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考试试题2015_第1页
内分泌科考试试题2015_第2页
内分泌科考试试题2015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分泌科出科临床考试试题姓名班级分数1. 一、单选题:每题1分1。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内分泌代谢病,其共同主要标志是A多饮、多尿、多食B乏力C消瘦D高血糖E尿糖阳性D2。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A症状轻重不同B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倾向不同C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D胰岛素的基础水平与释放曲线不同E血糖稳定性不同D3。单卵双生中一人在40岁以前出现糖尿病,另一人也发生糖尿病,其中多数情况为A2型糖尿病B1型糖尿病C继发性糖尿病D糖耐量异常E妊娠期糖尿病B4。血中直接调节胰岛素分泌而且经常起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是A游离脂肪酸B血糖浓度C肾上腺素D胃肠道激素E血酮体浓度B5。糖尿病性血管病变

2、,最具有特征性的是A合并高血压B常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微血管病变D周围动脉硬化-下肢坏疽E脑血管病变C6。I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冠心病B脑血管病C肾小球硬化症D酮症酸中毒E感染性休克C7。糖尿病眼底病变中,出现哪一种情况最易引起失明A微血管瘤B新生血管破裂C硬性渗出物D软性渗出物E视网膜出血B8。患者饭后尿糖(),空腹尿糖阴性,可诊断为A轻型糖尿病B糖耐量低减C继发性糖尿病性糖尿D食后糖尿E非葡萄糖糖尿D9。若诊断临床糖尿病,应选择下述哪项检查A尿糖B空腹血糖C糖化血红蛋白D口服糖耐量试验E空腹胰岛索测定B10。判断糖尿病控制程度较好的指标是A空腹血糖B饭后血糖C糖化血红蛋白D空腹血浆胰

3、岛素含量EC11。糖尿病饮食治疗下列哪种是正确的A病情轻可以不用饮食治疗B有并发症者不用饮食治疗C用药治疗时,可不用饮食治疗D肥胖者宜给高热量饮食治疗E不论病情轻重都需饮食治疗E12。双服类降糖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为A乳酸性酸中毒B低血糖C胃肠道反应D过敏性皮疹E肝功异常C13o磺脉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A恶心,呕吐B低血糖反应C肝功能损害D白细胞减少E皮肤瘙痒B14。代谢产物由胆汁排入肠道,很少经过肾排泄的磺脉类药物是A格列本脉B格列毗嗪C格列奇特D格列波脉E格列喳酮E1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A原有症状加重或首次出现三多伴乏力B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增多C有代谢性酸中毒症状D

4、严重脱水伴循环衰竭体征E以上都是16o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疗是A中枢兴奋剂,纠正酸中毒B纠正酸中毒,补充体液和电解质C纠正酸中毒,应用胰岛素D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应用胰岛素E应用中枢兴奋剂及胰岛素D17。不宜使用胰岛素的病人为A糖尿病合并肺结核B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C糖尿病患者妊娠或分娩D糖尿病患者过度肥胖E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D18。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不恰当的方法是A从小量开始以避免效应B以饮食疗法为基本治疗C血糖波动大量可加用双呱类药物D酮症酸中毒时首选普通胰岛索()E高渗昏迷宜选用鱼精蛋白锌胰岛素()19。碳酸氢钠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指征为A治疗酸中毒的起初2小时B出现血钾过高C出现心

5、律紊舌LD血<7。1E<7。3D20。成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采用A每4小时静脉注射50U胰岛素B每4小时静脉滴注510C每2小时静脉滴注510U()D每小时静脉滴注46E每小时静脉滴注510D21。成人低血糖是指A血糖低于3。36(60)(真糖法)B血糖低于3。08(55)(真糖法)C血糖低于2。8(50)(真糖法)D血糖低于或等于2。52(45)(真糖法)E血糖低于或等于2。24(40)(真糖法)C22o关于胰岛素瘤,下列哪项不是该病的特点A低血糖经常出现在空腹或活动后B胰岛索释放指数增加C血糖降至1。67,胰岛素则停止释放D禁食后多在48小时出现低血糖E胰高血糖素可诱发

