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询问笔录重点及技巧_第1页
道路交通事故询问笔录重点及技巧_第2页
道路交通事故询问笔录重点及技巧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做好笔录的几个要点(一)充分了解案惜,做好询问前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询问也是一 样 的,所以在询问前我们应当充分掌握案件的以下信息:1、熟悉案悄、证据悄况。了解案悄是问话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办案人员做到 心 中有数 , 从而提高问话的效率。首先要查阅案卷,吃透案情,做到了如指掌。在问话前,一是对已有的证据进行深入分析,辨明真伪、价值,理清在问话中有哪些可以 利用的 " 武器”;二是最终明确下一步要重点查清、重点印证的问题。2、摸清问话对象的基本情况。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白胜。只有了解对手,知道对手的心态,才能取得制胜的先机。一是摸清问话对象的静态信息。了解其 人生轨

2、 迹、职业特长、性格特点、社会关系以及是否有前科等 ; 二是观察问话对象 的面部表情、 体态动作等动态信息,要从这些细微的变化中判断问话对象的内心变 化,及时调整问话 策略,掌握主动权 ; 三是分析问话对象的心理。了解问话对象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如案件的事实和情节、案件后果、与同车人关系、与其感情最 深的人等。在充分了解案悄 , 摸清被询问人的基本惜况后列出问话提纲。问话提纲一般包 括问 话的 LI 的和要求、问话的步骤和重点,寻找提破口,采取的策略和方法等,以提 高问话 的针对性、周密性、有效性。(二)重视现场询问。当事人在事故现场还没有建立完备的心理防线,对相应的 法律法规还没有深入了解

3、, 此时进行询问能轻易地突破其心理防线, 增加笔录的真实 性。 错过了现场询问,可能导致当事人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利害关系,或和各方已经窜供好,致使其对某些关键问题拒不承认,而且,时间越久越固 执。 有可能导致案件无法取得突破,使办案陷入被动。通常在现场因为条件简陋,警力有限,我们可以通过摄像、录音等方式询问。同时, 在现场询问是应当注意以下原则1、单独进行,不准他人旁听 ,避免群众围观, 对某些重大案件, 应当限制当事人 拨打接听手机。2、抓住重点,快速询问。快速是现场勘查的基本要求之一,特别是在高速公路 发 生拥堵的情况下,快速撤除现场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现场询问应当做到快速询问, 带着 LI

4、 的去询问,以发现嫌疑人的违法或者了解事故原因为重点。(三)注重笔录的逻辑顺序, 避免朵乱无章。 在上文提到过我们部分的民警制作 的 询问笔录朵乱无章,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总结出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制作询问笔录的 逻辑 顺序 :1、人、车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 : 询问当事司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所、工作单位、户籍所在 地、联 系方式、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社会经历、是否曾经发生过事故、是 否受过刑事 处罚、行政拘留等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的情况、驾驶证号、准驾车 型、驾驶经历等。 询问证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所、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 联系方式、与当事人的 关系等。询问肇事车辆的驾驶人、所有人

5、、管理人的基本情 况、型号、颜色、年检情况、 安全性能、保险情况等。必要时问清被询问人家庭情 况包括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 询问证人时问清与当事人是否存在利害关系。2、行程。主要内容包括 : 何时与何人从何处出发、日的地、何处何时停车、更换驾驶员的悄况、停车休息情况、一路餐饮惜况。通 过询 问行程以便了解被询问人连续行驶了多久,有没有疲劳驾驶、精神状态如何。 我们还可 以将询问的时间再往前推,询问当事司机进入高速公路前的情况,比如说进 入高速前驾 车多久、午饭晚饭有没有饮用含酒精类的饮料等等。从哪里来准备到哪 里去,有没有什 么急事 , 时间上赶不赶等等。3、事故发生前的悄况。包括:问清事故

6、发生前路段情况、天气悄况、交通状况、事故车辆行驶在路面位置、车速、档位等。4、事故发生时的悄况。包括 : 何时发现险惜、险情的具体情况、发现后采取什么措施、如何采取的措施、釆取措施后车辆的具体反应、如何相撞、车辆撞击的 具体部位、 有无突发情况等。5、扣问细节。针对以上的询问需要说明的细节比如 : 是如何判断车速的、何 时开 始疲劳的、疲劳的原因、疲劳的具体表现、如何判断对方车辆行驶状态等细节 要仔细扣 问,以便详细了解案情或者发现供述的矛盾。6、事故发生后的惜况。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是否为原始现场,现场变动的悄况和原因;在现场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在发生事故的前后,耳闻口睹的有关情况 ; 事故

7、造成的 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情况、报警情况、各方交谈情况等等。三、儿类高速公路常见道路交通事故的询问要点(一)追尾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事故中的五个点之间的距离,即发现点、感 到危险点、采取措施点、接触点和停止点,以分析追尾事故中后车的运动变化过程 ; 追 尾时询车是行驶、完全静止还是在缓慢移动 ; 后车追尾的原因是疲劳、超速、未保持安全车距、违法超车以及开小差、有其他小动作导致没有及时 发现 前车等; 前车的灯光信号等防护措施情况、后车的制动性能如何。(二)疲劳驾驶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 重点调查事故发生前驾驶人的活动、 休 息 情况;驾驶人和同车副驾驶人的驾驶过程,以固定连续驾车的时间情况 ;

