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7339254b-a578-4c23-8ede-204c7c449a5a/7339254b-a578-4c23-8ede-204c7c449a5a1.gif)
![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7339254b-a578-4c23-8ede-204c7c449a5a/7339254b-a578-4c23-8ede-204c7c449a5a2.gif)
![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7339254b-a578-4c23-8ede-204c7c449a5a/7339254b-a578-4c23-8ede-204c7c449a5a3.gif)
![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7339254b-a578-4c23-8ede-204c7c449a5a/7339254b-a578-4c23-8ede-204c7c449a5a4.gif)
![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0/7339254b-a578-4c23-8ede-204c7c449a5a/7339254b-a578-4c23-8ede-204c7c449a5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古典文献期末复习资料文献的物质载体:甲骨:龟甲和兽甲的合称.殷商时代的占卜文字,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盛行殷商时期,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铁云藏龟?,甲骨文最早由土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金石:从商到汉,在青铜器上刻铸文字的铜器,叫金文.礼器,乐器.钟鼎文.石豉文,儒家经典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国家刻石立碑,是东汉末年的“熹平石经,今有残石.完整保存至今的有晚唐文宗开成年间的“开成石经.竹木:即竹简与木版的合称.古代把书写的狭长竹片,称作“简,把木版称为“牍或“版.汗青是竹简的代称,烤干竹子里面的水分的这道工序叫杀青.韦编三绝:指读书非常用功.用牛皮编连的称“韦编.绿帛:丝
2、织品的总称.古代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成为帛书或者素书、纳书、绿书.绿帛与竹木同时使用.1973年12月,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由土了大批西汉帛书,有?老子?、?十大经?、?战国纵横家书?,及兵书、医书、历史、哲学、历史等著述,有极为珍贵的学术价值.文献装订形式:一、简策体式:一部书的多根竹、木简,需用纽绳加以编连,即编简成册,亦称“简策.简策本册,是我国最早的正式图书版本形式.编简在战国到西汉时期最为流行,到东汉魏晋时期任然是主要的形式.?孙膑兵法?竹简生土在山东省临沂银雀山.二、卷轴体式:卷子装.When,where由土卷轴?1900在敦煌藏经洞由土六万多字的卷轴三、折叠体式:分为梵夹装和经折
3、装.1 .梵夹装:因古印度的佛教经典,曾长期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为贝叶经.将贝叶重叠,以木板上下相夹,再以绳捆扎,故称梵夹.佛教经典,多用此式.2 .经折装:根据一定的尺寸,或者字的行数,将长卷左右反复连续折迭,最后形成长方形的一迭,前后再各粘裱一张质地较厚的纸,作为封面或封底,可将卷子装改变成为互相连续的一册,形同旧时记帐的经折,称为经折本,又称折本.一、著作:属创造性的,价值高,作用大.如五经中的?周易?,诸子的老、庄、孟、荀、中、韩,史部的?史通?等.二、编述:属改造性的,价值有高有低,作用有大有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五经中的?尚书?、?春秋?,诸子里的杂家,史部的?左传?等.三、
4、抄纂:属资料性的,价值作用虽然有限,但其时代年限愈早,作用那么愈大.经部如?论语?、?尔雅?,子部如?晏子春秋?,史部如?世本?等.总集:系统聚集多人的单篇诗文为一书,称为总集,与别集相对而言.别集:聚集个人多种文体作品为一书,称为别集,与总集相对而言.类书:是指汇抄古籍中的史料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俪词骈语,根据类别或韵部编排,以供检索的书.三国时曹丕编撰?皇览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类书.政书:是主要记载典章制度沿革变化及政治、经济、文化开展状况的专书.政书的代表:十通及历朝历代的会要、会典方志又称地方志地方志的用途:1、政治作用: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说,地方志是了解各地情况的重要依据.从地
