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文言考点二: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_第1页
备考文言考点二: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_第2页
备考文言考点二: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_第3页
备考文言考点二: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 备考文言考点二: 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直击高考】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单独设置选择题时,常结合课文例句进行考查,因此,准确把握课文中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显得十分重要。但文言虚词的考查已有减弱的趋势,部分省市已不再单独设题。但是,在文言文翻译中,虚词的含义和虚词引起的特殊句式的考查依然十分重要,个别虚词的含义被设为采分点;另外,古汉语特殊句式中,定语或状语的倒装常由虚词引起,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而这也常是高考的采分点。因此,熟悉课文,理解文中常见 18 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是备考的基本要求,可结合资料中的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2、”加强归纳性记忆,其中,把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最重要,而相同虚词所处的位置不同,词性不同,也是判断含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的根据。【典例精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3、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

4、笑曰: “置之,区区不足较也。”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注释】九奏,即九韶,禹舜时的音乐,古人认为是尽善尽美的音乐。轩裳珪组,总指官场事务,轩,古代大臣所乘车驾。裳,官服。珪,官员参加朝会所拿的一种玉制礼器。组,印绶。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既老而衰且病且君尝为晋君赐矣B一日天子恻然哀之收天下之兵,

5、聚之咸阳C吾尝用于时矣今是溪独见辱于愚D吾其何择哉?其皆出于此乎?【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词性相同的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则词性、意义和用法都可能不同,需要结合课文相应的例句加以理解和辨析。本题 A 中的“且”字都是连词,但前者用于两个动词之间,表示并列关系,作“并且”解;后者用于两个分句之间,表示意义的递进,当“何况”“况且”讲。 B 中的“之”字都是代词,但指代对象不同,前者为“我”,代指自己;后者为“它们”,代上文的“天下之兵”。 C 中的“于”字则都是介词,表被动,都作“被”解。 D 中“其”字都作语气词讲,不过表达的语气不同。前者用于

6、反问句中,加强反诘语气,为“难道”;后者用于推断语气中,与句末的“乎”搭配使用,表推测,为“大概”。答案 :C 【难点扫描】如何正确理解词性相同的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化难为易】虚词重含义也重用法常见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就是指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含义以及不同的用法。古汉语的虚词分为代词、介词、副词、 连词和助词;而常见虚词明确定为 18 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需要结合教材熟记相应的词性、用法和意义。此试题的出题特点是,结合课文例句出题;因此,明确课文中词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解答本题。答题中要注意:首先看词性,词性

7、不同,用法肯定不同。其次可根据虚词的不同位置认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往往处于不同位置上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第三,将试题中教材上那一句文言虚词的含义译出,再将带入选文中,就能判断其意义是否一致。结合上下文以及课本的上下文,来判断它们的用法、含义是否相同。熟悉课文非常重要。如上述各题中来自课本的材料有烛之武退秦师过秦论愚溪诗序和师说,熟悉它们,可以使我们从已知推知未知。上述试题中各组句子的词性相同,大多数虚词的位置也相同,只需区分它们的用法和含义即可。因此,结合课文推知试题中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以及结合试题原文上下文来理解,其用法和含义就容易把握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8、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

9、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悰更历将相,而已困踬不振,怏怏难平。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妓绝色,牧恣心赏,牛相收街吏报杜书记平安帖子至盈箧。后以御史分司洛阳,时李司徒闲居,家妓为当时第一,宴朝士,以牧风宪,不敢邀。牧因遣讽李,使召己,既至,曰:“闻有紫云者,妙歌舞,孰是?”即赠诗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意气闲逸,傍若无人

10、,座客莫不称异。别业樊川。有樊川集二十卷,及注孙子,并传。同时有严恽,字子重,工诗,与牧友善,以问春诗得名。昔闻有集,今无之矣。( 选自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杜牧 )【注释】龊龊,拘谨。风宪,古代御史观民风、正吏治之举。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与厉玄同年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B谓圆快奋急也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C为明君选才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D以牧风宪,不敢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词性不同的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词语有兼类现象,虚词有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和助词,有些虚词在不同的语句中属于某种词性,在另一语句中又是另一词性,区别同一

