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_第1页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_第2页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_第3页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_第4页
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舟山市发改委二一年七月舟山地处海岛与大陆分隔,且岛屿分散,径流短促,水资源时空地域分布不均,目前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700立方米左右,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地区。同时,经济发展伴生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加重,从而带来水质型缺水,淡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水资源保障体系,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实现舟山社会经济较快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一)淡水资源概况1. 降水我市共有大小岛屿1300个,其中常年有人居住岛屿140个。舟山

2、与大陆分隔,无过境客水,山低源短,水系很不发达,河流小且源短,多为季节性间歇河流。水资源主要降水补给,并呈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历年47月上旬的春雨、梅雨和9月的台风雨,降水量占全年的大多数。按19562000年统计时期计算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舟山市19562000年区域平均降水量表县区计算面积(km2)降水量万m3mm定海区531.06722251360.0普陀区388.82497241278.8岱山县269.10312851162.6嵊泗县67.9570541038.1全市1256.931602881275.22. 地表水2008年市地表水资源量为7.1070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565.4毫

3、米,比多年平均数略多。全市1956-2000年多年平均天然径流总量为6.9165亿立方米,平均径流系数0.43,平均产流模数为55.0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3. 地下水2008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1.5610亿立方米。1956-2000年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1.6152亿立方米,海岛山丘区为河川基流量(地表水资源量的重复计算量)。4. 水资源可利用量在19562000年多年平均情况下,全市水资源总量为6.9165亿立方米,全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0.16,产水系数0.43,产水模数55.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舟山市各县区19562000年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汇总表县区河川径流(万m3)河川基流(万m

4、3)地下水资源(万m3)重复计算量(万m3)水资源总量(万m3)降水入渗系数产水系数产水模数(万m3/km2)定海区33551771777177717335510.110.4663.2普陀区21805501550155015218050.100.4456.1岱山县11825272027202720118250.090.3843.9嵊泗县198570070070019850.100.2829.2全市69165161521615216152691650.100.4355.0舟山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单位:万m3、%县区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开采量重复利用量可利用总量可利用率定海1869176

5、8.1275.51918357.2普陀9564562.4123.41000345.9岱山5502351.185.78576848.8嵊泗76165.47.71818.241.2全市345181747492.43577151.7舟山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单位:万m3、%水资源类型平均可利用总量平均利用量水资源开发率地表水345181288137.3地下水174721612.4从舟山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舟山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7.3%,浙江省地表水资源的平均利用率为20%,是全国平均两倍,是全球平均的四倍.所以,舟山已达到较高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目前,一般认为,跨流域调水从一条河中调水

6、、用水不能超过40%,否则会发生严重的生态问题。另一方面,舟山降雨集中,舟山岛屿众多,河流短且分散,洪水径流量大,河流溪流源短流急,控制拦蓄能力不足,60%左右的水以洪水形式流入大海。这意味着全年大部分时间河流溪流的实际水分保存量比想象的要低得多。实际上,目前舟山开发37.3%的水,水环境已经显得十分脆弱,可见进一步开发地表水的潜力不大。而舟山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2.4%,数字上看尚有一定开发潜力,但舟山是海岛地区地下水开发容易引起海水倒灌、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综合以上原因,解决舟山水资源紧缺问题还需主要依靠境外引水和海水淡化等工程措施。(二)水资源供应现状1. 蓄水工程

7、目前,舟山全市已建水利工程可蓄水量达到15950万立方米,中小型水库(库容10万m3以上)210座;山塘和池塘(库容10万m3以下)1841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为虹桥水库,位于舟山本岛的定海区,总库容1235万立方米;小(1)型水库32座;小(2)型水库177座;这些水库、山塘、池塘、河道等蓄水工程是供水、灌溉、水产养殖等的主要水源,对防洪抗旱、保障和促进工农业生产,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舟山市中型水库现状水库名称计算分区集雨面积(km2)总库容(万m3)正常库容(万m3)虹桥水库定海区13.412351015舟山市各县区水库现状蓄水工程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合计小(1)

