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_第1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_第2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_第3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_第4页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附件1:学 号: 课 程 设 计题 目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学 院自动化学院专 业自动化班 级自动化1002班姓 名指导教师肖纯 2012年12月21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自动化1002班 指导教师: 肖 纯 工作单位: 自动化学院 题 目: 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 初始条件: 飞行器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为调节时间,单位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相角裕度大于85度。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 设计一个控制器,使系统满足上述性能指标;(2) 画出系统在校正前后的奈

2、奎斯特曲线和波特图;(3) 用Matlab绘制上述每种情况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并根据曲线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4) 对上述任务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写清楚分析计算的过程,给出响应曲线,并包含Matlab源程序或Simulink仿真模型,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时间安排: 任务时间(天)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审题、查阅相关资料2分析、计算2编写程序1撰写报告2论文答辩1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1 滞后校正系统的设计系统滞后校正设计方案1 1.1 设计原理1 1.2 设计步骤22设计串联滞后校正3 2.1校

3、正前参数确定3 2.2用MATLAB进行设计33.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4 3.1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5 3.2用MATLAB进行设计64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85收获与体会106参考文献11 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1 滞后校正系统的设计系统滞后校正设计方案1.1 设计原理 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的机构或装置,使系统整个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满足给定的各项性能指标。系统校正的常用方法是附加校正装置。按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位置不同,系统校正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按校正装置的特性不同,又可分为PID校正、超前校正

4、、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串联校正。一般来说,串联校正设计比反馈校正设计简单,也比较容易对信号进行各种必要的形式变化。在直流控制系统中,由于传递直流电压信号,适于采用串联校正;在交流载波控制系统中,如果采用串联校正,一般应接在解调器和滤波器之后,否则由于参数变化和载频漂移,校正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很差。串联超前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实现的,使开环系统截止频率增大,从而闭环系统带宽也增大,使响应速度加快。在有些情况下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是无效的,它受以下两个因素的限制:1)闭环带宽要求。若待校正系统不稳定,为了得

5、到规定的相角裕度,需要超前网络提高很大的相角超前量。这样,超前网络的a值必须选得很大,从而造成已校正系统带宽过大,使得通过系统的高频噪声电平很高,很可能使系统失控。2) 在截止频率附近相角迅速减小的待校正系统,一般不宜采用串联超前校正。因为随着截止频率的睁大,待校正系统相角迅速减小,使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改善不大,很难得到足够的相角超调量。串联滞后校正是利用滞后网络或PI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利用其具有负相移和负幅值的特斜率的特点,幅值的压缩使得有可能调大开环增益,从而提高稳定精度,也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在系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串联滞后校

6、正。此外,如果待校正系统已具备满意的动态性能,仅稳态性能不能满足指标要求,也可以采用串联滞后校正以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同时保持其动态性能仍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滞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1-1)它提供一个负实轴上的零点和一个负实轴上的极点。零、极点之间的距离由值决定。由于>1,极点位于零点右边,对于s平面上的一个动点,零点产生的向量角小于极点产生的向量角,因此,滞后校正装置总的向量角为负,故称为滞后校正。 1.2 设计步骤 所研究的系统为最小相位单位反馈系统,则采用频域法设计串联无源滞后网络的步骤如下:1) 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2) 利用已确定的的开环增益,画出待校正系统的

7、对数频率特性,确定待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h(dB)。3) 选择不同的,计算或查出不同的值,在伯德图上绘制()曲线。4) 根据相角裕度要求,选择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考虑到滞后网络在新的截止频率处会产生一定的相角滞后(),因此下式成立: =()+() (1-8)式中,是指标要求值,()在确定前可取为-,于是,可根据式(2-8)的计算结果,在()曲线上课查出相应的值。5) 根据下述关系式确定滞后网络参数b和T:20lgb+()=0 (1-9) =0.1 (1-10)式(1-9)成立的原因是显然的,因为要保证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为上一步所选的值,就必须使滞后网络的衰减量20lgb在

