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功能障碍及其表现_第1页
器官功能障碍及其表现_第2页
器官功能障碍及其表现_第3页
器官功能障碍及其表现_第4页
器官功能障碍及其表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口唇闭合功能降低透视下,部分患者由于唇闭合不严,钡剂漏出口外,沿下颌表面流至颈前部。如果吞咽固体钡剂,则可观察到在咀嚼过程中,钡剂漏出口外(图1-3)。图1-3 口唇闭合不严,钡剂从口角漏出,流于下颌下方(箭头)(2) 舌运动功能降低透视下,可以观察到舌体运动的灵活性和速度,部分患者舌体运动笨拙,幅度小,速度慢。对于液体钡剂,不能很好的形成凹槽,将钡剂围在凹槽内,而是散落在口腔内(图1-4),使口期吞咽启动时不能很快将钡剂成团状向后推进。对于固体钡剂,则搅拌功能明显降低,严重时不能形成食团。在将钡剂向咽部推进时,不能全部将钡团送入咽部,而出现口腔内滞留及分次吞咽(图1-5)。如果双侧舌

2、肌均无力,则表现为舌体钝圆,缩在口内,不能随意收缩变形,舌的运动功能丧失(图1-6)。在正位像上,双侧舌体可不对称,瘫痪侧往往比健侧舌面降低(图1-7)。1例舌肌完全瘫痪无运动,靠头后仰时钡剂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咽部而触发吞咽反射(图1-8)。图1-4 图中显示口内钡剂散落在口内,不能形成食团图1-5 可见吞咽完毕后口腔内仍然存留部分钡剂,表现为口内滞留,必然引起分次吞咽图1-6 图中显示舌体缩小、钝圆,缩在口内,变形能力丧失图1-7 左侧舌面低于右侧,提示左侧舌肌无力 图1-8 患者由于舌肌无力,吞咽时需要靠仰头时重力作用下食物进入咽部而触发吞咽(3) 软腭运动差正常时软腭上抬并隆起,与咽后壁紧

3、密接合(图1-9)。软腭上抬的速度减慢,或者上抬幅度下降,自身隆起和变形能力差。从侧位像上看,软腭运动明显被动,软弱无力,上抬和隆起的高度均明显降低。软腭无力均可影响舌腭连接功能,严重时造成吞咽前误吸。图1-9 左图为安静状态下软腭的形态。右图为吞咽过程中软腭的形态,可见软腭抬起并隆起,与咽后壁接触紧密(4) 咽肌收缩幅度下降在侧位像上,可以在颈椎前方看到咽缩肌的正中矢状位切面,在吞咽过程中,正常咽缩肌的波浪状收缩波会变得不明显,可以局限在某一个咽缩肌,也可以累及全部咽缩肌。如果某个咽缩肌无力,往往会在相应的咽腔水平出现钡剂滞留。例如咽上缩肌无力往往造成会厌谷滞留,咽中缩肌无力造成咽中段滞留,

4、在吞咽结束后,滞留的钡剂可以随会厌的回折而造成会厌谷滞留(图1-10,1-11),也可以向下流入梨状窝而滞留(图1-10-12)。图1-10 图中可见会厌谷和梨状窝内少量钡剂滞留图1-11 图中显示正位像。可见右侧梨状窝及双侧会厌谷钡剂滞留图1-12 图中显示正位像。可见右侧梨状窝钡剂滞留图1-14 图中箭头所指处可见喉前庭内仍然有条状透气带,提示喉结构未完全关闭,为喉上提不足的表现也可以观察咽缩肌无力的直接征象,即在咽缩肌相应水平,其在吞咽过程中向咽腔中部隆起的厚度减少,甚至没有增厚的收缩迹象。(5) 喉结构上提、关闭的异常咽期吞咽最重要的事件是喉结构的上提、前置及重构。与正常组对照,患者组

5、喉结构上提明显延迟,往往表现为钡剂进入梨状窝之后方能上提和关闭,即表现为咽期吞咽的延迟,或者是吞咽潜伏期延长。从喉上提开始到喉完全关闭之间所需的时间明显延长,为钡剂进入喉口进入喉前庭和/或气管内提供条件,钡剂可迅速流入喉前庭发生穿透,如果此时合并声门关闭不严,则穿透的钡剂可立即误吸(图1-13)。另外喉上提的幅度也明显降低,不能达到正常高度,影响喉口的关闭(图1-14),容易造成误吸。图1-13 图中显示钡剂直接流入未关闭的气道内(10)会厌返折异常在侧位像上,可以清晰观察到会厌的位置,以及在吞咽过程中,由直立位置开始,向后向下返折弯曲,盖在杓状软骨表面的运动情况(图1-15)。在正常人,会厌

6、的返折是一个主动过程,即在喉结构上提前置的过程中,在钡剂进入咽部之前,就发生返折,而患者则多表现为进入咽部的钡剂向下推挤会厌,使其被动返折,而钡剂尤其是稀钡的流速很快,在会厌盖住杓状软骨之前,往往已经流入会厌下方,沿着会厌喉面进入喉前庭,此时如果喉关闭的速度较快,则可能仅仅发生穿透(图1-15),如果喉关闭的速度较慢,可能会直接误吸。有的患者会厌返折幅度不足,与杓状软骨间留有缝隙,吞咽过程中钡剂被挤入缝隙而致穿透或误吸。部分患者,会厌始终没有返折动作,往往造成误吸。在部分患者,会厌和舌根之间没有形成会厌谷,在同时并存吞咽延迟的情况下,钡剂直接流入开放的喉口,稀钡可直接流入气管。图1-15 左图

