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_第1页
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_第2页
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之美张岱小品大多洋溢着诗情画意, 其中的空灵晶映之美主要体 现在山水园林小品中。晚明经济的繁荣、 交通的发达、 旅游的兴盛以及艺术化的社 会风气和思想解放下的个性自觉导致山水园林文学极为繁盛。 在 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下, 张岱以袁宏道、 刘侗等游记高手为榜样, 吸取他们游记中的长处, 又依据自己的实际游历经验, 写出了一 大批以山水园林为审美对象的文章。 在陶庵梦忆 中山川形盛、 亭台楼阁的篇值就占了三分之一,可见作者对山水园林之偏爱。 张岱把山水园林作为他的审美对象, 真正做到了“独抒性灵, 不 拘格套”。所以,其友人祁豸佳赞道:“余友张陶庵笔具化工, 其所记游, 有郦道

2、元之博奥, 有刘侗人之生辣, 有袁中郎之倩丽, 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 1 要获得 空灵之境,山水园林一方面必须淡远,要让出空间、时间,有间 隙,有通透,有视觉的阔;另一方面,必须静谧、幽深,要抛却 嘈杂、喧闹,有陶醉,有沉浸,有听觉的静。正是凭借这两种方 式,处身于明清易代之际的张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空灵晶映” 的桃源。一、山水 张岱生于通世显宦之家,却举仕不第,故放浪西湖,纵情山 水。他在祭周戬伯文中说:“余好游览,则有刘同人、祁世 培为山水知己。”张岱在西湖梦寻 ?大石佛院中自云:“余 少爱嬉游,名山恣探讨。 ”其游踪多在东南沿海一带, 所游名山, 有山东泰山、浙

3、江普陀山、安徽齐山,湖北武当山等。他对吴越 山水名胜尤其熟悉,在西湖梦寻自序中说:“余生不辰,阔 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 一日别余也。”尽管明亡之后,四处流亡,阔别西湖二十八载, 可西湖无日不入他梦中, 他仍日日沉浸于西湖山水中, “一派西 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张岱欣赏山水,尤其偏好由山水的淡远之境形成的空灵之 美。张岱主张:“竹石间意,在以淡远取之。” 2 “宗伯取快 刀斱上截,而以淡远山易之,更觉其妙。” 3 再跋蓝田叔米 山:“画米家山者, 止取其烟云灭没, 故笔意纵横, 几同泼墨”。 由于作画之人以空灵淡远为美,故能挥挥洒洒,笔意纵横,十分 流畅,

4、毫无凝滞之迹。 跋蓝田叔枯木竹石:“黄大痴九十而 貌如童颜,米有仁八十而神明不衰,谓其以画中烟云供养也。” 西施山书舍记:“凡天下名山古迹,影响者什三,附会者什 七,后之品题者亦只宜以淡远取之。 ”这种空灵淡远之美是由时 间的无限延长、空间的阔大、距离的长远等方面造成的。人置身 于这种山水之间,便会觉得心胸开阔,可以海纳百川,进入一种 空灵之境。因而,他在描写山水时,很少对自然界的风景作具体 的刻画,而是取其空灵淡远之影。 “一望烟光里, 沧茫不可寻”, 这是由空间的宏阔造成的飘渺、苍茫之境。“故知山去远,草木发光怪”,这是由距离的长远造成的悠长、空灵。“群山屏绕, 湖水镜涵遥接海色,茫茫无际

5、”,这是空间的阔大、距离的长远造成了空灵之美。“五峰森列,驾轶云霞,俯视南北两峰, 若锥朋立。长江带绕,西湖镜开,江上帆樯,小若鸥凫,出没烟 波,真奇观也。” 4 这也是由空间的阔大形成的空灵之美。张岱除了推崇山水由淡远、 因视觉效果形成的空灵之美, 还 推崇其由静谧、 因听觉效果形成的空灵之美。 他所称道的秋冬之 际游西湖, 其佳妙处就在于秋冬时节游人最少, 山水因寂静而显 得空灵, 审美主体此时也最能够自由自在地欣赏西湖之美。 这种 欣赏使作者能静静地观看、全身心地体味山水,不被人打扰。张 岱是喜好夜游山水名胜的。如其在西湖七月半中唯一赞赏的 文人雅士, 当然,他是自许为文人雅士的。 他们

