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氧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救治心肺脑复苏的临床分析_第1页
高浓度氧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救治心肺脑复苏的临床分析_第2页
高浓度氧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救治心肺脑复苏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浓度氧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救治心肺脑复苏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浓度氧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救治心肺脑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心脏骤停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采用高浓度氧联合大剂量纳洛酮,对照组25例采用机械通气,40%60%给氧,不用纳洛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在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意识好转方面的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浓度氧联合大剂量纳洛酮能提高心肺脑复苏率,在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意识好转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2、关键词 高浓度氧;纳洛酮;心肺脑复苏 中图分类号 R6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2-128-02 心肺复苏是现场急救中最基础的急救技术,当意外发生造成伤病者呼吸、心跳停止时,正确的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提高伤病者的生存机会和生存质量。2004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50例心脏骤停患者,其中25例采用高浓度氧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救治,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共收治50例心脏骤停患者,其中男33例,女性17例,年龄197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采用高浓度氧联合大剂量纳洛酮,对照组25例采用机械通气,40%

3、60%给氧,不用纳洛酮。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复苏方法:包括意识、呼吸、循环判断、人工通气或进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复苏药物(以肾上腺素为主)、必要时除颤等各种心肺复苏方法;其中观察组25例同时采用常规CPR机械通气高浓度100%给氧及大剂量纳洛酮,对照组25例采用机械通气,40%60%给氧,不用纳洛酮。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入院后给予纳洛酮2mg静脉推注,紧接用68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持续抢救时间30min,以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自主心律、自主

4、呼吸恢复、收缩压>80mmHg、情况好转(glas评分上升)为复苏成功。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2检验及t检验。 2结果 见表2。 由表2显示,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在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意识好转方面的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临床资料显示,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首先给高浓度的氧吸入再进行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1。有研究报道,心肺复苏开始复苏开始时间越早,患者存活率越高2。6min之内是心脏骤停发作抢救的“黄金”时期。心肺复苏(CPR)时立即行人工呼吸,

5、急救者吹入患者肺部是含0.160.17(16%17%)氧浓度(FiO2)的空气,理想时肺泡内氧分压可达10.7Kpa(80mmHg)。心跳骤停或心肺复苏时,由于心输出量下降和外周血氧供障碍,导致组织缺氧。组织缺氧导致代谢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化学药物和电解质治疗也对酸碱平衡产生影响。由于以上原因,在BLS和ACLS时,推荐吸入100%的纯氧,高浓度的氧可以增加动脉血中氧的溶解度,进而加强氧的运输(心输出量×血氧浓度),短时间的吸入100%氧2治疗是有益无害的,而只有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才会产生氧中毒。高浓度氧能使脑组织含氧量增加,降低脑细胞的通透性,防止脑水肿,同时使颈动脉血流减少,椎动

6、脉血流量相对增加,从而增加网状系统和脑干的氧分压,促进脑苏醒,加快神经系统功能恢复3-4。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骤停的有效治疗措施,合理应用抢救设备以及药物是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内啡肽,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阻断-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及拮抗GABA/BZ对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改善脑组织微循环,保护脑细胞,促进意识的恢复。 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非常低,其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若体内没有氧,脑细胞在常温下如果缺血缺氧,在不同的时间内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高浓度氧可以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弥散能力,降低脑组织耗氧量,阻碍了脑

7、功能的进一步损伤,但不能抑制因缺氧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纳洛酮能抑制-内啡肽增加而致的脑干及边缘系统症状,通过解除中枢、呼吸抑制,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综上所述,高浓度氧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救治心肺脑复苏成功率高,在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意识好转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和健. 一氧化碳中毒A/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第1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67-768. 2 杨益. 高压氧治疗基础与临床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170 -175. 3 李奇林,许兆忠,刘斌. 纳洛酮在急诊急救中应用现状J. 临床荟萃,2000,15(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