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学案_第1页
文言文翻译学案_第2页
文言文翻译学案_第3页
文言文翻译学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翻译学案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等。3、能结合语境理解并正确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删、补、换、调等。教学难点:能结合语境理解并正确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学过程:【预习检测】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0 年江苏高考试卷)(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学习内容一、文言翻译得分点设置一词多义: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作<使 >动、形

2、意动)语气揣摩:(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复句关系)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结构:略知道了这些文言知识点易被设为翻译得分点,那么文言的翻译是不是只需掌握这些就能翻译好呢?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又是遵循怎样的标准的呢?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 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 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

3、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 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四、结合实例,探讨翻译的方式方法方法总结:(一)文言句子直译法:留、换、删、补、调。1、留: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如“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中的“建安、“”庐江府”、“焦仲卿”、“刘氏”。又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齐谐 者,志怪者也”的“齐谐,”“以资政殿学士行”中的“资政殿学士,”

4、“嘉祐二年”,“庐陵文天祥”等。2、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如“人之立志,顾不若蜀鄙之僧哉”中的“之”,“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也,“”我有亲父母”中的“父母”是个偏义复词“,父”没有必要译出。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等情况。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如“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

5、”高官厚禄),“乃使蒙恬北守藩篱”中的“藩篱(”边防)。4、调: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如被动句、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何陋之有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马之千里者5、补:即补出省略内容。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数词后面增加量词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连:在上面五种方法是基础上,还需注意一个“连”字,即要根据上下文语境

6、来看译出来的文句是否连贯自然。小结: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连。打个比方,如果说留删换是看看有没有少了零件的话,那么调补连就是怎样把这些零件重新组装成一台机器。(二)在直译不能保证原文通畅的情况下,采用意译1.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决战的委婉说法)2.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 )译: 我活着应当为陛下献出生命 ,死后也要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3. 曹公 ,豺虎也。 (暗喻)译文 :曹操像豺虎一样凶狠残暴。典故 ,大家较熟悉的可以直接译出来,不熟悉的要根据上下文合理地译出来。意译,既是一种翻译的方式,也是一种翻译的方法。使用比喻、借代、互文、婉曲、用典等修辞手法,宜用意译。

7、(三)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综合使用这些方法,不一定就能达到“信达雅”的标准,还要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阅读精神,联系大小语境进行考察,使句意与文意贴切。总结规律: 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 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 一是关键词 (文言句中的关键词包括: 通假字、 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多义词、常见实词、常见虚

8、词。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反之,就会丢分。);二是特殊句 。五、真题演练(2002 年全国卷)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李将军列传 )其李将军之谓也?分析 留李将军;换其:大概、恐怕、差不多/也吧;调之谓(固定句式):说的是/是说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分析 保留死、天下、为;替换及:到、等到 ;之:的;日:时候;知:熟知、了解;不知:不熟知、不

9、了解;与:和;皆:都;尽:竭尽、极力表示、至极;哀:哀悼。增补知:知之者;不知:不知之者;皆为尽哀:皆为(之)尽哀。六、训练提升文言文翻译1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史记·李斯列传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

10、对。笑曰: “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 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 因呼濂字曰:“微景濂, 几误罪言者。 ”(明史· 宋濂传)诚然,卿不朕欺。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文言文翻译学案参考答案1现在 (大王) 竟然要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使其他诸侯成就功业。(采分点:乃,竟然;黔首,百姓;资,动词,帮助,资助;却,使动用法,使退却,拒绝;宾客,古今异义,门客;业,

11、使动用法,使成就功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 (采分点:判断句式;藉,借;兵,兵器;赍,给。 )2 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 (采分点:诚然,的确,确实; “不朕欺”是宾语前置语序,即“不欺朕” )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采分点:方,刚;恶,乌音,怎么)3。刚开创国家基业,社会秩序混乱的时候,跟天下英雄同时起来用武力争斗,然后使他们屈服称臣。(采分点:草昧,初创;角力:比武,也指以武力取胜;臣,使动,臣服)魏征同我一起治理天下,常常害怕骄傲奢侈从富贵中滋生,祸害变乱从疏忽中产生。分点:安,安定,安抚,此处引申作“管理”“治理”;后面两处倒装句-壮语后置)

12、(采4(他们)既然担任大臣,就是陛下的得力助手。 (采分点:股肱耳目,原意是“大腿小腿,耳朵眼睛” ,比喻辅佐或辅佐的大臣。 )陛下所做的事情如果是对的, (大臣们) 就应当帮助陛下完成它; (陛下)所做的事情如果是不对的,(大臣们)就应当奏请(陛下)罢免它。 (采分点:是,对,正确;成,完成;四处省略要正确补出)附参考译文:1、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 退而不敢向西, 裹足不

13、入秦, 此所谓藉寇兵 而赍 盗粮者也。【注释】:充美:丰富充足。黔首:秦时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首,头。藉寇兵:把兵器借给侵犯者。赍( j):给予,赠送。让:辞,拒就:成就却:拒绝,抛弃【译文】 :臣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充足;国家强大,人口就多;兵器强大,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 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 所以能那样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他们的恩德。因此,土地不论东西南北,民众不问那个国家,一年四季都充满美好, 神灵也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皇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如今竟然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对国家,排斥客卿以成就其他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方来

14、,停步而不愿意进入秦国,这可就是所谓的“借给敌人兵器,送给敌人粮食”啊!谏逐客令的历史背景公元前 237 年,在醪嫒叛乱势力被镇压下去,吕不韦集团的势力尚未被触动之际,秦国又发现了奸细。 秦国一直未察觉韩国派来的水工郑国,是来执行疲秦计划的。郑国入秦修建水渠,乃是韩国借修渠企图在经济上拖垮秦国的阴谋。于是秦王发出逐客令,下令限期将秦国内所有外来宾客驱逐出境。当时李斯力阻秦王逐客,上奏了一篇谏逐客书,指出逐客的危险结果,后被秦王政接受而撤销逐客令。2【译文】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 皇帝笑着说:“ 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 ”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