6、低血糖C23。下列哪项不符合低血糖的症状或表现A手抖B心悸C饥饿感D便频E皮肤多汗D24o对于功能性低血糖病人,为减少低血糖发作,下述哪项饮食调整是不对的A少食多餐B进较干食物C高蛋白饮食D高脂饮食E低纤维饮食25o42岁,男性,平素多食,肥胖,2次尿糖阳性,空腹血糖5。4,饭后2小时血糖7。6,考虑为A药物性尿糖B应激性糖尿C肾性糖尿D肿瘤性糖尿E甲亢致糖尿C26。男性,26岁,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10年,经胰岛索治疗,症状时轻时重,有明显的低血糖症状,近2个月眼睑及下肢浮肿,乏力,腰痛,160/100,尿蛋白(),颗粒管型少许,尿糖()。应诊断为A糖尿病肾病B肾动脉硬化C肾盂肾炎D肾炎E胰

7、岛索副作用A27。男性,45岁,体胖,平素食欲佳。近1个月饮水量逐渐增多,每日约1500,尿量多,空腹血糖6。7(120),尿糖(+),应做哪些检查来确诊糖尿病A24小时尿糖定量B24小时尿C肽测定C皮质素葡萄糖耐量试验D葡萄糖耐量试验E24小时尿糖定量D28。一患者尿量为2000,尿比重为1。028,此时应考虑下列哪种疾病或状态A尿崩症B肾硬化症C糖尿病D精神性多饮E大量饮水后C28岁,怀孕8个月,突眼,三多症状数月,伴有怕热,汗多,体重不增加。体检:血压120/80,中度贫血面容,甲状腺1°肿大,:92次/分,下肢无浮肿。化验:空腹血糖16。7,尿糖()尿蛋白(),血T3为400

8、(正常80200)。其完整诊断应该是A糖尿病,甲亢B甲亢并糖代谢紊乱C糖尿病,甲亢妊娠并肾小球硬化症D糖尿病,妊娠中毒症E糖尿病,妊娠并肾小球硬化症C30。男性,65岁,患糖尿病15年,长期应用苯乙双服,因意识障碍急诊入院。检查结果:浅昏迷,呼吸深大、中度脱水,膝反射极弱,血压80/65,血糖15,血钠140,血钾5。6,212,15,尿糖(),尿酮体(+),尿蛋白(),最可能的诊断是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B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C乳酸性酸中毒昏迷D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昏迷E脑血管意外所致昏迷C31。某病人轻度肥胖,空腹血糖5。6,口服葡萄糖75g后30分钟血糖达高峰,为11。1,2小时值为6。7

9、,3小时为4。6,其血浆胰岛素浓度及变化可能是A空腹时100(正常524心B空腹时26;5仕C空腹时正常,口服葡萄糖后缓慢升高,持续时间延长,以后下降D空腹时正常,口服葡萄糖后迅速升高,持续时间长,以后下降E空腹时正常,口服葡萄糖后迅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32。男性,65岁,身高160,体重70,尿糖(),糖耐量试验结果为空腹5。0,1小时7。6,2小时7。0,3小时5。4。应考虑为A可诊为糖尿病B可排除糖尿病C糖耐量低减D无临床意义E以上都不是B33。女性,22岁,患糖尿病7年,一直用胰岛素治疗。1小时前昏迷,检查皮肤湿冷,血压120/80,4。3,222。0,最可能的诊断是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0、昏迷B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C乳酸性酸中毒昏迷D低血糖昏迷E脑血管疾病D36。女性,20岁,有明显糖尿病症状,每日胰岛索用量36U,夜里出现多汗,心悸,手抖,晨起查血糖10。3(186),应给予A增加晚餐用量B调换胰岛素类型C加大胰岛索用量D减少早饭前胰岛素剂量E减少晚餐前胰岛索用量E37。男性,20岁,1型糖尿病,两天来出现恶心,面潮红,呼吸深快,渐发生神志模糊以至昏迷,最可能的诊断是A乳酸性酸中毒B尿毒症酸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糖尿病高渗昏迷D38。男性糖尿病患者,45岁,肥胖体型,空腹血糖7。8,治疗时首先考虑A饮食控制B磺脉类药物C双月瓜类药物D胰岛素E中药A39。女