8、型水库数量(座)1994032总库容(万m3)4570168659506851集雨面积(km2)75.1116.262.92094.3小(2)型水库数量(座)7046547177总库容(万m3)2208125712321584855集雨面积(km2)46.5830.5323.112.761103舟山市各县区山塘和池塘情况表蓄水工程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合计山塘处数(处)444227295371003总库容(万m3)475419347531294池塘处数(处)2413602352838总库容(万m3)4936420.4127.4舟山市水资源计算分区河网情况表河网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合计条数

9、(条)3312181047660长度(km)363.58294.91134.212.52805水域面积(km2)5.503.5931.0210.1水域容积(万m3)932.6495.3159.5/15882. 大陆引水工程于1998年开始建设的大陆引水一期工程,从宁波姚江引水,穿越杭州湾灰鳖洋海底至舟山本岛,工程总投资3亿多元,设计引水工程规模1立方米/秒(8.6万立方米/日),年平均引水总量2160万立方米,2003年8月正式启动大陆引水工程,目前大陆引水工程有效缓解了舟山本岛社会经济用水缺口。舟山市大陆引水二期工程已于2009年正式开工,并计划于2012年年底前实现投产(蓄水)。该工程取水

10、口位于宁波市姚江李溪渡,经跨海管道输水至舟山马目黄金湾水库。整个工程由姚江李溪渡二期取水泵站、岚山二期加压泵站、宁波陆上段管道、跨海管道、舟山黄金湾调节水库组成。工程实施后,可向舟山年引水7300万立方米。3. 海水利用我市的嵊泗县在全国最早开展海水淡化产业化应用,1997年10月嵊泗县嵊山镇日产500吨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建成投产,该工程是全国首座民用海水淡化工程,也是国内第一个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工程,开创了国内反渗透海水淡化应用的先例。2009年,全市海水淡化生产能力达到3.7万吨/日,总投资3.93亿元,其中,普陀区海水淡化项目3个,总投资1.83亿元,生产能力1.09万吨每/日;岱山县

11、海水淡化项目4个,总投资1.2亿元,生产能力1.55万吨/日;嵊泗县海水淡化项目7个,总投资9020万元,生产能力1.06万吨/日,成为我市多个岛屿淡水资源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菜园4000吨/日海水淡化五期工程正在实施,总投资2650万元,至2009年末累计投资1450万元。拟建的项目主要有六横镇10万吨/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化后续工程、嵊泗黄龙1000吨/日海水淡化工程和嵊泗徐公岛海水淡化工程等项目。另外,舟山市的水产养殖场、水产加工厂、冷藏厂等用大量海水代替淡水初洗鱼虾等。在海带加工过程中,也大量使用海水洗涤。2009年,舟山市直接利用海水208万立方米。4. 地下水水源设施舟山各岛地

12、下水的开发利用,主要采取打深井、建井和建坑道井等方法。至2008 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水井13636 口,蓄水容积84.0万立方米。(三)用水现状2008年,全市总用水量13829万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3103万立方米,占22.4%;林牧渔畜用水量575万立方米,占4.2%;产业用水量3845万立方米,占27.8%,旅游服务业用水1261万立方米,占9.1%;居民生活用水量3713万立方米,占26.9%;其他包括城镇公共用水、生态环境等用水量1331万立方米,占9.6%。按分区计:定海区用水量6472万立方米,占46.8%;普陀区用水量4204万立方米,占30.4%。岱山县用水量2766

13、万立方米,占20.0%。嵊泗县用水量387万立方米,占2.8%。2008年全市用水量中,地表水13456万立方米,占97.3%;地下水55万立方米,占0.4%;其他318万立方米,占2.3%。二、水资源供求趋势预测及平衡分析从舟山市的实际情况看, 虽然用水总量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 但是这些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节水技术的推广、节水政策的完善, 我市的用水效率呈现着逐渐提高的趋势, 万元生产总值实际用水量逐渐下降。为了对未来趋势进行有效预测, 我们立足舟山实际, 从需水趋势、供水能力两个方面进行预测分析,其中水资源需求预测则根据水资源公报用水单位的性质分为:农业用水、产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旅游