8、 事故发生 时的精 神状态、身体状态、有无疾病或服用药物的情况 ; 发现突发状况以及何时采 取何种措施 的情况,以对照其它证据反驳当事人的辩解。三) 违法变更车道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 重点调查变更车道前的行驶过程和 变更车道的原因,是否提前打开转向灯、观察后视镜,灯光是否有效,是否发现后 方、侧 面车辆及变更车道时相互之间的距离,车辆是否超宽、超长。(四)违法超车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超车时据前车的距离,有无观察 后视镜, 是否提前打开转向灯, 前车行驶速度、 车道,从前车左侧还是右侧超车, 与其 横 向距离的大小 ;超车过程中有无鸣喇叭和变光 , 超车后与被超车相距多远驶回原车 道,车

9、 辆有无超宽、超长。(五)翻车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翻车原因 , 车辆装载是否超载、超高、超 宽、 超长 , 货物是否装在合理、有无倾斜、松散和车厢两边、前后轻重不均。(六)二次道路交通事故。重点调查第一次事故与第二次事故发生时间的间距; 交通警察到达现场的情况。 第一次事故当事人有无行为能力, 是否按规定设置规范 标志、 灯光信号,是否报警,车上人员是否及时转移至安全地点 ; 交通警察已到达现 场的情况, 后来人员何时发现警告标志、 减速标志和示警警车, 何时行驶至何距离采 取了何种措施, 同时应将交通警察规范处置现场的相关内容在笔录中固定。四、常用询问技巧(一) 不急于直接“正面交锋”,

10、先营造氛围。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 很多民警 一 坐下来便开始进入正式询问,制作询问笔录,在笔者看来欠妥当,这样在很多情况 下也 无法取得高质量的笔录。首先,可以通过闲谈的方式观察被询问人。借此可以 通过闲谈 了解被询问人的情绪、文化水平、家庭情况等问题 , 为我们的正式询问做 好铺垫,以便 询问民警采取恰当的问话方式。其次,通过闲谈可以控制被询问人的情绪 , 拉近与被询 问人的心理距离, 取得被询问人的信任。 但是闲谈时办案民警应该注 意始终掌握主动权。二) 充分了解被询问人心理,突破心理防线。在进入实质性问题的询问时被询问人往往存在避重就轻、畏惧处罚、狡辩、抵赖、侥幸等心理,根据被询问人的

11、不 同心 理,我们在询问时也应当采取不同的策略。1、 对“狡诈型”的问话对象, 采取欲擒故纵、 后发制人的策略。 对这类问话 对象, 若直击实质问题,进行强攻式的发问,会被其编织的谎言所掩饰,不易找出破 绽。若顺 着问话对象的思路进行发问,让其充分陈述,把“戏”演到位,在其得意忘形时,采用欲擒故纵的发问方式,抓住“戏”中漏洞、破绽,作为“炮弹”进行攻击 , 达到后发制 人的效果。2、 对“强硬型”的问话对象,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策略。对这类问话对象的发问, 宜从外围和一些不起眼的枝节问题、 次要问题展开, 将问话对象引入自 相矛盾、 毫无退路的境地。3、对“畏罪型”的问话对象,采取悄理交融

12、、循循善诱的策略。对这类对象的发问,避免用生硬、刺激性语言,要从为其家人着想、为其现实着想、为其前途着想的角度,运用亲情的力量、政策 的 规定进行引导 , 采用情理结合的发问方式;4、对“侥幸型”的问话对象,采取利用矛盾、分化瓦解的策略。这类对象多 见于 和其他知情人已经揮供好,自认为无懈可击的情况。办案人员对这类对象时,可 以先从 旁证做起,利用他们对对方的担忧瓦解相互信任,从而让其如实供述案情事 实。(三)迂回包抄,避免直入主题。在很多悄况下,如果我们直接针对实质问题发 问,往往很难取得突破。 比如驾驶人存在疲劳驾驶嫌疑时直接问: “你精神状态如 何?” 得到的回答基本是“我精神状态很好”

13、的回答。那么在这一类的情况下,我们 可以迂回 包抄,避免直入主题。(四)发现矛盾,适时出示证据。掌握问话主动权这一点在问话中很重要,自始 自 终都要抓住这一点。 绝大多数问话对象不可能在一次问话中就全面突破 , 但多次 较量中办 案人员总能发现其破绽或口供上的前后矛盾之处,这些矛盾主要有:问话对 象供述和辩 解前后不一致;同案人之间的供述和辩解不一致;问话对象供述和辩解与 其他证据材料 不一致;问话对象供述和辩解违背客观事实,不符合科学常识、习俗及 单位规章制度等。问话对象狡辩和伪供时,办案人员应对问话对象的狡辩要做详细记录 , 辅以录 音录 像,加大其思想压力,揭露矛盾的同时,要以说服教育和使用证据相结合,为最后 突破 创造有利条件。政策的说服力是有限的,主要依靠适时巧妙地运用证据 , 揭露其 狡辩和伪 供,打消其侥幸心理。运用证据一是要时机适宜。在问话对象认为我们尚未掌握确凿充分的证据,案件事实证据仍处于无法认定 的 状态,' 只要我不开口,他就不可能查清事实”。这时,问话人员可以义正言辞,严 肃 出示部分证据,但一定要做到点到为止,待问话对象态度已有所转变后,再视进度 分阶 段分别出示其他证据,促使其如实供述 ; 二是要客观真实。在问话对象动摇阶段 , 办案人 员必须出示甄别以后真实的证据。因为,在问话对象思想处于动摇阶段,如果 出示假的 证据,势必增强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