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汇总_第1页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汇总_第2页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汇总_第3页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汇总_第4页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数学公式汇总(文科)-、复数1、复数的除法运算abi(abi)(c -di)(ac bd)(be-ad)i= = 2 2 .cdi(cdi)(c -di)cd2、复数 a bi 的模 | z | = | a bi | =心2一b2 .二、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二sin cos -1, tan v = cos64、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k二一:的正弦、余弦,等于: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k的正弦、余弦,等于:-的余名函数,前面加上把:-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25、和角与差角公式sin(、丄二 I') =si

2、n : cos 卩二cos: sin -;cos( 二 I )二 cost cos : _si nsin :;R tana ±tan Ptan(用二卜)1+ta na ta n P6、二倍角公式sin 2: =sin : cos :.2 2 2 2cos2:二 cos-sin2cos1 = 1-2sin :第1页(共6页)tan 2:2ta n :1 -tan2 :公式变形:c 2 d 丄 c21 +cos2«2 cos - = 1 cos2 , cos -2221 cos2-:2sin - =1-cos2: ,sin :27、三角函数的周期函数 y 二sin( x ),

3、x R 及函数 y = cos(,x J , x r(a, w为常数,且AM 0, w> 0)的周期第#页(共6页);函数 y = tan( x :)'为常数,且Am 0, w > 0)的周期T =.(0jrx = k ,k Z (A, w2第2页(共6页)8、函数y =sinCx )的周期、最值、单调区间、图象变换9、辅助角公式 Ky =asinx bcosx = a2 b2 sin(x :) 其中 tan = a10、正弦定理c 2R. sin Ca bsin A sin B11、余弦定理222abe-2bccosA;222bca-2ca cosB;222cab-2ab

4、cosC .12、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absi nCbcsi nAcasi nB.2221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厶 ABC中,有 A B C =二:=C -二-(A B)14、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a b =( a | |b | cost15、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人(为,),B(x2, y2),则 AB = OB _OA =区 _%, y2 _ yj.设 a = a,yj , b = (x2, y?),则 a 4 =也 *%.设 a = (x, y),则 a = Jx2 +y216、两向量的夹角公式设 a=(X1,y) b = (X2,y2),且 b = 0,则a bx1x2y1 y

5、217、向量的平行与垂直a/b = bva = x? 一% = 0.b- ftrr fc-a _ b(a = 0)二 a b = 0 二 x1x2 yiy2 = 0.三、函数、导数18、函数的单调性(1) 设 x1> x2ab,% : x2 那么f (xj - f (X2)上是增函数;f (xj - f (x2) 0= f (x)在a,b上是减函数.(2) 设函数y二f (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 (x) 0,贝U f (x)为增函数;若f (x) : 0 ,贝U f(x)为减函数.19、函数的奇偶性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 x,都有f (-X)= f (x),则f (x)是偶函数;对于定义

6、域内任意的 x,都有f(-x) - - f (x),贝y f (x)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20、函数目二f (x)在点x0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y=f(x)在点X。处的导数是曲线y二f(x)在P(x°,f(x。)处的切线的斜率f (),相应的切线方 程是 y - y° = f (x0)(x -冷).21、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C =0 :(xn)二 nxnJL ;(sinx)二 cosx :(cosx) - -sinx ;(a) =al na ; (e ) =e ;(log a x):(In x)=xln ax22、导数的运算法则IIu

7、、 u V _ uv , c、(1) (u士v)=u±v.(2) (uv)=uv+uv.(3) (一)=2(v 式 0).Vv23、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24、 求函数y = f x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 x =0 .当f x0 =0时:(1)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c0,那么f(x0)是极大值;(2)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c0,右侧f'(x):>0,那么f(x0 )是极小值.四、不等式x + y125、已知x, y都是正数,则有y - . xy,当x = y时等号成立。2(1)若积xy是定值p

