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讲稿(t)_第1页
遗传学实验讲稿(t)_第2页
遗传学实验讲稿(t)_第3页
遗传学实验讲稿(t)_第4页
遗传学实验讲稿(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 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永久制片的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掌握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特征,并能掌握两种分裂方式的本质区别。二、实验原理(一)有丝分裂 是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能准确地复制,并能有规律地均匀分配到每个子细胞中去,使子细胞遗传组成与母细胞完全一样,从而可以准确地推断生物性状的遗传与染色体的准确复制和均等分配有关,支配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有丝分裂在整个细胞周期中约占10%的时间,而其

2、余大部分时间是处于细胞连续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变化的特征:前期:核内染色质逐渐浓缩为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每一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核仁和核膜逐渐模糊不明显。中期:核仁、核膜逐渐消失,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与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形成纺锤体。chr分散,鉴定形态、数目。后期:各chr着丝点分裂为二,其每条染色单体也相应地分开,并各自随着纺锤丝的收缩而移向两极,每极有一组chr,数目和原来的相同。末期:分开在两极的染色体各自组成新的细胞核,在细胞质中央赤道板处形成新的细胞壁,使细胞分裂为二,形成二个子细胞。这时细胞进入分裂间期。间期:在光学显微

3、镜下,只看到均匀一致的细胞核及许多的丝状染色质。实质上间期的核是处于高度活跃的生理生化的代谢阶段,为细胞分裂准备条件。高等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生长点、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方便,故一般采用根尖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二)减数分裂: 是生物在性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它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阶段:第一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等数分裂.两次分裂可根据染色体变化的特点分为:前、中、后、末期,由于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较长,染色体变化比较复杂,故其前期又可分为五个时期。在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

4、交换、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最终分裂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的四个子细胞。从而发育为雌性或雄性配子(n),雌雄配子通过受精又结合成为合子,发育为新的个体,这样又恢复了原有的染色体数目(2n)。由于不同雌雄配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产生了大量的遗传变异,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减数分裂各时期chr变化的特征简述如下: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1)细线期:核内染色体呈细长线状,互相缠绕,难以辨别成双的染色体。2)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相互纵向靠拢配对,称为联会。这样联会了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偶线期所表现的这一特征的时间很短,一般难以观察到。3)粗线期:配对后的染色体逐渐缩短变

5、粗,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这样一个二价体包含了四条染色单体,故又称为四合体。在此期间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片段交换。4)双线期:各对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由于在粗线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换,因而同源染色体在一定区段间出现交叉,此期可清楚地观察到交叉现象。5)终变期:染色体更为浓缩粗短,交叉结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核仁和核膜开始消失。此时各二价体分散在核内,适于计数染色体的数目。中期:核仁和核膜消失,所有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质里出现纺锤体,每个二价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着丝点分别趋向纺锤体的两极,此时最适chr计数、观察形态特征。后期:二价体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在纺

6、锤体的作用下分别向两极移动,完成染色体数目的减半过程。此期,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必然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间的各个成员以同等机会随机结合,分别移向两极。注意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点尚未分裂,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末期:染色体移到两极,松开变细,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形成两个子核。细胞质分裂,在赤道板处形成细胞板,成为二价体。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又开始明显缩短,而其包含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得很开,只是着丝点仍然没有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分裂细胞的赤道板上,出现纺锤体。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分别移向两极。末期:染色体分别到两极后,又重新出现核仁和核膜,同时细

7、胞质分裂为二,从而使一个母细胞分裂为四个子细胞,称为四分体(四分孢子),每个子细胞内只含有原来母细胞的半数的染色体(n)。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生物的遗传变异密切相关。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因此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对遗传物质的分配和重组产生了重大影响。高等植物的性母细胞(2n)在形成雌雄配子(n)过程中必须通过减数分裂。由于植物花药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比较方便,故一般都采用花粉母细胞作为制片材料,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三、实验材料玉米(2n=20)、洋葱(2n=16)花粉母细胞永久制片蚕豆(2n=12)、洋葱(2n=16)根尖细胞永久制片四、作业绘制有

