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 运算律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会用字母表示加 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 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 开展学生的分析比拟、 归纳概括的能力, 渗透建 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难点 :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拟强?谁踢毽子 比拟强?学生自由发言。2.课件出示教材第 55页例题 1 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学 生自由说追问:你能根
2、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跳绳的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3. 导入新课。在过去的学习中, 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 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 根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 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2列式解答。指名学生答复,教师板书: 28+17=45人 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教师板书: 17+28=45人3观察发现。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 说说它 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
3、数相同,得数也一样, 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 师板书: 28+17=17+28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明确:如果用字母 a、b 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b+a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板书:加法交换律2. 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
4、少人?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 演不同的方法。3组织汇报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28+17+23= 45+23= 68 人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28+ 17+23= 28+40= 68 人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比拟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 根据学生的答复,师板书: 28+17+23=28+17+23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 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号。45+25 +16045+ 25+1639+18
5、 +22039+ 18+22 组织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 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得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 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追问:如果用字母 a、b、 c 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师板书: a+b +c=a+ b+c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板书:加法结合律三、反应完善1. 完成教材第 56 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 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 又改变了运算顺序, 所以该
6、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 完成教材第 58页“练习九第 1、2、3题。 1第1题中的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第 2 题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这在过去的计算过程中有学习过, 通过这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3第 3 小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拟,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 合律。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每组中两题的联系。 比拟每组中的两题,说说哪一题计算起来更加简便。四、反思总结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 掌握方法,会正 确地进行简便计算。2.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
7、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律,你们还记得是哪两条吗?各是什么意思 ?我们在上节课还说到了加法运算律的用途, 我们已经知道运用加法交换律可 以进行加法验算,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另一项用途, 那就是运用加法 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 。谁知道简便是什么意思 ?你们喜欢简便运算吗 ? 既然大家都喜欢, 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怎样进行简便运算, 我们仍然从解决现实问 题做起。二、交流共享1. 教学例 2。1出例如题。
8、提问:谁能说出算式 ?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板书。2谈话:这道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 ?你觉得还可以怎样算 ?你 能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吗 ?要注意的是,要从这个算式接着往下算,而不 是另列 算式。3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把自己的算式抄在黑板上 学生的算式可能有:29 46+54=75+54=129 人=12929+46 54=29+46 54=29+100人29+46+54=46 54+29=100+29=129 人 4让抄写算式的学生说说自己如此计算的理由,包括运算的根据,以及 怎么想到把 46 和 54 先相加的。5讨论: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 ?为什么 ?6教师小结
9、: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 下一步的计算简便。2 教学“试一试1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 65+79+21 78+47+22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指名把自己的算式写在黑板上。4全班共同检查黑板上的算式。提问:两道题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第I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第2题应用 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你是怎样看出 78和22、79和21 的和是 100的?十 位上数的和是 9,个位上数的和是 10三、反应完善1. 完成教材第 57 页“练一练第 1 题。这道题是找凑成整百数的专项练习。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 关键看题中有没
10、 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学生分辨凑整数的速度。2. 完成教材第 57页“练一练第 2题。 这道题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第一小题先进行后两个数的计算比拟简便;第二小题先进行前两个数的计算比拟简便; 第三、四题要同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才能使计算简便。四、反思总结练习九 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 律进行简便计算。2. 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性质,能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3.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开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
11、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1. 谈话:提问:我们学习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a+b+c=a+ b+c追问: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呢?2.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一些和加法运算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二、根本练习加法运算律的练习1. 完成教材第 5859页“练习九第 4、7、8、9、12 题。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题型,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交流,最后集体讲评。2. 完成教材第 58 页“练习九第 5、6 题。 这两题是前面
12、的学习中没有涉及到的,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 1 第 5 题:课件出示两组题目。 让学生计算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并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组织思考并交流。提问:两道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你有什么发现? 2第 6 题: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三、综合练习 探究减法的性质1. 完成教材第 59 页“练习九第 10 题。 1课件出示题目。2让学生独立计算出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3组织观察、比拟,交流各自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2. 完成教材第 59 页“练习九第 11 题。 出示题
13、目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 简便计算的。反应时,主要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把 自己的发现和简便计算的经验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探索发现3. 完成教材第 59 页“练习九第 13 题。 提问:观察表格,说说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追问:观察表格,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不变, 另一个加数增加多少, 和也增加多少;两个数相减,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四、反思总结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
