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重点)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解释有关地理现象。(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阅读教材P85P86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与能量交换(1)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2)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正误判断:(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循环。()【提示】诗句反映的是植物的枯枝落叶被微
2、生物分解为无机物重新进入环境中的过程,是生物循环的表现。(2)“大河滔滔,泥沙俱下”反映的是能量交换过程。(×)【提示】河水流动携带大量泥沙,反映了水循环中的物质迁移的地理意义。教材整理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阅读教材P86P87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生产功能(1)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2平衡功能(1)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2)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
3、有此功能。正误判断:(1)生产功能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独立完成的。(×)【提示】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但这个过程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各个圈层共同参与的结果。(2)植树造林能缓解气候变暖的趋势,是平衡功能的体现。()【提示】植树造林可以增强自然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能有效地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缓解气候变暖的趋势。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新功能结合下图,探讨分析下列问题。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探讨:
4、据图总结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包括哪些?并解释各自含义。 【提示】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生物循环: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岩石圈物质循环: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探讨: 各要素是如何联系的?【提示】不同的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各地理要素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探讨: 地理环境中的生产功能主要是由哪个要素体现的?【提示】生产功能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是通过生物这个要素体现的。1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5、对比说明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
6、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变换、能量传输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
7、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1读下图,回答(1)(2)题。(1)若此图为生物循环示意图,则属于环境的是() 【导学号:23010228】A甲B乙C丙D丁(2)若此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丁是由丙经变质作用形成。则属于岩浆岩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若此图为生物循环示意图,则甲、乙、丙、丁分别是环境、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若此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丁是由丙经变质作用
8、形成,则甲、乙、丙、丁分别是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答案】(1)A(2)B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据史料记载,黄土高原在汉代时一派草肥水美、山清水秀的景色,但自唐代以后,由于大兴土木、连年战争,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再加上近代“以粮为纲”的影响,就变成了今天千沟万壑、水土流失相当严重的地表形态。下面是“有关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示意图”。水土流失景观图探讨: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演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完成下面纲要图,完善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提示】自上而下:泥沙淤积,河流泛滥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9、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植被退化,逐渐消失蒸发加剧,趋于干旱探讨:黄土高原景观变化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提示】各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须结合实例,具体分析如下: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
10、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2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读图回答(1)(2)题。(1)按图中字母顺序将地表侵蚀、地表起伏大、水土流失、植被条件差填入框内,其顺序正确的是()ABCD(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是()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严重B河流汇水速度快,水位升高C河流落差减小,水流速度减慢D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降水集中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水土流失,故d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地表侵蚀,故c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b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地表起伏变大,故a为地表起伏大。第(2)题,水土
11、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河道中淤积,从而影响内河航运。【答案】(1)D(2)A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12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导学号:23010229】AaBbCcDd2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aBbCcDd【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不同。第2题
12、,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箭头b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答案】1.A2.B对点训练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这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这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据此回答34题。3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确的说法是()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水的变化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4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解析】第3题,由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地理环境是由众多地理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推断中生代后期,使环境恶化的不仅仅是气候或植物等单个要素,而应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第4题,地理环境的功能表现为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据此可排除选项A、C。在无人类干扰时,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和动态发展,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答案】3.D4.D对点训练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读下图,完成56题。5图中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导学号:23010230】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