14、用水、其他用水(包括城镇公共用水和环境用水)五大类,建筑业以及餐饮、航运业等第三产业已分别涵盖在产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旅游用水当中,不单独进行预测。(一)水资源需求趋势预测1. 农业用水预测农业用水主要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业用水。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包括粮食作物用水、蔬菜瓜果用水、花卉用水及其他用水, 占农业用水的绝大部分。下步我市进一步调整用水结构,继续实施节水农业,推进种植结构的调整,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预测2010年全市农业用水量3500万立方米,2015年农业用水量为3000万立方米,2020年农业用水量降到2500万立方米。2. 产业用水预测分析产业用水量与工业总产值相关,200

15、4-2008年舟山市工业总产值基本保持年均25%左右增长幅度,年增幅基本稳定,预计2010年-2020年在全面打造海洋经济试验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大趋势,舟山工业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针对现有产业结构和重点行业运用趋势外推法,观察2004-2008年,产业用水量数据对多项式模型、指数模型、对数模型进行比对其中对数模型最优,R2 = 0.97720.9,相关性检测优良,可以说明在假定舟山市工业产业发展保持一定增幅,产业结构不发生重大改变的前提下,运用趋势外推法预测较为准确,同时考虑在此期间规划建设的需水较大的海洋产业的需水量,综合预测2015年和2020年的产业用水量。产业用水预测图根据200

16、4-2008年五年间产业用水用水量数据,其中横轴的1表示2004年,5表示2008年,7表示2010年,12表示为2015年,17表示2020年。y = 774.98Ln(x) + 2687.7R2 = 0.9772当x=12、17时,y=4613、4883(取整数)同时,由于舟山市在2010-2020年间将规划建设大型火电、临港化工、冶金、临港重型装备等用水量较大的产业项目,用水趋势会有较大变化,根据规划设计的生产规模、项目情况和行业工艺用水量测算,规划建设的1000万吨石油炼化项目年需水量将超过1200万立方米,其衍生的中下游化工需水将超过2000万立方米,21000MW六横煤电项目年需水

17、在800万立方米左右,同时考虑煤炭洗选加工、大型管桩制造、木材加工以及未来进驻的需水量较大的大产业、大企业,这些与目前产业用水结构差异性较大部分的年用水量需新增8000万立方米左右,其中2015年以前仅能部分建成,以50%计算;2020年以100%计算,需在原趋势上累加。即:2015年产业预测用水量为8613万立方米;2020年产业预测用水量为12883万立方米。3. 居民生活用水分析居民生活用水预测采用定额法。生活用水定额参考舟山市城镇供水水源规划报告,2015年城镇居民达到110升/日,乡村居民达到71升/日;到2020年,城镇居民达到110升/日,乡村居民达到88升/日。综合计算2015

18、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预测40立方米/人.年, 乡村居民用水预测26立方米/人.年;2020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采用40立方米/人.年, 乡村居民用水预测32立方米/人.年。2015年和2020年城市化率分别达到70%和75%。据预测,舟山市常住人口2015年约115万人,2020年约130万人。由居民年生活用水定额预测数据和常住人口预测数据推算,2015年全市居民生活用水量为4110万立方米。2020年全市居民生活用水量为4950万立方米。4. 旅游用水分析舟山市旅游业具有一定规模,年旅游接待人次突破千万。旅游者用水定额参照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平均取用1吨/人次。按照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5%

19、计算,2010年为1700万人次。预测2015年为2169万人次,2020年为2769万人次。据以上数据预测,2010年全市旅游用水量为2169万吨,2020年全市旅游用水量为2769万吨。5. 其他用水预测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和舟山市用水的实际情况,并对发展趋势的预测,城镇公共用水(除去旅游服务业)、环境用水量采用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量的20%测算,2015年预计为2321万立方米,2020年为3837万立方米。(二)水资源供应趋势预测1、可供水量预测根据舟山市干旱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舟山市2010年、2020年在75%的保证率下可供水量为15420万立方米;