5、方角度讲,更是治理一方的最好的参考手册.2、考察地理沿革的第一手资料.3、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资料.4、历史资料的渊薮篇、卷的关系,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篇卷相等.汉代竹简、绿帛并行,篇卷不分,因此?汉书艺文志?著录几篇,即后世几卷,篇卷通用.二、卷大于篇.绿帛盛行后,改篇为卷,有的仍以一篇为一卷,有的那么因篇较短,就合数篇为一卷,如?汉志六艺略?著录:“?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已是305篇分为28卷.三、卷小于篇.司马彪的?续后汉志?八篇,分为三十卷,是开展到汉代以后的事.目录组成局部:一、篇目书名:篇目为目录的首要内容,即各书的全称,包括书名、别名、篇或卷数、著述人名以及不同版本、
6、收藏者等.二、小序:或称序,即在根本目录各部类的前面或后面,写有一篇简要的文字.论述各个部类书的学术源流、派别演变、师承关系、内容特点、利弊得失.三、解题:又称提要,也称叙录或书录,即指为录的每一种书,写一篇简要的文字,说明异本篇数、校勘经过、定本名称、作者生平、著述要旨、价值意义、校定年月等,解题的作用主要是揭示图书的内容、特点和用途,为读者了解图书提供方便.目录的作用:1、纲纪群籍,簿录甲乙2、辨章学术,剖析源流提要钩玄,治学涉径.4、鉴别旧刊,校傩异同.目录的分类沿革:我国古代目录的分类,大体经历过六分、四分、七分、四分等几个开展阶段.一?七略?的六分法.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
7、、论语、孝经、小学.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诗赋略:赋一、赋二、赋三、杂赋、歌诗.兵书略:权谋、形势、阴阳、技巧.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二、?中经?到?隋书经籍志?:“四分法确实立.甲部:六艺、小学乙部: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丙部: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三、?七志?、?七录?的七分法.?七志?七录?经典志:六艺、小学、史记、杂传诸子志:古今诸子文翰志:诗赋军书志:兵书阴阳志:阴阳图纬术艺志:方技图谱志:地域、图书附道经佛经四、?隋书经籍志?的四分法.经
8、部: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谶纬、小学.史部: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子部: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集部:楚辞、别集、总集.四局部类法至此已经定型.此后一些史志目录,宋代的?崇文总目?以及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都沿用四局部类法,直到近现代.内篇: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外篇:佛法录仙道录文献目录的类型1 .公藏书目:公藏书目是现代的叫法,前代也叫官书目、官府书目.是历代根据国家或各级官府的藏书所编成的目录.最早的这种目录就是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2 .私家书目:即
9、相对于官府藏书目,是私人藏书目录.由现比官藏书目晚.现存最早的私家书目是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3 .史志目录:是指历代所修的纪传体史书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汉书艺文志?为最早.4 .丛书目录:丛书为一种根据一定xx原那么会聚群书的形式,具特点是仍保存各书原名和原有体例,而冠以一个总书名.?四库全书总目?、?四部丛刊书录?、?四部备要书目提要?等均是重要的丛书目录.5 .其他目录:主要有:地方文献目录,推荐书目录,专科目录,禁毁书目录,目录之目录等.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在讲目录学时引用到很多.我国第一部解题目录:?别录?版本目录什么叫四分法?经史子集善本?1 .校勘性善本:指校勘精良、
10、较好保存古籍作者原貌或较接近作者作品原貌的本子.2 .文物性善本:凡罕见的旧刻本、活字本、旧抄本、稿本、批校本等,从收藏角度具有相当高价值,具备文物性,可定义为“文物性善本.3.两性兼具的善本:既具文物性,又具校勘性,即“两性兼具善本.版本的鉴别: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主要次要之分.主要因素有三项:字体、版式和纸张.首先是字体,是版本鉴别诸因素中最重要者.其次是版式.不同时代有不同风貌,不同地区有不同风貌再次是纸张.宋本:A.宋建本:主要是指今福建北部建宁府建阳县的书坊刻本.也称作闽本.宋建本特点:1.字体采用颜体,即中唐大书法家颜真卿字体.颜体字结构端正,点划清楚,也是便于书手刻工掌握的字体
