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主要栽培及育种技术_第1页
小麦的主要栽培及育种技术_第2页
小麦的主要栽培及育种技术_第3页
小麦的主要栽培及育种技术_第4页
小麦的主要栽培及育种技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麦的主要栽培及育种技术姓名:王聪班级:农学 092班学号:093131234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小麦的主要栽培及育种技术一、 小麦主要育种技术由于小麦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缓慢, 现阶段小麦育种仍以常 规育种为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常规育种中有一定应用, 转基因技 术尚未成熟。 按品种特性可大致分为大面积高产广适品种、 优质品种、 旱及超高产品种四大类(何中虎, 2008 。常规育种。 常规育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小麦新品种选育的 主要方法,其技术体系已经成熟,但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 育种的规范性和规模性还不够, 影响了品种选育效率。 存在的问题和 主要限制因素包括:国家投资少,育种

2、规模小,国内的育种单位和课 题组多, 但有规模的高水平课题组少, 形不成规模效益; 温室条件差, 冬小麦一般一年一代, 育种周期长; 对如何灵活实施常规育种考虑的 较少,如有限回交方法的运用、群体规模的掌握等;穿梭育种、多点 鉴定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尚未真正实施; 抗病性遗传与品质检测等技术 未能与育种工作紧密结合; 区域试验的质量有待提高, 品种评价不够 客观全面。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对常规育种技术起到重要补充和提高作用, 因此分子标记研究与常规育种密切结合是成功实施分子技术的核心。 总体来说, 其技术已经成熟, 关键是如何与育种结合, 如何降低成本。 国内外对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

3、用主要集中在主效基因为主的抗病虫、 品质和株高等性状,对于数量性状主要通过 QTL 定位寻找效应相对 较大的标记位点。 为了将分子标记真正用于育种实践, 必须具备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 因此重点是开发基因的功能标 记,建立为育种服务、经济有效的分子标记检测与应用平台。国内已 开发了一些小麦抗病性和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抗黄矮、 14 亚基和 多酚氧化酶活性等, 且已部分用于育种实践, 高低分子量亚基的生化 标记已广泛用于育种。分子标记育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尚未与主流育种项目结合, 分子标记较多 用于亲本检测和高世代分子确认, 真正用于分离世代选择的少, 因而

4、发挥的作用较小;二是分子标记开发未能与我国育种目标很好结合, 抗白粉和条锈病的单基因可通过常规选择取得预期效果, 只有基因累 加需借助分子标记,我国育种中重要的目标性状如抗纹枯、抗蚜虫、 抗穗发芽及慢病性等工作尚未开展或技术尚不成熟, 现有标记的数量 质量尚不能满足育种需求, 这是导致国内分子育种进展慢的重要原因; 三是重标记开发与论文发表, 轻标记验证与应用, 导致部分标记难以 应用。转基因技术。与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相比,转基因 小麦研究与产业化还相当落后。 全球只有美国孟山都公司培育的耐草 甘膦除草剂小麦于 2004 年批准用于食物和饲料生产, 但由于美国和 加拿大意见不一致,

5、至今尚未用于生产,给小麦产业造成巨大损失。 到目前为止,在获得小麦转基因的报道中,基因枪法占 80%左右, 农杆菌介导法约 15%,其它方法 5%。影响基因枪转化的主要因素 包括基因枪轰击参数和外植体的种类、 状态等生物因子。 国内外所涉 及的性状主要包括品质、抗病(抗真菌、抗病毒 、抗逆(旱、盐 、春化相关基因等。 总体来说, 基因枪法转化效率比较低, 插入外源 DNA 片段大小不明确,多拷贝整合比较多,容易发生基因沉默现象,不能 导入大片段 DNA 等缺点,而且成本高,操作比较复杂,在实际应用 中有一定局限性。 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基因型、 农杆 菌菌系、表达载体、共培养技术、

