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地铁限界线路车站和车厂_第1页
第讲地铁限界线路车站和车厂_第2页
第讲地铁限界线路车站和车厂_第3页
第讲地铁限界线路车站和车厂_第4页
第讲地铁限界线路车站和车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1工作项目三:城市轨道交通危险源城市轨道交通危险源、应急救援、应急救援 任务3.6伤害急救常识n 本讲课的主要内容 了解机械伤害、触电伤害和其它伤害的急救常识和急救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2一、机械伤害急救基本要点一、机械伤害急救基本要点n 机械伤害造成的受伤部位可以遍及我们全身各个部位,如头部、眼部、颈部、胸部、腰部、脊柱、四肢等,有些机械伤害会造成人体多处受伤,后果非常严重。现场急救对抢救受伤非常关键,如果现场急救正确及时,不仅可以减轻伤者的痛苦,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以为争取抢救时间,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作为一个机械工人,学一些有关机械伤害的急救知识,对自

2、己和对工友都是非常有用的。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3一、机械伤害急救基本要点一、机械伤害急救基本要点(1)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现场人员不要害怕和慌乱,要保持冷静,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检查。急救检查应先看神志、呼吸,接着摸脉搏、听心跳,再查瞳孔,有条件者测血压。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变化,根据伤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止血、包扎、固定等临时应急措施。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4一、机械伤害急救基本要点一、机械伤害急救基本要点 (2)让人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向医疗救护单位求援。记住报警电话很重要,我国通用的医疗急救电话为120,但除了120以外,各地还有一些其他的

3、急救电话,也要适当留意。在发生伤害事故后,要迅速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拨打急救电话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在电话中应向医生讲清伤员的确切地点,联系方法(如电话号码)、行驶路线。简要说明伤员的受伤情况、症状等,并询问清楚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应该做些什么。派人到路口准备迎候救护人员。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5一、机械伤害急救基本要点一、机械伤害急救基本要点(3)遵循“先救命、后救肢”的原则,优先处理颅脑伤、胸伤、肝、脾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内脏伤,然后处理肢体出血、骨折等伤。(4)检查伤者呼吸道是否被舌头、分泌物或其他异物堵塞。(5)如果呼吸已经停止,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6一、机械伤害急

4、救基本要点一、机械伤害急救基本要点(6)如果脉搏不存在,心脏停止跳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7)如果伤者出血,进行必要的止血及包扎。(8)大多数伤员可以毫无顾忌地抬送医院,但对于颈部背部严重受损者要慎重,以防止其进一步受伤。(9)让患者平卧并保持安静,如有呕吐,同时无颈部骨折时,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止噎塞。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7一、机械伤害急救基本要点一、机械伤害急救基本要点(10)动作轻缓地检查患者,必要时剪开其衣服,避免突然挪动增加患者痛苦。(11)救护人员既要安慰患者,自己也应尽量保持镇静,以消除患者的恐惧。(12)不要给昏迷或半昏迷者喝水,以防液体进人呼吸道而导致窒息,也不要用拍

5、击或摇动的方式试图唤醒昏迷者。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8二、现场急救技术二、现场急救技术1.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口(鼻鼻)吹气法是现场急救中采用最多的一吹气法是现场急救中采用最多的一种人工呼吸方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种人工呼吸方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1)对伤员进行初步处理:将需要进行人工呼吸的伤员放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气温适宜的地方,解开伤员的衣领、裤带、内衣及乳罩,清除口鼻分泌物、呕吐物及其他杂物:保证呼吸道畅通。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91. 1.人工呼吸人工呼吸(2)使伤员仰卧,施救人员位于其头部一侧,捏住伤员的鼻孔,深吸气后,将自己的嘴紧贴伤员的嘴吹人气体。之后,离开伤

6、员的嘴,放开鼻孔,以一手压伤员胸部,助其呼出体内气体。如此,有节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5次。吹气时不要用力过度,以免造成伤员肺泡破裂。(3)吹气时,应配合对伤员进行胸外心脏按摩。一般地,吹一次气后,作四次心脏按摩。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102. 2.心肺复苏心肺复苏n 胸外心脏按摩是心脏复苏的主要方法,它是通过压迫胸骨,对心脏给予间接按摩,使心脏排出血液,参与血液循环,以恢复心脏的自主跳动。其具体操作方法是;(1)让需要进行心脏按摩的伤员仰卧在平整的地面或木板上;n (2)施救人员位于伤员一侧,双手重叠放在伤员胸部两乳正中间处,用力向下挤压胸骨,使胸骨下陷34cm,然后迅速放松,放松时

7、手不离开胸部。如此反复有节律地进行。其按摩速度为每分钟约6080次。胸外心脏按摩时的注意事项:胸部严重损伤、肋骨骨折、气胸或心包填塞的伤员,不应采用此法。胸外心脏按摩应与人工呼吸配合进行。按摩时,用力要均匀,力量大小看伤员的身体及胸部情况而定;按压时,手臂不要弯曲,用力不要过猛,以免使伤员肋骨骨折。随时观察伤员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113 3、止血、止血当伤员身体有外伤出血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当伤员身体有外伤出血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1)伤口加压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出血量不太大的一般伤口,通过对伤口的加压和包扎,减少出血,让