20、舟山市2010年、2020年在90%的保证率下可供水量为12583万立方米。2、大陆引水供应能力大陆引水一期工程年平均引水总量2160万立方米.大陆引水二期工程建设时间为2009年-2012年,设计引水流量为2.8 立方米/秒,平均年引水量为6000万立方米。3、海水淡化新增水资源供应能力预测按照舟山市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发展规划的规划目标,结合目前海水淡化工程实施的进度,预测到2015年,全市海水淡化项目建设规模达到10万立方米/日,按照开工率80%计算,可新增淡水资源2920万立方米/年;到2020年,全市海水淡化项目建设规模达到20万立方米/日,按开工率80%计算,可新增淡水资源5840万

21、立方米/年。(三)水资源供求平衡分析在分析水资源供求平衡时,分别考虑P=75%和P=90%两种保证率,即分析在偏枯年和枯水年两种情况下是否能够基本实现供求平衡。从水量供求平衡分析可以看出,到2015年,如仅考虑常规水(蓄水、提水)在P=75%保证率下全市水资源缺口约4796万立方米,如仅考虑常规水(蓄水、提水)在P=90%保证率下全市水资源缺口约7633万立方米,考虑大陆引水二期建成后引水能力及新建海水淡化工程供水能力的补充在P=75%和 P=90%保证率下能够保证水资源供应。到2020年,如仅考虑常规水(蓄水、提水)在P=75%保证率下全市水资源缺口约11519万立方米,如仅考虑常规水(蓄水

22、、提水)在P=90%保证率下全市水资源缺口约14356万立方米,考虑大陆引水二期建成后的引水能力及新建海水淡化工程供水能力的补充在P=75%和 P=90%保证率下也基本能够保证水资源供应。水资源平衡分析表P=75%保证率P=90%保证率2008年2015年2020年2008年2015年2020年供水总计179772650029420152822366326583常规可供水146491542015420119541258312583大陆引水216081608160216081608160海水淡化116829205840116829205840需水总计13828202162693913828202

23、1626939农业用水367830002500367830002500产业用水38458616128833845861612883生活用水371341104950371341104950旅游用水126121692769126121692769其他用水133123213837133123213837平衡结果仅考虑常规水821-4796-11519-1874-7633-14356综合平衡41496284248114543447-356(四)区域用水情况及预测分析根据岛屿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特点将我市主要岛屿分成四区分别为:将舟山本岛及周边朱家尖、册子、普陀山、长峙、盘峙等水资源基本实现共享的岛屿划为类

24、区舟山本岛区,其中鲁家峙、小干、马峙等岛屿纳入舟山本岛范畴;将岱山、六横、金塘、衢山、泗礁等具有一定的人口集聚和经济基础的岛屿划为类区主要大岛区;将大小长涂岛、秀山、虾峙、长白等产业特色明显的岛屿划为类区一般大岛区;将佛渡、鼠浪等目前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但潜力较大的岛屿划为类区边悬小岛区。基于岛屿自身条件和特点,结合产业规划,我们将主要岛屿的淡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了测算(参看附表一),从测算分析情况看,由于舟山本岛、六横、金塘、长峙、岱山、佛渡、小洋山等岛屿是舟山市今后十年城市建设和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域,需水量较大,如仅依靠常规水供应将出现较大缺口,但目前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市外引水、区域间调配水工程

25、和海水淡化等水利工程项目可以有效解决供水缺口,据测算即使在90%保证率(枯水期)下同样能够确保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五)水资源供求存在问题1. 须如期完成引水和海水淡化工程确保中长期供水需求水资源供需平衡测算结果显示,如仅考虑常规水(蓄水、提水)在P=90%保证率下在2015年和2020年,全市水资源缺口分别为7633万立方米和14356万立方米。因此必须如期完成大陆引水二期、区域调配水工程和重点岛屿的海水淡化工程项目,加快提高市外引水和调配水能力,确保在枯水期实现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2. 原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水质安全亟待重视。舟山市水库及河道的水体受周围居民生活污染和工业、农业等污染使水质不