8、,则当x = y时和x - y有最小值2、p ;12(2)若和x y是定值s,则当x = y时积xy有最大值一 s .4五、数列26、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项的和的关系丄和n =1a.二(数列an的前n项的和为sn =印 a?亠'an).Sn -希,n 一227、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二a1 (n -1)d 二dn y -d(n N );28、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公式为n(a1 +an)丄n(n 1) d 2 丄/1 1Xsn -nd n(a1d)n.2 2 2 229、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n -1a1n,an pq1 q (nN );q30、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公式为印(1 - qn)

9、4,1Sn -1 _qn a1,q =1g -anq工1Sn 二1 -qn Q,q =1六、解析几何31、直线的五种方程(1) 点斜式y-%=k(x-G (直线I过点Pd,%),且斜率为k )(2) 斜截式 y = kx b (b为直线丨在y轴上的截距).y _ yx X(3) 两点式 = (% 鼻y2)( R(M,yJ、B(X2,y2)(nx?).y2 - yix2 _ xix V(4) 截距式1( a、b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a、b=0)a b(5) 般式 Ax By C =0(其中A、B不同时为0).32、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若 h : y 二 b ,丨2 : y = k2x b h

10、|卩2 二 k 二 k2,U l1l2k1 k - 1.33、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dA,B =J(x2- Xj( y2-y1)( A (x1, y1), B(x2, y2).34、点到直线的距离d = | AxoBC | (点卩化皿),直线 l : Ax+By+C=0).A B35、圆的三种方程(1)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2) 圆的一般方程x2 y2 Dx Ey F = 0 ( D2 E2 - 4F > 0).x = a r cost(3) 圆的参数万程_y = b + rs in。3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Ax By C = 0与圆(x - a) $ (y

11、 - b) $ = r2的位置关系有三种:d r 二相离 u 厶::0;d = r =相切=厶=0;d : r=相交=0.弦长=2,r2-d2|Aa +Bb +C其中 d = I .JA2 +B237、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形、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x v222cx = a cos椭圆: 2 =1(a b 0), a c b,离心率e1,参数方程是.a baly = bsi n 日2 2x V222Cb双曲线: 2 = 1 (a>0,b>0) , c -a = b ,离心率e 1,渐近线方程是 y x .a baa抛物线:y2 =2px,焦点(卫,0),准线x二-卩。抛物线上的

12、点到焦点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2 23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第6页(共6页)(1 )若双曲线方程为2 2xy 2 ab(2)若渐近线方程为2(3)若双曲线与笃a焦点在y轴上).by - _ xua2莒=1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b2双曲线可设为2 2xy2 T2ab2x2 a2yb2=(,. 0 ,焦点在x轴上,2 2=1=渐近线方程:一22=0 =a b第5页(共6页)第5页(共6页)239、抛物线y =2px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y2 =2px(p 0)焦半径| PF | = x° 卫.(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240、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 AB = Xj +卫

13、+ x2 +卫=Xj + x2 + p 2 2七、参数方程、极坐标化成直角坐标第5页(共6页)"Pcos 日=x41、丿Psi n。= y2 =x2 y2tanZg)第5页(共6页)第5页(共6页)八、立体几何42、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的方法(1)三角形中位线 (2)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43、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2)先证面面平行44、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方法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平面平行)45、证明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方法 转化为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46、证明直线与

14、平面垂直的方法(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 直线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一个平面内垂直交线的直线垂直另一个平面)47、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方法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48、柱体、椎体、球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侧面积=2二rl,表面积=2二rl 2二r2圆椎侧面积=rl,表面积=彷二r21V柱体Sh ( S是柱体的底面积、h是柱体的高).1V锥体Sh ( S是锥体的底面积、h是锥体的高).3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V = 4二R3,其表面积S =4二R2 .349、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及计算50、点到平面距离的计算(定义法、等体积法)51、直棱柱、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的性质:侧棱平行且相等,与底面垂直。第5页(共6页)正棱锥的性质:侧棱相等,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九、概率统计52、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x. x2r n平均数:x 12 nn标准差:s = ”(为 -x)25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