14、合律的探索过程, 理解并 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2. 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体验运算律的应 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 培养学生观察、 比拟、概括等思维能力,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 体验。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 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 课件出示问题。 1加法的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a+b+c=a+ b+c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5、。67+87+13 46+ 59+542. 揭题。在加法运算中, 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那在其他运算中, 是不是也存 在这样的规律?乘法运算中又会有什么规律?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 探索乘法交换律。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60 页例题 3 情境图。 让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列式得出:5X 3=15人或3X 5=15人 3建立等式。让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3X 5=5X 3追问: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 4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说说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 是乘法交换律。5用字母
16、表示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 a、b 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x b=bx a板书2. 探索乘法结合律。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61 页例题 4。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算法一: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 23 x 5 x 6 =115x 6 =690人 算法二: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23 x 5x 6 =23x 30 =690人 2 观察这两道算式的数据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每组两道算式中的三个乘数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3 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算,比一比。课件出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是 否存在这样的规
17、律? 18X 5X 218x 5X 2 13X 25X 413 x 25X 4 24X 125X 824 x 125X 8学生通过比拟明确: 三个数相乘,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乘,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 a、 b、 c 分别表示三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 x b) x c=ax bx c板书三、反应完善1. 完成教材第 61 页“试一试。第一小题,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算“ 1 5 x 2的积;第二小题,可以运用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先算“ 25x 42. 完成教材第 61 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然
18、后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3. 完成教材第 65 页“练习十第 1题。先让学生读题, 明确题意, 然后指名说说怎样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最 后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验算,指名板演。4. 完成教材第 65 页“练习十第 3题。 让学生说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乘积,并交流计算的方法。四、反思总结乘法分配律 第 5 课时教学目标:1. 在解决问题的根底上探索乘法分配律,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能 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2. 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难点
19、: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 复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乘法交换律:ax b=bx a乘法结合律:ax bx c=axbx c2. 揭题。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今天我们要继 续来探索乘法的运算律。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 课件出示教材第 62页例题 5 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2. 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2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师参与个别
20、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3. 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 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 情况进行板书。汇报预测: 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6+4X 24=10X 24=240根 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6X 24+4X 24=144+96=240根4. 观察比拟。 1 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它们 计算得数相同, 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 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板书: 6+4X 24=6X 24+4X 24 2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 等号左边先算 6加 4的和,再算 10 个 24是多少;等号右边 先算
21、6 个 24 与 4 个 24各是多少,再求和。5. 探索规律。 1 提出假设:是否任意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都会等于这两个数 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 2举例验证。让学生独立举例验证,验证后把自己举的例子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一起分 享。全班交流, 可以分两个层次: 一是交流所举例子是否符合要求; 二是交流不 同算式的共同特点。3总结规律。 仔细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交流后小结: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 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分配律。6. 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 a、 b、 c 分
22、别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a+bx c=a x c+b x c三、反应完善1. 完成教材第 63 页“练一练第 1题。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 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 其中有 顺向的改写, 也有逆向的改写。 学生在逆向改写时可能会有困难, 教师在组织练 习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2. 完成教材第 63 页“练一练第 2题。这道题呈现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如 40x50+50x 90与 40x 50+90让学生辨析,从而进一步明晰概念。还选择了比拟特殊的情况, 如 74x 20+1与 74x 20+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 律。3.
23、完成教材第 6566 页“练习十第 6、 7 题。第 6 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拟进一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优越性。第 7 题,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并用乘法分配律 沟通不同算法间的联系, 既能加强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 又能加强对乘法分配律 的理解。四、反思总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 6 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学会用乘法分配 律进行简便计算。2. 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价值,开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 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过程。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
24、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里填上适宜的数,在O里填上运算符号。27X 6+27X 4=270口 +丨25X 2+4=口0口0口0口2.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仔细观察两个等式, 每个等式中是左边 的算式计算简便还是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3. 揭题。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运用乘法分配律 进行简便计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 课件出示教材第 63页例题 6情境图。 提问: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收集条件和所求问题。 条件:中国象棋一副 32 元,围棋一副 58 元。 所求问题:买 102 副中国
25、象棋一共要付多少元?2. 解决问题。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指名说说可以怎样列式,教师板书:32 X 1022提问:32X 102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先想一想, 算一算,再将你的想 法和算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计算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3. 组织全班汇报。 请几个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板书。 汇报预测:算法一:用竖式计算。32X 102=32642 0 43 0 63 2 6 4算法二:先算100乘32,再算2乘32,最后把它们的得数相加。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算法二,强调:算法二中的每一步计算我们都可以通 过口算得出,这就是用简便方法计算 32