26、断降低,据水利部门监测,目前全市使用的原水,总氮、总磷超标,河道水为四类到五类,甚至到劣五类,水库水大部分达不到三类标准。大陆引水,尤其是枯水季节水质也较差。3. 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有限,大陆引水安全性值得考虑舟山市无过境客水,降雨时空又不均匀,集中在梅汛和台风期间,多年经验证明,舟山旱一年还能应付,连续旱二年问题就相当严重。几十年来,有利的水资源开发地段极大多数已“建库造塘”,后续常规地表水开发的潜力有限,且难度愈来愈大、成本愈来愈高。全市现有1 万m3以上山塘和水库663 座,平均不足2km2 陆地上至少有1 座水库或山塘。兴建蓄水工程占用平地大,考虑移民安置和土地利用机会成本等因素,

27、代价很高。舟山市陆域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小,目前开发利用率已达37%以上,其中舟山本岛更高达40%,水资源过度开发也不利于环境自然净化和生态平衡。舟山市大陆引水工程一期已经建成,二期正在抓紧建设当中,但大陆引水也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浙东引水工程经由富春江曹娥江姚江再到最末端的舟山,流经几个市县,当舟山市遇到枯水年,可能大陆也会遭受干旱威胁,此时提供给舟山的水量可能缩减,甚至出现停供。而且长距离引水,有时会因为输水管损坏、爆裂,无法引水。即使大陆引水有水可供,干旱年份、干旱季节姚江引水质量也不理想,舟山市将大陆引水作为增量部分的主要水源,其时段性的安全问题不得不引起极大关注。4. 水资源区域不平衡,用

28、水结构不尽合理。舟山市岛屿众多,而且分散,大部分岛屿用水自成体系,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很难统一调度使用,大陆引水除本岛及邻近联网岛屿外,其他各岛很难分享成果。用水结构主要使用河水、水库水。海水利用偏少,中水回用进展不快。农林灌溉用水量大,以2008年为例,农田灌溉和林牧畜渔用水量3678万立方米,占全市用水总量的28.7%,而农业产值(剔除渔业捕捞)在全市经济中比例不足4%,农业处于高耗水、低产出状态,而且越是干旱年份,其用水量越大,所占比例越高。作为海岛地区农业用水比例明显过高。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设想(一)指导思想切实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舟山发展水为先的意识,从舟

29、山地处海岛的实际出发,因岛制宜,以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岛外引水和海水淡化进行综合比选、择优而用。大力推广海水综合利用和中水回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促进水源涵养,加大节水力度。建立健全水资源安全保障应急机制,构建起多水源、全方位、综合性、无污染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二)基本原则1. 规划先导,有序发展的原则规划先导,构建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坚持从确保舟山整体供水安全的背景出发,深入研究舟山本地的水资源状况,供需形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重大产业、重点区域的用水需求,区域调水变数,优化水资源结构等情况,综合考量,统筹规划,着力构筑本地水源、岛外引水、海水淡化

30、综合运用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规划确定区域项目定位和布局,做到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有序推进,确保供水安全。2. 量质并举,双管齐下的原则全面重视水资源量的保证和质的提升。量的保证方面,必须有足够的储备水源,保证在连续二年干旱少雨的情况下,仍能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需求。质的提升方面,要改善供水水质,在现有基础上,供水水质要有明显提高,达到国家对生活用水标准要求,让居民真正喝上健康、卫生的放心水。3. 因岛制宜、因需择优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岛制宜,按需要和可能择优进行项目建设。舟山市岛屿分散,大小不一,人口不等,自然条件各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有区别。为此,

