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园文化的形成发展及育人功能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7/7356d4d8-6ceb-46fc-9c6c-cde0a298c3c4/7356d4d8-6ceb-46fc-9c6c-cde0a298c3c41.gif)
![试论校园文化的形成发展及育人功能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7/7356d4d8-6ceb-46fc-9c6c-cde0a298c3c4/7356d4d8-6ceb-46fc-9c6c-cde0a298c3c42.gif)
![试论校园文化的形成发展及育人功能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7/7356d4d8-6ceb-46fc-9c6c-cde0a298c3c4/7356d4d8-6ceb-46fc-9c6c-cde0a298c3c43.gif)
![试论校园文化的形成发展及育人功能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7/7356d4d8-6ceb-46fc-9c6c-cde0a298c3c4/7356d4d8-6ceb-46fc-9c6c-cde0a298c3c44.gif)
![试论校园文化的形成发展及育人功能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7/7356d4d8-6ceb-46fc-9c6c-cde0a298c3c4/7356d4d8-6ceb-46fc-9c6c-cde0a298c3c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校园文化的形成发展及育人功能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三小学 姚雪晴 (特级教师)地址:银川市中山北街育才巷1号 邮编:750004摘要:校园文化具有影响人,教育人,塑造学校精神,凝聚学校特征的功能。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但是随着它的萌芽和发展,当它产生了育人功能时,它又会变成显性的课程,显隐互渗,不断创新。一位有思想的校长是校园文化的播种者,一位有文化意识的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引领者,一则入心的校训是校园文化生长的根。关键词:校园文化 形成 发展 育人功能 走进二十一世纪,在人文思想的引导下,人们开始关注文化,尽管文化这个概念自人
2、类文明历史的开始就有了,但是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提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如: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凭不等于有文化;精通了百科全书,不一定能写出红楼梦。过去,我们一直骄傲地说,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现在看来,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许多都渐渐变成了知识,文化被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只有那些沉淀下来具有影响人,教育人功能的,可以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凝聚中华民族特征的东西才可称得上是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文化也一定是具有影响人,教育人,可塑造学校精神,凝聚学校共同特征之功能的东西。一、校园文化是隐性的课程校园文化是隐性的课程,常常充满校园却又无处可寻。有时,
3、它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模糊状态,需要你定神去思考,才能看清它;有时,它是一种静止不动的等待状态,需要你主动去点击,才能激活她内在的生机;有时还会处于一种懵懵懂懂的睡眠状态,需要有人去唤醒,它才能焕发出它的光晕,照耀、辐射周围。这全在乎校园中人的作用。因为,文化的主体元素是人。校园文化又是带根的东西,有些,是我们的老祖先在我们的生命灵魂中就扎下了根,已经长出了参天大树在支撑着一个民族的脊梁,有些还需要培育,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文化会诞生,就像生命的胚胎形成一样,那是许多机缘的聚合,在具体的环境中,它需要有土壤,有阳光,需要精心地滋润,哺育,才可以生根、发芽,长大,直到毅然地挺立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
4、成为人的精神支柱。正因为校园文化是隐性的课程,所以容易被忽视,我们大多数学校的办学以知识评价为中心,注重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却不注重人的思想意识,精神世界的系统性。这种教育,从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制度开始,到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续,愈演愈烈,直到一批有文凭没素养,有知识没文化的大中专学生走上社会,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呼吁,教育才开始警醒,这就是当代教育提出构建校园文化,实施文化育人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当这种教育主题出台之后,我们不能盲目地跟随形式,做一些表面的包装,要做深入的思考,要向精神世界的深入去探究它的形成、发展及育人功能。二、一位有思想的校长是校园文化的播种者一种校园文化的形成需要播种一粒
5、种子,能够播种这粒种子的人,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比如校长,比如班主任,他们都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播种要有心,要选择最佳时机,要考虑土壤的适应性。播下了种子要培育,培育文化的种子要耐心,要有一棵执着的心,揠苗助长是要不得的。要为种子提供适合的温度让它发芽,还要为幼芽提供多种能量让它扎根,成长。比如张伯苓先生在20世纪创建了自小学至大学的南开学校教育体系。以校风优良,名师荟萃,人才辈出而闻名于世。凭借的是什么呢?就是学校文化教育。张伯苓认为,“教育是立在精神上的,而不是立在物质上的。”当天津南开中学被日本人炸毁之后,他大声疾呼:南开被毁,精神未死。“南开精神在于,无论多难,亦开。”,“南开南开,
