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诗五首中考阅读题训练(后附答案)【原文】 :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阅读训练】1、 1.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 分)2.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 分)3.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 4 分)4.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 4 分)5.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分)6.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7. 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 分)8. 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 分)2、
2、 1 、 “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 、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时间:。事情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对 , 对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3、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2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 ( 3 分)【参考答案】一、 1.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 “薄暮”点明时间, “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2.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3.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 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1 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分) 4.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 1 分)又
4、没有真正的知己, ( 1 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2 分) 5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 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 、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 分,符全诗意即可)6 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2 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7.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
5、得恰到好处。 8.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2、 1 、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2 、东皋 薄暮 望 3 、皆、惟色、晖 4 、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3、 1 、 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2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 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1 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1 分) 3. 诗人在傍晚野望时, 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3、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
6、,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4.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 、 (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理解选择: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 “空余”二字 , 令人心生
7、遐思。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D 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 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 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B. 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 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 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3. 对黄鹤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颢的诗风历来雄浑奔放,风骨凛然。B、诗中最后一
8、句运用倒装的句式,使之读起来更显气势。C、这首诗情景交融,气势恢宏,令人读后回味无穷。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怀。4. 下列关于诗歌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B、据说李白为此诗折服,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C、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D、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5.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B. 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
9、对岁月流逝的感慨。C. 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6.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B.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
10、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1 名句赏析:1. 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 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2 理解作答:1.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2. 这首诗的前四句中, “黄鹤”三见, “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3.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 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5. 李白用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四 内容解析:
11、1. 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是虚写。2. 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3. 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是实写。4. 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
12、情油然而生。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答案:1 1.C2.B 3.2 1. 末句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2. 内容:天气晴好,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3 1.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 “烟波 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2. 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3. 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2 分) ,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2 分) 。4.
13、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5.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使至塞上中考试题集萃1 、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诗人的感情。?2、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 这 幅 图 画 具 有 ? 美 。? 美 的 具 体 表 现 :?3、 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5. 【 2012 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
14、确的一项是( )A. “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 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 “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6. 【 2012 年广西南宁市】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 第三、四句
15、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 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 第七、 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 “长官正在燕然前线”7.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 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 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 第四联写途中
16、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8.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 第二联用“出”、 “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 “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 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9.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分 )10.
17、 ( 2011 ·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 2 分)11. 颈联中的“直”、 “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 2014 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14. 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2 分) )12. (2011 ·四川省遂宁市)阅读使至塞上, 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
18、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D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13. 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 ( 2分)1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使至塞上中考试题集萃答案1
19、 、诗人自己,孤独、思乡2 、示例一:图画的构图美。( 1 分)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 “落日” 、 空中的烽烟、地上的 “长河” ;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 2 分)示例二:图画的线条美。( 1 分)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2 分)示例三:图画的色彩美。( 1 分)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2 分)示例四:图画的意境美。( 1 分)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大漠”背
20、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 2 分)3、 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 “征蓬” 和进入胡天的 “归雁” , 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 “蓬”、 “雁” 自比, 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 “汉塞” , 象振翅北飞的 “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感情。4、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
21、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5、 B 【解析】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6、 D 解析】 “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7 、 B【解析】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
22、的孤寂、飘零之感8 、 D【解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9、诗人以“蓬”、 “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 分 )10【答案】( 2 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11. “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1 分) ; “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 分)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1 分) (意思对即可)12 、 【答案】B (分
23、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13使:出使(1 分) ; 征蓬:飘飞的蓬草(1 分)14写了“大漠”“孤烟” “长河” “落日”等景物( 1 分) ;营造了“苍茫”(或“空旷” “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 1 分) ;表现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情感(1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8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 2 分)19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2 分)【答案】18思乡19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
24、,流速减缓。晚上, 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28.? ( 2010·云南省曲靖市,10, 3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 )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 分 )(2)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一联, 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 分)【答案】(1 ) ( 1 分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 ( 2 分) 答题示例:绘意境:苍莽起伏
25、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赏字词: “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2014 年山东省日照市(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 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3.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
26、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 分)14.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 3 分)答:(二)(分)13.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思乡 评分:每空1 分,共 2 分。14. “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 ,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评分:本题共3 分,表现手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1 分。2014 年湖北省襄阳市( 一 ) 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 10-11 题。 (4 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
27、乡水,万里送行舟。10. 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 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之情。(2 分 )11. 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2 分 )答:答案: (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 4 分) 10. ( 2 分)每空1 分。叙事;思乡。12. ( 2 分) “随”字用得好, (1 分 )一个“随” ”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1 分 )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
28、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 、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初平” ,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 “谁家” ,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 “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 “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绿杨阴里白沙堤】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4、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
29、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早莺争春(莺争暧树)草没马蹄】5、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爱(最爱)】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 “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 “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 “谁家”照应“早莺” “新燕” ,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 “家家” ,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7、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把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仿古门窗加工合同范例
- 养殖地出租合同范例
- 代办天猫合同范例
- 商店转让车位合同范例
- 墙布购销合同范例
- 入股联营合同范例
- 大型货船租赁合同范例
- 单位工程合同范例
- 土地土地租赁合同模板
- 合同模板都是里颁布
- 电力工程施工售后保障方案
- 2024年小学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五篇)
- 第16讲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 机器学习 课件 第10、11章 人工神经网络、强化学习
- 北京市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书籍小兵张嘎课件
- 氢气中卤化物、甲酸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编制说明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机械制图》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性任务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通河县所属事业单位招聘74人(第二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私募基金管理人-廉洁从业管理准则
- 房地产估价机构内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