31、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要坚持实事求是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岛制宜,在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岛外引水、海水淡化等措施中进行优化比选,宜开发则开发,宜引水则引水,宜淡化则淡化,确定水资源安全保障的最佳方案和项目布局。项目建设既要考虑满足当前所需,又要适当超前,做到大小并举,因需而建,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建设时间上宜近则近、宜远则远。4. 确保水质,加强保护的原则近年来随着舟山市经济发展伴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质量下降趋势加剧,水源地质量安全问题凸显,从而带来了水质型缺水。为此,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综合治理,防治并重,减少污染,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三)总体思路舟山市海

32、洋综合实验区的建立必将对我市水资源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找准定位,采取有效有力的措施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我市应坚持从海岛实际出发,全面实施“六水一调”水资源保障工程,即:积极采取引水、蓄水、联水、造水、节水、净水等六水联动措施,加大用水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投入,新建大量水源工程,形成以本地水资源、大陆引水和海水淡化组成供水水源系统,提高供水能力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确保全市供水安全。1. 引水工程随着我市临港工业、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岛屿如定海、金塘、朱家尖、普陀山、六横、桃花、岱山等地的需水潜力大,在进一步开发利

33、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要考虑通过大陆引水、岛际引水来开发利用、优化配置水资源。全市要建成一批引供水骨干工程,逐渐形成跨区域的引供水格局和网络。在抓紧推进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工程建设的同时,适时实施浙江省分配给舟山的总引水流量5.0m3 /s 剩余的1.2m3/s 流量的大陆引水工程(最合理为宁波至六横岛的引水方案);上海至嵊泗县泗礁岛的引水工程(0.5m3 /s 流量,海上路由已批准)。远期谋划舟山本岛-长江口引水工程。2. 蓄水工程通过新建水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整治、修建拦蓄引水入库渠道等途径,充分开发利用本地水资源,推进响水坑等水库建设,增加蓄水能力。全力推进引水登陆点黄金湾水库、枫树水

34、库等调节水库的调蓄水能力,新建大陆引水调节水库2200 万m3,其中定海和普陀区境内1500 万m3,岱山县境内700万m3。把河道整治与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截污、配水、疏浚、堤防加固、河岸绿化等途径改善水环境和增加河道蓄水量。3. 联水工程 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水库与水库之间,水库与河道之间,河道与河道之间,城乡水厂之间的联网,实现从单一水源保障转向多元水资源保障,从点状供水保障转向网状供水保障,全面实现岛岛联网、库库联网、库河联网,从而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调蓄能力。积极岛际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建设舟山本岛虾峙六横、舟山本岛-金塘、东港普陀山、朱家尖白沙、舟山本岛岱

35、山二期、定海干览秀山、岱山长涂二期、岱山-衢山等调配水工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由舟山本岛辐射六横、金塘、岱山等经济大岛,由经济大岛辐射周边小岛的供水和调配水网络,实现水资源的综合优化调配。4. 造水工程 根据舟山市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综合发展规划以及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实施进度,我市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预计建成海水淡化生产能力10万吨/日,海水直接利用于电厂脱硫,浓缩海水晒盐建立示范项目。2020年,预计建成海水淡化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日,基本解决边远岛屿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问题,海水直接利用、浓缩海水利用进一步发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浓缩海水利用设备制造业和技

36、术服务业有一定的基础。海水淡化产业主要以分散的模式建设,根据舟山市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综合发展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难以与舟山本岛共享水资源或水资源缺口较大的岛屿建设海水淡化项目。海水直接利用产业以电厂脱硫、景观水源为主,水产品加工业直接利用海水为辅,向电厂所在地和水产品加工区集中。海水综合利用设备制造业和技术服务业则依托舟山海洋科学城建设,向海洋科学城范围内相应产业聚集区集中。5. 节水工程 一是重视“中水”回用。利用定海、普陀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水回用设施,用于城区河道清理和景观用水,今后将继续利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用于工业冷却、洗车、建筑、绿化等行业。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37、效率;探索中水回用工程,促进废水资源化与回用。在城市生活用水、市政用水等方面利用海水、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二是强化节水考核管理。制定用水定额标准,明确用水定额红线。对用水设施和工艺不符合节水要求的,限制生产和取用水。健全节水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实行严格考核监督,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三是加大节水技术研发推广力度。积极推广技术成熟、节水减排效果显著、应用面广的重大工业、农业节水技术和生活节水器具产品。抓好重点领域节水工程建设,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淘汰高用水工艺落后的设备,应用节