6、都是在夜分时刻, 等游人顷刻散尽之后,才开始纷纷露脸游览西湖。夜游西湖,其 绝妙处也是由于此时的山水景观最富于艺术的情调与氛围, 而游 者自己也最能以自由、 洒脱的心境随意地恣赏此时的景观, 所以 吾辈才能“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清梦甚惬。 ”他的冬游也是如 此,游人罕至,免受打扰。“非宁静无以致远”,正是夜游、冬 游,使他有了不被他人打扰的宁静心态, 从而去体验那种“韵外 之致”的空灵隽逸之美。西湖梦寻 ?冷泉亭一文,记载作者 以前在西湖“多在湖船作寓, 夜夜见湖上月”, 并为眼下又能在 冷泉亭“夜夜对山间之月”,沉浸在“深山清寂,皓月空明,枕 石漱流, 卧醒花影”的境界中而感到满足。 张岱

7、正是在这种深山 清寂之中领会到西湖独特的审美意蕴,正是在对西湖静谧之美的 体味中传达独特的审美感受。湖心亭看雪更是一幅空灵静谧 的冬夜山水美景:雪光晶映,夜色迷蒙,山水田地因为雪的覆盖, 连接成白色的整体,洁白、空阔,一望无际,人迹罕至,唯有此 情此景才能不被人打扰,才能用心去领略景色的宁静清绝之美。 这种美景,也大概只有张岱才能写出。正如祁豸佳在西湖梦寻 序中所说:“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二、园林张岱除了放浪山水,还钟情园林。园林小品创作在晚明时期 比较繁荣。许多晚明小品作家在刻画园林时, 并不重点落笔在它 的外部环境描写上,他们看重的是园林主人或者观赏者独特的审 美情

8、趣和审美心境。他们借园林抚慰自己的心灵, 使自我个性在 其中得以自由的张扬、性情得以尽情的舒展。张岱的园林也是如 此。他写园亭并不是泛泛介绍亭台楼阁, 而是侧重表现其匠心独 运。所以,他在创作这些园林小品时往往长于联想、融古通今, 善于借景、移情,从而使自己的小小园林突破狭小空间的拘束, 其中浸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身特有的审美意识。张岱家族所拥有的园林不少于十座, 为他自己所有者也有好几座。 他长 久置身于其中,又亲身游历了颇多江南名园, 因而写下了很多篇 与园林有关的文章,如梅花书屋、筠芝亭、不二斋、砎园、于园等。张岱笔下的园林,布局往往虚虚实实,虚中有实,实中渗虚, 景与物疏而不密。

9、他善于通过亭台、假山、池沼、花木等的组合 搭配营造空灵淡远之境。对于造园,他要求:“础柱相让,脱离 丈许,松石间意,以淡远取之,则妙不可言矣。”着重于取园林 的淡远之意。他在陶庵梦忆 ?巘花阁中如此阐述关于园林的 空灵淡远要求: “巘花阁在筠芝亭松峡下, 层崖古木, 高出林皋, 秋有红叶。 坡下支壑回涡, 石拇棱棱, 与水相距。 阁不槛、 不牖, 地不楼、不台,意政不尽也。五雪叔归自广陵,一肚皮园亭,于 此小试。台之、亭之、廊之、栈道之,照面楼之侧,又堂之、阁 之、梅花缠折旋之,未免伤板、伤实、伤排挤,意反局蹐,若石 窟书砚。”此园林布局本来稀稀疏疏,境界开阔,四处的山石、 水流、树木又与之相互映衬,空灵淡远而有不尽之意。但是五雪 叔从广陵归来后, 在园中堆砌了繁密的建筑和花草树木, 硬生生 地把这座园林的空灵之美破坏掉了, 使园林过于板实, 过于排挤, 意境过于局促,明显有失空灵。“北眺西冷,湖中胜概,尽作盆 池小景。南北两峰,如研山在案;明圣二湖,如水盂在几。窗棂 门木臬,凡见湖者,皆为一幅图画。小则斗方,长则单条,阔则 横披,纵则手卷,移步换影。” 5 火德祠道士精舍构建的妙处 就在于充分利用了湖中之景、南北之山、明圣二湖之水,通过借 景的手法来实现其空灵晶映之美。 此外,空灵淡远的境界当中往 往还蕴含审美主体的空淡之心。 非淡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