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之树常青-_第1页
让传统文化之树常青-_第2页
让传统文化之树常青-_第3页
让传统文化之树常青-_第4页
让传统文化之树常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传统文化之树常青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继承曹粉霞内容摘要:弘扬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突出古诗教学,夯实传统文化根基;挖掘校园文化,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开展采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培育爱国情怀;探访名人遗迹,全面提升道德境界。愿我们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让传统文化之树更为葱郁!关键词:传统文化古诗教学校园文化民俗采风名人遗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因

2、此,弘扬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就成为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突出古诗教学,夯实传统文化根基古典诗歌,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因子,又有篇幅短小、凝练传神的语言优势。以诗作为突破口,通过美读、想象、思悟、改写等环节强化传统文化根基,可收到一石两鸟之效。美读。诗是听觉的艺术。古人曾评价柳永的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东坡词则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是就词人的不同风格而言,若换个角度,也体现了不同朗诵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据此,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声音、性格甚至是性别特点,用齐读、散读、领读、配乐配画读等多样化方式,引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

3、,抑扬顿挫,读出个性与趣味,真正体味诗歌语言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联想。以归园田居为例,诗中写到了月的意象。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前提下,让学生联想列举或交流查找写月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月有阴晴圆缺凉月如眉挂柳湾一夜飞渡镜湖月月子弯弯照九州二十四桥明月夜月是故乡明等。通过对比分析,体会诗人描摹笔法、意境、感情的差异,从而更好地体悟语言的妙处,把握诗歌主题。悟写。即体悟改写,读者与诗人晤见、对话、交流并生成感悟,并改写为现代诗歌。如长亭送别中滚绣球一节,有学生曾作过这样的改写:马儿缓缓前行,步步回头/车儿紧紧相随,未语泪交流/相思的痛苦,刚刚结束/为何又要品尝离别的苦酒/是谁喊一声去了/心啊

4、,即刻变得冰凉/十里长亭的影子啊/怎不令人体瘦神伤!这是情境创造,也是文化传承,对学生文化积淀大有好处。点评。对高中生来说,领悟意境之后,还需准确表达,以应对高考要求。学生往往情动于心,却下笔难言。化整为零、选点评析,就词的妙用、句子的意境、修辞效果、典故意义等单面推进,反复训练,可使学生逐渐克服畏惧心理,将零散的情感体验,凝结为脉络清楚的文字分析,最终形成个人见解,强化文化功底。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厚实的传统文化地基,才能有进一步的弘扬与发展。二挖掘校园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琴棋书画诗酒歌,柴米油盐酱醋茶,传统文化无处不在。但是当今时代,浮躁的流行文化、新鲜感的域外文化以及快餐式文化颇受学生青

5、睐,所以,从身边事物入手,以细雨无声、循序渐进的方式寻求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一步。首先,关注校园文化石题字。让学生这些题字收集起来,在课堂上交流分析,一一讨论:厚德载物思源志远上善若水敬业乐群静思芳华惠泽等等,出自哪里?含义是什么?蕴含了前辈怎样的期望?其次,挖掘校内风景的精神内涵。我校厚甫亭是民国三一级学生于1944年为樊厚甫老先生捐建。樊先生致力桑梓教育四十余年,三任校长,心存鸢飞戾天志向,躬行谨严治学遗风,受到学生们的崇敬。亭上楹联礼乐三千士,千古一学亭言简意赅,高度概括樊老先生的功绩和做人;阶旁楹联育栋梁道德文章需兼修,学致用恪勤罄心必有成鼓励师生修身创业,走好人

6、生之路;另有一联处变冷眼分清浊,不随流俗明是非,更是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我们引领学子登临其上,看挺拔苍松,眺滔滔黄河,望巍巍象山,品名联佳句,令学生深受感染,产生仰步厚甫之思,树立名留坤乾之志。另外,校园名言警句及景观命名来由,也是不可忽视的语文教学素材。如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放飞理想翅膀,遨游知识海洋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等警句,引导学生思考领悟人生,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大有好处。景观命名,如攀登路寓有鼓励学生攀登高峰,实现人生理想之意。紫云园为纪念紫云观末代主持杨智修先生而命名,上世纪四十年代,杨老先生在学校搬迁时,将105亩土地和全部庵产捐赠给学校,功德无量。黍育厅命名则寄予了

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期望,倡导勤俭朴素的良好风尚。校园文化如和熙的春风,飘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可以代代相传。充分利用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可活化语文教学,还可让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三开展采风活动,培育爱乡爱国情怀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出现彰显本土文化特色的倾向,如06年北京卷作文题北京的符号;09年重庆卷有一题: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称重庆为水火山城,请分别用15-30字解读水与火的寓意。这就是说,高中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低身俯就身边事物,关注和思考生存环境,了解家乡文化形态,体会文化发展变化。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组织了民俗采风活动,多方搜集发掘民间文化

