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第1页
生物必修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第2页
生物必修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第3页
生物必修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第4页
生物必修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清单外界环境不断变化,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却维持相对的稳定,这对于生物体的生存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成员上午6h上午10h中午12h下午2h傍晚6h晚上9h母亲37.0 37.0 37.3 37.4 37.2 37.1 父亲36.8 36.8 37.1 37.3 37.1 36.9 自己37.1 37.1 37.4 37.5 37.3 37.1 结论: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

2、般女子高于男子。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3、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如: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多饮多尿、吃太咸就多喝水等。4、除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外,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又是如何变化的呢?1)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项目 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7IU/L045肌酐CRE1.9mg/dl0.51.5尿素氮BUN14.6mg/dl623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10甘油三脂TG217mg/dl50200总胆固醇TCH179mg/dl1502202)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

3、都正常?(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结论: 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理化性质(如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都处于动态变化中。二、稳态的定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特点:(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2)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三、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1、贝尔纳(1857年): 细胞外液

4、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其整体构成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具有自我保持稳定的特性。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共同目标。2、坎农(1926):内环境并不是处于静止的、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动态的稳定。内环境的任何微小变化会触发机体调节机制的活动,从而消除或减少这些变化。他将这种由代偿性调节反应所形成的稳定状态称为稳态(homeostasis),并指出稳定的相对性。3、稳态的现代概念: 稳态不局限于内环境的范畴,而是适用于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分子水平上有基因表达的稳态调节、酶活性的稳态调节,器官水平上如血压、心率的稳态,宏观水平上如种群数量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等。四、稳态的调节机制维持稳态的

5、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为什么能协调一致呢?调节机制:调节能力有限 外环境变化剧烈稳态失调 生病空调病就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所引起的。五、调节1.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Ø 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Ø 应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2. 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Ø 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Ø 严重时会出现疲倦、

6、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3. 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Ø 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Ø 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六、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含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

7、CO2等会使机体中毒。(5)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思考:1、人的体温升高时为什么会患病? (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2、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或过高时,会有什么现象?(血钙过低影响骨发育,儿童:佝偻病 成人:软骨病 老人:骨质疏松症 血钙过高:引起肌无力等症状。)3、体内的尿素和无机盐过多时将会导致什么后果?(引起尿毒症等疾病。)七、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持机体健康1.保护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2.加强自我保健。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知识应用一、选择题 1图15曲

8、线中,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pH变化的图像是( )2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A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3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内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4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5图1-6中AD的体温调节中,哪一途径表示人体持续生活在过冷环境中,并可能导致死亡( )6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血红蛋白 葡萄糖二氧化碳和

9、氧Na+血浆蛋白 呼吸氧化酶A BC D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的是( )A温度 B酶 CpH D渗透压8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9当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 )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排出人体过多的无机盐D带走人体的热量二、非选择题lO从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两种鼠中,选出数量、重量、年龄相同的鼠用于实验,研究其渗透调节功能。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喂给等量食物,但不喂水,实验结果如下表: 物种A 物种B 代谢得到的水分 81 80 蒸发

10、失去的水分 90 168 粪便含水量 2 20(1)哪一种鼠更适于生活在于燥环境中?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鼠得到水分的一种代谢方式:_。(3)指出两种由于蒸发而失水的途径:_。(4)一段时间后,A、B的生存状况如何?_。11正常机体通过_,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_。 12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其中人体的_、_、_和_系统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密切关系。 13内环境稳态是在_和_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_、_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对人体的稳态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目前普遍认为_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1、。14有一类疾病属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呼吸道阻塞、肺膨胀不全或肺炎等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受阻。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的pH通常在_之间,当血中C02大量积累时,它就与水反应形成_,该物质 在血中的积累会使血液pH低于_,但总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该物质又会很快分解成(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但乳酸可与血液中的_发生反应,生成_,这样,血液pH就相对稳定。(3)病人从水果中摄入的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碳酸反应,生成_,该物质通过_排出体外,因此血液pH不会升高。(4)由上述看出,血液中的_和_是一对重要的缓冲物质,它对于维持血

12、液_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第一章复习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13、(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6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A2B2C3D67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3 B. 5 C6 D108.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 B、NaHCO3H2CO3 C、NaOHHCl D、NaHCO3 NaCl9

14、.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 )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10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A.增大B.减小C.不变D.趋于酸性二、多选题11.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浅黄色的液体是 ,它来源于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血清12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13正常情况下,在以下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葡萄糖 B.水和无机盐 C.激素 D.尿素14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

15、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15(2002·广东河南)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16.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B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C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D肝脏储存的肝糖元在血液浓度下降时不断地释放入血液中17.右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从表中数据,能推出的结论是

16、( )A.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产生的能量几乎全部散失掉了B.安静状态下,脑易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C.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D.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二、非选择18. (18分)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 方式进行的。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 的吸收。()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 (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 方式进入消化道。()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 结构进行的。()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 。()过程e和d依次表示_ 作用。()E和A相比,E

17、中不含的成分是_ 。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A(提示:胃液是强酸性,大量喝水会使pH变大,但只能接近7而不会大于7。)2B(提示:题中A项是指稳态的调节,C项是指稳态维持的基础,D项是稳态的生理功能。)3D(提示: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输卵管腔和胃腔不是内环境,而红细胞内是细胞内液,也不是内环境。皮下注射的胰岛素进入组织液,然后通过血浆或淋巴运输,进而发挥作用。所以皮下注射的药物进入了内环境。)4A(提示:人在大量出汗时,既大量丢失水,又排出无机盐。为维持内环境稳态,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5B6D(提示:该题不仅考查了内环境的概念,还考查了内环境的

18、成分,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试题。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的成分中有血浆蛋白、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氧,Na+既可存在于血浆中,又可存在于组织液中,而血红蛋白,只能存在于红细胞内,它属于血液的成分,但不属于血浆成分。呼吸氧化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7B(提示: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是温度、pH和渗透压等,而酶是生物催化剂,内环境的稳定影响酶的活性。)8D(提示: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只有保持稳定,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9B(提示:大量饮水,体内渗透压降低,通过排尿排出水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10(1)鼠A更适应干燥环境。与B鼠相比,A鼠蒸发和粪便中的水含量较少。 (2)将有机物分解获得水分 (3)汗液蒸发和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 (4)A生存B死亡 (提示:从结果可以看出,在相同条件下A失水量较少,所以更适应干燥的环境。这是长期适应干燥环境的结果。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