26、X 102。32 X 102=32 X: 100+2=32 X 100+32X 2=3200+64=3264提问:回忆计算的过程,谁来说说,我们计算的步骤是什么?这样计算的根 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计算运用了乘法分配律。4. 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展示局部学生的答案,组织评议。2小组讨论。提问:什么样的算式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两个数相乘,其中的一个乘数接近整十 或整百数时,我们可以将这个乘数写成整十或整百数加减几的形式,再运用 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当两个相加减的乘法算式中有相同的乘数时,我们可 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三
27、、反应完善1. 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1题。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让学生通过改写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 第一小题是顺向的改写,第二小题是逆向的改写。2. 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第2题。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有的是乘法分配律的顺向应用,有 的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先对各个算式进行观察分析, 从而加深对这些算式的特点的理解。3. 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第8 13题。第 8 题,稳固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的方法。 第 13 题,这道题和“练一练第 2 题类似。四、反思总结练习十 第 7 课时教学目标: 稳固学过的乘法运算律,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
28、行简便计算。2. 在练习过程中, 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计算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 维能力。3. 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开拓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 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教学重点 :熟练地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 :培养简便计算的意识,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 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1. 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2.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一些和乘法运算律有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二、根本练习1. 完成教材第 65 页“练习十第 3题。 这道题是运用乘法结合律来进行简便计算, 通过这样
29、的练习, 在稳固乘法结 合律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2. 完成教材第 65 页“练习十第 5题。 1课件出示练习题。2组织观察,收集题目中的信息。 3学生独立解答。4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3. 完成教材第 66 页“练习十第 12 题。 这道题是通过观察等式让学生对各种各种乘法运算律进行回忆。 练习时,可以指名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是怎样运用这 些运算律的。4. 完成教材第 67 页“练习十第 15 题。 这道题是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师在组织计算时, 只要学生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计算过程是简便的,都应给予肯定。三、综合练习1. 完成教材第 67 页“练
30、习十第 16、17 题。 这两题是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从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拓展到两个数的差乘 第三个数。第 16 题,先让学生算一算每组的两道算式是否相等;然后组织观察,交流 各自的发现;最后总结得出: 两个数的差乘第三个数, 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 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第17题,这道题是利用第16题的规律来进行简便计算,35X 98这道题要 先把“ 98转化成“ 1002,然后再利用上面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2. 完成教材第 67页“练习十第 18题。 这道题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练习时, 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 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 比一
31、比谁的算法更简便。3. 自主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其余的练习四、反思总结相遇问题 第 8 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探究发现“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 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实际问题。2. 感受“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乘法分配律之间的联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用列表、画图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 答复下面各题并说出数量关系1小明每分钟走70米,走了 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2小
32、芳每分钟走60米,走了 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学生答复并说出数量关系,教师板书:速度X时间 =路程2. 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例题7情境图。2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请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当时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他们在出发的时间、地点、方向上有什么特点? 追问:他们的距离有什么变化吗?3导入:这两个同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两人在途中相遇,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 收集信息。请同学们再次阅读题目,观察情境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分别是什么。条件:小明每分钟走 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 遇。所求问
33、题: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2. 整理信息。1引导:我们找到了这么多信息,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呢?列表、画图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2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整理。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3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可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进行整理,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线段图或表 格,组织进行评议和订正。画图整理:70 米70 米 70 米70 米60米60米60米60米血血uk.JLJL.JL"% >%.犁电"细 %韋 kF 电十乜小明家小芳家?米列表整理: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70米走了 4分钟小芳从家到学校每分走60米走了 4分钟3. 分析解题思路。提问:你能
34、根据整理的结果,分析数量关系并确定先算什么吗?思路一:小明走的路程加上小芳走的路程就是他们两家相距的路程, 可以先 分别算出小明和小芳走的路程,再把两个人走的路程相加,就是他们两家相距的 路程。思路二:两人4分钟一共走的路程,就是两家相距的路程,可以先算两人的 速度和,再把“速度和X相遇时间就等于总路程。4. 解决问题。学生根据以上两种解题思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组织汇报交流。解法一:70 X 4+60X 4=280+240=520千米解法二:70+60X 4=130X4=520千米5. 观察比拟,感受联系。提问: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1两种方法的得数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2观察等式,你想到了哪个运算律?乘法分配律6. 回忆反思,交流体会。提问:回忆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交流体会:画图和列表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 不同的解题方法;要注意寻找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三、反应完善1. 完成教材第69页“试一试。这道题是例题7的补充,题中一个向东走,一个向西走,可以理解为是“相 背而行,“相背而行求总路程的方法和“相遇问题求总路程的方法相同。2. 完成教材第69页“练一练。这道题和例题7相似,进一步稳固画线段图整理信息的策略, 加深对“相遇 问题的理解。3. 完成教材第 70 页“练习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权投资合同(模板)
- 2024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规定
- 2024的车辆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2024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2024年多媒体制作及外包服务合同
- 酒类专卖店加盟协议
- 2024购房合同变更委托书
- 员工短期聘用合同书2024年
- 2024标准房屋买卖协议
- 技术开发合同书-合同样本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操实训报告2600字(论文)】
- HJ 636-2012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主播薪资核算方案
- 机电仪运维中心巡检工作提升方案
- 10以内口算题每页50道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高校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学情分析
- 校园禁烟承诺书(12篇)
-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
-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计划方案
- 售后服务方案及运维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