11、性,40岁,患糖尿病一年,身高156,体重为70,无酮症,空腹血糖7。8,最佳治疗方案是A卧床休息+饮食治疗B适当运动+饮食运动C饮食疗法+胰岛素D格列本脉+饮食治疗E甲福明+饮食治疗B40。中年女性,患糖尿病多年,现饮食控制并服用格列本月尿治疗中,糖尿病控制良好。近日受凉后出现高热,咳嗽,X线证实为肺内炎症,尿糖(),住院治疗。除按照肺炎常规处理处,对糖尿病应如何调整治疗A加强饮食控制,继续服用格列苯脉B加大格列苯月尿用量C改用甲福明D格列苯脉+甲福明E改用胰岛素E41。女性,24岁,临床诊断糖尿病1型,于胰岛素治疗后,病人经常于清晨34点出现手抖,大汗,饥饿感,空腹血糖11,尿糖(),尿酮

12、体(),夜间尿糖阴性,应采取的措施是A减少晚餐的热量B增加睡前中效胰岛索用量C加用双呱类药物D减少睡前中效胰岛索用量E后夜加餐D42。男性,45岁,肥胖7年,口渴多饮2个月,伴经常餐后35小时心悸,多汗,饥饿感,进餐后缓解,空腹血糖8。3,尿糖(+),最可能的诊断是A胰岛素瘤B胰岛素性低血糖C糖尿病D胰岛细胞增生症E2型糖尿病,反应性低血糖E43。男性,60岁,多饮多尿2周,嗜睡2天,有脱水表现,血尿素氮42。9,血钠150,尿酮体阴性,如诊断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下列哪项检查为主要依据A血二氧化碳结合为17。6B血钾4。0C尿糖()D尿蛋白()E血糖36。1E44。男性,60岁,多饮多尿2周

13、,嗜睡2天,有脱水表现,血尿素氮42。9,血钠150,尿酮体阴性,如诊断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对此病人宜采取哪种措施A大剂量胰岛素+等渗盐水B小剂量胰岛素+等渗盐水C大剂量胰岛素+低渗盐水D小剂量胰岛素+低渗盐水E小剂量胰岛素+低渗盐水+碳酸氢钠B45。男性,60岁,多饮多尿2周,嗜睡2天,有脱水表现,血尿素氮42。9,血钠150,尿酮体阴性,如诊断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如此病人经治疗后意识恢复,血糖迅速降至正常范围,1小时后又进入昏迷,最可能发生的是A低血糖昏迷B酸中毒昏迷C反应性高血糖症D脑水肿E稀释性低钠血症D46。女性,21岁,消瘦,多饮2个月,咽痛,发热3天,意识不清4小时。哪项体征

14、对诊断有特殊意义A心动过速B皮肤干燥洗衣手C中度昏迷D呼气有烂苹果味E血压80/60D47。女性,21岁,消瘦,多饮2个月,咽痛,发热3天,意识不清4小时。哪项检查能最快获得诊断A尿糖,尿酮B血糖,血酮C血气分析D血浆血糖测定E尿常规A48。女性,45岁,肥胖多年,口渴5个月,尿糖(+),空腹血糖7。9,饭后2小时血糖12。1。本病人可诊断为A糖尿病1型B肾性糖尿C食后糖尿D糖尿病2型E类固酿性糖尿病D49。女性,45岁,肥胖多年,口渴5个月,尿糖(+),空腹血糖7。9,饭后2小时血糖12。1。本病人应首选下列哪种药物或治疗A双服类降糖药B磺月尿类降糖药C胰岛素D单纯饮食治疗E双服类+磺月尿类

15、药物D50。女性,68岁,因呕吐,腹泻,意识障碍2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查血糖44o2,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性昏迷。拟用公式计算病人渗透压,应进一步检查A中心静脉区B尿比重和尿渗透压C血钾、钠及尿素氮D阴离子间隙E血钾、钠C51。女性,68岁,因呕吐,腹泻,意识障碍2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查血糖44o2,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性昏迷。如病人血钠为162,下述哪个治疗是适宜的A大量低渗盐水,快速静脉滴注B大量等渗盐水静脉滴注C等渗盐水+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D低渗盐水+大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E低渗盐水+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E52。女性,24岁,低血糖症病人,平时觉腹胀胸闷,查:身高160,体重

