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52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0。学分:2.5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二、课程简介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等环境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工程中涉及的具有共性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过程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工程原理基础、分离过程原理和

2、反应工程原理三部分。环境工程原理基础部分主要讲述物料与能量守恒原理、传递过程等。分离过程原理部分主要讲述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的基本原理。反应工程原理部分讲述化学和生物反应计量学、动力学、各类反应器的过程解析等,此节内容暂时不讲。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及资源化工程、物理污染控制工程,以及其他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为后期相关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教学使学

3、生掌握以下内容:1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物料与能量衡算、流体流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分离过程的原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基本分离过程的原理。3 .反应工程原理:主要包括化学与生物反应计量学及动力学,各类化学与生物反应器的解析与基本设计理论等。(由于时间原因,此节内容暂时不讲)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了解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2、了解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与原理。3、了解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2

4、 .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3 .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包括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等。4 .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5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三)课后练习教材10-11页:1.1-1.7(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课件),适当开展讨论。第二章质量与能量衡算(一)目的与要求1 .熟练掌握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2 .熟练掌握质量衡算方法和能量衡算方法。3 .掌握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换算,掌握量纲的概念。(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主要内容:计量单位、物理量的单位换算、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常用物理量及其表

5、示方法。1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单位其单位换算,量纲,浓度及其表示方法,流速、流量、通量的概念2 .要求重点掌握各种浓度的表示方法及相互换算,掌握常用物理量的单位换算。掌握流速、流量、通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第二节质量衡算1、主要内容:质量衡算的基本概念,总质量衡算。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衡算系统的界定、总衡算与微分衡算、总物料衡算、某元素或某物质的衡算、稳态非反应系统的衡算、稳态反应系统的衡算、非稳态系统的衡算。3、能力要求:熟练掌握各种质量衡算。第三节能量衡算1 .主要内容:能量衡算方程,热量衡算方程,封闭系统的热量衡算,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封闭系统的热量衡算(无相

6、变条件下的能量衡算,有相变条件下的热量衡算),开放体系的热量衡算。3 .能力要求:熟练掌握能量衡算方法。(三)课后练习思考题与习题:教材45-47页:2.1、2.3、2.5、2.7、2.10、2.14。(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课件),适当开展讨论。第三章流体流动(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管流系统的质量衡算和能量衡算。2 .掌握液体流动状态及雷诺数、理想流体、实际流体、动力黏性系数的概念,掌握牛顿黏性定律。3 .掌握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计算。4 .掌握管路计算和流体流速与流量的测量。(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 .主要内容:管流系统的质量衡

7、算方程、管流系统的能量衡算方程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管流系统的质量衡算、管流系统的总能量衡算和机械能衡算。3 .能力要求:掌握管流系统的质量衡算、总能量衡算和机械能衡算方法。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1 .主要内容:流体的流动状态、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流体的层流和湍流、雷诺数及其与流体流动状态的关系,牛顿黏性定律、动力黏性系数、流体类别、流动状态对剪切应力的影响。3 .能力要求:掌握液体流动状态及雷诺数、理想流体、实际流体、动力黏性系数的概念,掌握牛顿黏性定律。第三节边界层理论1 .主要内容:边界层理论的概念,边界层的形成过程,边界层分离。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普兰德

8、边界层理论的要点,绕平板流动的边界层的形成,圆直管内流动的边界层,边界层分离。3 .能力要求:一般掌握边界层理论和边界层的形成过程。第四节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1 .主要内容:阻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圆直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损失,管道内的局部阻力损失。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阻力产生的原因及阻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圆直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通式,圆管内层流流动的速度分布和阻力损失,圆管内湍流流动的速度分布和阻力损失,管道内的局部阻力损失。3 .能力要求:掌握阻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及阻力损失的计算。第五节管路计算1 .主要内容:简单管路的计算,复杂管路的计算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简单管路的计算,分支管道计算,并联管