11、,建阳书坊用来刻书.南宋前期较瘦劲,横竖一样粗细,还带有一些欧体字的样子.如王叔边刻的?后汉书?.中期以后,刻书中正文横细竖粗,颜体字特点突生.这种颜体字,完全不同于浙本的欧体,书坊用这种方法使正文大字和小注明显区别,正文横细竖粗,显得墨色很浓,而小注横竖粗细一般,笔道较瘦,墨色显得较淡,比浙本更醒目更美观.官刻本字体,或同坊刻,或不完全相同但具颜体结构,然不如坊刻整洁美观.2.版式前后也有变化.前期受浙本影响,多白口,左右双边,中期以后多转为细黑口,四周双边,多用双黑鱼尾.和浙本相同,书名卷次在上鱼尾下方,书名也用简称.鱼尾上方有时也记本叶字数,叶次在下鱼尾下,在叶次下再加一道横线,接细黑口
12、.无刻工姓名,与浙本中书棚本一致.用书耳,刻篇名以便读者翻检.书耳、黑口也是书坊的创造创造.福建地区官刻本,那么或白口或黑口,或左右双边或四周双边,或单鱼尾或双鱼尾,刻工姓名或有或无.无书耳.大体介于建阳坊刻和浙本官刻之间.4.刻书题识和牌记前期多有刻书题识,如余仁仲万卷堂刻?春秋公羊传解诂?,有五行一百多字的长篇题识.中期以后多用牌记,如?史记?三家注在?集解序?后,有“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这类牌记一般双行十来个字,个别牌记那么达四、五行几十个字.刻书序跋一般少见,大约因书坊主人多数文化较低,不善撰写长篇序跋.福建地区官刻那么无牌记,有时有刻书序跋.4.避讳建阳坊刻本虽有避讳,但是较松
13、,不如官刻浙本严格,因坊刻本民间刻印在民间流通,而官刻国子监或各级官员负责,要承当责任.福建地区的官刻本避讳那么较严.5.纸张一般使用当地生产的一种纸,叫麻沙纸.这种纸色泽枯黄甚至发黑,纸纹不太明显,质量远不如浙本的麻纸.由于产于当地,产量大,价格低,利于降低本钱.B.宋蜀本:北宋初太祖开宝年间,朝廷专派人在成都主持开刻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雕版佛教?大藏经?一一?开宝藏?,说明这里雕版印刷已具有相当水平.后刻书中央转到眉山,版本学上所说蜀刻本实大多为眉山刻本.宋蜀本的鉴别1.字体大字本和小字本有所不同.大字本根本上是颜体字的架子,但不同于建阳坊刻.横竖粗细不太明显,尤其是撇捺长而尖利,有中唐书法家
14、柳公权柳体字成份,是一种颜柳混合体,在浙本欧体字和建本颜体字外别树一帜.文中小注也是如此,不像南宋中期建本.小字本中十二行本字体相同;而H一行本字体那么撇捺不太尖利,点划较古拙,笔道不太均匀,略有?开宝藏?遗风.总之,蜀本字体特征也比拟突生,但不如浙本和建本美观.2.版式同于浙本,白口,多单黑鱼尾,左右双边,书名、卷次在上鱼尾下,叶次在版心下方相当于下鱼尾之处.无书耳.但记刻工并不如浙本多.3.刻书序跋和牌记除个别蜀本,一般没有刻书序跋和牌记,坊刻也是如此,因而刻书年月、刻书系统和刻书人姓名、堂名往往不清.4.避讳不如官刻浙本严格,但比坊刻建本严,鉴别时可作为参考.5.纸张与浙本相同,多用白麻
15、纸,好于建本麻沙纸.总言之宋蜀本特征较明显,较易鉴别.C.宋浙本:实际指南宋时以杭州为中央的地区的刻本,严格说应是南宋浙本.宋浙本的鉴别1.字体从北宋末到整个南宋,杭州地区刻书是清一色欧体字2.版式宋浙本以及浙本系统的刻本,版式方面大多共同:白口;单黑鱼尾;书名、卷次在鱼尾下方,书名常用简称;鱼尾上方有时记本字数;相当于下鱼尾处记叶次;左右双边;无书耳,无牌记.3.刻工姓名宋浙本中官刻、家刻一般多记刻工姓名,在每叶版心最下方.或姓名,或只有姓或只有名.有时在姓名之下有“刊、“雕之类的字,是为结算刻工工钱.4.刻书序跋和刻书题识刻书序跋和刻书题识区别于一般题跋和识语,是专为刻书而作.题跋文字较长
16、,识语往往仅一句.刻书序跋和刻书题识里一般会交待刊刻者,有时还涉及刊刻地点和时间,可作为鉴别依据.5.避讳宋人讲避讳,有家讳、庙讳,尤其是庙讳即皇帝的名讳.南宋初年学者洪迈就感慨庙讳太多,在科举测试中已成问题,士子记不清偶尔犯讳,影响前程.避皇帝之讳;旁支继承帝位者的父辈祖辈讳;伪托始祖玄朗、远祖轩辕等.避名之本字及同音字.用近意近音字替代;常见为有意缺末笔.皇帝在位年代不同,将讳字排由顺序,也可成为鉴别版本时代标尺.坊刻避讳不如官刻严格,后代重刻本覆刻本常照翻宋本讳字,因此仅作参考.6.纸张宋浙本使用纸张,一般是白麻纸或黄麻纸,正面较光洁,反面稍粗糙,有时粘附有草棍和纸毛,纸质坚韧,较厚.7
17、.形制宋浙本绝大局部蝴蝶装,也可作为鉴别依据.D.辽金本刻书地点主要在辽南京即今北京.辽刻特点:1 .字体分为两种,一种接近?开宝藏?,带有北魏书体特点,比拟古拙,占多数.另一种那么为欧体,但比南宋浙本欧体字朴拙,显然是受到北宋刻本字体影响.2 .避讳受到宋文化的影响,仿照宋制,也有避讳.已发现的辽刻本有七件有讳字,主要是?契丹藏?以外的佛经及其他杂书,避太宗、穆宗、景宗、真宗四代,一般也是用缺笔的办法.于实物很少,严格与否不太好说,作为准确依据恐需要慎重对待.3.形制与版式佛经是卷子本,应是受?开宝藏?的影响.?蒙求?及个别佛经是蝴蝶装.有的佛经上下栏是金刚杵图案,宋藏中未见,或是辽人创造.
