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学案_第1页
第六单元学案_第2页
第六单元学案_第3页
第六单元学案_第4页
第六单元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塔县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班级: 姓名: 总第 节 晏子使楚主备:何红梅 责任:李生虎 审核:仲连智 课型:新授 第1·1课时 一、认知学习目标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2.分析晏子的性格,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和个性化的语言。 3.学习晏子作为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制善变的才能,学习晏子的爱国精神。 二、预习成果展示1.晏子使楚中,“子”表示一种_称,“使”是_的意思。他是_国相,被派往_国进行外交活动。2晏子使楚一文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齐国人多的句子是:_ 3给下面划线的字的注音。赐( )晏( )子酒 酒酣( ) 临淄三百闾 ( )( ) 张袂成阴( ) 比

2、肩继踵( ) 傧者更道( )生于淮北则为枳 ( ) 圣人非所与熙也 ( )缚( )者曷( )为者也 诣( )王 善盗邪(耶)( ) 三、课堂学习研讨(一)疏通全文大意,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何坐( ) 习辞者( ) 缚一人诣王( ) 避席( ) 反取病焉( ) 固善盗乎( )叶徒相似( )(二)通读全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楚王想羞辱晏子,最终反被晏子羞辱,表现楚王的什么性格? _ _ _ 2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晏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当堂训练检测 1.用“/” 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节奏。其 贤 者 使 使 贤 主为 小 门 于 大 门 之 侧 而 延 晏 子2古今异义词 其实味不同 古

3、义: 今义: 所以然者何? 古义: 今义: 王曰:“何坐?”古义: 今义: 晏子避席对曰 古义: 今义: 3下列几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使:出使 派 使者 让a晏子将使楚( )b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c使( )子为使 ( ) 习:温习 熟练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 ) b学而时习之( )坐:犯罪 把臀部平放在物体上以支持身体a齐人也,坐盗 ( ) b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为:动词,做,开 在,当 是,成为a为其来( ) b缚者曷为者也?( )”4面对楚王提出的 _的诘难,晏子以“水土异也”立论,得出 的结论,有力地批驳了对方的论点。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1) 楚

4、王闻之( ) (2) 齐之习辞者也( ) (3) 吾欲辱之( ) (4) 婴闻之( ) (5)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6解释下列句中的“其”字。 (1)为其来也( ) (2)其实味不同( )7. 解释下列“为”字为其来也( ) 何为者也( ) 生于淮北则为枳( )五、学教后记_  _  _ 杂说主备:何红梅 责任:李生虎 审核:仲连智 课型:新授 第2·1课时 一、认知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二、预习成果展示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5、0;)槽枥(     )(     ) 粟(     ) 外见(      )  食马(    )2韩愈 _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昌黎先生文集。与_并称 “韩 柳”。三、课堂学习研讨:(一)朗读课文,翻译课文,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不以千里称也(       ) 骈死于

6、槽枥之间(      )(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 执策而临之(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7、0;     )(二)翻译课文 四 、当堂训练检测(一)一词多义1.之 虽有千里之能:( )马之千里者:( ) 策之不以其道: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食之不能尽其才:( )2.能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4.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 )6.虽 故虽有名马: ( )虽有千里之能: ( )7.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8、 )策之不以其道:( )8.以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9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二)翻译句子(1)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五、学教后记: 杂说主备:何红梅 责任:李生虎 审核:仲连智 课型:新授 第2·2课时 一、认知学习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3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二、预习成果展示(一)从文中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1食马者 _通_ 意思是:_ 2才美不外见 _通_ 意思是:_ 3食之不能尽其材 _通_ 意思

9、是:_ 4其真无马邪 _通_ 意思是:_ (二)填空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_三、课堂学习研讨(一)阅读第一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二)阅读第二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的什么?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二)阅读第三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3.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 、当堂训练检测(一)填空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

10、只是说“马”吗?  _2.本文采用 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比喻_; “伯乐”比喻_;“食马者” 比喻_。3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_4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 _5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_6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

11、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_ _7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 8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_ 9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 _。10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_。11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12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_13领起全文的句子是:_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15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五、教学后记: 讽谏小议主备:何红梅 责任:李生虎 审核:仲连智 课型:新授

12、 第1·1课时 一、认知学习目标: 1.理清本文思路,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归纳本文使用的论据。 3.学习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二、预习成果展示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提防( ) 谏诤( ) 觊觎( ) 杀戮( )骨鲠( ) 佞臣( ) 仕途( ) 诽谤( )2.工整准确地抄写下列词语(抄写3遍)罗致 宫闱 骨鲠 拾遗 补阙 正言 株连九族 比比皆是 伴君如伴虎 阿谀奉迎 诽谤之木 虎视眈眈 三、课堂学习研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据?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当堂训练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尸陈宫wéi_ _ 奴颜mèi_ _骨 风骨ln_ _然 zh_ _连九族 三jin_ _其口 阿yú_ _逢迎 虎视dn dn_ _ _ _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提防他们对自己的宝座有觊觎之心。觊觎: 谏诤制度就这样进入了古代的王权体制。谏诤: 唐太宗纳谏,从善如流,堪称千古一帝。从善如流: 3.试赏析下面的句子:圆盘子盛水,水是圆的;方杯子盛水,水就是方的。 _  _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