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单相半桥无源逆变电路设计说明_第1页
IGBT单相半桥无源逆变电路设计说明_第2页
IGBT单相半桥无源逆变电路设计说明_第3页
IGBT单相半桥无源逆变电路设计说明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片机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IGBT 单相半桥无源逆变电路设计院、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博士专业:自动化班级:完成时间 :2013 年5月20日.下载可编辑 .下载可编辑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 IGBT 单相半桥无源逆变电路设计 ,同时设计相应的触发电路 。 根据电力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 ,单相桥式逆变电路是一种常见的逆变电路 ,与整流电路相比较 ,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电路成为逆变电路 。当交流侧接在电网上 ,称为有源逆变 ;当交流侧直接和负载相接时 ,称为无源逆变,逆变电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本次设计中主要由交流电源,整流,滤波和半桥逆变电路四

2、部分构成电路的主电路 ,驱动电路和驱动电源构成指挥主电路中逆变桥正确工作的控制电路 。设计中使用到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 ),英文简写为IGBT。它是一种典型的全控器件。它综合了 GTR 和 MOSFET 的优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特性 。 现已成为中 、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主导器件 。本文对使用的 IGBT 单相半桥无源逆变电路进行了波形的仿真和分析 。关键词:IGBT;单相半桥 ;无源逆变.下载可编辑 .ABSTRACTThe course design is the subject of IGBT single-phase half

3、-bridge passive inverter circuit design, while the design of trigger circuit corresponding.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ngle-phase bridge inverter circuit is a circuit common, compared with the rectifier circuit, the DC to AC inverter circuit become. When th

4、e AC side is connected to the power grid, called active inverter; when the AC side directlyand load connected, called passive inverter, the inverter circuit is widely applied in real life.This design is mainly composed of AC power, rectifier, filter and half-bridge inverter circuit four parts of the

5、 main circuit circuit, driving circuit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circuit in the main circuit of inverter bridge command work properly.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to use in design (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 the English abbreviation for IGBT. It is a typical control device. It combines

6、the advantages of GTR and MOSFET, which has a good characteristic. Has now become the leading device, high power electronic equip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simulated waveforms of IGBT single-phase half-bridge inverter circuit using passive.Keywords:IGBT; single-phase half-bridge; passive inverter

7、.下载可编辑 .下载可编辑 .第一章系统方案设计及原理1.1系统方案系统方案如图 1 所示,在电路原理框图中 ,交流电源 、整流、滤波和半桥逆变电路四个部分构成电路的主电路 ,驱动电源和驱动电路两部分构成指挥主电路中逆变桥正确工作的控制电路 。 其中,交流电源 、整流、滤波三个部分的功能分别由交流变压器 、全桥整流模块和两个串联的电解电容实现 ;半桥逆变电路由半桥逆变和缓冲电路构成 ; 而驱动电源和驱动电路则需要根据实际电路的要求进行搭建 。IGBT半桥交流整滤驱动驱动逆变电 源流波电路电源电路图 1 电路原理图1.2系统工作原理逆变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图 2 的单相桥式逆变电路说明逆变电路最

8、基本的工作原理。图 2 中 S1S4 是桥式电路的 4 个臂,它们由电力电子器件及其辅助电路组成。当开关 S1、S4 闭合,S2、 S3 断开时,负载电压 U0 为正;当开关 S1、S4 断开,S2、 S3 闭合时,U0 为负 。这样 ,就把直流电变成了交流电 ,改变两组开关的切换频率 ,即可改变输出交流电的频率。.下载可编辑 .图 2 逆变电路原理图单相半桥阻感负载逆变电路图 3 电压型半桥逆变电路及其电压电流波形在一个周期内 ,电力晶体管T1 和 T2 的基极信号各有半周正偏,半周反偏,且互补。若负载为阻感负载 , t2 时刻以前 , T1 有驱动信号导通 ,T2 截止, U0=Ud/2

