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四章第十四章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l运动性疲劳的分类运动性疲劳的分类l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l运动性疲劳的判断运动性疲劳的判断l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消除疲劳的概念疲劳的概念l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运动性疲劳的概念运动性疲劳的概念l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工作(运动)能力暂时性降低,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以后可以恢复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l运动性疲劳对健康并无损害,通过休息调整可以消除。体育锻炼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的疲劳,才能获得超量恢复。超量恢复的不断积累,体质才能逐渐增强。l
2、躯体性疲劳l是由于身体活动或肌肉工作而引起的疲劳,又称身体疲劳或肌肉疲劳l主要表现为人体活动、工作能力的下降l心理疲劳l是由于心理活动所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又称主观疲劳或精神疲劳l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反应迟钝运动性疲劳的分类运动性疲劳的分类按身体整体和局部划分按身体整体和局部划分l整体(全身性)疲劳:从事全身运动使身体各器官机能下降而导致的疲劳。全身各器官和肌群参与运动。l局部疲劳:身体某一部分进行运动使该局部器官机能下降而导致疲劳。局部肌群参与运动。按运动方式及持续时间按运动方式及持续时间l快速疲劳:短时间、剧烈运动引起的身体机能下降。产生快,消除亦快。l耐力疲劳:中小强
3、度、长时间运动引起的身体机能下降。疲劳发生较慢,恢复时间较长。按疲劳发生部位划分按疲劳发生部位划分l脑力疲劳:由于运动刺激使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下降而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单调运动容易产生。l体力疲劳:由于从事身体训练使身体工作能力下降而产生的疲劳。二、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二、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 l自从自从1919世纪世纪8080年代莫索开始研究疲劳以来,人年代莫索开始研究疲劳以来,人们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提出多种假说们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提出多种假说 ( (一一)“)“衰竭学说衰竭学说” ” ( (二二)“)“堵塞学说堵塞学说” ( (三三)“)“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4、” ” ( (四四)“)“保护性抑制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 ” ( (五五)“)“突变理论突变理论” ” (六)自由基损伤学说(六)自由基损伤学说(一)(一)“衰竭学说衰竭学说” l观点:观点:能源物质的耗竭能源物质的耗竭l依据:依据:长时间运动产生疲劳的同时常伴有血糖浓度长时间运动产生疲劳的同时常伴有血糖浓度降低,而补充糖后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现象降低,而补充糖后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现象CPCP贮备下降程度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贮备下降程度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 (二二)“)“堵塞学说堵塞学说”l观点:观点: 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l依据:依据:疲劳时肌肉中乳酸等代谢产物