6、越难越开。”他认为熏陶人格是教育之本,而且,人格教育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他说:“一好习惯乃一好人格,一好人格乃一好学生。”他在教学楼门侧立一面大镜子,镜铭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亦和,亦静,亦庄。”一面镜子和40字的容止格言,对学生的仪态形象,气质风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只是播下一粒种子,播种这粒种子的人是校长,培育这粒种子发芽的人还是校长,这种培育不是要求,而是行为举止的示范影响,校长在全校师生面前所表现出的形象就是这40个字,校长的精神面貌直接感染者学校的教师,教师共同的精神面貌又渲染到身边无数的学生,
7、对学生起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这就是文化。这种文化的种子播进南开师生的心里,才使南开有了悠久的历史,有了渊源不断的香火。 银川市兴庆区三小校长闫梅也是一位富有仁爱思想的教育者,她一直在教师中倡导三句话:笑着做老师,蹲着看孩子,乐着做同事。爱需要宽容,爱需要忍耐,爱需要表达,爱需要等待 。做好每件事,快乐每一天,对孩子好一点,自己快乐多一点。这三句话简单而又朴素。每次开会,校长都要结合学校里最近发生的教育现象来诠释这期中的每一句,开始,并没有很强的震撼力,但是一次又一次,再三叮嘱,反复教导,渐渐的就内化到了教师的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师的工作态度,改变着教师的育人态度,改变着老师的做人
8、态度。使老教师平和下来,乐观起来。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作用着教师的思想意识呢?仅仅是这三句话的叮嘱效果吗?其实,单看这三句话,很简单,很普通,没有什么惊人的名典词语,它能够慢慢地改变了教师的思想意识,主要是她内含的一种仁爱思想和圣贤之心,作为校长,她把她内在的这种思想情怀简化成三句朴素的话语送给老师,就在老师的心中播下了仁爱文化的种子,或者说,仁爱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主导思想,几千年来早已渗透在我们的民族血液里了,老师的潜意识里本身就有,在这里被校长给唤醒了,仁爱文化的种子通过校长三句话的反复滋润,哺育,在教师心中萌发了幼芽。生命要好好儿活着,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对待学生,都要以爱为怀,爱使人剔除自私
9、,爱使人变得开朗,爱能够激活生命的潜能。仁爱思想是一种高尚的文化,高尚的文化永远都是人心灵的慰藉。教师心中有了仁爱思想,精神世界里有了仁爱文化,就能够给学生爱,在教师爱的滋润下,学生善良的人性便成长起来,这就是一种文化热传递。三、一则入心的校训是校园文化生长的根当年,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向警予等一批革命者少年时代所共同就读的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前后,在那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压迫,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学校打出了一则响亮的校训明耻,毛泽东将这则校训内化为:野蛮我体魄,强壮我胆魄,振兴我中华。他的言行立刻得到了校长孔绍绶和老师杨昌济的支持,得到了全校学生的相应,
10、因为它在那特殊的时刻,打入了全校师生的心灵,成为全校师生的一个理想和寄托。所以,很快成为影响全校师生精神世界的文化力量,在那纷纭变幻的时代里,正是这种校园文化造就了一批风流人物,浪遏飞舟,扭转乾坤。战争年代的校园文化也像战争一样,有一种汹涌的气势,激活人的精神细胞,和平年代里的校园文化又以怎样的过程作用于人呢?银川市兴庆区三小是一所百年老校,校训好习惯成就大未来,是对学校优良办学传统的继承,这所学校历任校长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基本要求,2005年,新一任校长将过去的办学传统发扬光大,确立了这则校训:好习惯成就大未来。意味着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在基础教育小学六年中,让学生在各方面都形成良好的
11、习惯,以支持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坚实而又幸福。一句话,启蒙教育就是要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这则校训读起来响亮,品起来有余味,给人无限的想象,开阔人心胸,畅抒人心气,犹如为人打开一扇门,看到了美好的远景,引人去奔跑,去追寻,所以,这则校训也很入心,学生爱读,爱说,常听学生情不自禁高声宣读。这则校训给了孩子怎样的影响呢?三小近几年,在本地区的社会声誉越来越好,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良好,据本地区各个中学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三小的孩子潜力大,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大,一种共同的表现就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综合素质。据不完全统计,08届毕
12、业生中升入本地一所公立重点中学58人中,有24人分别在本校各班中担任班委会成员,在学校担任学生会职务,学习优秀者占60%以上。有两位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本地一所私立重点中学始终是全年级名列前茅,期中一位学生的作文篇篇被列为本年级的范文,各班都争相传阅,传为佳话。这充分证明,一则好的校训,六年的时间作用于每一个学生,自己耳濡目染,老师口传心授,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强化,其教育的效果,就是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扎下了一棵文化的树根,随着孩子心灵的成熟,这棵文化的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作用孩子的一生。这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什么是教育?许多年后,你把所有的知识都忘了,剩下的那点东西,就是教育。那么,这剩下的东西是
13、什么呢?就是文化。只有文化给予人的影响才是深远的。这就是文化育人的价值。四、一位有文化意识的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发展的引领者班级文化建设的视角就是建构班级共同语言,共同目标,共同志趣,共同的荣辱观,审美观等。文化教育不同于说服教育,更不同于知识教育,文化教育是有根的,是在特定背景下人的创造。班级文化的根也是在天长地久的班级生活中适时地播种,培育起来的。银川市兴庆区三小从2006年开始,创建绿色星级班集体,“绿色班级”这个荣誉,在兴庆区三小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很敏感,因为班级卫生、纪律、以及各项活动的效果都纳入了这个荣誉的评比中,学生经历了绿色班级星际评比活动,慢慢地形成了一种感性认识:绿色班级就是清
