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说明文阅读_第1页
科技类说明文阅读_第2页
科技类说明文阅读_第3页
科技类说明文阅读_第4页
科技类说明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32004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练习高三语文同步测试11科技类说明文阅读在英国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刊登的一篇美国科学家的论文说,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四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也较小,而且没有精神.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就没有发生类似现象.另据英国科学家的研究,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这些结论引起了科学家的担忧,也引起了世界范围的不安.苏格兰科学家普斯陶伊的转基因土豆研究,情况却有所不同.去年秋季,普斯陶伊称,自己一项未经发表的实

2、验结果证实,年幼老鼠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脏、脾和消化道都出现损伤,而且免疫系统也遭到破坏,他将这一切归咎于对土豆的基因操作本身.他的结论据说得到了14个国家20名科学家的支持.但英国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英国皇家学会宣布,该学会组织的6人专家组经过详细评估发现,他的研究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操作和数据上,都充满漏洞,他的结论无法成立.然而,这场在英国引起并跨出国界的轩然大波却至今未平.转基因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这一点已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共识.美国是转基因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据统计,美国的大学、科研机关和企业等已经开发出上百个转基因作物品种,其中仅有43个品种的平安性得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

3、治理局确实认.面临转基因玉米和大豆正在进行大面积种植与大量出口以及由此引发争议的现状,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郑重承诺,将就转基因食品的平安性问题展开全面调查.看来,在开展转基因技术的同时,也是应当注意吸取任何一种现代工业技术开展过程中的教训的.1 .引起“科学家的担忧和“世界范围的不安的原因是A.“BT玉米抗虫害水平并不能到达百分之百,某些转基因大豆可能会致癌.B.某些转基因作物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还有一些会削弱作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C.转基因作物会毒杀昆虫或影响昆虫的发育,并会降低人体自身的防癌功能.D.由于毒素存在,某些转基因作物会污染环境,因此而影响人体的健康.2 .不符合第二自然段文意的

4、一项为哪一项A.普斯陶伊认定,转基因作物会损伤动物内脏并在破坏免疫系统,他声称是通过实验证实这一点的.B.英国皇家学会认为普斯陶伊的结论不能成立,根据主要是普斯陶伊实验的科学性C.普斯陶伊所引发的风波,说明了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这项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的某种担忧与不信任.D.“有所不同是针对第一自然段而言,意思是说普斯陶伊的结论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担心与不安.3 .文中所说的“教训指的是A.现代工业技术没有注意到它的平安性及对人们心理的影响.B.开展生物科学没有注意到它对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影响.C.开展现代工业技术没有注意到它可能造成的危害而做到趋利避害.D.在科学开展中,没有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

5、没有做更大范围的细致研究.4 .同本文作者的观点倾向不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A.转基因作物作为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成果所引起的担忧和不安,绝不会阻碍这项技术的开展.B.面对运用转基因技术所引起的世界范围的担忧与不安,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是正确的做法.C.转基因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但在推行的时候,要特别考虑到它的平安性问题.D.实验证实,某些转基因作物自身有长亦有短,但完全否认这项技术成果,尚缺乏科学依据.一为了说明发生在原始地球上的化学反响能够产生像氨基酸这样复杂的有机分子,美国科学家米勒在1952年设计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他在密封的烧瓶内放入氧、甲烷、氢气和水,并加热烧瓶底部迫使水

6、蒸气循环,以模拟原始地球的海洋和大气,同时他又对烧瓶内的气体连续放电以模拟电闪雷击,经过一个星期后,米勒检测了烧瓶内的“海洋溶液,发现甲烷中的碳约有15%转化为18种有机物,其中2%的碳转化为氨基酸.这个实验曾经使人们相信原始海洋和大气能够通过自身的化学过程产生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幅由早期实验所描画的图画逐渐变得模糊起来.起初人们发现米勒的实验对原始大气的假设是错误的,原始大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和氮气组成,只含有少量的甲烷和氢气.后来人们又越来越清楚的熟悉到米勒烧瓶里的氨基酸是不能用来合成蛋白质的.原来氨基酸分子的几何形状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有着决定成败的重要作用.蛋白

7、质分子是以氨基酸分子为单体,根据不同的比率和不同的排列方式而合成的高聚合物.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单体共有20种之多,它们被称为标准氨基酸.它们的分子结构有两种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就是所谓氨基酸分子的两种构型或手性,分别叫做L氨基酸和D氨基酸,我们也常常称它们为左手性氨基酸和右手性氨基酸.在化学反响中形成两种手性分子的几率是相同的,因此在化学反响的生成物里左手性分子和右手性分子数量相等,这种不同手性分子数量相等的混合物称为消旋混合物.米勒实验生成的氨基酸就是消旋混合物,它们是无法合成蛋白质的.1 .根据文意,下面对米勒实验目的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证实原始地球上能产生复杂的有机分子B.证实