9、。t2 时刻关断的T1,同时给T2 发出导通信号。由于感性负载中的电流i。不能立即改变方向 ,于是 D2 导通续流 , U0=-Ud/2 。T3 时刻 i 。 降至零 ,D2 截止, T2 导通, i。 开始反向增大 ,此时仍然有U0=-Ud/2。在 t4 时刻关断T2,同时给T1 发出导通信号 ,由于感性负载中的电流.下载可编辑 .i。不能立即改变方向 , D1 先导通续流 ,此时仍然有 U0=Ud/2 ; t5 时刻 i。降至零 , T1 导通, U0=Ud/2 。单相半桥纯电阻负载逆变电路如图 4 所示在一个周期内 ,电力晶体管V1 和 V2 的基极信号各有半周正偏,半周反偏且互补 。由

10、于是纯电阻负载 ,当 V1 开通时 V2 关断,则负载两端的电压为 : Uo=Ud/2;当 V1关断时V2 开通 ,则负载两端的电压为:U0=-Ud/2 。图 4 单相半桥纯电阻负载逆变电路及IGBT 脉冲波形1.3IGBT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IGBT的结构特点IGBT 是双极型晶体管 (BJT)和 MOSFET 的复合器件 , IGBT 将 BJT 的电导调制效应引入到 VDMOS 的高祖漂流区 ,大大改善了器件的导通特性 ,同时它还具有 MOSFET 的栅极高输入阻抗的特点 。 IGBT 所能应用的范围基本上替代了传统的功率晶体管 。.下载可编辑 .图 5 IGBT 结构图如图 5 所示为

11、一个 N 沟道增强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结构 , N+ 区称为源区,附于其上的电极称为源极 。P+ 区称为漏区 。 器件的控制区为栅区 ,附于其上的电极称为栅极 。沟道在紧靠栅区边界形成 。在漏 、源之间的 P 型区(包括 P+和 P 一区 )( 沟道在该区域形成), 称为亚沟道区( Subchannelregion )。而在漏区另一侧的P+ 区称为漏注入区(Draininjector ), 它是IGBT 特有的功能区 ,与漏区和亚沟道区一起形成 PNP 双极晶体管 ,起发射极的作用 ,向漏极注入空穴 ,进行导电调制 ,以降低器件的通态电压 。附于漏注入区上的电极称为漏极。 IGBT 的开关作用是

12、通过加正向栅极电压形成沟道,给 PNP 晶体管提供基极电流 ,使 IGBT 导通 。 反之,加反向门极电压消除沟道,切断基极电流 ,使 IGBT 关断 。IGBT 的驱动方法和 MOSFET 基本相同 ,只需控制输入极 N 一沟道 MOSFET,所以具有高输入阻抗特性 。当 MOSFET 的沟道形成后 ,从 P+ 基极注入到 N 一层的空穴 ,对 N 一层进行电导调制 ,减小 N一层的电阻 ,使 IGBT 在高电压时 ,也具有低的通态电压 。IGBT 的开通和关断是由门极电压控制的 ,当门极加正向电压时 ,门极下方的 P 区中形成电子载流子到点沟道 ,电子载流子由发射极的 N+ 区通过导电沟道

13、注入 N- 区,即为 IGBT 内部的 PNP 型晶体管提供基极电流 ,从而使 IGBT 导通 。此时 ,为维持 N- 区的电平衡, P+区像 N- 区注入空穴载流子 ,并保持 N- 区具有较高的载流子浓度 ,即对 N- 区进行电导调制 ,减小导通电阻 ,使得 IGBT也具有较低的通态压降 。若门极上加负电压时 , MOSFET 内的沟道消失 , PNP 型晶体管的基极电流被切断,IGBT 就关断 。图 6 常用 IGBT 的电气符号图 7IGBT 的等效电路图 6 为 IGBT的常用电气符号 ,IGBT的等效电路如图 7 所示,由图可知 ,若在 IGBT的栅极 G 和发射极 E之间加上驱动正