6、筛选和再生体系等。其优点是受体 材料广泛、 转化效率高、 所转 DNA 明确、 插入基因多为单拷贝整合、 导入基因易于表达、可转移较大片段、操作简单、成本低等。总体来 说,无论采用基因枪还是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转化效率还较低, 通常在 1%3%。近几年,孟山都公司、利马格兰公司、 CIMMYT 及 英国洛桑试验站改良优化了农杆菌介导法, 转化效率大大提高, 但由 于国外不允许转基因小麦商业化, 因此应用研究受到较大影响, BASF 公司等仍在进行小麦抗逆性的转基因研究。 国内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 小麦技术尚未成熟。 今后应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小麦组织培 养技术, 由于品种的再生率低, 导

7、致全球转基因小麦集中在少数几个 基因型, 而这些基因型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二是基因转化的受 体比较单一, 未成熟胚及其衍生物是小麦转基因的主导受体, 而包括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温室还不能周年提供小麦未成熟胚。二、小麦主要栽培技术以调整播量为核心的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是在地 力和肥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上, 适当降低播种量和基本苗, 依靠分蘖成 穗,并综合运用配套栽培技术,改善群体光照条件,建立合理群体结 构,培育壮苗。其优点是减少播量、降低病害发生程度,显著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保证高产稳产。要求选用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生 产水平在 350kg/亩以上的品种;播量多少与品

8、种类型有关,山东农 业大学的试验表明, 鲁麦 5 号叶片较挺, 适宜的基本苗为每亩 12 万 株,而鲁麦 7 号叶片较披散,获得高产的基本苗为每亩 6 万株。晚 播小麦则通过“大群体、小个体”的栽培技术获得高产,即采用扩大 群体, 弥补个体生长量不足。 其合理的穗容量一般比适期播种小麦增 加 10%20%, 主要通过适当增加播量和基本苗、 延迟肥水主攻时期, 取得较高产量。以调节施肥为核心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平衡施肥是根据作物需 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 N 、 P 、 K 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在不增加甚 至减少化肥投资的前提下,通过

9、调整 N、 P 、 K 的比例来提高肥料的 利用率,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还有利于防病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保 护环境。在小麦高产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 第一次为小麦播种 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耕翻于地下, 称为底肥, 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 水进行的春季追肥。传统小麦栽培,底肥一般占 60%70%,追肥占 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至起身期。氮肥后移技术将底氮肥 的比例减少到 30%50%,追肥的比例增加到 50%70%,同时,将 春季追肥时间后移, 一般移至拔节期, 部分高产地块甚至移至拔节至 挑旗期。氮肥后移技术有利于北方地区小麦高产、优质目标的实现; 对于长江流域的饼干糕点小麦栽培,

10、 主要目的是降低蛋白质含量, 因此氮肥应适当前移。 小麦垄作技术。小麦垄作技术最早由墨西哥的农民创造,经 CIMMYT 改良后在墨西哥、 印度等国大面积推广。 该技术引入我国后, 在山东、甘肃大面积示范取得明显效果。其主要优点包括: (1)垄作 可降低播种量, (2)与垄作配套的小水沟内渗灌,消除了大水漫灌造 成的土壤板结即随灌水次数增加土壤变粘重的现象, 节水 30%40, (3)与垄作配套的追肥方法为沟内集中条施,当季肥料利用率可达 40%50, (4)垄作显著改善了小麦冠层内的通风透光条件,田间 湿度降低 10%20, 小麦白粉病和纹枯病的发病率下降 40, 5) ( 垄作使小麦基部节间的长度缩短 35cm,株高降低 57cm,抗倒伏 能力显著提高, 6) ( 垄作有利于发挥小麦的边行优势, 千粒重增加 5 左右,增产 5%10。 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已在国外大面积普及,甚至被视为 农业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其核心是保护环境、 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力。 我国北方对其研究较少,且多集中在玉米中,技术尚不成熟。我国南 方麦区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创造出一套少(免)耕技术,处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