5、增多,疲劳时肌肉中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多,由于乳酸堆积而引起肌组织和血液中由于乳酸堆积而引起肌组织和血液中pHpH值值的下降,阻碍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的传递,的下降,阻碍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的传递,影响冲动传向肌肉,抑制果糖磷酸激酶活影响冲动传向肌肉,抑制果糖磷酸激酶活性,从而抑制糖酵解,使性,从而抑制糖酵解,使ATPATP合成速率减慢。合成速率减慢。另外,另外,pHpH值下降还使肌浆值下降还使肌浆中中CaCa+的浓度下降,的浓度下降,从而影响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使肌肉收缩减弱。使肌肉收缩减弱。 ( (三三)“)“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6、”l观点:观点:pHpH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值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和血浆渗透压改变。透压改变。l依据:依据:有人研究,当人体失水占体重有人研究,当人体失水占体重5%5%时,时,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约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约20%-30%20%-30%。哈佛大学。哈佛大学疲劳研究所发现,高温作业工人因泌汗过疲劳研究所发现,高温作业工人因泌汗过多,达到不能劳动的严重疲劳时,给予饮多,达到不能劳动的严重疲劳时,给予饮水仍不能缓解,但饮用含水仍不能缓解,但饮用含0.04%-0.14%0.04%-0.14%的的氯化钠水溶液可使疲劳有所缓解。氯化钠水溶液可使疲劳有所缓解。( (四四)“)“保护性抑制学说保护性
7、抑制学说”l观点:观点: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大脑皮质产生了保护性抑制l依据:依据:贝柯夫研究发现,狗拉载重小车行走贝柯夫研究发现,狗拉载重小车行走30-6030-60分钟产生疲劳时,一些条件反射量显分钟产生疲劳时,一些条件反射量显著减少,不巩固的条件反射完全消失。著减少,不巩固的条件反射完全消失。19711971年雅科甫列夫发现,小鼠在进行长时间工作年雅科甫列夫发现,小鼠在进行长时间工作(10(10小时游泳小时游泳) )引起严重疲劳时,大脑皮质中引起严重疲劳时,大脑皮质中r-r-氨基丁酸水平明显增加,该物质是中枢抑氨基丁酸水平明显增加,该物质是中枢抑制递质。制递质。 此外,血糖下降、缺氧、
8、此外,血糖下降、缺氧、pHpH值下降、盐丢失和值下降、盐丢失和渗透压升高等,也会促使皮质神经元工作能力下渗透压升高等,也会促使皮质神经元工作能力下降,从而促进疲劳降,从而促进疲劳( (保护性抑制保护性抑制) )的发生和发展的发生和发展。 ( (五五)“)“突变理论突变理论” l观点:观点:运动过程运动过程中三维空间中三维空间(能(能量消耗、肌力下量消耗、肌力下降和兴奋性改变)降和兴奋性改变)关系改变所致关系改变所致 。肌肉疲劳控制链肌肉疲劳控制链 l代表人代表人EdwardsEdwards认为:在肌肉疲劳的发展过程中,认为:在肌肉疲劳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途径的逐渐衰减突变过程,其主要途存在
9、着不同途径的逐渐衰减突变过程,其主要途径包括径包括: :1.1.单纯的能量消耗单纯的能量消耗2.2.在能量消耗和兴奋性衰减过程,存在一个急在能量消耗和兴奋性衰减过程,存在一个急剧下降的突变峰。剧下降的突变峰。3.3.肌肉能源物质逐渐消耗,兴奋性下降,但这肌肉能源物质逐渐消耗,兴奋性下降,但这种变化是渐进的,并未发生突变。种变化是渐进的,并未发生突变。4.4.单纯的兴奋性丧失,并不包括肌肉能量的大单纯的兴奋性丧失,并不包括肌肉能量的大量消耗。量消耗。 (六)(六)“自由基损伤学说自由基损伤学说”l自由基:自由基:指外层电子轨道含有未配对电子的指外层电子轨道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基团,如氧自由基基团,如
10、氧自由基(O(O2 2) )、烃自由基、烃自由基( (OHOH+ +) )、过、过氧化氢氧化氢(H(H2 2O O2 2) )及单线态氧及单线态氧(O(O2 2) )等物质。等物质。l产生部位:产生部位: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细胞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质膜和胞液中都可以产生。核、质膜和胞液中都可以产生。l作用:作用:由于自由基化学性活泼,可与机体内由于自由基化学性活泼,可与机体内糖类、蛋白质、核酸及脂类等物质发生反应,糖类、蛋白质、核酸及脂类等物质发生反应,因而造成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与破坏。因而造成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伤与破坏。三、运动性疲劳的发生部位及特三、运动性疲劳的发生部位及