14、电压 ,则 MOSFET导通,这样 PNP晶体管的集电极 C 与基极之间成低阻状态而使得晶体管导通 ;若 IGBT的栅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压为 0V,则 MOS 截止,切断 PNP 晶体管基极电流的供给 ,使得晶体管截止 。IGBT 与 MOSFET 一样也是电压控制型器件 ,在它的栅极 G 发射.下载可编辑 .极 E 间施加十几 V 的直流电压 ,只有在 uA 级的漏电流流过 ,基本上不消耗功率。如果 IGBT 栅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 ,即驱动电压过低 ,则 IGBT 不能稳定正常地工作 ,如果过高超过栅极 发射极之间的耐压则 IGBT 可能永久性损坏 ;同样 ,如果加在 IGBT 集电极与发射

15、极允许的电压超过集电极 发射极之间的耐压 ,流过IGBT集电极 发射极的电流超过集电极 发射极允许的最大电流 ,IGBT的结温超过其结温的允许值 ,IGBT都可能会永久性损坏 。IGBT对驱动电路的要求IGBT 的驱动条件与它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密切相关。栅极的正偏压 +VGE、负偏压 -VGE 和栅极电阻 RG 的大小,对 IGBT 的通态电压 、开关时间 、开关损耗、承受短路能力以及dVCE/dt 等参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门极驱动条件与器件特性的关系如表1 所示:表 1 门极驱动条件与器件特性的关系特性Vce(on)Ton、Eontoff 、Eoff负载短路能力电流 dVce/dt+VCE

16、增大降低降低-降低增加-VCE 减小-略减小-减小RC增大-增加增加-减小由于 IGBT 的开关特性和安全工作区随着栅极驱动电路的变化而变化 ,因而驱动电路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 IGBT 能否正常工作 。为使 IGBT 能可靠工作 。IGBT 对其驱动电路提出了以下要求。1)向 IGBT 提供适当的正向栅压 。 并且在 IGBT 导通后 。栅极驱动电路提供给 IGBT的驱动电压和电流要有足够的幅度,使 IGBT的功率输出级总处于饱和状态 。瞬时过载时 ,栅极驱动电路提供的驱动功率要足以保证IGBT 不退出饱和区 。 IGBT 导通后的管压降与所加栅源电压有关 ,在漏源电流一定的情况下 , VG

17、E 越高,VDS 傩就越低 ,器件的导通损耗就越小 ,这有利于充分发挥管子的工作能力 。但是 , VGE并非越高越好 ,一般不允许超过 20 V,原因是一旦发生过流或短路 ,栅压越高 ,则电流幅值越高 ,IGBT 损坏的可能性就越大 。 通常,综合考虑取 +15 V 为宜 。2) 能向 IGBT 提供足够的反向栅压 。在 IGBT 关断期间 ,由于电路中其他部分的工作 ,会在栅极电路中产生一些高频振荡信号 ,这些信号轻则会使本该截止的 IGBT 处于微通状态 ,增加管子的功耗 。重则将使调压电路处于短路直通状.下载可编辑 .态 。因此 ,最好给处于截止状态的IGBT加一反向栅压 f 幅值一般为

18、 515 V ),使 IGBT 在栅极出现开关噪声时仍能可靠截止 。 3)具有栅极电压限幅电路 ,保护栅极不被击穿 。IGBT 栅极极限电压一般为 +20 V,驱动信号超出此范围就可能破坏栅极 。4)由于 IGBT 多用于高压场合 。要求有足够的输人 、输出电隔离能力 。所以驱动电路应与整个控制电路在电位上严格隔离 ,一般采用高速光耦合隔离或变压器耦合隔离 。5)IGBT 的栅极驱动电路应尽可能的简单 、实用 。 应具有 IGBT 的完整保护功能,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且输出阻抗应尽可能的低 。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2.1系统硬件连接单相半桥无源逆变主电路如图8 下所示:图 8 单相半桥无