18、?蒙求?左右双边,白版心.4.纸多用白麻纸,同宋浙本、蜀本.金平水本文化不断开展,书籍需求日益增加,仅靠从北宋夺去的书籍和书版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开始刻书印书.金代刻书中央在平阳府.?金史地理志?记载当地的生产:“有书籍.当地有河流平水,因此刻书被称作平水本.金平水本的特点1.字体?曾子固集?等同宋浙本,欧体字.?黄帝内经素问?等,在欧体根底上参加颜体成份,字形较挺拔.2.版式接近宋浙本,白口,黑鱼尾或单或双,左右双边或四周双边.版心书名、卷次位置同宋浙本,叶次在相当于下鱼尾处或下鱼尾下.另行字较密,可能与书坊刻本有关.?曾子固集?卷首书名大字占双行,与杭州书坊荣六郎刻?抱朴子?同,有可能受到
19、北宋东京汴梁刻书风格影响.3.刻书序跋题识和牌记现存金平水本均无,但因种数太少,不敢一概而论.4.避讳金帝有二名,一国语名,一汉名.国语名有音无汉字,不用避;汉名要避.但不如宋严格.过去一般认为金平水本无避讳,但后有人指由,偶有个别讳字,如?萧闲老人明秀集?中“0T'字缺笔,是避世宗之父宗“盍之讳.于避讳不严,所以在鉴别时代时,很难作为确切依据.5.纸张同宋浙本、宋蜀本,多用白麻纸.元刻本元统一后,蒙古统治者吸收利用汉族士人稳固增强统治,需对文化事业加以保护.因此杭州、建阳的刻书业,不仅未停滞衰落,反而有所开展.两个刻书中央所刻书籍,版本学上习惯将建阳刻本称为元建本,杭州以及其他各地所
20、刻那么不加区分地统称为元刻本.一.元浙本特点元浙本和浙本系统的刻本,除字体外,在其他方面根本上继承宋浙本,略有变化.1.字体元代最流行的字体是大书法家赵孟书体即所谓赵体字.元浙本受其影响,或在欧体字的根底上加进赵体字的成份,结构点划显得较为生动而不太板滞,或那么完全是赵体.有个别例外,如江西、湖南等地刻本或有颜体字成份,那么仍同南宋应是受到建阳刻本风气影响.相台岳氏本因覆刻廖莹中本,纯为南宋浙本欧体字面目.2.版式继承南宋浙本,但也有变化.一般白口,但由现细黑口黑鱼尾或单或双,版心上方有时记字数,上鱼尾下仍是简称书名和卷次,下鱼尾上或相当下鱼尾处记叶次,版心下方记刻工,但不如南宋浙本多.左右双
21、边或四周双边.一般无书耳.3.刻书序跋题识牌记或有刻书序跋或题识,但无牌记.4.避讳元朝皇帝仅有蒙文名,不同于辽、金,汉字是蒙文名音译,因此无需避讳.但元刻本中或有宋讳,是翻刻前代本子时照刻.5.纸张继承南宋浙本,多用白麻纸或黄麻纸,但元代后期生产纸张纸纹较窄,只有一指宽左右.少数用白棉纸,较薄,与明代所用白棉纸不同.6.形制应多为包背装,少数蝴蝶装,但现存元刻本多经后代改装,因而常为线装.二.元建本元代建阳刻书业仍兴盛非常.虽朝代享年较短,但现存元建本数量甚多,总数超过南宋建本.元建本的鉴别元建本继承南宋建本风格,但在字体、版式方面又有假设干变化.1.字体仍沿袭南宋建本颜体字,但字形较圆活,
22、不如宋建本挺拔,笔划稍瘦,横细竖粗特点不如宋建本明显,大字正文和小字注文差异不太显著.通俗读物字体虽也作颜体字结构,但较粗率,且多用简笔俗体,与正经书明显不同,这一风格延续到明代,是元明建本的明显特点之一.2.版式黑口.有的同南宋中后期建本为细黑口,有的逐渐加粗,变为大黑口.双鱼尾,除黑鱼尾外,由现花鱼尾.四周双边或左右双边.其他如书名、卷次、叶次在版心位置、不记刻工姓名、或有书耳,均同南宋建本.3.格式正文内小标题上,采用鱼尾,常是花鱼尾,下并加0,以此来强调,吸引读者注意.止匕外,也有书名大题作双行大字,那么模仿平水本.可见书坊仍挖空心思翻新把戏.4.刻书序跋题识牌记如同宋建本,少有刻书序
