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2007 年 2 月 28 日,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 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列车从第1 节车厢到第 11 节车厢相继被吹翻看了这个报道后,某研究小组为探索沙尘暴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如图为测定沙尘暴风力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 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的光滑均匀电阻丝,电阻丝阻值较大,一质量和电阻都不计的细长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悬挂球P,无风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B 点接触,有风时细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此装置分 在含沙量相同条件下,
2、改变风速,记录不同风速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 在风速大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中空气的含沙量,记录不同含沙量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析中,知道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水平风力大小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空气密度为1.3kg/m 3,沙的密度为2.5 130kg/m 3他们对决定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风速( m/s)5101520电压表示数( V)0.62.45.49.6含沙量( kg/m 3)1.12.23.34.4电压表示数( V)2.33.54.65.8(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试推导出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关系式?(设比例系数为 k)(2) 若( 1)中
3、的比例系数 k 的大小为 0.5,已知:车厢的高度为3m ,车厢的长度为25m,车厢质量为 50t ,铁轨间距为1.5m ,1m3 沙尘暴中含沙尘 2.7kg,请根据( 1)中的关系式计算当时的风速至少为多大?【来源】 2009 年江西省上饶县二中九年级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三)【答案】( 1) p=kv2,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2)41m/s【解析】【分析】【详解】(1)分析数据可看出风速每增加5m/s ,电压表的示数增加量分别是1.8V、3V、4.2 V,也就是说,在这里,风速和压力并不是呈一次函数关系,可以假设一个方程,即: Uav3 +bv2+cv+d,把表中实验数据代入表达
4、式,解得:a=0, b=0.024 , c=0,d =0,即U0.024 v2 ;分析含沙量与电压表示数的数据,含沙量每增加1.1kg/m 3,电压增量即为 1.2V,也就是说,含沙量与压力成正比,U ;风力越大,导线的偏移量与电压成正比,单位面积所受压力即压强,则 p=k2v, 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k 为比例常数(2)车厢可以看做杠杆,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h2d=G2,则风力 F= d G,hF=pS=k 2vS=k 2vhL,dG1.5m50 103 kg10N/kgv=kh2L0.5(2.7kg/m 3 +1.3kg/m3)(3m)2 41m/s25m答:( 1)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
5、大小的关系式为p=k2v, 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2)风速为 41m/s 2. 小明同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1) 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2) 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填 “大”或“小 ”)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 (填 “长 ”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3) 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为m/s ;(保留两位小数)(4)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
6、动。 (填 “匀速 ”或“变速 ”)直线运【来源】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s【答案】刻度尺停表v【解析】【分析】【详解】小 长 0.29变速t(1)123 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v= st测量路程和时间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和钟表;(2)45 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下滑的速度变化较慢,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这样便于测量时间;(3)6 如图所示,斜面长1.6 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 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 s。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上半
7、段的平均速度v2 为s 0.8mv2 =0.29m / st 2.8s(4)7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需要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3.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 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 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3) 在 AB 段运动的
8、路程sAB 是dm ;在 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AC 是 m/s ;(4) 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 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s【答案】 vt【解析】【分析】【详解】小 便于准确定位、计时4.000.3小s(1)1 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t(2)2 实验中,斜面应尽量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3 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3)4
9、5 由图示可知AC 段的平均速度sAB=10.00dm-6.00dm=4.00dm sAC=9.00dmtAC=1535: 23-15 35:20=2s=3sv ACsAC t AC9.00dm3dm / s0.3m / s ; 3ss(4)6 如果小车到达C 点还没有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平均速度会偏小。【点睛】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4.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v知,t(1) 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测平均速度(2) 该实验原理是 (3)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填“路程”或“时间”) 时造成的误差(4) 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
10、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5) 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速”或“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6) 实验中测得路程s 1 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 s 2 上的平均速度为 v2,路程 s 3 上的平均速度为 v 3那么, v1、 v2、v3 的大小关系是(选填、 =)【来源】 2019 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第二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答案】刻度尺秒表v= st时间大 大 变速【解析】【分析】(1) 公式 v= s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
11、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实验t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详解】(1) 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故实验的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2) 实验原理为 v= s ;t(3)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 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4) 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