38、水和高效的新技术,加强节水技术开发和节水设备、器具的研制;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6. 净水工程 严格控制进入水源地和供水河道的污水,确保供水水质。积极开展排污口整治,采取水工程调度、引水减污、疏浚清淤等工程措施,提高水体的水环境容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实施水库上游污染源整治和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推进主要水库和主要河道达到目标水质。采用雨污分流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区(含定海区、临城新区和普陀城区)、县城(高亭镇和菜园镇)和中心镇完成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具备纳管条件的乡镇按照区域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要求截污管网建设,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不具备纳管条件的乡镇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

39、理厂或采用生物技术、沼气工程等适宜技术进行处理。加强农业中施用肥料的管理,多施有机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农村饮用水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舟山市分区主要水库水质目标计算分区定海区普陀本岛区普陀外岛区岱山县嵊泗县水库虹桥岑港洞岙芦东应家湾翁浦湾大岙小高亭磨心落沙湾基湖长弄堂目标水质现状水质劣舟山市分区主要河道水质目标计算分区定海区普陀本岛区普陀外岛区岱山县河道岑港大浦口临城盐仓白泉海滨桥展茅芦花龙山枫树河岱南河目标水质现状水质劣劣7. 调整用水结构据测算,生产1吨的小麦、玉米和水稻分别需要耗水1000、1200和2000立方米,粮食的交易或进出口,实际上其背后隐藏着

40、水的交易或进出口,从外省调入粮食,等于同时调入了水,这对缓解水资源和水环境紧张的压力,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据统计,舟山耕地面积占全省的1.7%,水资源仅占0.7%。舟山水资源短缺,如适当少种一些高耗水量的粮食作物,把有限的水用于种植低耗水量的作物,甚至用作生态用水,则可明显改善舟山的水资源现状和生态环境。将节约的水用作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可以大大缓解该地区的缺水现状。通过减少粮食蔬菜种植面积,改良种植品种仅种植低耗水量的作物,两种渠道减少农业用水,减少农业用水比重,在确保生活用水的前提下,提高工业用水和产业用水的比重。四、水资源布局设想从总体上分析,舟山水资源保障体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本地水资源、

41、大陆引水、海水淡化。其中,本地水资源是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大陆引水是近中期解决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海水淡化则是长远解决淡水资源紧缺最可靠最根本的办法。从各岛屿分析,自然状况多样,人口数量不等,经济发展不同,长远趋势各异,需要相适应,相配套的供水保障。因此,规划全市海水淡化发展布局,既要考虑我市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各岛屿的特点。从以上考虑出发,提出如下布局设想:(一)舟山本岛及附近岛屿(类区舟山本岛区)。主要包括舟山本岛、长峙岛、长白岛、册子岛、普陀山岛、朱家尖岛、小干岛、鲁家峙岛等。该区域是全市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最密集、产业发展最集中的地区。其供水保障已经初步建立起

42、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大陆引水相结合的供水保障体系。据此,本区域下步供水保障的设想是:大陆引水作为解决缺水的主要途径,抓紧建设二期工程;建设舟山本岛一体化供水管网,建设由舟山本岛辐射周边岛屿的供水网络,使相关岛屿供水管网连成一体,实行一体化供水;本地水资源作为供水保障的重要基础,积极开发,合理利用;长远把海水淡化作为确保供水安全的战略性措施。(二)岱山岛、六横岛、金塘岛等(类区主要大岛区)。这些岛自身有一定水资源量,同时也具有从大陆或者舟山本岛引水相对有利的条件。近几年临港产业发展迅猛,且呈进一步加快之势,淡水需求量大。下步供水保障的设想是:以开发利用本地水资源为基础,海水淡化和大陆引水并举,近