23、跋题识,普遍存在牌记,花式比宋建本更多,如钟、鼎、爵、花、荷叶形,等等.个别元建本牌记扩大至半叶值得注意,成为明代万历后刻本内封面的前驱.5.避讳与元浙本同,除重刻前代刻本时照翻讳字外,并不避讳.6.纸张仍用麻沙纸.还有一种竹纸,纸质同样不佳.元平水本的鉴别继承金平水平的风格,但特点更突生,较易鉴别.1.字体仍是欧颜混合,但比金平水本的颜体成份更多;但又较挺拔,与元建本的圆活有明显不同.2.版式白口,双黑鱼尾,四周双边.书名、卷次在上鱼尾下,叶次在下鱼尾下.时有刻工姓名3.牌记或有或无,莫些坊刻如张氏晦明轩、曹氏进德斋、平阳府梁宅等有牌记.4.避讳不避,与元代其他地区刻本相同.5.纸张用麻纸,
24、同元浙本.明刻本一、明前期刻本包括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十朝.前统称“明初本“明初本的鉴别:除建本以外,一般具有共同特征,前人概括“黑口赵体字明初本.1.字体继承元浙本,赵体宇包括正德、嘉靖、隆庆三朝.标准嘉靖本的鉴别1 .字体一改明前期赵体字,仿南宋浙本改用欧体,但与南宋浙本又不尽一样,南宋浙本是书写体,比拟美观.嘉靖本字体更方板整洁,但易写易刻,对于大规模刻书,是一种进步.2.版式恢复南宋浙本,一改明初本大黑口,一般用白口,黑鱼尾,左右双边.但有例外,如郭云鹏济美堂本?柳文?,是翻刻廖莹中世余采堂本,版式全同,只是把牌记、版心下方的世余采堂名,改为济美堂
25、而已.3.避讳这一时期仍无,只是时常照翻宋本的讳字有些有刻工姓名.5.纸张多为白棉纸,少数用黄棉纸.后印本用黄色的竹纸.万历本的鉴别2 .字体在嘉靖本根底上进一步标准,更加方正,称作“方体字,现代印刷体宋体字根本定型.3 .版式版心上方白口,书名提到上鱼尾之上,鱼尾下是卷次.正德、嘉靖偶见,而以上绝无.版心下方一般为白口,或有刻书者堂名斋名,也有少数细黑口.多为左右双边或四周双边.3.格式卷首首叶,除撰者衔名行外,往往并列有校订者衔名,有时不止一行.以前虽有,但较少见,这时成为普遍风气.此外开始在正文中加刻圈点,在天头上加刻批语评语.4 .封面在全书之首加刻封面,即内封面.一般竖分三栏,右边一
26、栏顶格刻撰者或校订者,中间一栏刻书名,左边一栏刻奥奥堂藏版一类,有时还加刻广告宣传内容.牌记根本消失.5 .避讳仍无避讳.6.纸张竹纸.纸质远不如明初本、嘉靖本的棉纸,黄色,薄而发脆.有些距文化中央较远地区,刻书仍保持嘉靖本风格,甚至保持明初本黑口赵体字风格,鉴别时需特别留意.汲古阁本及其鉴别汲古阁本自成系统,在明末清初刻本中,具有独立风格,且变化多端.字体至少有五种.1.明末瘦长方体字早期使用,版心有“绿君亭名.为数不多,?中国版刻图录?收入?洛阳伽蓝记?.2.万历方体字为数也不太多.其中?沧螺集?,字体较特别,粗拙,略接近魏碑体,是特例.3.扁方体字压扁的万历方体字,为汲古阁所独创,汲古阁
27、本大多为这种字体.大部头书?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宋名家词?等,均用这种字体.这种字体在当时以及后来对邻近地区刻书风气有一定影响,如清初所刻?唐诗英华?、?唐诗豉吹笺注?等,也是这种风格.4.仿欧体字与宋浙本、明嘉靖本都不同,瘦长而斜,手写味较重.为数不多,有?四唐人集?等几种.5.写刻体字为数也不多,有?唐人选唐诗八种?,与清初软体写刻一路.汲古阁本特点突生,鉴别并不困难,版心一般有堂号,并多有毛晋刻书跋.纸张多用毛太纸,黄色,较竹纸柔韧.据说因毛氏始用,故名.清代有假设干翻刻本,版心照刻堂号,鉴别时需注意.清刻本官书局刻本:官刻本中武英殿本已衰落.太平天国被平定后,江浙一带
28、因是战祸重灾区.损失很大,包括文化财产,主要即书籍.明清以来,这里为文化最兴旺地区,xx众多,战乱后,需大量书籍.依靠战事起家的曾国藩、李鸿章等湘军、淮军地方实力人物,势力大为增强,于是在长江流域创办官书局,所刻之书称“官书局本、“书局本、“局刻本或“局本.:清后期,地方官书局刻本数量大,流通广,取代武英殿本,成为官刻的主流和代表,与元代官刻情况略同.同治三年,曾国藩在南京开办金陵书局,是为首家书局,各地纷纷仿效,先后建立十几所,主要集中在南方,有江苏书局,淮南书局,浙江书局,崇文书局,江西书局,思贤书局,广雅书局等.官书局刻书甚多,约有千来种.有名者如金陵、江苏、淮南、浙江、崇文五局合刻?二