8、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最具区别特征的分裂相,并简述两种分裂方式的本质区别。实验二 植物有丝分裂临时制片(压片法)一、实验目的:学习醋酸洋红染色的具体操作方法,观察植物根尖的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及特征。二、实验原理(有丝分裂过程同实验一)三、实验材料 蚕豆根尖(2n=12)四、实验步骤1、取材:蚕豆根尖先将种子浸泡1天,待吸水膨胀后移到铺有几层吸水纸的培养皿内,上面盖两层湿纱布加不少许,置于18-20(黑暗)培养40-50小时。待根长至1-2cm时,于上午10时左右剪取。2、预处理:目的,使获得中期分裂相较多的细胞,使染色体缩短,分散,便于压片观察。预处理机理:阻止或破坏纺纺锤体微管的形成

9、,使有丝分裂过程被抑制在分裂中期阶段,以便累积较多的处于分裂中期的分裂相;导致chr高度浓缩、变短,利于chr的分散。方法1:冷冻处理根尖放入盛蒸馏水的指形管中,置于冰水共存的冰瓶中,然后把冰瓶放到03的冰箱中处理24小时。染色体数较多的实验材料可适延长时间(2040小时),但需注意勿使材料结冰。方法2:药剂处理b.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处理3-4hc.100ml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加1-2滴-溴萘处理3-4h药剂处理时温度不能过高,以10-15为宜。3、固定 冲洗干净处理的材料 卡诺氏液(冰乙酸:无水乙醇=1:3或冰乙酸:氯仿:无水乙醇=1;3:6)固定24h可立即使用不立即使用,置于95%酒精3

10、0min后 置入80%酒精中30min 70%酒精。4下保存,若保存时间较长需要重新固定后再用。以上三步实验员已做,我们从第4步开始做。4、解离1)从从培养皿里取出4-5条根置于表面皿中,用蒸馏水冲洗3-4次(废水入塑料杯)。2)根洗净后,加入数滴1N盐酸于表面皿中,以浸泡住根为准。3)用镊子夹住表面皿边缘在酒精灯上间歇式加热2-4分钟(发现盐酸溶液有气泡冒出时,立即远离火焰),用镊子尖夹根是否已经变软,若变软,则说明已解离好,否则继续解离。(乳白色,经解离,变化为透明状)。5、染色1)将解离好的根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加几滴醋酸洋红于表面皿内,在灯上加热,注意来回快速往返或加热的同时,不要加热

11、到沸腾状态,若沸腾马上停止加热。(增加根染色程度)2)取一根已染过色的根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夹取根尖1.5mm长度处,加一滴醋酸洋红染料,在火焰上来回烤几下。3)再加一滴1%的醋酸洋红溶液,盖上盖玻片用解剖针的反头垂直轻敲盖玻片,使根尖压成一薄层。(多余的染料用纸吸干)。压片时注意不要再移盖片,否则会造成更多细胞生重叠。反复加醋酸洋红染料->加热-敲片,最后形成薄雾状。6、镜检先在10X,找到分裂相后再换40倍X观察,并绘图。五、分析结果1、制出几张好片子,当堂验收,观察到明显的中期等分裂相。进行绘图,加以文字说明。 2、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实验三 减数分裂临时制片

12、一、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玉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临时制片的关键步骤及方法。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过程(同实验一)三、实验材料:玉米雄花序(2n=2X=20)四、实验步骤:采集玉米雄花序(雄穗抽出3cm时取材)->固定->制片->镜检操作步骤:1.玉米雄花序上取一枚雄花,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及镊子挑去小花的颖壳,获得几枚花药。2、取3枚花药放在另一张载玻片上,并加一滴醋酸洋红溶液(1%),进行染色。在此过程中,可用解剖针将花药夹碎,染色时间为数分钟(25分钟)。3、盖上盖玻片,用解剖针的反头轻敲盖玻片,使材料成为均匀薄层,之后可烤几下片子(增加染色程度;使花粉母细胞膨大)。4、