7、显示吞咽过程中会厌返折盖在杓状软骨上方的情景。右图显示吞咽过程中会厌软骨没有完全盖住喉口,导致浅穿透。(11)环咽肌打开不充分或不能在侧位像上,可以直接观察环咽肌打开的宽度。在患者组,环咽肌打开的前后直径减少。在延髓背外侧梗死的患者,最容易观察到环咽肌打开不能的情况。原因往往是由于喉结构不能上提或上提幅度很低,以至于环咽肌不能被牵拉打开所致。部分患者虽然喉结构能够上提较高幅度,但是由于环咽肌紧张性增加,难以牵拉打开所致(图1-16)。此时后大量钡剂滞留咽部,当气道重新打开时,钡剂向前溢入喉前庭,造成穿透。患者往往反复吞咽,以及用力吞咽,试图将钡剂清除,如果仍然不能打开食管入口,患者只能将钡剂吐

8、出。图1-16 图中显示患者尽管用力吞咽,喉口可以封闭,但食管入口始终没有打开(12)声门关闭不全正常情况下,吞咽过程中,喉上提的同时,真假声带闭合严密,即使穿透的钡剂到达声带上方,也不能进入气道,只有在吞咽完毕后气道打开才能进入(图1-17)。在脑卒中造成声带麻痹的患者,除了声强降低、声音嘶哑等音质改变外,常常由于声带的屏障功能降低造成吞咽中误吸。由于各种原因在吞咽过程中进入喉前庭的钡剂,可以沿着双侧声带之间的缝隙进入气管发生误吸。在侧位像上表现为吞咽过程中,钡剂首先穿透,进入喉前庭,随之穿过声带,进入声带下方(图1-18)。图1-17 从左上图到右下图,依次为吞咽过程中声带关闭和打开的过程

9、。左上图真声带几乎闭合,下列中图显示双侧真假声带闭合,右下图显示双侧真假声带打开图1-18 从左上图至右下图,依次为吞咽过程中的8幅图。每图之间间隔0.03s。图中显示双侧声带关闭不严,导致穿透的钡剂直接流入气道内总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发生任何吞咽器官异常,其中舌、会厌、喉结构、声门及环咽肌是与误吸相关的较为重要的器官。临床评估是获得吞咽障碍症状体征最直接的手段。病史中常见的症状是饮水呛咳、进食呛咳、进食缓慢等。经过标准的口面检查还可以发现各种吞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指标中位数/百分比饮水相关的呛咳93.9进食相关的呛咳32.5进餐时间延长70.9流涎15.5唇闭合无力24.6鼓腮不能2

10、2.8唾液在口咽部聚集15.8舌轻度无力引起构音障碍43.9舌无力影响咀嚼34.2吞咽后有口内食物残留18.4分次吞咽16.7仰头吞咽11.4软腭麻痹63.7低头吞咽5.4咽反射异常65.5构音障碍74.3鼻音18.9发声困难30.4声音嘶哑14.4自主咳嗽的力量减弱50一口量减小3(0-20)吞咽延迟2(0-60)喉结构上抬幅度降低19.3无效吞咽25.4重复吞咽14用力吞咽21.1咽下困难20.2喉部食物梗阻感15.9吞咽后嗓音改变39.5鼻反流7.5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中,常用的概念为:n 饮水呛咳,指饮一定量水后立刻或1分钟之内出现咳嗽。n 进食呛咳,指吞咽一定量固体食物后立刻或1分钟之

11、内出现咳嗽。n 进餐时间延长,指进食相同的量与质地的食物,所需的时间延长。n 唾液在口咽部聚集,指唾液等口咽分泌物存留于口腔或咽部,不能咽下,必须定期吐出。n 分次吞咽,本可以一次安全咽下的食物量,患者的一次吞咽动作不能将口腔内的食物完全咽下,需要2次及以上的吞咽才能完全或部分将食物送入咽部。n 仰头吞咽,指在吞咽动作开始前或吞咽过程中,仰头的动作。n 低头吞咽,指在吞咽时的低头动作。n 无效吞咽,指在真正的吞咽动作前,有数次试图吞咽的动作或者吞咽犹豫动作,表现为喉结构的上提,但均未达到足够的幅度,而完成真正的吞咽。n 重复吞咽,指在本可以一次安全咽下的食物量,患者一次吞咽不能将进入咽部的食物

12、完全咽入食管,需要2次以上的吞咽动作,才能完全或者部分咽入胃内。n 一口量,指能一次完全咽下而没有误吸的食物量,也称为吞咽限度。正常人一口量为20ml,大于这个量才会出现分次吞咽。而患者的一口量往往减小,320ml之间。n 吞咽延迟,指给予吞咽指令到吞咽开始启动之间的时间超过2s。这一概念与透视下的吞咽延迟概念不同。n 发声困难,指声音质量,音调,或强度等参数的异常。n 构音障碍,指肌肉控制异常影响了呼吸和发音导致言语障碍。n 咽反射异常,指刺激后咽壁缺乏单侧或双侧软腭或咽壁收缩,或减弱。n 自主咳嗽异常,是指令患者主动进行咳嗽动作,所完成的咳嗽反应减弱,咳嗽声音减弱或不能自主咳嗽。n 咽下困难,指吞咽时,食物经过咽部时存在障碍的情况。n 吞咽后声音改变,指饮定量水或进食之后声音质量的改变。还有一些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n 吞咽后喘息或憋喘症状n 口腔控制食物、液体和唾液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