8、血液凝固。其具体做法是如果伤口处如果没有异物,用干净的纱布、布块、手绢、绷带等物或直接用手紧压伤口止血;如果出血较多时,可以用纱布、毛巾等柔软物垫在伤口上,再用绷带包扎以增加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123 3、止血、止血 (2)手压止血法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靠近心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断血液的流通,从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这种方法通常是在急救中和其他止血方法配合使用,其关键是要掌握身体各部位血管止血的压迫点。手压法仅限于无法止住伤口出血,或准备敷料包扎伤口的时候。施压时间切勿超过15分钟。如施压过久,肢体组织可能因缺氧而损坏,以致不能康复,继而还可能需

9、要截肢。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133 3、止血、止血 (3)止血带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四肢伤口大量出血时使用。主要有布止血带绞紧止血、布止血带加垫止血、橡皮止血带止血三种。使用止血带法止血时,绑扎松紧要适宜,以出血停止、远端不能摸到脉搏为好。使用止血带的时间越短越好,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并在此时间内每隔半小时(冷天)或1小时慢慢解开、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分钟,放松时可用指压法暂时止血。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轻易使用止血带,因为上好的止血带能把远端肢体的全部血流阻断,造成组织缺血,时间过长会引起肢体坏死。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144 4、搬运转送、搬运转送 转送是危重伤病员经过现场急救后由救护

10、人员安全送往医院的过程,是现场急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寻找合适的担架,准备必要的途中急救力量和器材,尽可能调度速度快、震动小的运输工具。同时,应注意掌握各种伤病员搬运方式的不同: (1)上肢骨折的伤员托住固定伤肢后,可让其自行行走。 (2)下肢骨折用担架抬送。 (3)脊柱骨折伤员,用硬板或其他宽布带将伤员绑在担架上。 (4)昏迷病人,头部可稍垫高并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人气管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15三、触电伤害的急救方法三、触电伤害的急救方法1.脱离电源脱离电源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组织现场救护工作。要视触电者身体状况,确定护理和抢救方法。 人触电后

11、不一定会立即死亡,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跳等症状,外表上呈现昏迷的状态,此时要看作是假死状态,如现场抢救及时,方法得当,人是可以获救的。现场急救对抢救触电者是非常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16三、触电伤害的急救方法三、触电伤害的急救方法n 国外一些统计资料指出,触电后1分钟开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触电后12分钟开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就很小。这说明抢救时间是个重要因素。因此,争分夺秒,及时抢救是至关重要的。平时要对职工进行触电急救常识的宣传教育,对与电气设备有关的人员还应进行必要的触电急救培训。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17三、触电伤害的急救方法三、触电伤害的急救方法n 触

12、电失去知觉后进行抢救,一般需要很长时间,必须耐心持续地进行。只有当触电者面色好转,口唇潮红,瞳孔缩小,心跳和呼吸逐步恢复正常时,才可暂停数秒进行观察。如果触电者还不能维持正常心跳和呼吸,则必须继续进行抢救。触电急救应尽可能就地进行,只有条件不允许时,才可将触电者抬到可靠地方进行急救。在运送医院途中,抢救工作也不能停止,直到医生宣布可以停止为止。n 抢救过程中不要轻易注射强心针,只有当确定心脏已停止跳动时,才可使用。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18三、触电伤害的急救方法三、触电伤害的急救方法 一、救护方法 n (1)触电者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触电者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

13、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 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必要时送医院诊治。n (2)触电者已经失去知觉,但心脏还在跳动、还有呼吸,应使触电者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舒适、安静地平躺,解开妨碍呼吸的衣扣、腰带。如果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持体温,并迅速请医生到现场诊治。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19三、触电伤害的急救方法三、触电伤害的急救方法n (3)如果触电者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但心脏还在跳动,应立即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并及时请医生到现场。 n (4)如果触电者呼吸和心脏跳动完全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并迅速请医生到现场。应当注意,急救要尽快进行,即使送往医院的途中也应持

14、续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20四、其它伤害的急救方法四、其它伤害的急救方法 1.中暑是高温影响下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常因烈日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所致。常见的中暑原因: 正常人体温能恒定在37。C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取得平衡的结果,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散热主要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人体的散热还可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上下组织,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经过皮肤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热就越多。如果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即产生高热中暑。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211 1 . 中暑中暑n 1、先兆中暑

15、 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C。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 n 2、轻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超过38。C。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221 1 . 中暑中暑n 3、重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表现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n 4、重度中暑还可继续分为: 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

16、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度。 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231 1 . 中暑中暑n 中暑痉挛: 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n 日射病: 即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中暑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昏迷,体温可

17、轻度增高。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241 1 . 中暑中暑n 中暑时的紧急救护: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补充液体: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n 人工散热: 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251 1 . 中暑中暑n 冰敷: 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 每1015分钟测

18、量1次体温。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261 1 . 中暑中暑n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要点 户外运动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长时间曝晒在猛烈的阳光下,体内的热温未能充分散发,使体温升高,脑内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连受破坏而停止活动,这就是中暑。 中暑者头痛、发高烧、呕吐或昏倒,有时会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动者不可不注意防范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阳帽,并防止曝露在阳光下太久。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271 1 . 中暑中暑n 万一有中暑现象,应该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首先,将病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他的衣服,让他舒适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他的头上,如有水袋

19、或冰袋更好。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281 1 . 中暑中暑n 最后测量他的体温,或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292. 2.高空坠落高空坠落n 高空坠落伤是指人们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从高处坠落,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引起的损伤。多见于建筑施工和电梯安装等高空作业,通常有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的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高空坠落伤除有直接或间接受伤器官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苍白和表情淡漠等症状,可导致胸、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