8、,收到了预期效果。民谣谜语小组,入乡寻俗。韩城是历史文化名城,韩城民谣值得关注。如全年菜这样说:正月菠菜满地青,二月闪上连根子葱,三月韭菜当街卖,四月摆上黄瓜菜。五月五笋搅生葱,六月茄子黑紫红,七月葫芦摆秋风,八月白菜喜盈盈,九月芫荽拿秤秤,十月萝卜白生生,三天没到菜园里,水满结成冰。民间谜语如一树五股,顶头卧白虎。红竹竿挑白旗,呼噜呼噜上庙里。谜底是手端碗吃面条;一对鸡,顺地飞,白天饱,黑了饥。谜底是鞋子。这些民谣谜语,其中有认识自然,认识生活的因素,又有人民的勤劳创造精神,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凝聚着平凡百姓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幸福的追求。学生入乡听俗,入乡学俗,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受到乡音乡情

9、的熏陶。家训门楣采风小组,收获颇丰。乡间古院厅房两侧山墙上的家训,字形遒劲,文化气息浓郁。内容多为道德修养之类,如至乐莫如读书,至善莫如教子,寡智可以习静,寡能可以节劳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等等。门楣题字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炫宗耀祖的父子御史十马高轩进士第,有体现伦理道德的谦受益积善居笃敬,有体现理想追求的永吉庆平为福读耕第等。学生从中了解了居户的家世家风,能感受到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四合院采风小组,侧重了解韩塬古老的住宿风俗。被陕西省定为历史文化保护村的党家村,有不少四合院,呈长方形,由厅房、左右厢房和门房组成。厅房为头,高大宽敞,为供祖和设宴之所;厢房为起居之室,长幼兄弟

10、居住有序;门房较大,一家之长住在这里,门房有窗户,可监督其子孙的交友等行为。虽说这样的住宿习惯今多不用,但这种儿孙爱老敬老、老人关照儿孙的古老风气,让学生受到潜移黙化的教育。新城园林采风小组,则侧重考察禹甸园。那里墨迹众多,碑石林立,花草艳丽,椅子石几错落有致。学生们考察了此园的命名来由,理解诗经韩奕中奕奕梁山,惟禹甸之的含义。整个活动,有联想与想象,有创造与发挥,将历史文献与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既真实可感,又加深了他们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当然,地方特色的高考题毕竟只是少数,乡俗采风活动更大的意义,还在于以己及人,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注;通过民俗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11、,并由近及远地扩展到对祖国民族的热爱。四探访名人遗迹,全面提升道德境界易经坤卦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说君子要像大地一样,有博大的胸怀,厚德方能载物。以文广识,以文教理,以文育德,才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史记的不少篇目,而我们身居太史故里,完全有条件全方位地学习司马迁:发掘司马迁有关材料,多角度了解其生活、经历、贡献以及所遭受的磨难,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实践精神,不虚美、不隐恶的正直品格,及忍辱负重为理想献身的崇高境界。研读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二十而南游江、淮,过梁、楚以归。少年求学,青年游历,方成就大业。横遭李陵之祸后,这位目光如炬

12、的伟人,在绝望中想到古代圣贤遭受的磨难,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于是把苦难当作成功的前奏,为史记忍辱,为事业苟活,述往事,思来者的志向终于实现。这种实践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永远激励着学子奋然前行。赏析有关诗作。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是1958年郭沫若赞司马迁的一首诗。在膺斧钺的不幸境遇中,司马迁实现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伟目标,一代文豪郭沫若,也无比敬仰,给予他旷代雄追尼父的高度评价。在鉴赏过程中,学生析语言,品内涵,受感染,增见识。拜谒太史祠或看相关录像。且不说方脸长髯、宽衣博带的

13、司马迁塑像,也不说古朴庄严的蒙古包式墓冢,单就高山仰止文史祖宗河山之阳这些古朴的牌匾,就足以吸引学子的目光。高山仰止牌坊位于太史祠第一层台,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300多年历史。几番讨论寻找,学生们得知,高山仰止出自诗经小雅,原文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也曾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史记孔子世家。诗经小雅原文是比喻孔子的道德学问,像高山一样使人瞻仰,像大路一样导人遵循,而司马迁则以此表达学习先贤的决心,可后人却将高山仰止四字恭送给他,真是令人感佩呀!触摸历史容颜,感悟历史遗迹,会汲取到无比的智慧和精神营养。寻访司马后裔。太史祠西北七公里高门塬华池村徐村,相传都是司马迁的后裔

14、。西晋时期,刘宋王朝对司马皇族进行残酷杀戮,司马迁后裔将司马异为冯同两姓,才得以躲避横祸。徐村北方有一法王行宫法王是韩城民间传说中的英雄,能驱魔降妖,法力无边,倒过来念竟是宫行(刑王(枉法!法王行宫遗址后墓冢(相传是司马迁真骨坟门柱有联:错隐错隐错错隐错隐辩不明,真假真假真真假真假分不清。无言的遗迹,沉默的诉说,怎能不激起学子对昔日统治者满腔的痛恨和对太史公无比的崇敬呢?从民间文学中感受大师情怀。韩城学者徐谦夫先生历时六年创作的司马迁的传说一书,引用了大量资料,吸收了司马迁研究方面多项成果,用朴实生动的笔墨,对太史公的身世作了较为准确的勾勒。将此资料引入课堂,让学生以之为本,讲述感悟,可收到独特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用心为之,就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