19、源逆变主电路2.2整流电路设计方案整流变压器的参数运算1)变压器二次侧电压U2 的计算U2 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选择过低就会无法保证输出额定电压 。 选择过大又会造成延迟角 加大 ,功率因数变坏 ,整流元件的耐压升高 ,增加了装置.下载可编辑 .的成本。根据设计要求 ,采用公式 :U dU211.2A B由表查得A=2.34 ;取 =0.9 ;角考虑 10 °裕量 ,则 B=cos =0.985U 211.2100125 150 V0 .90.9 0.985取 U2=140V 。电压比 K=U1/U2=220/140=1.57。2 )一次、二次电流 I1、I2 的计算PU 02U 0

20、U dRU 0250 2由R2P16.7得150I 0U 0503AR16.7I 2I d2I 023 6AI 1I 263.82AK1.57考虑空载电流取 I11.053.82A4A3)变压器容量的计算S1U1I1220V4A880 VA ;S2U2I2140V6A840VA ;S1S2 )1840) VA860VA(S1(88022;2.2.2 整流变压器元件选择1) 整流元件选择二极管承受最大反向电压U DM2U 2 2 140V 197V ,考虑三倍裕量,则 U TN3 197V 594V,取 600V 。 该电路整流输出接有大电容 ,而且负载为纯电阻性负载 ,所以简化计算得.下载可编

21、辑 .II.dD1I d16A 3A22D1I d4.24 A2I D(AV)(1.5 2) ID24.24 A 14.8 A取 15A。1.570.57故选 ZP-15A整流二极管 4 只,并配 15A散热器。2) 滤波电容的选择滤波电容 C0 一般根据放电时间常数计算,负载越大 ,要求纹波系数越小 ,电容量越大 。一般不作严格计算,多取2000F 以上 。因该系统负载不大 ,故取 C0 =2200 F耐压按1.5UDM1.5156V234V ,。取 250V即选用 2200F 、250V 电容器 。3) IGBT 的选择U 0U d50V2,取 3 倍裕量,选耐压为 150 以上的 IGB

22、T。由于 IGBT 是因以最大值标注 ,且稳定电流与峰值电流间大致为4 倍关系,故应选用大于 4 倍额定负载电流的IGBT 为宜 。 为此选用 1MBH50-090型 IGBT。其续流二极管选择与之配套的快速恢复二极管EDR60-100 。Cl、 C2 为 3300uF 电解电容整流电路保护元件的选用1)变压器二次侧熔断器选择由于变压器最大二次电流I 2 6A ,故选用 10A 熔芯即可满足要求 。 应选用15A 、250V 熔断器 。.下载可编辑 .2.3驱动电路设计方案IGBT 驱动器的基本驱动性能(1)动态驱动能力强 ,能为 IGBT 栅极提供具有陡峭前后沿的驱动脉冲 。当 IGBT 在

23、硬开关方式下工作时 ,会在开通及关断过程中产生较人的损耗 。 这个过程越长,开关损耗越大 。 器件工作频率较高时 ,开关损耗会大大超过 IGBT 通态损耗,造成管芯温升较高 。这种情况会大大限制 IGBT 的开关频率和输出能力 ,同时对 IGBT的安全工作构成很大威胁 。IGBT的开关速度与其栅极控制信号的变化速度密切相关 。IGBT 的栅源特性显非线性电容性质 ,因此驱动器须具有足够的瞬时电流吞吐能力 ,才能使 IGBT 栅源电压建立或消失得足够快 ,从而使开关损耗降至较低的水平 。 另一方面 ,驱动器内阻也小能过小 ,以免驱动回路的杂散电感与栅极电容形成欠阻尼振荡 。 同时,过短的开关时间

24、也会造成回路过高的电流尖峰 ,这既对主回路安全不利 ,也容易在控制电路中造成干扰 。(2)能向 IGBT提供适当的正向栅乐 。IGBT导通肝的管压降与所加栅源电压有关,在集射电流一定的情况下 , Vge 越高,Vce 越低,器件的导通损耗就越小 ,这有利于充分发挥管子的工作能力 。但是 ,Vge 井非越高越好 , Vge 过大,负载短路时 Ic 增大,IL BT 能承受短路电流的时间减少 ,对安全不利 ,一但发生过流或短路 ,栅压越高 ,则电流幅值越高 ,IGBT 损坏的可能性就越大 。 因此,在有短路程的设备中 Vge 应选小些 ,一般选 12 15V。(3)在关断过程中 ,为尽快抽取 PN