12、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越来越大,故是变速直线运动(6)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 ,因此 v2”、“ Bt【解析】【详解】(1)1 测小车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vs 。t2 小车下滑运动时,时间测量误差较大,所以需多次测量。(2)3 读图得4 由平均速度公式得:sAB80.0cm40.0cm40.0cm 。vABsAB t40.0cm25.0cm/s。1.6s(3)5 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时间测量值偏大,所以平均速度会
13、偏小。(4)6 多次测量为了保证运动距离相同,所以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5)7 在斜面上下滑的小车做加速运动,所以vACtBC2st AB ,即2t BCtABtBC。又因为所以 vABvAC 。vABt ABs tABtBC2 s 2tAB(6)8 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所以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B 图像。二、初二物理 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 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 1: 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想 2: 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14、猜想 3: 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 1 是的 验证猜想 2 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 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为验证猜想 3 ,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 2)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 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 a 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 b、c 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
15、亮的像 则 b、c 两小孔处三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 他们设想在 b、 c 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 c 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 两孔处三棱镜的要 (选填 “大”或“小”) 若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替代上述所有棱镜后,恰能在图丙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此像是的倒立实像;若只用a 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 像的大小【答案】正确 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小孔越大亮度越亮C 小 缩小 更亮 相等【解析】【详解】(1) 根据题意知道,当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
16、出现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则说明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故可判断猜想1 是正确的;要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形状,而图乙中即改变了孔的形状,没有改变孔的大小,所以,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知道: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2) 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c 两处放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可能是凸透镜的形状,即图C 的形状;在 b、 c 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此装置类似凸透镜,过光心时传播方向不变,越靠近光心的光线偏折程度的越小,故则光线通过这
17、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 b、 c 两孔处三棱镜的要小;根据图知,物距大于像距,可以判断出此时凸透镜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因为凸透镜和小孔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和物距相等,所以像的大小是相等的,因为入射到凸透镜上的光数量较多,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的像点的光线多,所以看起来亮一些(2) 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所以,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c 两处放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应是凸透镜的形状,即图C 所示的形状。根据题意知道,在b、 c 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此装置类似凸透镜,由于过光心时传播方向不变,越靠近光心的光线偏折程度的越小,所以
18、光线通过这 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 两孔处三棱镜的要小些。由图知道,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凸透镜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像的大小由物距和像距共同决定,物距和像距都不变,像的大小不变,但凸透镜越大,像越 亮,因为入射到凸透镜上的光数量较多,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的像点的光线多,所以看起来亮一些。【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小孔成像的探究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考查了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能力, 有一定的难度。7.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 在探究活动中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进行 (选填 “较明亮 ”或“较黑暗 ”)环境中(2) 小明在玻璃
19、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 B,对蜡烛 A 和 B 的要求是,这是为了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选填 “控制变量法 ”或“等效替代法 ”)(3) 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 “A或”“B”)这一侧观察,如果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4) 小明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 像 : (5) 实验时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 观察
20、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 ”)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 “虚”或“实”)像(6) 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如果有 3mm 厚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7) 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选填 “向右移动 ”、“向左运动 ”或 “不变 ”)(8) 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 (填 “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一
21、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只有一个选项正【答案】较黑暗大小相同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等效替代法A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成的像不在水平位置用手电筒照亮跳棋重合不能虚 对比蜡烛 A 的像与蜡烛 B的大小2不变暗 C【解析】【详解】(1)1 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这样蜡烛的像才会比较清晰;(2)234对蜡烛 A 和 B 的要求是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通过比较像与蜡烛 B 的大小,从而比较像与蜡烛A 的大小;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56 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 这一侧观察,这样才能看到蜡烛A 的像;如果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