8、氨基酸存在于地球上的海洋和大气中C.找到原始地球上合成蛋白质的物质D.探寻地球上生命的最初来源2 .根据文意,对“这幅由早期实验所描画的图画逐渐变得模糊起来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时间越来越久,人们的记忆就不大清楚了翻点亮心灯/人9照亮人生翻B.人们研究的领域拓宽了,米勒的实验就已过时了C.米勒实验的假设是错的,人们也就不再相信他的理论了D.随着熟悉的深入,人们发现米勒实验的结论是错的了3 .以下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人们一度相信是地球自身产生的氨基酸合成了蛋白质B.米勒的实验不应该在烧瓶中放进甲烷和氧气C.弄清了氨基酸的来源,就找到了蛋白质的来源D.只有不同手性的分子结合到一

9、起,才能产生蛋白质4 .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米勒的实验没有考虑到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比率和不同排列方式B. L一氨基酸和D一氨基酸能分别聚合成蛋白质C.米勒的实验对人们熟悉氨基酸的产生具有划时代意义D.米勒烧瓶里所生成的氨基酸分子数量相等的L氨基酸和D一氨基酸混合而成的消旋混合物三英国天文学家日前根据他们对彗星轨道变化的研究做出一个大胆的推论:在我们的太阳系的遥远边缘,有一颗至今尚未被发现的巨大行星,远在目前的九大行星以外.英国天文学家约翰墨里声明,他在研究13颗来自奥特星云的彗星时发现,这些彗星飞入太阳系后,轨道都发生了带有类似特点的偏转,他经过计算分析,原因

10、可能是在太阳系中还有一颗不为人知的巨大天体.这颗不知名天体的体积比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木星还要大7倍,它造成的强引力场使彗星轨道出现偏转.墨里在接受英国播送公司的采访时表示,他对13颗彗星的轨道进行了精确的计算,计算误差约为1/1700.据测算,这一未名天体位置在海豚星座附近,比目前所知的最远的太阳系行星冥王星还要远1000倍.英国天文学界认为,如果墨里的推论得到最后的证实,将为人们研究彗星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根据墨里的研究,这颗行星的公转方向与九大行星正好相反.因此判断它不是和其他行星一起形成的,也许是另一个星系的逃兵,在遥远的过去,偶然经过太阳系时被太阳的引力所俘获.目前,尚未有任何观测发现

11、有关这一“神秘天体存在的直接证据.不过由于它距离太阳遥远,公转一周需时600万年之久.墨里认为:“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到现在仍未发现它.其实天文学界对所谓的太阳系存在“第十大行星的争论从本世纪初就开始了.当时天文学界在根据太阳系天体在近日轨道上的异常变化,成功地推测出冥王星的存在后,进一步推论新的轨道变化说明太阳系中存在第十大行星,并对其假想轨道进行了计算,甚至为它取了名字.然而此时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中,做出科学预测:太阳的强引力场才是这一次轨道变化的真正原因.此后的一系列科学发现也证实太阳这一强引力场的作用,十大行星一说才逐渐销声匿迹.墨里的研究将在近期的一次国际天文学会上进行讨

12、论,国际天文学界有关专家认为,他的推论将再次引发天文学家对“第十大行星的探讨.1 .根据文意,对“第十大行星的有关描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它体积巨大,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8倍B.它距离太阳遥远,比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还要远1000倍C.它和九大行星同向公转,一周需600万年之久D.它的存在,使彗星飞入太阳系后,轨道发生偏转2 .以下表达,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太阳系中还存在着第十大行星是英国天文学家根据他们对彗星轨道变化的研究所做出的一个惊人结论.B.英国天文学家墨里经过计算得出了有关“第十大行星体积、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等数据.C. “第十大行星之所以未能观测到,是由于尚未有任何观

13、测发现的直接证据.D.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十大行星之争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3 .如果“第十大行星证实确实存在,对其意义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为哪一项A.有力的证实英国天文学家卓越的科研水平B.生动地告诉人们:广袤无垠的宇宙永远有无穷的微妙C.再次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存在着违背科学的东西D.为人们研究彗星提供新的理论依据4 .如果要给这篇文章加上一个标题,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太阳系存在十大行星B.英国天文学家发现第十大行星C.“第十大行星再度确证D.“第十大行星"千呼万唤始出来四1生命不同于无机物质,它既遵从物理化学的根本规律,又有着自身独特之处.任何生命都毫不例外地有着十分