14、洁卫生的,文明礼貌的,遵守纪律的,团结友爱的,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的。这种认识,只是浅层的,也就是名利的,是为了拿到绿色班级评比的流动红旗,如何让它形成文化,不再靠制度约束,而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共同追求呢?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文化引领。如:我们有位班主任是这样做的,他在学生对绿色班级感性认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打个比喻给学生:绿色班级就像一个绿色的森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绿色的树,大家有序地排列,齐心向上,每一棵树自身是自主的,整片森林又是团结和谐的。这就是启蒙,绿色文化的种子就这样播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心灵中开始萌发一种绿色文化的幼芽。在一年又一年绿色班级评比的过程中,怎样让绿色文化随年级升高而
15、升级呢?这位班主任是这样解读绿色班级三个层次的:第一层:生态绿色保障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学生自主地学习、生活,没有歧视,没有伤害。第二层、精神绿色全班学生有共同信奉的思想,共同认可的语言,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共同的是非观、荣辱观和审美观。第三层:人文绿色全班学生共同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而且能安然地沉浸在这种氛围中学习,生活,潜移默化地趋同于一个发展方向,从而形成共同的生命状态,共同的审美气质,有一种共同的理想和向往。这种理性的文化意识是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明确目标,他引导学生演绎绿色,由物质上升到精神,由看得见演绎为看不见。从绿色植物到绿色食品,从绿色班级到绿色心
16、情,从绿色校园到绿色心灵。学生心中就这样渐渐长出了绿色文化的幼芽。文明礼貌的行为是绿色的,美好高尚的心灵是绿色的,团结友爱的集体是绿色的,积极上进的作风是绿色的,关爱他人的品质是绿色的,保护环境的行为是绿色的,遵守纪律是学生绿色的,集体荣誉的奖状是绿色的。学生心目中的绿色文化潜滋暗长。在学校开展“我与绿色有个约定”征文活动,学生的选材,立意就非常广泛,有与孝敬父母约定的,有与建设家乡约定的,有与航空科技约定的,有与第38届奥运会约定的绿色文化的萌芽使学生拥有了绿色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创新。五、校园文化是多元互动、显隐互渗、不断发展的校园文化往往呈现多元互动的发展状态,教师文化、教研组文化、少先大
17、队文化、班级文化等都在互动中融合,其中,班级文化是多元互动中最积极的元素,一个文化特色突出,氛围浓厚的班集体会很快在同年级辐射开来,继而渲染全校的文化氛围,这是校园文化良性发展的一个动向。高尚的教师文化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形成文化感染效应,这也是校园文化良性发展的一个动向。校园文化是隐性的,当它发挥了育人的功能之后,就变成显性的了。一种校园文化现象从萌芽到扎根,再到成长,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只要是积极的高尚的,延续了民族传统,又符合了时代要求的文化,总会在民族的土壤中扎下深根,直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校园文化也是一样,一旦在师生的心灵中萌芽,那么就会慢慢地扎根,逐渐地长成一棵大树,这棵大树先是在
18、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形成绿荫,作用于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支配个体的言行举止,继而因共同的精神内核而凝聚成一种力量,形成一种感染力,在校园里形成气候,影响着校园里的所有人,久而久之,就让校园里的师生都拥有了一种共同的理想愿望,共同的是非观点,共同的容颜气象,这便是显性的了。一种校园文化形成后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总是在运动发展中。正如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壮大,同时也在改造,在变化,但根系是稳定的。那就是追求真善美。校园文化的发展其实是遵循着从隐到显,再从显到隐这样不断交替,逐层递进的良性发展过程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与时俱进的思想更新,也伴随着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继承与创新的精神超越。从隐到显,是发现和确立的过程,从显到隐,是内化和深入的过程,从隐到显是对人的开发过程,从显到隐则是对人的提升过程。总之,文化一定是因人而产生的,并且一定是在人群中产生的,一个人是无法形成文化的。一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平台的课程评价体系方案
- 造价咨询合同
- 2025年天津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试题答案解析大全
- 2025年宁德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系统
- 电子消费券采购合同(2篇)
- 电力电量分配合同(2篇)
- 电池焊接维修合同(2篇)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2+3”专项练第46题选做题专练
-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2苏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2发展中的化学电源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第一章-天气图基本分析方法课件
- 虚位移原理PPT
- 暖气管道安装施工计划
- 体育实习周记20篇
- 初二物理弹力知识要点及练习
- QE工程师简历
- 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特点
- 辅音和辅音字母组合发音规则
- 2021年酒店餐饮传菜员岗位职责与奖罚制度
- 最新船厂机舱综合布置及生产设计指南
- 可降解塑料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可修改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