9、路。3 .能力要求:熟练掌握道路计算。第六节流体测量1 .主要内容:测速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流体流速和流量的测定的原理和方法。3 .能力要求:掌握流体流速和流量的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四)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本章设置一个实验,既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为3个学时。思考题与习题:教材105-109页:3.1、3.4、3.5、3.7、3.93.16c(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课件),适当开展讨论,安排1次实验,1次习题课。第四章热量传递(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热传导的基本原理,掌握傅立叶定律及平壁和圆筒壁的热传导

10、计算。2、理解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牛顿冷却定律及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及经验关联式的用法,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3、理解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及两固体辐射传热的计算。1 .掌握传热过程的计算,传热速度方程式,传热负荷,平均温度差,总传热系数计算及了解强化传热过程,途径。2 .了解工业生产中常用换热器的类型,结构,并能进行列管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1 .主要内容:热量传递的方式。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3 .能力要求:了解热量传递的方式。第二节热传导1 .主要内容: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导、通过圆

11、管壁的稳定热传导。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导(单层平壁的热传导、多层平壁的热传导),通过圆管壁的稳定热传导。3 .能力要求:掌握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和热传导的计算。第三节对流传热1 .主要内容: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对流传热的机理、对流传热速率、对流传热的经验公式、保温层的临界直径、间壁传热过程计算。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对流传热的机理(流动边界层的传热机理及温度分布,传热边界层),对流传热速率(牛顿冷却定律,对流传热系数)、对流传热的经验公式(对流传热微分方程式、无量纲方程式、管内强制对流传热、大空间自然对流传热、蒸气冷凝传热)。保

12、温层的临界直径、间壁传热过程计算(总传热速率方程、总传热系数、传热推动力、换热器的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3 .能力要求:掌握对流传热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对流传热速率及传热系数的计算,掌握间壁传热过程的计算。第四节辐射传热1 .主要内容: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物体的辐射能力、物体间的辐射传热、气体的辐射传热、对流和辐射联合传热。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热辐射、热辐射对物体的作用、辐射传热;黑体的辐射能力、灰体的辐射能力,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吸收能力的关系;物体间的辐射传热;气体辐射的特点、气体的辐射能力E和黑度8;对流和辐射联合传热。第五节换热器1 .主要内容:换热器的分类与结构形式、管式换热器、

13、板式换热器、强化换热器传热过程的途径。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换热器的分类与结构形式、各类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换热性能。提高传热效率和能力的途径。3 .能力要求:了解换热器的分类,掌握各种换热器结构特点和传热性能。(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验: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4学时。思考题与习题:教材176-177:4.14.14选才?8-10道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节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多媒体教学,通过电子图片来讲解不同热交换设备的结构特点、原理、技术参数和选择原则,并将各种热交换设备与环境工程的实际应用结构起来。安排实验1次,习题课1次。第五章质量传递(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传质的基

14、本概念。了解环境工程中常见的传质过程。2 .掌握分子传质和对流传质的传质速率方程和传质系数。(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工程中的传质过程1 .主要内容:环境工程中常见的传质过程。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收与吹脱(汽提)、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3 .能力要求:了解环境工程中常见的传质过程。第二节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1 .主要内容:传质机理、分子扩散、涡流扩散。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费克定律、分子扩散系数、涡流扩散与涡流扩散系数。3 .能力要求:掌握费克定律、分子扩散系数、涡流扩散与涡流扩散系数的概念。第三节分子传质1 .主要内容:单向扩散、等分子反向扩散、界面上有化学反应的稳态传质。2 .

