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品种基本性状与分类_第1页
茶树品种基本性状与分类_第2页
茶树品种基本性状与分类_第3页
茶树品种基本性状与分类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树品种基本性状与分类1、茶树品种分布茶树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和广泛的传播。经受着多种多样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长期影响,以及人工驯化和选择的作用,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品种资源。茶树选种活动,古时就已开始。据记载,晋武帝(公元265-290年)时,即有安徽宣城人秦精在今湖北鄂城县武昌山采集大叶种茶树。在唐代陆羽茶经、宋代东溪试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菱,都有有关茶树选种和茶树品种性状的记述,还流传着许多古人发现、驯化、利用野生茶树的轶事和传说。随着生产的发展、茶类的创新,以及人们的辛勤培育,茶树品种更是层出不穷。目前已发掘的茶树地方品种或类型,约有五百余个。近二十年来,全国各有关单位选育出的茶树新品种

2、、品系、据不完全统计,也有一百余个。在西南、东南茶区,还蕴藏着许多性状奇特的野生大茶树和茶种的近缘植物。通过调查、整理和初步研究,基本上掌握了我国主要茶树品种资源分布情况,对主要栽培品种的性状和特性,也有了基本了解。在已有性状资料的品种中,如按树型分类,灌木型品种占74%,小乔木型品种占10%。乔木型品种占16%;如按叶片大小分类,特大大叶类品种占13%,大叶类品种占25%,中叶类品种占44%,小叶类品种占18%。我国茶区主要分布于北纬33。以南,东经98。以东,在这个大约280万平方公里的近似长方形地带,由西南往东北,茶树品种的分布,则由高大的乔木逐渐演变为灌木,植株矮化,叶片渐小而厚,栅栏

3、组织加厚,抗性增强,多酚类物质渐减。云南、贵州、四川一带,我们祚早期从野生茶树驯化为栽培种的一些古老类型,仍然保持着乔木性状和特性,除了生态条件影响外,与人们栽培利用方式也有关系。古老的云南大叶种、苦茶、大树茶的种植区,由于采取林下种植,不修剪,攀枝折采,以至茶成大树,枝叶粗大。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多分布于西南和华南茶区。乔木型最突出的茶树品种资源云南大叶种,随着近代的利用和推广,不仅在云南省西南部大面积种植,而且分布到广东、广西以及四川、贵州、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的南部。经多年引种实践,除四川盆地外,云南大叶种在北纬25度以南茶区推广,较有成效。小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较集中分布于福建、广东

4、、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随着茶树良种的推广,这类茶树品种的分布,有很大扩大。例如,著名的福鼎大白茶,几乎在全国茶区都有分布。灌木类型的茶品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茶区的中部、东部和北就,其中著名的祁门种、鸠坑种、湄潭苔茶等,也有较大范围的分布。这类茶树品种资源适应性强,受温度、湿度和地势等生态条件约束性较小,地理分布区较为广泛。除了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外,野生大茶树和茶种近缘野生植物,分布也很广,在西南、华南甚至华东地区都有发掘,如著名的云南南糯山大茶树、大黑山大茶树、贵州赤水大茶树、四川宜宾大茶树等。这些野生茶树资源的发掘,为进一步研究茶树起源、进化和选育新品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由此可见,我国茶树

5、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分布广泛,世界上各种茶树类型,我国应有尽有。这些十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为祖国茶叶秤积累了珍贵的宝藏,对世界茶中生产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2、茶树品种的基本性状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又是一个古老的树种,在千百万年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演化和天然杂交,品种性状和特必,不断产生变异与进化,无论生殖器官或营养器官,都存在着复杂而广泛的变异。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及其变异情况。在生产栽培的茶树品种中,就全国茶区而言,灌木类型占多数,但小乔木和乔木类型的品种也很丰富。特别是在西南和华南茶区,乔木类型的品种栽培面积较大。在云南、广东、广西等茶区,乔木类型的云南大叶种,则成为主要栽培品种。乔

6、木类型的茶树品种,植株高大,分枝部位高,主干明显,分枝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在10厘米以上。结实率低,抗逆性弱,特别是抗寒性极差。芽头粗大,芽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这类品种分布于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宜制红茶,品质上具有滋味浓强的特点。灌木类型的茶树品种,植株低矮,分枝部位低,从基部分枝,无明显主干,分枝密。叶片小,80%的品种叶片长度在10厘米以下,最小者不及3百米最大者亦在14厘米以下。结实率高,抗逆性强。芽中地氨基氮含量高。地理分布广,茶类适制性亦较广。小乔木类型的茶树品种,则介乎灌木乔木类型之间,区域适应性和茶类适制性亦较广。栽培茶树的目的,是采摘其幼嫩新梢,作为制茶原料。因此,茶树的长相

7、、叶和芽的性状、芽的萌发和生长特性,以及新梢的性状,也就成为研究茶树品种的重要经济性状。任何茶树品种,都存在着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的区别,在这三个性状方面,都表现出各自的特征,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不同的茶树品种,在经济性状上亦存在显著差异。3、茶树品种分类根据我国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和特性的研究,并照顾到现行品种分类的习惯,我们将茶树品种按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三个主要性状,分为三个分类等级,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系统。各级分类标准如下:第一级分类系统称为"型,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1)乔木型

8、此类是较原始的茶树类型。分布于和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较接近的自然区域,即我国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植株高大,从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显的主干,呈总状分枝,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厘米,多数品种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片栅栏组织概为一层。(2)小乔木型此类属进化类型。抗逆性较乔木类强,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茶区。植株较高大,从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植株上部主干则不明显。分枝较稀,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以10-14厘米之间,叶片栅栏组织多为两层。(3)灌木型此类亦属进化类型。包括的品种最多,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茶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植株低矮,无明显主干,从植株基部分枝,分

9、枝密,叶片较小,叶片长度变异范围大。为2.2-14厘米之间,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在10百米以下。叶片栅栏组织2-3层。第二级分类系统称为"类"。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1)特大叶类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宽5厘米以上。(2)大叶类叶长10-14厘米,叶宽4-5厘米。(3)中叶类叶长7-10厘米,叶宽3-4厘米(4)小叶类叶长7厘米以下,叶宽3厘米以下。第三级分类系统称为"种'这里所谓的"种二乃是指品种或品系,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种,此处系借用习惯上的称谓。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