16、52,B超示:胸腹腔积液和可疑腹膜后占位,血乳酸水平高,胰腺增大伴钙化斑,血浆胰岛索34胰岛索原与总胰岛索放免值之比为15%最可能诊断的是A营养不良性糖尿病B胰岛素瘤C胰岛细胞增生症D生长抑素瘤E间皮细胞瘤53。女性,24岁,低血糖症病人,平时觉腹胀胸闷,查:身高160,体重52,B超示:胸腹腔积液和可疑腹膜后占位,血乳酸水平高,胰腺增大伴钙化斑,血浆胰岛索34胰岛索原与总胰岛索放免值之比为15%如诊断成立,下述哪个激素或因子为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原因A胰岛素()B胰岛索原()C生长抑索()D胰岛索样生长因子()E表皮生长激索()D54。使用后可引起水肿A胰岛素B格列毗嗪C格列喳酮D氯磺丙脉E丁福

17、明A55。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A胰岛素B格列毗嗪C格列喳酮D氯磺丙脉E丁福明E56o可引起低钠、低氯、水中毒A胰岛素B格列毗嗪C格列喳酮D氯磺丙脉E丁福明D57。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空腹血浆胰岛索水平明显降低A糖尿病合并肾小球硬化症B肾性糖尿C应激性糖尿D糖尿病1型E甲状腺功能亢进D58。血糖正常,尿糖(+),正常,空腹血浆胰岛索正常A糖尿病合并肾小球硬化症B肾性糖尿C应激性糖尿D糖尿病1型E甲状腺功能亢进B59。血糖中度以上升高,尿糖阴性,空腹血浆胰岛索水平正常或偏低A糖尿病合并肾小球硬化症B肾性糖尿C应激性糖尿D糖尿病1型E甲状腺功能亢进A60。拮抗胰岛素的激素不足致低血糖A病B糖原积累病C

18、肝硬化D腹膜外肿瘤E早期A二、简答题:每题1分对于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补碱性药物应注意哪些问题?轻症病人经输液和注射胰岛素后,酸中毒可逐渐纠正,不必补碱。严重酸中毒使外周血管扩张和降低心肌收缩力,导致低体温和低血压,并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当血低至7.1-7.0时,有抑制呼吸中枢和中枢神经功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危险,故应给予相应治疗。但补充碳酸氢钠过多过快又可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二氧化碳透过血脑屏障的弥散能力快于碳酸氢根,快速补碱后,血上升,而脑脊液尚为酸性,引起脑细胞酸中毒,加重昏迷。又因回升的和保持低浓度2,3二者均加强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不利于氧的释放向组织供氧,有诱发或加重脑水肿的危险。此外

19、,还有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和反跳性碱中毒等不良影响,故补碱应慎重。如血降至7.1,或血碳酸氢根降至51/L(相当于2结合力4.5-6.7/L),给予碳酸氢钠501儿,可用5%384m1,用注射用水稀释成1.25%溶液,静脉墙注。如血7.1或碳酸氢根10儿(相当于2结合力11.2-13.51儿,无明显酸中毒大呼吸者,可暂不予补碱。在纠正代谢紊乱过程中,代谢性酸中毒也会得到改善和纠正。2. 胰岛素应用的适应证有哪些?主要有: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因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

20、期;妊娠和分娩;2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末获得良好控制;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营养不良相关糖尿病。3. 在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中,胰岛素的使用原则是什么?补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胰岛素治疗: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小剂量(速效)胰岛素治疗方案(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有简便、有效、安全,较少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等优点,且血清胰岛素浓度可恒定达到100200微克/.方案:100一200微克/这一血清胰岛素浓度已有抑制脂肪分解和酮生成的最大效应,且有相当强的降低血糖效应,而促进钾离子运转的作用较弱。通常将速效胰岛素加入输液中持续静脉滴注(应另建输液途径)。亦有采用间歇

