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_第1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_第2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_第3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_第4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格式心理健康教育及家校共育工作情况总结马峪中学2013.11马峪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家校共育工作情况总结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问题、措施和建议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已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的重视。我校在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发现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这些问题更亟待解决。(一)、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堪忧首先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并有日益加重的趋势。已经成了一个 共性的问题。这方面,学校德育工作者深有感触,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 复杂性,且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又很难找到切实有效的措施,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

2、更加艰难。令许多教师苦恼的是,往往琢磨不透学生的所思所想, 教育工作显得 力不从心。其次是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力度不够。尽管现在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关注,但其重视程 度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还不完全匹配。社会对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 和焦点仍然是教学质量,对学校评价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教育主管部门对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调的不少, 但督导落实的办法和措施还不得力, 至今还 没有一套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与督查体系。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理应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学校仍然在应试 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摸索,对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

3、远远高于对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而,学校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被动。当问题发生了才引起 重视,日常的教育工作还很不到位,其管理水平与师资培训力度还不能适应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家庭是学生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背景, 但家庭暴露出来的问题十 分突出。许多家庭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不少家庭的氛围不利 学生的心理成长。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的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 只有四分之一的家长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摆在最关注的位置, 这就很难保证每一个 家庭能给学生一个有利于心理成长的家庭环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 更不会是无中生

4、有的。导致学生产生 心理问题的原因往往来自其生活、学习的成长环境。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找 到症结及解决的办法和途径。1、社会环境问题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环境问题必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 影响。当前社会问题比较多,有些消极的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 价值观产生了不 良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例如,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学生长 期生活在心理压抑之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完整的 家庭关爱,严重的已造成学生的心理扭曲;社会的主流人才观与新课程理念相悖, 一部分学生在社会评价中屡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等等。现在,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由此产

5、生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 比如“留守孩子”的问题就是一个特殊的例证。2、学校教育问题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就目前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机制还不健全,远不能适应学生心理教育的严峻现实, 还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学校的管理重心在智育而不在德育。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 影响,学校向来不敢在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上有丝毫马虎。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学校在重视智育 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实施德育,使管理重心向教学倾斜,忽视了德育,尤其是对学 生的心理问题疏于指导、研究和教育。这样,学校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的理念、 一

6、个科学的管理机制、一个得力的人员保障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观察、 分析,并实施有体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师资培训问题教师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 但他们在这方面起码存在三个问 题: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专 业培训和专家指导;三是教师教学工作量太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接受了大量的新课程培训和 学科专业培训,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训, 但不成系统,且具体要求也 不够明确。现实中,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开展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4 、家庭

7、环境问题家庭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中许多积淀 已久的心理问题追根溯源大多都能找到家庭的原因。在许多家庭环境中至少存在 三个不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问题: 一是家长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偏低,教育的 理念和方法缺乏科学指导;二是学生与家长沟通不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 离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天天加大,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三是家庭受社会 方方面面的冲击,单亲家庭、问题家庭、特殊家庭等数量增大,受害学生的数量 也在增大。(三)、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出目前的困境, 应在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 家庭的共同协作下探索出科学的对策和有效的

8、出路。1、加强教育督导。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评估、教师评价的重要范 畴。一方面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一方面形成适合学校及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 层面予以重视和加强。2、改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应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管理重 心,制定措施,完善过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为根本目标,切实加强学生的心 理健康教育。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整体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3、重视师资培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

9、从教师抓起,必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 保障。当前,应特别加强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 继续教育部门应把此作为重点内 容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倡导所有教师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4、加强家长培训。针对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学校应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帮 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 育合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5、关爱特殊学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往往出在特殊的学生身上,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 理困境的必要手段。关爱特殊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实施办法, 将特别的爱送给特 别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

10、心理品格。6、改革学生评价。科学的学生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当前,学校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工作,研究学生评价与学生心理之间的关系, 从评价方面为 学生创设健康的心理成长氛围。(四)、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1 .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要了解教师的实际困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 要明确规定各校应有专职心理教师,并设心理咨询主任一名,但学校教师聘任 没有这一编制。要全面开展工作,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稳定 师资队伍。2 .市区教育学院要加强师资培训,保证心理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培训要取 得各校领导在时间和经费上的大力支持。3 .各校应在硬件设施上努力

11、创造条件。设立独立的心理辅导室,配备电脑及相 关的书籍,简单布置,并不需要过多经费。4 .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应该尽可能保证心理辅导的课时。 目前初一政 治课是有心理健康的内容,但高中除少数学校外,都没有专门课时。学生有许多 的心理问题亟待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全面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当前中小学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 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迫切要求将此项工作,踏踏实实深入开展下 去。我校家校共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家校共育已经成为今日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社会在对教育寄予更多期望的同时,