11、虚词的不同词性,有助于我们解答此类试题,因为词性不同的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和含义都不同。本题 A 中的“与”字,都当“和”“跟”“同”讲,但是前者是连词,表示并列;后为介词,表示施动者发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B 中的“也”字都是语气助词,都用在句末,但前者表示判断,为“是”;后者表示感叹,为“啊”。C 中的“为”字都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都作“替”“给”解。D中“以”字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为“因为”;后者为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为“并且”。答案:C【难点扫描】如何正确理解词性不同的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化难为易】根据词性判断虚词含义和用法词性不同的常见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12、就是指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不同,其用法和含义也不同。古汉语的虚词分为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和助词,但虚词之间有兼类现象。如“于”一般为介词,而“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中“于”为助词,无实意;“乎”一般为助词,但“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中作介词,当“于(在)”讲;其余“以”可作介词、副词、连词、助词;“其”可作代词、连词、副词。区分了不同词性,就能准确判断其含义和用法的异同。分清词性,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帮助我们解答试题。上述各例虚词的解答,特别要注意典例 1 中所用的词性判定法来解答,如 D 项,两个“以”的位置不同,后者是明显的连词,而前者则为表原因的介词,需要注意区分。同时,应特别注

13、意有些词语的含义虽然相同,但词性却不相同,因此其用法也不同,如 A 项。决不能因为含义相同将其作为判定的标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天子诸侯谓之“君”,卿大夫谓之“子”,故之为此名也,所以命天下之有德。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有天下、诸侯、卿大夫之位,而无其德,可以谓之君子,盖称其位也;有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德而无其位,可以谓之君子,盖以称其德也。位在外也,遇而有之,则人以其名予之,而以貌事之;德在我也,求而有之,则人以其实予之,而心服之。夫人服之以貌而不以心,与之名而不以实,能以其位终身而无谪者,盖亦幸而已矣。故古之人以名为羞,以实为慊,不务服人之貌,而思有以服人之心。非独如

14、此也,以为求在外者,不可以力得也。故虽穷困屈辱,乐之而弗去,非以夫穷困屈辱为人之乐者在是也,以夫穷困屈辱不足以概吾心为可乐也已。河南斐君主簿于洛阳,治斋于其官而命之曰“君子”。斐君岂慕夫在外者,而欲有之乎?岂以为世之小人众,而躬行君子者独我乎?由前则失己,由后则失人,吾知斐君不为是也,亦曰勉于德已。盖所以榜于其前,朝夕出入观焉,思古人之所以为君子,而务及之也。独仁不足以为君子,独智不足以为君子,仁足以尽性,智足以穷理,而又通乎命,此古之人所以为君子也。虽然,古之人不云“德輶如毛,毛犹有伦”,未有欲之而不得也。然则斐君之为君子也,孰御焉。故余嘉其志,而乐为道之。( 王安石君子斋记 )【注释】“德

15、輶如毛”是指德轻得像羽毛一样,形容施行仁德非常容易;“毛犹有伦”,指毛发的轻还是有伦类可比;形容追求道德极为容易。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然则斐君之为君子也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B故虽穷困屈辱,乐之而弗去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C与之名而不以实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D由前则失己,由后则失人此则寡人之罪也【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实词、虚词兼类的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词语的兼类不仅是虚词之间才有,事实上,有些虚词也有实词的词性和含义。准确判断词语是实词还是虚词,也有助于我们解答此类试题。本题 A 中的“之”字,前为虚词中的结构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句子变为名词性短语;后为实词中的动词,为“到”“往”。 B 中的“而”字都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为“因而”。 C 中的“与”字,前者是实词中的动词,为“给”;后者是虚词中的连词,为“和”。 D中“则”字都是连词,但前者表示顺承关系,为“就”;后者表示肯定,为“是”“就是”。答案 :B 【难点扫描】如何根据实词、虚词的兼类现象,正确判定词性不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化难为易】实词虚词兼类注意区分实与虚常见的虚词中,有些词语在不同语句中可能不再是虚词,而是实词,需要注意根据其含义加以区别,这种区别相对简单。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