13、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明显的分裂相后,再用高倍镜观察。(注意对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的观察)。五、结果分析 1、提交几张好片子,观察到各种分裂相。 2、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实验四 玉米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玉米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分析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验证分离规律及独立分配规律,并了解基因互作现象。二、实验原理 1、分离规律:指具有完全显隐性作用的一单位性状,在其遗传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基因型纯合的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其F1代全部表现为一个亲本的性状,而该一对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得到F2,会同时出现双亲表现型的个体,其比例显性:

14、隐性=3:1。P AA × aaF1 AaF2 1AA 2Aa 1aa表现型 3A:1a分离规律的实质: 杂合的等位基因分离形成等比例配子,不同的配子自由组合,F2代形成3:1的显性:隐性表型比例。 2、独立分配规律: 具有完全显隐性作用的两个独立遗传的单位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在其遗传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基因型纯合的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其F1代全部表现为一种表现型,而该两对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得到F2代,同时表现2种双亲类型及2种重组类型比例为9:3:3:1P AAbb×aaBBF1 AaBbF2 9A_B_ 3A_b_ 3aaB_ 1aabb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

15、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既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又随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而自由组合,形成四种等比例的配子。因而两对基因的杂合体在完全显隐性的条件下,其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分离比例为9:3:3;1,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分离比例为1:1:1:1。 3、基因互作用:不同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挂图复习6种互作)抑制作用:Cc控制有色(C)、c控制无色、I为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C、c表现为无色i存在时,C 表现有色,c表现无色 P Ccii(有色 ) ccII(无色) F1 CcIi F2 9C_I_ 3C_ii 3ccI_ 1ccii (表型13无色:3有色)三、

16、实验材料 玉米不同杂交组合的F1自交果穗1、非甜:甜=3:1 胚乳的甜与非甜这对相对性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非甜对甜为显性)。从外形上表现胚乳甜性的籽粒是凹陷皱缩,而非甜性的则饱满。(分离规律) 2、无色:有色=13:3 (基因互作 抑制作用) 3、有色非甜:有色甜:无色非甜:无色甜=9:3:3:1 验证独立分配规律。注意:甜性玉米颜色本身就比非甜性颜色深,故对皱缩形籽粒(甜)来说黑红色为有色,浅灰红色为无色。四、实验步骤 1、确定自己桌面上的新鲜试验材料属于何种材料B:非甜:甜=3:1(分离规律); D:有色非甜:有色甜:无色非甜:无色甜=9:3:3:1(自由组合规律)I:无色:有色=13

17、:3(抑制作用) 2、分别数出(按各材料要求)注意: 3、给自己所确定的材料挂上标签,注明:分离比例,验证年、月、日等。五、作业 将观察结果填表,然后进行x2测验验证。 一对性状的的遗传分析表现型非甜 (无色)甜 (有色)观察数(o)预期数(e)偏差(d=o-e)差方d2=(o-e)2SS=(o-e)2 /e=d2/e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表现型无色非甜无色甜有色非甜有色甜观察数(o)预期数(e)偏差(d=o-e)方差d2=(o-e)2(o-e)2 /e = d2/e实验五 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一、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长短臂比和随体等形态特征,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二

18、、实验原理 1、染色体组型:各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相对稳定的。每一细胞内特定的染色体组成叫染色体组型。 2、染色体组型分析(核型分析):就是研究一个物种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目及各种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如对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有无等观测,从而描述和阐明该生物的染色体组成,为细胞遗传学、分类学和进化遗传学等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3、染色体组型分析大都采用植物根尖等分生组织中的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因为此期染色体具有较典型的特征,且易于计数;在进行核型分析时,染色体制片要求分裂相为当构体分散,互不重叠,能清楚显示着丝点位置。然后通过显微摄影,测量放大照片上的每个染色体的长度和其它