22、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这种情况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成的像不在水平位置;(4)7 用手电筒照亮跳棋,这样跳棋反射的光更多,所成的像更明显;(5)8910 实验时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重合;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6)1112 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可以看到玻璃后面的蜡烛,便于对比蜡烛A 的像与蜡烛 B 的大小;应选择 2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这是因为比较厚的玻璃板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影响实验效
23、果;(7)13 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不变,这是因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 物体的位置不变,那么所成的像位置也不变;(8)1415 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这是因为入射光线在玻璃板第一个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线强度就已减弱,折射光线又作为入射光线在第二个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线强度又减弱了,此时第二个反射光线在第一个面又作为入射光线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个折射光线所成的虚像距离观察者较远,同时光线强度比较弱,所以像较暗;由上述可知,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一次折射、然后一次反射,最后一次折射形成的,所以说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
24、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故选 C8. 小东利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小东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因为这样;实验时,小东在玻璃板交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 (2) 实验中,在寻找蜡烛A 的像的位置时,如果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它与蜡烛 A 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3) 小东在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后,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m 他用到的规律是【答案】便于确定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4.6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析】
25、(1) 平面镜是不透明的,只能在平面镜中看到平面镜前物体的像,不能看到平面镜后面的物体,所以实验时不采用不透明的平面镜。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探究实验中对蜡烛A 和 B 的要求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主要是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2) 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 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而B 蜡烛在桌面上,与A 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3)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视力表与镜距离为2.5m ,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2.5m,即视力表与它的像的距
26、离为2.5m2.5m5m,又由于人在视力表前0.4m,所以人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0.4m4.6m,即人离视力表的像距离为4.6m 。点睛: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9. 小明的书桌放在南窗边,冬日的暖阳斜射在书桌玻璃台板上,在房间竖直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一块规则的光斑有一次他将一支铅笔放在玻璃圆镜正上方约10 厘米处,墙上光斑中出现了两个黑色的阴影,小明在思考:(1) 光斑的形成是因为,影子的形成是由于造成的(2) 为什么墙上有两个黑影呢?小
27、明进行了探究,如图甲和乙所示,当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 两个黑影变为紧挨着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发现两个黑影对称着变化移动于是他认为两个黑影中一个是铅笔的影子,另一个是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请帮助分析他的猜想是否有道理?理由是: (3) 为什么一只笔出现了两个影子呢?小明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面的正上方,结果发现影子只剩下一个,如图丙所示用在丁图中用光学作图来说明光斑中为什么会出现两黑影的道理 .()【答案】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没有道理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可能在光屏上呈现【解析】【分析】【详解】(1)12 光斑是玻璃板反射的光照射在墙壁上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
28、34 没有道理, 两个黑影都是铅笔的影子,不可能是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是不能在光屏(白墙)上呈现。(3)5 一个影子由镜子反射的光照射到铅笔上被铅笔挡住形成的,一个影子是射向镜子的太阳光被铅笔挡住形成的,如下图:10.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因可能是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 点,纸板 FON 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3)如图丙是由两个平面镜组成的直角镜前
29、,点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 SB射到镜面 1 上,经镜面 1 反射后恰好经过 P 点,再经镜面 2 射出光线为将 S 发出的入射光线 SB的入射角增加5,则射出光线CD,画出完整的光路图若CD 的反射角将 A 增加 5【答案】纸板B 增加 10C 减少 5 EON 与 FON 不在同一平面上D 减少 10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反射角与入射角C【解析】【分析】根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可知,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涉及的注意事项及作图方法进行求解【详解】(1)1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若实验中未将纸板与平面镜垂直,纸板FON 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可能是纸
30、板未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或纸板EON与 FON 不在同一平面上;(2)23 取下纸板后,应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分析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4 先画出点光源S 关于镜面 1 的对称点,连接 SP并延长至镜面 2,然后画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经镜面2 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5 若将 S 发出的入射光线 SB 的入射角增加 5,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以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计算出射出光线CD的反射角减小了 5三、初二物理 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1.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 除了装置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
31、测量仪器是。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 两铁圈中的(填 A 或 B)。(2) 实验中,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此时温度t ,直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水的沸点为 。(3) 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答案】秒表A9498保持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1 在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秒表;2 由于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如果先固定B 铁圈的位置,再固定A 的位置,酒精灯的火焰位置可能不合适,所以需要先固定A
