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拟古(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1页
陶渊明《拟古(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2页
陶渊明《拟古(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3页
陶渊明《拟古(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陶渊明拟古(其八)阅读答案及赏析拟古(其八)晋陶渊明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诗题为拟古”意即模仿古风之作,从体裁上说,属于近体诗。B.诗歌前四句写诗人从少年到壮年仗剑远游,曾到过张掖、幽州等地。C诗歌五六句所写内容未必强调诗人真的吃了首阳山的薇、喝过易水的水。D.不见”惟见”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物是人非的感慨。E.本诗多处运用典故,使语言精炼,增加了诗歌的丰富性与含蓄性。【答案】CE(A.近体诗”错。B.从少

2、年到壮年”错误,应是少年有强壮的身体和刚强的意志D.这两句的意思是现实中碰不到一个真正了解我的人,所看到的只有古人伯牙和庄周的坟墓。)(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2.结合全诗,简析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两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1)从(荆轲)饮易水可看出陶渊明对豪侠的仰慕与慷慨有为的进取精神。(2分,此处如答壮志未酬、理想破灭亦可得分)(2)(伯夷、叔齐)饥食”句表现了安贫守节的品格(1分)。(3)从伯牙和庄周等处可看出诗人对知音的渴望以及现实中知音难遇的寂寞孤独之情与彷徨踌躇之感。(3分)附注解(1)这首诗假托自己少年之时仗剑远游、寻觅知音而不得的经历,抒发了深

3、沉的愤世之情。(2)壮且厉:身体强壮,性情刚烈。抚:持。独行游:只身远游。张掖(y夜):地名,在今甘肃省,古代西部边睡之地。幽州:地名,在今河北省东北部,古代北方边陲之地。(4)饥食首阳蔽:用伯夷、叔齐事,见饮酒二十首其二注(2)。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县。荆柯为燕太子丹刺秦王,至易水上,高渐离击筑(zh,古击弦乐器,形似筝),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相知人:知己的人,即知音。这里指伯夷、叔齐、荆轲等人。丘:指坟墓。(6)伯牙:俞伯牙,善弹琴,与钟子期为知音。事见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注。庄周:即庄子,战国时的思想家。庄子?徐无鬼说,庄子送葬,过惠施之墓,说:

4、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指论辩的对手)矣,吾无与言之矣。”是说惠施死后,再也没有人能理解我而同我论辩了。(7)此士:这些人,指上述的伯夷、叔齐、荆轲、伯牙、庄周等人。赏析这首诗假托自己少年之时仗剑远游、寻觅知音而不得的经历,抒发了深沉的愤世之情。这是陶渊明的一首富于侠气和孤独情绪的诗篇。诗中通过首阳薇”伯夷叔齐的持守、易水流”荒轲的激昂慷慨,以及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琴瑟知音、庄子与惠子的谈话知音的典实,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位抚剑独行游”者壮志难酬、知音难遇,充满侠气而又寂寞孤独的形象。读这首诗,老是有一个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壮士形象在人的脑海里浮现,这位壮士便是李白行行路难其一诗中那位离开坐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内心孤独苦闷的诗人自己。陶渊明塑造的这位抚剑独行游”者的形象感染着李白,也感染着后人年少时身体强壮精神刚烈,持剑独自离乡出游。谁说离乡出游只在近处,到了张掖又到了幽州。饿了就吃首阳山的薇菜,渴了就饮易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