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导线测量的详细操作方法_第1页
全站仪导线测量的详细操作方法_第2页
全站仪导线测量的详细操作方法_第3页
全站仪导线测量的详细操作方法_第4页
全站仪导线测量的详细操作方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站仪导线测量的详细操作方法,一看就会!一,实地选定控制点实地选点之前先要有一个计算程序,且已经编辑好线路设计参数,知道路线的大致走向。选点的几个要求:地基稳固,方便架设仪器和后期放样,超出施工挖填范围一定距离,相邻两点之间通视良好,各点与前、后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尽量等长确定导线的等级,请参照下图的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参数。柠线测状变技术要求等设5线长篁kmr均边长1mX!如中谡是鼎F 4b晤唆用hX相对陶介毕Wc|D%您46554n10JnI-LXX).俎240.2583I18dn1ioooa二烟1.2St12n124/n13000二,埋石在选定的点位挖坑,依土质情况而定,建议埋置深度不小于 0

2、.60.6 米。将钢筋切割成长约 5050 公分的小段,选择截面较平整光滑的一端用钢锯锯一个深约 2mm2mm 的十字丝待用。搅拌碎倒入坑中,人工捣实,表面抹平,在中心位置插入钢筋,钢筋顶端高出碎面约 1 1 公分。在心表面刻下点的编号。这样一个控制点就埋设完成了。说明:有些问题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在坚固稳定的大石头或建筑物上标记做点也是可以的,总之把握一个原则,控制点要稳固,方便后期保存和使用。三,导线测量(测角、测距)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和理解,我以一个案例来进行演示。案例背景G1G1、G2G2、G3G3、G4G4 是设计院给的已知坐标的控制点,D1D1、D2D2、D3D3 是我们埋设的待测加密

3、点。将相邻两点连接后,就组成了导线线路图,如下图:说明;G1.G2.G3.G4 是设计院给的是知坐标的控制点DKD2.D3 是埋设的声测加密点导线平回国刑工同-J_www.cegorg.cpmI测量方案从 G1G1 点向 G4G4 点方向测量,测量的水平角为左角。导线等级采用一级,测量仪器采用 2”2”级全站仪,采用两个相同型号的棱镜。按技术要求,每个测站需观测两个测回。开始前的一些常识说明导线边:两个导线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导线边,所以导线边长是两相邻点间的水平距离。水平角:是指两条相邻导线边组成的夹角。左角和右角:把观测的前进方向的左侧的角叫做左角,右侧的叫

4、做右角,都测量左角前方点和后方点:前方点和后方点是相对测站点的位置来定的,在相对于测站点的观测前进方向上叫前方点,反之叫后方点。比如测站在 G2G2 点时,G2G2 的后方点是 G1G1, ,前方点是 D1D1。盘左和盘右:通俗点说盘左就是常说的正镜,盘右就是常说的倒镜。测回:盘左(正镜)观测完前方点和后方点的过程叫做上半测回,盘右(倒镜)观测完前方点和后方点的过程叫做下半测回。上半测回和下半测回都完成了就叫做一个测回。置盘:就是手动设置水平度盘的读数为某个特定值,导线观测中第一测回水平角的初始读数都可以置为 0 0 度 0 0 分 0 0 秒, 后面第几个测回置盘的度数按这个公式计算: 置盘

5、读数=180÷=180÷总测回数。如 2 2 个总测回时要置盘 2 2 次,第一测回置为 0,0,第 2 2 测回就置为 9090 度。3 3 个总测回时要置盘 3 3 次,第一测回置为 0,0,第二测回置为 6060 度,第三测回置为 120120 度。置盘的作用是为了抵消因仪器水平度盘划分不均匀而造成的误差。请结合下图理解:测量步骤步骤 1,1,在控制点上架设已经鉴定、校正合格的全站仪,按实际情况设置气温、气压等参数,精确对中、整平,由于不测量高程所以仪高和镜高可以随意。两个棱镜分别立在测站点前、后的相邻控制点上,本案例的测站顺序是 G2-D1-D2-D3-GG

6、2-D1-D2-D3-G3 3。(本测站是 G2G2)步骤 2,2,盘左位照准后方点,手动将水平角置零,并在观测记录表上记下此时水平角的读数。然后测距,可多测量几次选择稳定值,也做好记录。步骤 3,3,盘左位照准前方点,这时水平角读数会发生变化,记录下这个读数。然后同前面一样的测中和记录。这时上半测回就完成了。步骤 4,4,盘右位照准后方点,记录水平角读数,测距并记录读数。步骤 5,5,盘右位照准前方点,记录水平角读数,测距并记录读数。这样一个测回就完成了导线平面图尹需工同观测前进方向说明:GLG2,G3、G4 是设计院给的已知坐标的控制点DLD2.D3 是埋设的待测加密点第二测回的操作与第一

7、测回基本相同,只有一点不同,就是前面说的置盘的初始读数。当每个测站都按要求的测回数观测完成后,就进入下一个测站,进行同样的操作,直到测完全部的水平角为止。数据记录记录员应及时计算 2c2c 值、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距离等数据。计算方法:2C2C 值=(盘左读数加上或减去 180180)-盘右读数。上、下半测回角值=后方点读数-前方点读数。一测回角值二上、下两个半测回的平均值平均角值二各个测回的平均值。即水平角。距离的计算方法跟水平角相同。第一测站观测完成后记录的内容如下图所示:导不小小科线观*llkp测记泉鹏用存堵表IIIHI1蜀tfiMMHA中和9餐YmIt.薛1 七一一,fit:日本REfl*1.f,1旷睁M.iSfl.跋 t.2JM11*33t3T匕”Zi*1aZ3&Pr普R 内j*?*Jm*im中甲桐号?74.翔QQi*1次.B Oi5-*q213at5sM我A6834*14Z3RIDIT隹 3h?|ii.心11rz骸 F阻以1hiIra.,113-|t*1131LaJ.阕上总之,仔细看看表格,按照格式将数据填写到对应的位置就行了。计算过程中如果发现 2c2c 值太大,就检查一下仪器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