15、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分子传质中的单向扩散的扩散通量与浓度分布、等分子反向扩散的扩散通量与浓度分布、界面上有化学反应的稳态传质。3 .能力要求:掌握分子传质的扩散通量与浓度分布的计算。第四节对流传质1 .主要内容:对流传质机理及传质边界、对流传质速率方程、典型情况下的对流传质系数。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对流传质机理及传质边界、对流传质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单向扩散时的传质系数、等分子反向扩散的传质系数。平板壁面上的层流传质和湍流传质、圆管内的层流对流传质、绕固体球的强制对流传质。3 .能力要求:掌握对流传质的机理、传质速率方程和传质系数。(三)课后练习与思考题教材204-205页,5.1-5.9选

16、择5-6道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课件),适当开展讨论。第六章沉降(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掌握沉降速度基本计算方法及沉降鉴定,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2 .了解电除尘器和惯性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1 .主要内容:沉降分离的一般原理和类型,流体阻力与阻力系数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沉降分离的一般原理和类型,单颗粒的几何特性参数、流体阻力与阻力系数。3 .能力要求:了解沉降分离的类型和一般原理、掌握流体阻力与阻力系数及其与颗粒几何特性参数的关系。第二节重力沉降1 .主要内容:重力场中颗粒

17、的沉降过程、沉降速度的计算、沉降分离设备。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重力场中颗粒的沉降过程、沉降速度的计算方法、重力沉降分离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能力要求:掌握重力沉降速度的计算方法和重力沉降分离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三节离心沉降1 .主要内容:离心力场中颗粒的沉降分析、旋流器的工作原理、离心沉降机工作原理。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离心力场中颗粒的沉降分析、旋风分离器的基本操作原理及其主要分离性能指标、旋流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及有关计算、离心沉降机工作原理及有关计算。3 .能力要求:掌握旋风分离器的基本操作原理及其主要分离性能指标、旋流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及有关计算、离心沉降机工作原理及有关计算

18、。第四节其他沉降1 .主要内容:电沉降、惯性沉降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惯性除器尘的工作原理。3 .能力要求:掌握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惯性除器尘的工作原理。(三)课后练习思考题与习题:教材235-237页6.16.16选才?7-8道题。(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多媒体教学,通过电子图片来讲解不同沉降设备结构特点、原理和设计参数,并将各种沉降设备与环境工程的实际应用结构起来。第七章过滤(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过滤和过滤速率、恒压过滤,恒速过2. 掌握恒压过滤常数的计算方法和测定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1 .主要内容:过滤

19、过程、过滤介质、过滤分类、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过滤的概念与过滤介质,按过滤机理分类、按促使流体流动的推动力分类。3 .能力要求:了解过滤的概念及类型。第二节表面过滤的基本理论1 .主要内容:表面过滤的基本方程、过滤过程的基本计算、过滤常数的测定、滤饼洗涤、过滤机生产能力的计算。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表面过滤的基本方程、恒压过滤与恒速过滤的计算、过滤常数及其计算、压缩指数、滤饼洗涤的速度与时间、间歇式和连续式过滤机的生产能力的计算。3 .能力要求:掌握过滤过程的基本计算、过滤常数及其测定,掌握过滤机生产能力的计算。第三节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1.主要内容: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深层过滤过程中

20、悬浮颗粒的运动。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混合颗粒的几何特性、颗粒床层的几何特性、流体在颗粒床层中的流动、深层过滤过程中悬浮颗粒的运动、深层过滤的水力学(清洁滤料床层、运行过程中的滤料床层)。3. 能力要求:了解混合颗粒的几何特性,掌握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深层过滤过程中悬浮颗粒的运动特性。(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本章实验: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3个学时。课后作业:教材262264页,7.17.16中选择6-8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节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多媒体教学,通过电子图片来讲解过滤操作及有关计算,安排实验1次。第八章吸收(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角吸收的概念和吸收的类型、掌握气-液平衡和亨

21、利定律及其应用。2 .掌握双膜理论的要点及传质速率方程。3 .熟练掌握吸收塔的物料衡算方程和操作线方程。4 .熟练掌握吸收剂用量的计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吸收的基本概念1 .主要内容:吸收的定义与应用、吸收的类型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收的定义、吸收在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吸收的分类。3 .能力要求:了解吸收的类型及其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第二节物理吸收1 .主要内容:物理吸收的热力学基础、物理吸收的动力学基础。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气-液平衡与亨利定律、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吸收过程的机理、双膜理论、总传质速率方程、传质系数、传质阻力分析。3 .能力要求:掌握气-