12、也向教育提出了更高、更远的要求。更重要 的是,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活动空间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但学生呆在学校环境中的时间毕竟有限,单靠学校的力量显然无法完成社会赋予 教育的特殊而重大的使命。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完 成教育人这一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三者中,学校和家庭因素的可控性最强, 所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显得至关重要。我校在“家校共育”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发现在家校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我校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收获。我校家校共育工作开展以来,拟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从学习 成员的研讨、座谈到家长的

13、培训会议,到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会议,实施年 级的班主任培训会先后进行了多次。校长、德育主任和班主任老师都以特别认真 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使家校共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 我校尤其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家校共育工作,并总结了一些经验:1 、充分认识留守儿童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留守儿童中绝大多数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还有的被父母寄养在别人家里, 有的住在学校,周末回爷爷奶奶家。现在的通讯工具虽然发达,但能做到每个月 或者一个学期和班主任联系一次的并不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充分认 识到问题的严峻性,不能因家长疏忽孩子的管教而以此为借口让班上的留守儿童 放任自流,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所

14、不允许的,教师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关心留 守儿童的健康发展,用责任心去影响留守儿童的家长,让他们认识到家校合作对 孩子成长的重要性。2 、积极探索留守儿童家校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家校合作的方法很多,电访是留守儿童家校合作的一个有效方式。 教师要求 家长定时和老师联系,电访时教师要如实反映学生情况,电访后要将信息及时反 馈给学生,让孩子知道他的家长是一直在关心他, 激发他生活和学习的热情和希 望。(二)、我校在家校共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就目前我区家长参与子女的教育、与学校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情况,还未引起 社会的广泛重视,城乡的家长参与子女教育中,无论是观念还是实践层面均存在 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

15、在:一是由于家长文化层次普遍较低, 家长在家教方式上 存在简单、粗暴倾向,要么溺爱、放纵,要么空洞说教,要么武力压服,不少家 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只依赖于学校和老师,效果很差。二是农村长期形成的一些 落后习俗与不良风气使得有些家长自身很难起到身传言教,率先垂范的好作用。三是农村生活条件普遍艰苦,家庭负担重,许多家长常年在外经商、打工,绝大 部分时间和精力忙于生计,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管,在这种情形下,家长即使重视 家教或很有家庭教育能力,也少有时间和机会。四是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成才观 偏狭落后,特别是对学校的美术、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养不感兴趣, 这也制约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16、还处于一个浅表的层面,需要学校的督促,还不能达到自觉行为,一部分家长对家校共育的意义了解不够, 不 能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极少数家长仍持不支持态度,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学生家 庭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孩子们的健 康成长,也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三)、对家校共育工作的几点建议“家校共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而且是家庭 和全社会的事情。通过“家校共育”积极探索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与长效机制。1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积极探索和总结推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经验,形 成全社会育人合力。2规范管理。把家长学校工

17、作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不断完善对家长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教师走出去,送教上门,为家长提供咨询,解决疑难问题,加强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二是建立评价机制。激励 家长参与和改进家庭教育的热情。实施“优秀家长”、“优秀家庭”评选,调动 家长们的积极性。3树立典型。在家长中树立典型,请家庭教育有成效的家长为家长们上课, 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介绍自己是怎样教育子女如何学做人、 如 何配合学校培养学生成才的经验。4借助网络促交流。开设“网上家长学校”,开通校园网,开设“家教在线 论坛”,开展学校、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交流。让家长通过互联网访问学校主页,及时了解学校教育

18、的动态信息,为家庭教育经验交流、问题探讨提供一个省 时、便利的网络空间。5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减少召开以理论讲述为内容的家长会,邀请家长深 入课堂参与听课,观摩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让家长了解老师怎样上课,子女在 课堂上有什么表现,让家长领悟到教育的艺术,知道子女怎样才能上好课,该养 成哪些良好习惯,以便家长配合学校教学,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家长在观看 活动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增强育人的责任感。6、加强对家校共育工作的考核和表彰奖励。针对我们学校内部存在的各种主观不利因素, 我们将进有一步加强监督和管 理,逐步完善各个层面上的考核奖励机制, 以现场查看实际效果为主,结合问卷 调查、电话访谈、组织座谈与查看资料相结合对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进行综合考 核。同时也要考核学校对问题家庭和问题学生的关注程度, 特别是对留守儿童的 关注和培养,考查学校中层干部和任课教师参与家校共育工作的情况。对考核结果的应用要体现激励先进,对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班主任和抓具体 工作的德育主任要给予表彰和奖励。附件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查表1 .组织机构:校级是否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是,是否有校级心理健康教研员(教师)W_共有 12 人。2 .课程设置:在本校,学校是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