21、静脉注射或间歇肌肉注射,剂量仍为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以上3种方案均可加用首次负荷量,静脉注射胰岛素10-20U.血糖下降速度一般为每小时约降低3.9-6.1(70一110/)。如开始治疗后2h血糖无肯定下降,提示病人对胰岛素敏感性较低,胰岛素剂量应加倍。在输液及胰岛素治疗过程中,需每1-2h检测血糖、钾、钠和尿糖、尿酮等。当血糖降至13.9/L(250/)时,改输5%葡萄糖液并加入速效胰岛素(按每3-48葡萄糖加1U胰岛素计算)。若治疗前血钠偏高,胰岛素用量可相对加大些,以避免因血糖下降缓慢致输注氯化钠时间过长,增加钠和氯的入量。但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6.1儿为宜。尿酮体消失后

22、,根据病人尿糖、血糖及进食情况调节胰岛素剂量或改为每4-6h皮下注射胰岛素1次。然后逐渐恢复平时的治疗。输液:输液是抢救首要的、极其关键的措施。病人常有重度失水,可达体重10%以上。通常使用生理盐水,补液总量可按原体重10%估计。如无心力衰竭,开始时补液速度应较快,在2h内输入1000一2000m1,以便较快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以后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末梢循环情况以及必要时根据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从第2至第6h约输入1000一2000m1.第1个24h输液总量约4000一5000m1,严重失水者可达6000一8000m1.如治疗前已有低血压或休克,快速输液不能有

23、效升高血压,应输入胶体溶液并采用其他抗休克措施。对年老或伴有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应在中心静脉压监护下调节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开始治疗时因血糖已高,不能给予葡萄糖液,当血糖降至13.9(250/d1)左右时方改输5%葡萄糖液,并在葡萄糖液内加入速效胰岛素。如病人清醒,可鼓励饮水。4. 如何区分1、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起病时血清中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1型糖尿病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

24、即有酮症倾向,需依靠外源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威胁生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B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好转,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这就是所谓的"蜜月期",可持续数月。过后,病情进展,仍然要靠外援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和遏制酮体生成。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发病年龄多数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部分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多,或少,或正常,而分泌高峰后移。胰岛素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在发病中占重要地位。2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魁体重超重或肥胖。长期的过量饮

25、食,摄取高热量,体重逐渐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常胖的病人需要外源胰岛素控制血糖。因此,外源胰岛素治疗不能作为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指标。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与抗原频率无关联。与自身免疫反应无关联,血清中不存在胰岛细胞抗体及胰岛素自身抗体。5. 糖尿病常合并哪些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合并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并与遗传易感性有关。无论1型或2型,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患,糖尿病性肾病变,眼部病变,神经病变等。其发生、发展与糖尿病发病年龄、病程长

26、短、代谢紊乱程度和病情控制程度相关。这些并发症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6. 降糖药物有哪几类?它们的作用机制分别是什么?应注意哪些副作用?(一)磺脉类()此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胰岛素释放,其降血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B细胞组织。此外,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磺脉类药物治疗2型病人可改善胰岛素受体和(或)受体后缺陷,增强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故认为可能有胰外降血糖作用。使用磺脉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一些药物例如水杨酸制剂、磺胺药、保泰松、氯霉素、服乙定、利血平、(3-肾上腺素能拮抗剂等,可通过减弱葡萄糖异生、降低

27、磺脉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药物在肝的代谢和肾的排泄等机制,增强磺服类药的降血糖效应。而另一些药物如嚷嗪类利尿药、味塞米、利尿酸、糖皮质激素等,因抑制胰岛素释放,或拮抗胰岛素作用,或促进磺月尿类药在肝降解等,可降低磺脉类药的降血糖作用。因此在使用磺脉类药治疗时应予注意,以避免出现低血糖或降低疗效等不良反应。磺脉类药的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应,与剂量过大、饮食不配合、使用长效制剂或同时应用增强磺腮类降血糖作用的药物等有关。尤其多见于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病人,并有可能在停药后低血糖仍反复发作。严重低血糖或反复发作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或致死。(二)双队类()此类药物通过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加速无氧糖酵解;抑制葡萄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等作用改善糖代谢,对正常人并无降血糖作用。与磺脉类联合使用可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