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国诗两首_第1页
4、外国诗两首_第2页
4、外国诗两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外国诗两首教学案 罗田实验中学 余忠阳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 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赏析田园诗。 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教学重难点1诗歌的诵读。2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领悟田园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基本构想 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导入】 1、课前预习: 完成导学案(统一下发导学案,完成要求因人而异)。 2、.趣味导入:花鸟草虫在诗人的笔下往往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会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展示课文题目和学习目标)【交流】3、自学交流 学生学习小组内互相检查:1.生字难词;2

2、.作者资料;3关于田园诗。4.互读互评。【感悟】 4、感悟探究 学生听范读,在课文里标记节奏、重音与情感。交流朗读体验并进行片断范读。研讨蝈蝈与蛐蛐,思考:(1)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2)“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3、  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3)作者借虫鸣来表达什么意思?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4)这首诗中哪些诗句点明了主旨?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这两句点明了主旨。在结构上这两句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4、)【运用】 5、拓展运用 1.大自然的歌声还有哪些?(鼓励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如:蝉的叫声,蛙的叫声、树林的鸟叫声、风穿过树叶的声音、冰雪覆盖下的流水声 2.学生模仿课文吟诵一节诗: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三)指导自读夜。 小组合作配乐朗读(先自由练习,再配乐范读。把握语调:轻柔舒缓,体会意境,静谧美丽。)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练习。(1)诗歌抓住了夜的什么特点来写?明确:诗歌写出了夜静谧美丽的特点。(2)诗歌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明确:诗人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在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比较本课两首诗在内容和手法上的异同。明确:内容上,两首诗都在描写大自然,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第一首重在表现大自然的生机,第二首重在表现大自然的静谧和美丽。 表现手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复吟诵的表现形式形成回环复沓的旋律美。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第一首是以静衬动,后一首是以动衬静。(四)导学案难点明确:比较夜与郭沫若的静夜,完成下列问题:静 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 ,美丽的 。夜中的景物有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