22、液平衡与亨利定律的关系,相平衡关系与吸收过程的判别、吸收过程的双膜理论、传质速率方程与传质系数。第三节化学吸收1 .主要内容:化学吸收的特点、化学吸收的平衡关系、化学吸收的传质速率。2 .基本概念与识知点:化学吸收的特点、吸收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及其平衡关系(溶质与吸收剂反应、溶质与吸收剂中的活性组分反应)化学吸收的传质速率。3 .能力要求:了解化学吸收的特点、掌握化学吸收过程的平衡关系及化学吸收的传质速率。第四节吸收设备及其主要工艺计算1 .主要内容:吸收设备工艺简述、填料的类型及特性、填料塔吸收过程的物料衡与操作线方程、吸收剂的用量计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吸收过程的计算类型。2 .基本概念与知

23、识点:吸收塔、全塔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方法(传质高度的计算、传质单元数计算的对数平均推动力法和吸收因数法)。3 .能力要求:了解吸收塔的结构、填料的类型及特性;掌握吸收塔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掌握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方法。(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实践环节:本章安排实验课一次,实验内容:(计算机仿真实验演示)课后练习:教材299-301,思考题与习题8.1-8.13选才?6-7题。(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利用图片、动画介绍吸收设备,安排习题课1次。第九章吸附(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吸附分离操作的有关概念。2 .掌握等温吸附方程及吸

24、附动力学方程。3 .掌握吸附操作与吸附穿透曲线的有关概念及计算。(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1 .主要内容:吸附分离操作的分类、吸附分离操作的应用。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附分离操作分类的依据、方法、吸附分离操作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3 .能力要求:掌握吸附的基本概念、了解吸附分离的类型及其应用第二节吸附剂1 .主要内容:常用吸附剂的特性、几种常用的吸附剂。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附剂的主要特性、几种常用吸附剂及其特点。3 .能力要求:了解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性质及用途。第三节吸附平衡1 .主要内容:单组分吸附气体,双组分气体吸附,液相吸附。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

25、附平衡理论、等温吸附方程(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BET方程)、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吸附位势、吸附热、双组分气体吸附、液相吸附。3 .能力要求:掌握吸附平衡理论、等温吸附方程(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BE*程)、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第四节吸附动力学1 .主要内容:吸附剂颗粒外表面界膜传质速率、吸附剂颗粒内表面扩散速率、内表面扩散阻力控制时的吸附过程、外表面界膜控制时的吸附过程。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附剂颗粒外表面界膜传质速率方程、吸附剂颗粒内表面扩散速率方程、内表面扩散阻力控制时的吸附过程、外表面界膜控制时的吸附过程。3 .能力要求:掌握

26、吸附剂颗粒外表面界膜传质速率方程和吸附剂颗粒内表面扩散速率方程。第五节吸附操作与吸附穿透曲线1 .主要内容:接触过滤吸附、固定床吸附。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接触过滤吸附中的单级吸附、多级吸附、逆流多级吸附;固定床吸附中的穿透点和穿透曲线、穿透时间。3 .能力要求:掌握接触过滤吸附中的单级吸附、多级吸附、逆流多级吸附的概念和固定床吸附中的穿透点和穿透曲线、穿透时间的概念及有关计算。3.课后练习教材338-339:思考题与习题9.1-9.4。(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第十章其他分离过程(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掌握离子交换速度的控制及其影响因素。

27、2 .掌握萃取剂的选择及萃取过程的流程与计算。3 .了解膜分离的原理、特点及发展状况。(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离子交换1 .主要内容:离子交换剂概述、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离子交换的速度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离子交换剂的分类、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离子交换反应、离子交换平衡和选择性系数;离子交换速度的控制步骤、离子交换速度的表达式、离子交换速度的影响因素。3 .能力要求:了解离子交换剂的类型、结构、理化性质;掌握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掌握离子交换速度的控制及其影响因素。第二节萃取1 .主要内容:萃取分离的特点、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基础、萃取剂的选择、萃取过程的流程和计算。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萃取过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