25、P 管中的存储电荷 ,能向 IGBT提供足够的反向栅压 。考虑到在 IGBT 关断期间 ,由于电路中其他部分的工作 ,会在栅极电路中产生一些高频振荡信号 ,这些信号轻则会使本该截止的 IGBT 处于微通状态,增加管了的功耗 ,重则将使裂变电路处于短路直通状态 ,因此,最好给应处于截止状态的 IGBT加一反向栅压 (515V) ,使 IGBT在栅极出现开关噪声时仍能可靠截止 。(4)有足够的输入输出电隔离能力 。 在许多设备中 ,IGBT 与工频电网有直接电联系,而控制电路一般不希望如此 。 另外,许多电路中的 IGBT 的工作电位差别很大 ,也不允许控制电路与其直接藕合 。 因此驱动器具有电隔

26、离能力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也有利于维修调试人员的人身安全 。 但这种电隔离不应影响驱动信譬的正常传输 。(5)具有栅压限幅电路,保护栅极不被击穿。 IGBT 栅极极眼电压一般为±20V ,驱动信号超出此范围就可能破坏栅极。(6)输入输出信号传输无延时。这小仪能够减少系统响应滞后,而且能提高保护的快速性 。(7)人电感负载下 , IGBT的开关时间不能过分短,以限制 di dt 所形成的尖.下载可编辑 .峰电压,保证 IGBT 的安全 。驱动电路IGBT的驱动电路如图 9 所示,此 IGBT门极驱动电路采用了光耦合器使信号电路与门极驱动电路相隔离 。当光电耦合器导通时 ,V 截止

27、,V1 导通,IGBT 导通 。光电耦合器截止 ,V 导通,V2 导通,IGBT 截止 。图 9 IGBT 驱动电路图2.4触发电路设计方案控制电路需要实现的功能是产生PWM 信号,用于可控制电路中主功率器件的通断 ,通过对占空比 的调节 ,达到控制输出电压大小的目的 。 此外,控制电路还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被实验装置的控制电路采用控制芯片SG3525 为核心组成 。芯片的输入电压为 8V 到 35V 。它的振荡频率可在100HZ 到 500KHZ 的范围内调节 。在芯片的 CT 端和放电端间串联一个电阻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死区时间。此外此外,其软起动电路非常容易设计,只需外部接一个软起动电

28、容即可。.下载可编辑 .图 10 触发电路图第三章系统仿真3.1SIMULINK 仿真软件介绍Simulink 是 MATLAB 最重要的组件之一 ,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 、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 。在该环境中 ,无需大量书写程序 ,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 ,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 。 Simulink 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 、贴近实际 、效率高 、灵活等优点 ,并基于以上优点 Simulink 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 。 同时有大量的第三方软件和硬件可应用于或被要求应用 Simulink 。3.2建立仿真模型建立仿真模型的步骤 : 打

29、开 MATLAB,进入 Simulink 命令窗口建立主电路的仿真模型。 构造控制部分进行参数设置,把电源设置为直流100V,脉冲信号周期设置为0.02S,脉宽为 50,相位相差 180 。 运行程序 ,打开示波器观察完成波形观测及分析部分。.下载可编辑 .最终完成仿真模型如图11 所示:图 11 单相半桥无源逆变电路仿真模型图 12 电源参数设置.下载可编辑 .下载可编辑 .图 13 驱动脉冲信号参数设置3.3仿真结果分析将仿真时间设为 0.00s,选择 ode113 的仿真算法 ,将绝对误差设为1e-5 ,运行后可得仿真结果 。如图 14 所示自上而下分别为直流输入电压、逆变器输出的负载交流电压、负载电流和 V1、V2 的脉冲波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