43、中期根据需水的紧迫程度、经济性原则和实施条件,进行综合比较,选择海水淡化项目或引水工程。岱山岛已建成向舟山本岛引水工程(规模为1.8万 m3/d)和一座海水淡化厂(规模为5000 m3/d),下步须加快推进舟山本岛至岱山二期引水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六横岛要加快推进由宁波至佛渡至六横引水的前期论证工作及10万m3/d海水淡化项目续建工程;金塘加快推进宁波至金塘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泗礁,重点发展海水淡化,确保居民生活用水和旅游发展。衢山,近期已发展海水淡化为主,抓紧进行适度规模海水淡化项目的前期工作,择机开工建设,以适应发展之需,中远期开展岱山-衢山引水前期论证。(三)大小长涂、秀山、长白、桃花等岛(

44、类区边悬小岛区)。这些岛屿总数有10余个,均为以岛建镇(乡)。这些岛屿近几年临港产业和海洋旅游发展较快,淡水需求量日益加大。其供水条件为:该区域自身具有一定的水资源量,除长涂岛已建成向岱山岛引水工程(规模为8000 m3/d)外,从引水水源和经济性角度考虑,目前基本上不具备直接从大陆引水的条件。这些岛屿下步供水保障的设想是:以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供水基础,推进与舟山本岛及周边大岛的供水网络建设,抓紧实施舟山本岛-桃花-虾峙-六横输水管线,同时积极规划推进其他岛屿规模不等的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四)绿华、黄龙、佛渡、小洋山等岛屿(类区边悬小岛区)。这些岛屿数量众多,一般面积较小,人口少,岛屿特色鲜

45、明,发展潜力较大。供水设想是:积极开发利用本地淡水资源,在此基础上,如佛渡、小洋山距离主要大岛较近的或具备由大陆引水条件的岛屿根据经济发展用水需求实施引水工程,实现与主要大岛水资源一体化;绿华等远离主要大岛且用水需求较小的岛屿则主要靠海水淡化解决用水问题:一是在固定居民相对较多、经济活动有一定规模的小岛建设小型海水淡化厂;二是建造若干艘海水淡化船,对部分边远小岛、包括无居民岛季节性旅游开发实行海水淡化船流动制水,保证淡水供给。(五)大型需水项目。按照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在布局电源点及产业大型需水项目时,根据需要和可能,第一考虑引水工程,配套规划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在满足企业自身用水需求的基础上,

46、向社会供水。五、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措施(一)建立分级管理、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行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筹城乡水资源评价、规划、配置、调度、节约、保护,统筹水源地建设、防洪、排涝、供水、排水、节水、配水、用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工作,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实现对水资源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和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水资源保护盒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实行水资源管理改革,降低水资源管理行政成本,提高管水、防污效率,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二)建立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的规划体系要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需水管理为核心,坚持“全面规划

47、、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坚持开源节流治污并举,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好供水、用水、节水、治水、水资源保护等方面规划的编制,实现水源在不同区域、不同用水目标、不同用水部门水量与水质的统一合理调配,协调好开发与保护、近期与远期、城市与农村等关系,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三)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和细化各单位节水目标和计划。进一步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和取水许可制度,充分发挥水资源费和水价对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杠杆作用;进一步推进原水水价改革,实行用水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强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落实取水许可审批、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从审批、验收、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在取水审批中,高度重视废水排放问题,对取水同时需要设置入河排污口的,要严格把关,确保符合排污口的管理要求。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水资源保护制度,不断深化水功能区管理,组织开展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无证取水、无计量取水、非法设置排污口和破坏水资源等行动。(四)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保护好饮水水源,治理污染水源,逐步改善水质。通过积极建设生态农业和生产绿色食品,推行工业清洁生产和淘汰水污染大的落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