29、十四史?,金陵书局刻?四书?、?五经?、?文选?,江苏书局刻?通鉴?、?续通鉴?、?说文段注?,淮南书局刻?十三经注疏?,浙江书局刻?十三经古注?、?二十二子?、?九通?、?玉海?,崇文书局刻?百子全书?、?读史方舆纪要?、?天下郡国利病书?、仿胡刻?文选?,思贤书局刻王先谦?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孙诒让?墨子间诂?,广雅书局刻?广雅丛书?、?全唐文?,等等.书局多地方实力人物创办,资金充裕,又延请学者具体主持,刻书一般较精,如主持浙江书局的是清后期大学者俞博,刻书多项选择用善本作底本,精校重刻,该局刻书相当精良,如?二十二子?、?玉海?等,声誉很高,至今仍受推重,近年均予影印.局刻本多采用
30、方体字,金陵、崇文二家,仿汲古阁扁方体,崇文书局本字体笔道更粗且字密,很有特点.其他各局多用通行方体字.局部初印本使用宣纸,一般好者用连史纸,差者用官堆纸,与毛边纸相仿,色黄,略厚,还有一种赛连纸,与连史纸相近,白中发黄,较薄.校勘校勘的定义:校:比勘核对.勘:削除覆定,改正错误.校勘:回忆古籍的不同版本或其他资料,通过考证、分析、比拟、推理等精密方法,发现并改正其中字句篇章错误的一种古籍研究方法.校勘和校对:“校是校对,“勘是改正错ig.但连成“校勘一词,就具有特定的含义,不能凡校对改错都名之曰“校勘.一篇文章要发表、一本书要由版,打由校样后要用原稿校,这种校只能叫“校对,不能叫“校勘.校勘的四种方法:一、对校:将莫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比照,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拟,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对校法的长处是便于发现文献中的错误和找到改正错误的依据.其发现和改正的错误,都有版本上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主观武断、妄改原文的弊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销策划合同
- 能源行业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方案
- 企业管理咨询协议书
-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安全防护与性能优化策略
- 软件实施工程师聘用合同
- 工厂买卖合同书
- 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与教育方案
- 游戏角色设计作业指导书
- 房屋土地买卖合同书
- 计算机与办公设备行业作业指导书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语言类型学刘丹青讲义课件
- 语C圈洗白标准手册
- 浅析齿轮故障振动诊断技术
-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英文原版课件 23
- 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题库(660题)附答案(常用)(精品)
- 中国电信渠道经理技能五级认证教材-能力篇
- 员工考勤签卡单
- 青岛版五四制五下数学课程纲要
-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 稻盛和夫的哲学与阿米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