32、铁圈。(2)34 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实验中,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温度是94 ;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表格中所示水的沸点是98; (3)5 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6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点睛】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问题,在进行读数时,一定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同时考查了水沸腾图象的画法及沸点的概念。12. 如图甲所示是小丽“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她先将冰和温度计正确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加热,观察冰
33、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1) 实验中,将盛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其目的是(2)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的温度是(3) 她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 42000001234(4) 在第 5 min 时,物质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态(5) 通过对数据和图象的分析可知,冰熔化时需要热,温度【答案】使冰受热均匀4固液共存吸 不 变【解析】(1) 将盛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加热, 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
34、管加热, 其目的是使冰均匀受热 (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故此时的温度是4 ( 3) 采用描点法绘制图象如下:(3)图示的温度计,分度值为1 ,液柱上面与 0 以上第四个小格对齐,因此该温度计的读数为 4 (4)从 2min 到第 6min 是晶体熔化过程 , 故在第 5min 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5) 观察图像可知,从第2min 到第 6min 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故可得出:冰熔化时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点睛:图象上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对应好横纵坐标采用描点法就可以画出图象13. 实验室准备多套 “观察水沸腾 ”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1)小明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
35、 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 5min 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小明选择的是“甲”或“乙”图)中的装置 (填(2) 小莉、小华都选用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线,其原因是实验中她们所用水的不同(3) 实验后,小明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抽气密封玻璃罩中,如图丁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一段时间后,更奇怪的现象发生了烧杯中有部分水结成了冰!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
36、气压 ( 填“增大 ”减“小 ”或“不变 ”,)水的沸点 (填“升高 ”降“低 ”或“不变 ”,)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填“能 ”或“不能 ”重)新沸腾部分水最终结冰的合理解释是:故【答案】(1). 乙 (2). 质量(3). 减小(4). 降低(5). 能(6). 水沸腾时要从水中吸热,使得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水凝固成冰【解析】解答: (1) 甲图上面没有容器盖,乙图上面有容器盖,加热时,乙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 1 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小明使用的乙装置。(2) 小莉、小华都选用了另外一种实验装置,水上方的气压相同,水的沸点相同,b 从加热到开始沸腾需要的时间长,是因为
37、b 的质量大造成的。(3) 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降低温度时放出的热量,正好用来沸腾,所以水不加热时,水也能沸腾。不停的抽气,容器内气压不断降低,水的沸点不断降低,水不停的沸腾,水不停的放出热量,使得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一下,水凝固成冰。14. 图甲是 “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 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2) 如图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段(选填 “AB”或“ BC” )其熔点为 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 “大于” “小于 或“等于 ”) 放出的热量 (选填(3) 用质量 m1 的海波实验,绘制的温度随时
38、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 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答案】 46BC48大于c【解析】【分析】【详解】(1)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其示数为46; ( 选填 “ b“”c ”或“ d”)(2) 海波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BC段;由图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其熔点为48 ,熔化过程中海波的内能增加,因此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3) 海波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一定的熔点,用质量为m2(m 2m1)的海波做实验,海波的质量变大了,加热到熔点吸收热量变大,所需时间变长, 但熔点不会改变,仍
39、是48 ,故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c.15.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时间 /min01234567温度 / 9092949698999999(1)小明观察到某同学测水温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小明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问题: ;(2)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图中乙、丙两种情景,其中图景; 是水在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3)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 时开始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从记录数据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4) 端午节煮粽子时,水烧开后小李认为要继续旺火加热,能够先将粽子煮熟。小明则认为要改用小火加热,两种方法能同时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
40、更合理。【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乙 99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小明【解析】【分析】【详解】(1)1 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和壁,图中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问题: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2)2 水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跑到气泡内,气泡逐渐变大,故图乙是水在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景。(3)34 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从记录数据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 。(4)4 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所以煮粽子时当水沸腾后改用小火加热即可,小明的想法更合理。四、初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6. 在学完凸透
41、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1) 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 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3) 当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移至图甲所示位置,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若把点燃的蜡烛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 刻度时,向(选填“左”或“右”) 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偏(4) 细心的小滨发现实验时间一长,光屛上的像会向上