14、微妙的结构体系,有人就把细胞和各种细胞器,比较为“最精密的分子工程-这个工程,有固定的参考指标一一遗传体系,并可以逐级放大.它的结构那么与行使的功能无比协调,在局部和整体之间,不同层次之间,不同组织之间,都保持着有条不紊的相互关系,由小秩序组成大秩序,并能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确切反响,进行合成和分解代谢.而在上下两代间,那么通过互补复制,维持了物种的持久性和可变性.现在知道,正由于这一系列非凡复杂的分子组合特点,才表现出了无比微妙的生命属性2随着熟悉的加深,人们还找到了研究生命的要领.一位科学家写道:“说明把历代所获得的性状贮存起来,并无误地传给子孙的遗传机理,乃是翻开生命奥秘之门的一把钥匙

15、.这把“金钥匙在科学家的悉心探究之下,目前已经能够说出个头绪了.3现在知道,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以密码方式,记录在遗传物质之中,这种密码通过准确的复制,可以完美无缺地传递到下一代.在发育过程中,通过转录和译,将表达为固有的生物性状.这就是青蛙之所以成为青蛙,蝴蝶之的以成为蝴蝶的根本依据.目前科学家不但查明了各个密码单词的含义,还编制出了奇妙的“密码词典.于是在这里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终于密切无间地集合起来了.1.以下对第1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生命是精密的分子工程B.生命是复杂微妙的系统C.生命有持久性和可变性D.生命工程有固定的参考指标2,以下内容不属于文中“这一系列所指的一

16、项为哪一项A.遵从物理化学的根本规律B.可以逐级“放大C.上下两代互补复制D.进行合成和分解代谢3 .以下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细胞和各种细胞器在局部和整体之间、不同层次之间、不同组织之间可互补复制.B.把历代所获得的性状贮存起来并无误地传给子孙,这是翻开生命奥秘之门的一把钥匙.C.遗传物质中的密码是通过转录和译完美无缺地传递给下一代的.D.科学家们认为,研究生命的要领在于说明生物一切性状的遗传机理.4 .对本文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班.的一项为哪一项A.生物的一切性状以能够复制的密码方式传递给下一代.B.查明密码含义、编制“密码词典,是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集合的结果.C.转录和译遗

17、传物质中的密码,可以保持固有的生物性状.D.来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悉心探究,终于找到了生物的遗传机理,从根本上破解了生命的奥秘.五太阳的能量太阳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忠于职守地为地球提供能量,它的能量是什么这是一个催人探索的问题.在相对论出现以前,人们解释说太阳内部物质燃烧而释放出能量.相对论诞生后,那么解释为原子核的聚变和裂变产生出巨大的能量.这两种解释都使人类痛苦而面临着抉择.然而,统一论发现,太阳是宇宙中大规模的统一场场能变化使得在某一空间区域内产生的巨大的能量辐射现象.这可以用太阳灶来打比方,聚光镜把太阳能聚焦在某一点上,于是该焦点便产生了一个能量聚焦点.太阳便是宇宙中一个巨大的能量聚焦点

18、.这个能量点是来源宇宙统一场场能的不断变化使在太阳所在的区域内不断发生能级跃迁从而产生的巨大能量辐射现象.其微观辐射模型,正是核外电子能极跃迁的现象,一个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对能量的吸收与释放是从整个原子系统上表现出来的,太阳能源的统一论观点使得在这一领域的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由此可见,太阳并不是悬挂在天空的圆球,而是宇宙运行中的一个闪光点.这闪光也不是因其自身能发光,而是宇宙运动产生的能量辐射现象,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地球产生菲薄之念,由于地球自身就是拯救自己的真正的“太阳.1.“使人类痛苦而面临着抉择一句中,“痛苦是指A.太阳能源总会耗尽,宇宙将失去光明.B.太阳总有一天会从我们的天空消逝.C.“内部物质燃烧论与“相对论都意味着人类的灭亡.D.必须离开地球故土,去寻找新的太阳.2 .与“太阳仅是宇宙中一个巨大的能量聚焦点含义一致的是A.太阳是在宇宙统一场场能作用下产生的巨大能量辐射现象.B.太阳就是宇宙中吸收能量并产生巨大辐射现象的“聚光镜.C.太阳的巨大能量辐射现象是在宇宙统一场场能作用下产生的.D.太阳就是宇宙“聚光镜作用下吸收能量产生的辐射现象.3 .“地球自身就是拯救自己的真正的太阳这一说法的科学依据是A.整个宇宙是不可分解的整体,有地球存在,就一定有太阳存在.B.地球运动是产生太阳辐射现象的必要条件,地球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