: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后,一般应停职回家守丧,在丧期未满时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叫做“起复”,类似的说法还有“夺情”。D春秋: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孔子根据鲁史修订而成。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答案及解析1.A【解析】选项对“庙号”的解释是错误的。“古代君主、诸侯
37、、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谥号,而非“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每日一点小知识今日作文素材知识之达摩克利斯剑 达摩克利斯剑: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2018高考倒计时149天!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他在回复电视台的活动邀请时说:“公益活动是我非常乐意参与的,我一定会安排好工作,拨冗出席。”B听完同学们的发言后,校刊编辑说:“感谢大家抛砖引玉,我相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力外包招聘合同范本
- 2025年德州年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劳动合同范本 股权
- 企业借贷合同质押合同范本
- 代理分红合同范本
- 买门头房合同范本
- 动迁协议合同范本
- 东莞摆摊餐饮转让合同范本
- 任意拆解合同范本
- 制作车辆抵押合同范本
- 旋转类机电设备故障预测、诊断研究
- 企业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 中学校长2025春开学典礼讲话:以黄旭华之魂、DeepSeek 之智、哪吒之气逐梦新程
- 2025年01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公开招聘人民警察笔试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光缆线路施工安全协议书范本
- 新媒体营销(第三版) 课件全套 林海 项目1-6 新媒体营销认知-新媒体营销数据分析
- 教师读书分享《给教师的建议》课件
- 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试卷含答案
- 婚姻矛盾纠纷调解培训课件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配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