42、移动,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 应将光屏向移动(5) 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 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最小、最亮同一高度能 右 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等)右 上 薄【解析】【分析】(1)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2) 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
43、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判断光屏移动的方向并判断像大小的变化,凸 透镜成像时, 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等依据的是这一原理;凸透镜成像不仅左右相反、而且要上下相反;(4) 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但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5) 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
44、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 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2) 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3) 当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移至图甲所示位置,此时u=v=2f ,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此时物距u=50cm 35cm=15cm,则 f u 2f ,应向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由“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可知,烛焰向
45、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4) 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5) 由题意可知,物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时,像距不变,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而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故更换的应是薄凸透镜1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 实验前,必须在光具座上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2) 图甲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眼睛的;(3) 正确安装并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芳同学在图甲所示的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她看到的是(填“倒立”或“正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4) 若保持
46、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填“近视”或“远视”)眼镜;(5) 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F”形的 LED 灯,并在光屏上贴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的装置的一个优点:;(6) 为了方便从不同角度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填“粗糙”或“光滑”)的白色硬纸板。【答案】同一高度视网膜倒立缩小近视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 粗 糙【解析】【分析】【详解】(1)1 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处,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2)2
47、眼睛看物体时,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3)34 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5 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淸晰的像,应使像向右移动,则需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凹透镜,近视眼镜是一个凹透镜。(5)6 蜡烛换成 LED灯的优点: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减少了污染等;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便于比较像的大小。(6)7 为了方便从不同角度观察光屏上的像,应该使光线发生漫反射,即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白色硬纸板。18.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 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
48、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 ) 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放一眼镜的镜片,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若在图乙中将蜡烛移到35cm 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 cm 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日常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若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后,光屏上( 能或不能 )看到清晰的
49、像; 若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5cm 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原来位置不变,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能或不能 )找到一个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光具座总长 100cm)【答案】 10.0发散近视80放大投影仪不能不能【解析】【分析】【详解】(1)1 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根据焦点的定义光斑即焦点处,由图可知凸透镜位于30.0cm 处,光屏位于 40.0cm 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cm 。(2)23 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30cm,大于两倍焦距,像距15cm,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0、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合适位置放一眼镜的镜片,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延迟聚焦,是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456 若在图乙中将蜡烛移到35cm 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15cm,根据光的可逆性,像距调整至 30cm ,即将光屏移动到80cm 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日常生活中,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7 若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后,光屏与透镜间的距离不变,但物距增大,故光屏上不能看到清晰的像。8 若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5cm 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在原来位置不变,此时物距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使像清晰的呈现在光屏上,则像距应大于2 倍焦距即50cm,应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至刻度值上100cm 以外,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肺炎状况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产品代理合同与物业费详细构成
- 课件腕关节教学课件
- 2024年乙方向甲方购买设备的购销合同
- 2024年建筑信息模型(BIM)合作协议
- 2024年住宅买卖双方合同
- 2024年度4S店租赁期内客户资料保密协议
- 2024私人购土地合同范本
- 制备氧气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广州房屋租赁合同范本2
- 【幼儿园语言文字教学的规范化分析3000字(论文)】
- 瓶口分液器校准规范
- (完整版)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质量管理文件
- 信息管理监理实施细则水利水电工程
- (医学课件)DIC患者的护理
- 跨境数据流动的全球治理进展、趋势与中国路径
- 【多旋翼无人机的组装与调试5600字(论文)】
- 2023年辽阳市宏伟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 课件
- 继电保护动作分析报告课件
- 五年级数学上册8解方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