8、数值上等于待校正系统在新截止频率上的对数幅频值()。该值在待矫正系统对数幅频曲线上可以查出,于是由式(1-10)可以算出b值。根据式(1-10),由已确定的b值立即可以算出滞后网络的T值。如果求得的T值过大,则难以实现,则可将式(2-10)中的系数0.1适当加大,例如在0.10.25范围内选取,而()的估计值相应在-范围内确定。6) 验算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2设计串联滞后校正2.1校正前参数确定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已知,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由有如下计算: 故有,2.2用MATLAB进行设计 接下来用MATLAB求出系统校正前的幅值域度

9、和相角裕度,并画出波特图:在MATLAB中输入: G=tf(5,0.5 1.5 1 0);kg,r=margin(G)margin(G)MATLAB得出的结果如下:Transfer function: 5-0.5 s3 + 1.5 s2 + skg = 0.6000r =-12.9919运算得出的波特图如图2.1, 图 2.1 校正前系统的波特图由图可以看出幅值域度和相角裕度都小于零,系统不稳定,需要串联一个滞后校正环节进行校正,使系统趋于稳定。3.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3.1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在系统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如

10、下, 由=()+(),式中 ()一般取-,而时系统校正后的相角裕度,所以()为, ()=算出=-,所以可以在上面得出的波特图中找到, =0.543rad/sec。根据式(1-9)和式(1-10)确定滞后网络参数b和T:20lgb+()=0 =0.1 得出b =0.129 T=143.5544 ; 在知道了b和T后则可以确定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为 :则校正后的传递函数为: ;应用MATLAB进行验证:G=tf(5*18.52 1,71.77 215.83 145 1 0)kg,r=margin(G)margin(G)MATLAB得出的结果如下:Transfer function: 92.59

11、s + 5-71.77 s4 + 215.8 s3 + 145 s2 + s kg = 4.3208r = 41.0316系统校正后的波特图如图3.1,图3.1 系统校正后的波特图由上面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串联了一个滞后校正环节后,系统稳定,满足,增益裕度不小于10分贝。3.2用MATLAB进行设计MATLAB中建立M文件,程序如下:no=5;do=0.5 1.5 1 0;syso=tf(no,do);bode(syso);gmo,pmo,wgo,wpo=margin(syso)%需加滞后校正环节Gc(s)=(bTs+1)(Ts+1)计算已校正系统截止频率wc”gama=40;gama1=g

12、ama+6;mu,pu,w=bode(syso)wc=spline(pu,w,(gama1-180)%计算bna=polyval(no,j*wc);da=polyval(do,j*wc);g=na/da;g1=abs(g);h=20*log10(g1);b=10(-h/20) ;%计算校正环节T=10/(wc*b);sysc=tf(b*T,1,T,1) ;sys=syso*syschold onbode(sys)gm,pm,wg,wp=margin(sys)计算结果为wc =0.5474Transfer function: 91.35 s + 5-70.6 s4 + 212.3 s3 + 14

13、2.7 s2 + sgm = 4.3050pm =40.9050wg =1.3627wp =0.5494校正前和校正后的波特图如图3.2所示,图3.2 校正前后波特图4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MATLAB画出:系统校正前的根轨迹为MATLAB程序为:num0=0 5;den0=0.5 1.5 1 0;num1=92.59 5;den1=71.77 215.8 145 1 0;subplot(2,1,1);rlocus(num1,den1);title('校正后根轨迹图')subplot(2,1,2);rlocus(num0,den0);title('校正前根轨

14、迹图')校正前后根轨迹如图4.1所示,图4.1 校正前后根轨迹图 5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对控制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的分析,让我对串联滞后校正环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公式编辑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虽然开始有不少知识不是很了解,但通过查找资料以及咨询同学和老师,最后都得到了解决,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平时缺少的东西,也使我深深认识到认真学习的重要性,平时看似不起眼的一些知识点在关键时刻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接触到Matlab软件,用它对控制系统进行频域分析,大大简化了计算和绘图步骤,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现

15、在设计各种系统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因此熟练掌握各种绘图软件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发挥积极主动的精神,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掌握Autocad、Matlab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课程设计的入手到最后分析,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是个不小的挑战,注意到每个细节更是不易,我们班的各位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遇到难题互相帮助,使各种难题得到了解决。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

16、考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但我想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6参考文献1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2 彭学峰.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教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3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4 薛定宇.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 社.1996年5 潘丰.自动控制原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6 曹戈. MATLAB教材及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7楼顺天.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8张志涌.精通MATLAB6.5.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9龚剑.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