11、特征征(一)、中枢性疲劳 脑至脊髓部位的疲劳 1、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紊乱,改变了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2、中枢内代谢功能失调,ATP、CP水平明显降低(二)、外周性疲劳(二)、外周性疲劳l神经-肌肉接点到肌纤维内部线粒体l1、神经肌肉接点 lAch 骨骼肌收缩能力l2、肌细胞膜l3、肌质网l4、线粒体l5、收缩蛋白不同类型运动疲劳的特征不同类型运动疲劳的特征l短时间、最大强度 :肌细胞代谢变化导致ATP转换速率下降l较短时间、较大强度:乳酸堆积l长时间、中等强度:肌糖原大量消耗、血糖浓度下降、体温升高脱水和无机盐丢失。l习惯性、自动化程度高、节奏性强的动作不易疲劳。l动作多变、要求精力高度集中
12、的运动较易疲劳。肌力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连续5次肺活量、血压体位反射主观感觉主观感觉l主观感觉:通过自我感觉评定疲劳程度。评定指标:心情、食欲、睡眠、兴趣等。l具体表现:精神不振,厌烦运动;面色发红或苍白;下肢肌肉有酸沉感,动作迟缓;食欲不佳,食量减少,睡眠差,入睡迟可失眠;排汗量增加,在相同运动负荷中,排汗量较以往增加A 全身症状B 精神症状C 神经感觉的症状1. 头沉1.脑子不清醒,头昏眼花1.眼睛疲劳,眼冒金星,眼无神2. 头痛2. 思想不集中,厌于思考问题2.眼发涩,眼发干3. 全身懒倦3. 不爱动,不爱说话3.运动不灵活,动作出错误4. 身体某处无力4. 针扎似的痛4. 脚跟发软,
13、脚步不稳5. 肩发酸5. 困倦5. 味觉改变,嗅觉厌腻6. 呼吸困难, 气短6. 精神涣散6. 眩晕7. 腿无力7. 对事情不积极7. 眼皮和肌肉跳动8. 没有唾液,口干8. 记忆力退减8. 听觉迟钝,耳鸣9. 打哈欠9. 做事没有信心,多出错误.9. 手脚发颤10. 出冷汗10. 对事情放心不下,事事操心10. 不能安静下来疲劳自觉症状测定表疲劳自觉症状测定表主观感觉法主观感觉法l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运动时自我体力感觉是判断运动性疲劳的重要依据。lRPE: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自我感觉等级非常轻松67很轻松89尚轻松1011稍累1213累1415很累1617精
14、疲力竭1819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Borg,1973)生理指标测定法生理指标测定法l肌肉力量:肌肉疲劳最明显特征是肌力下降。运动后肌力明显下降而且不能及时恢复,可视为肌肉疲劳。l肌肉硬度:运动后即刻或次日,自我感觉肌肉酸胀、僵硬和疼痛,表示肌肉硬度增加。骨骼肌系统疲劳测定骨骼肌系统疲劳测定心血管系统疲劳诊断心血管系统疲劳诊断l心率(1)晨脉:运动后次日晨脉较平时增5-10次/分,可认为有疲劳累积。(2)运动心率:完成相同强度运动,运动心率增加,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3)恢复心率:运动后恢复到安静心率时间延长,表示运动所致疲劳程度增加。血压血压l晨血压:血压比平时升高20%左右且持续两天以上不恢复。l运动状态血压:脉压差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心电图心电图l排除其他原因的前提下出现早搏且运动后早搏次数增多;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或有持久存在的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下移l足够重视血尿素血尿素l在身体机能正常的情况下,运动后次日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陕西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宿州学院《乌克兰语语法与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南方学院《军训(含军事理论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写作(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EDA技术及应用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延边大学《生态毒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物理有机化学选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黄河交通学院《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儿童胃食管反流病》课件
- 阅读理解:如何找文章线索 课件
- 工程分包商履约情况与进度关联分析
- 英语倒装句课件(全面详细)
- 培训业务的竞争对手分析与对策
- 产品设计思维 课件 第3-5章 产品设计的问题思维、产品设计的功能思维、产品设计的形式思维
- 餐券模板完整
- 英语48个国际音标课件(单词带声、附有声国际音标图)
- 门机司机室更换施工方案
-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标准图集
- 评估胎儿健康的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