19、形态特征,依次配对排列,编号,并对各对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作出描述。三、实验材料芍药(Paeonia Laetiflora)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相片(放大2000倍)2n=2X=10。四、染色体照生的测量分析工作经显微摄影、冲洗放大的染色体照片,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1、测量 依次测量染色体长度,长臂和短臂的长度(分别量到着丝点中部),计算臂比时,长臂长度为分子,短臂长度为分母,随体计入臂长与否须注明。臂比=长臂花/短臂染色体长度表示方法有两种: 放大的染色体长度(mm)1)绝对长度(m)= × 1000 放大倍数 单个染色体长度2)相对长度(%)= × 100% 单套

20、染色体组全长2、配对将放大照片上剪下的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配对的根据是随体的有无及大小、臂比是否相等。3、排列:将配对好的同源染色体按下列原则进行排列,并正式编上序号。1)染色体长的在前,具随体染色体、性染色体排在最后2)若有二对以上具随体染色体,则大随体染色体在前,小随体染色体在后3)异源的染色体要分别排列(如小麦的A、B、D染色体组)4、剪贴: 把上述已经排列的同源染色体按先后顺序粘贴在绘图纸上。粘贴时,应使着丝点处于同一水平上,并一律短臂在上,长臂在下。所得组型图。5、分类: 臂比是反应着丝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根据此可确定染色体所属的形态类型。染色体形态类型臂比(长臂/短臂)形态类型11

21、.7m中着丝粒染色体1.713.0sm近中着丝粒染色体3.017.0st近端着丝粒染色体7.01t端着丝粒染色体sat随体染色体6、填表:将上述结果整理成“染色体形态测量数据表”染色体序号绝对长度(um)相对长度%长臂长度(um)短臂长度(um)臂比(长/短)染色体类型117.523.99.757.751.26m215.521.18.507.001.21m314.2418.98.755.501.59m(sat)413.518.49.54.002.375sm51317.776.001.67m总长度 73.75 um(单倍的染色体实际总长)7、综合描述 说明供试材料的染色体总数,染色体组型的公式,

22、如蚕豆的染色体组型公式为2n=2m(SAT)+10t;染色体的大小,染色体组型的分类。1)染色体大小描述:规定1um以下为极小染色体;14um为小染色体;412um为中染色体;长12um以上的为大染色体。2)染色体组型的分类:即核型的分类、同一核型中染色体相对大小不一,一般可根据核型中染色体体臂比及其比值大小,以及它们所具有的数目比例而划分,由m染色体组成的,称为对称型的;大多数由m染色体组成的叫基本对称型;大多数由Sm和st组成的称为基本不对称组型;由St组成的称为不对称组型。核型类型 1A为最对称型 4C为最不对称型最长chr/最短chr臂比2:1的染色体的百分比0.000.01-0.50

23、0.50-0.991.002:11A2A3A4A2:14:11B2B3B4B4:11C2C3C4C芍药:2n=2x=10=8m(2sat)+2Sm=6m+2Sat+2Sm基本对称型8、翻拍和绘图:将剪贴排列好的染色体组型图进行翻拍,用坐标纸或绘图纸绘成染色体模式图。(略)五、简要描述实验观测到的染色体组型结果 注 :1)染色体组型图:一般是将与模式照片同一细胞的染色体逐个剪下,参照染色体长度和臂比值,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然后按表格中的染色体序号排列到为该细胞的核型图,一般仅代表5个细胞染色体的组型如何。 2)染色体模式图则代表该种植物体细胞染色体的情况。实验六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实验目的观察和鉴别植物染色体数目各种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学特征及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学特征。二、实验原理 1、植物染色体数目一般均为二倍体(2n),其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两类 凡按整套的染色体基数(X)为变化,称为整倍体变异,如一倍体(X),二倍体(2X),三倍体(3X),四倍体(4X)等,对于三倍体的整倍体叫多倍体按其来源分,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凡正常的二倍体的染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